前段時間由於自己的某些優柔寡斷和家人突如其來惡化的病情,使原有的計劃和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在暫停的這段時間裡,我開始把一些事情撕開了揉碎了,攤開了掰扯清楚地去思考。得到的結果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雙腳已經很久沒著地了。活的不接地氣。
吃東西,看重更多的不是味道而是環境,用餐之前的儀式永遠是手機先吃;離自然和樸實的事物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對於物質的追求;時常好高騖遠,卻未能從自身實際出發,心比天高,命卻比紙薄;更少的反思自我,總結得失,更多的喜歡和別人去做比較,幸福感自然也就降低了。被迷幻和誘惑叢生的世界掩蓋住了內心真實的欲望,而心中的欲望又似乎愈來愈難得到滿足。
而接地氣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煙火氣,成熟氣。煙火代表著一日三餐,代表著一家團聚的平凡生活,成熟則是有正確選擇的能力,腳踏實地執行的毅力。
重新選擇時,我選擇了看似平凡和腳踏實地的生活。
母親大出血,B超結果顯示需要馬上住院開刀。日夜陪護的經歷對於我來說是第一次。第一次近距離面對生命的脆弱,第一次體會到親情的重要,第一次讓我如此接地氣的活了一把。
陪護的空隙,我追了一部劇—《流金歲月》,看了一本書—寧遠的《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這兩件事物的結合本就挺有意思,關鍵詞恰好都是「美好」和「時間」。
朱鎖鎖的角色,在我看來生動立體,因為附著了太多自己的影子。我雖不像她那樣出生卑微,但那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衝勁和對朋友的義氣,我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孫的外柔內剛和那滿盆的韌勁確是我欣賞和欽佩的。因為我時常是始於衝勁,棄于堅持。看似沿途經歷的風景不少,能和別人敘述的故事很多,可終點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裡。不僅如此,還時常活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
每當我有所躊躇不安,彷徨焦慮的時候我喜歡回憶,試圖用倒敘的人生尋找日後的方向。
小時候的我,個頭就一直不高,真正和其他同學有了大的差異化的體現應該是從初中開始。那時正值青春期,男男女女都在各自發育長身體。我卻沒太長個子,列隊升旗和出操時我幾乎總被安排站在第一或者第二排,這也是兒時的我在開朗的天性背後總有一些自卑和不合群的原因之一。
那時的我常常獨來獨往。男孩子們追逐和擁簇的女生,也永遠都不會是如我一般身材矮小肥胖,還頂著一頭胡亂小捲髮質的其貌不揚的女生。
可不知道是不是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酸,我從不羨慕那些被簇擁被「盯梢」的花兒們,相反在心底會認為那些青澀的情感與行為很幼稚,完完全全是在浪費時間。
學生時代的情感經歷,除了在成年後的同學聚會上被大家拿出來調侃,亦或者在自己很多年後向準妻子(丈夫)或者正牌女友(男友)坦白經歷時可以增加一些「個人履歷」,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價值和意義,那時的青澀記憶大多被日後的歲月衝洗的太過蒼白,幾乎不留痕跡。
我很慶幸的是讀書時代並沒有經歷過青澀的戀愛(其實也是慶幸沒有追求者給我這個機會)。整個讀書時期,我的時間幾乎都浪費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那些就是我認為的美好的事物。
初中陪伴我最多的是籃球,它如同我的男朋友。由於各種自卑,加上籃球普遍來說本就不是女孩子常會選擇的愛好,我喜歡避開人群,獨自去到我家隔壁的一所中學籃球場練球。平日我會選擇日落之後,等學生都放學後獨自翻牆溜入操場。而到了周末,為了避開傍晚十分偶爾打球的學生,我不惜選擇正午時分,頂著烈日打球,一打就是好幾個小時。
你要問我,這執著的勁兒是什麼呢?我想就如同對男朋友的思念,為了享有與男友來之不易獨處的時光,任何的犧牲都是幸福與值得。至今膝蓋上還留有一道那時因翻牆跳下一瞬沒站穩而摔跤留下的傷疤,每每看到它,都會讓我回想起那時溜入操場打球的竊喜。
高中後我腳踏兩隻船,在沒有和籃球分手的情況下,有了新男友,那就是唱歌。那時正是臺灣金曲盛行的年代,MP3電子設備,家庭卡拉ok興起的時代。MP3取代笨重的CD機,攜帶更方便,聽音樂的時間也就隨之多了起來。高中課業繁重,而上學放學騎車途中聽著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也就成了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光。
爸媽也都喜歡唱歌,於是家裡購置了一整套家庭環繞式音響,興致來了還會開一場家庭演唱會,但由於一家三口都不是專業出身,歌喉也就不可恭維。我被爸媽封上「破鑼嗓子」封號,很是掃興。而真正被公眾和專業人士認可,還是在高中的校園歌手大賽上,為了準備這次比賽,我拉著閨蜜在操場上反覆選歌、練習。
最終獲得第二名的成績,當然第一名是專業的民族類音樂生演唱的山路十八彎。野心十足的我第二年還報名參加了隔壁大學舉辦的校園歌手大賽,當時那不自量力的勁兒又是什麼?
我很慶幸整個讀書時期有這幾位男友陪伴我,直到經歷了歲月,我們依然相愛,且越愛越深。我就這樣把時間一直浪費在自認為美好的事物上。
踏入社會開始工作後,我也從沒停下折騰的腳步。當過老師,下過工廠,做過管理也曾淪為肄業青年。幾乎沒有刻意去規劃和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僅憑興趣就可以決定自己「服役」多久。因為自認為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是美好的。畢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你可能沒有一天在工作,自然結果和回報也不一樣。
而這樣隨性的結果是吃過生活的苦,也嘗過找工作的難。直到在緯創工作後,令我覺得從始至終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漸漸找到了終點的方向。
因為想不變,所以看起來我總在變,變去變來,不過是想守住一些自認為應該守住的東西。我時常在想,經歷了歲月,我從小到大一直想不變的是什麼?是害怕被遺忘,渴望被認可,被接受。
工作在變,而不變的是我對工作的熱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永遠保持創新,維持向前的動力。保持內心的堅定與從容才能持續保有強大的安全感。
我想一個強大的人,應該不畏被看見,也不怕被忽視。
在這個物質過剩的時期,我們不缺少滿足生活的任何物質,我們每天都被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東西填的滿滿的。我們發現,那些豐富的、眼花繚亂的物質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感,滿足我們一個時期的欲望,但並不能帶給我們安寧,也帶不來美感。
我們好像什麼都不缺,缺少的是會做減法。減少無關的複雜的欲望,減少對於無畏的外界世界的傾聽,減少對他人過高的要求和期望,減少患得患失和無病呻吟。
我們阻止不了歲月的流逝,抗不過自然的衰老,卻能決定歲月流逝後留下的痕跡。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專注、紮實地往前做,往前走。把目的放下,自會有一種自然地方向感帶你到應該去的地方,並收穫屬於自己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