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曹振華 上海老底子
當年看「壞電影」
《早春二月》
文/曹振華
近日,螢屏上又播放了電影《早春二月》,影片中清淡優雅的散文詩意的畫面,肖澗秋、陶嵐、文嫂幾個主要人物所演繹的哀怨曲折的劇情,將我又帶回到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的那個年代。
那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當時在讀高中,聽說有一批「壞電影」要作為反面教材在內部放映,並作批判,《平春二月》也是被點名的壞影片之一。
那年初秋的一個下午,在中學任教的姐夫拿來了三張電影票,說是內部電影,我也不問是什麼電影,急欲先睹為快,便跟著姐姐、姐夫前往四川北路上的永安電影院。離電影院尚有段路,但見等退票者,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爭相「圍追堵截」趕往影院的人。我們趕緊擺脫重重圍堵,跑向電影院。此時的電影院,已不像往日那樣大門敞開,售票窗口大開,觀眾在大廳裡悠閒地等候電影放映,而是如臨大敵,拉上了鐵柵門,只留一人進出的口子,售票窗口更是緊閉,也無電影片名列出,使看電影的人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緊張感。
進電影院落座不久,銀幕上映出了《早春二月》片名,我心中不覺一陣驚喜,這幾天盼望的正是這部電影。影片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描寫了肖澗秋厭倦人世間爭鬥,到芙蓉鎮任教期間,與陶嵐、文嫂產生了感情上的矛盾糾葛,又陷入了流言是非之中,最後認識到個人無力與整個舊勢力抗衡,決心投身到時代洪流中去。影片中的芙蓉鎮幽靜美麗,街道店鋪裡傳出了江南評彈優美的曲調,有雪花飛舞天氣陰沉的景色,也有肖澗秋和陶嵐漫步梅林的浪漫場景。肖澗秋的扮演者孫道臨,陶嵐的扮演者謝芳,文嫂的扮演者上官雲珠,他們在片中的演出都十分精彩。
電影《早春二月》片頭
當時自己尚在讀書時期,對影片的一些藝術表現手法似懂非懂,只覺得這部影片很好看,深深打動了我,全然沒想到這是什麼大毒草,要批判什麼呢?環顧四周,人們都在靜靜地欣賞著這部「壞影片」,並未出現要急於批判的騷動和憤怒。
出了電影院,只見報攤上已有當天的《新民晚報》,便買了一份。見報上整版都是批判《早春二月》的文章,說它是「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宣場階級調和論」的大毒草,說肖澗秋「浸透了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腐朽思想的情調」,陶嵐是極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醜鳳凰」,等等。
這部影片在「文革」後重見天日,究竟是不是毒草,當時人們心中自有桿秤。這是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藝術精品。當年江青之流潑向它的汙水,早已被歷史的洪流所徹底衝刷。
原文刊於2014年第11期《上海灘》
鳴謝:曹振華先生賜稿分享!
曹振華先生懷舊文匯
✍憶在「永安」看電影
✍小辰光買夜報
✍集電影雜誌有樂趣
✍憶當年虹口的老影劇院
✍我陪奶奶看露天戲
✍記憶中的光新路口
✍滑稽名家劉福生來信話友情
✍海倫兒童公園裡開書場
✍「老虎腳爪」令人難忘
✍又嘗到年糕團啦
✍當年21路車上看四川路
✍與萬華照相館的情結
✍當年,在靜安看電影
✍憶看譯製片的往事
✍住在海倫路的二三事
✍我與「聶耳」相遇
✍時光如水,記憶中的永安電影院
✍嘉興影劇院場外之憶
✍懷念國產老片
✍當年看戲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流金歲月】當年看「壞電影」 《早春二月》(作者:曹振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