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指法表

2021-02-19 單簧管課堂

  單簧管指法表.單簧管(Clarinet)為單簧氣鳴樂器。廣泛使用於世界各國的管弦樂隊、軍樂隊、爵士樂隊、輕音樂隊的重要樂器。屬木管樂器。中國稱黑管。管體分管嘴、吹節座管、上節管、下節管、喇叭口5部分,用烏木、紅木或塑料、硬質橡膠製成。木質管音質渾厚,塑料管音質明亮。樂隊常用的標準單簧管為bB調,專業演奏者常配備bB調和A調兩支,C調單簧管流行於德語國家,上述單簧管皆屬高音單簧管,全長約 66釐米。單簧片用蘆竹製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時貼於下唇。音域為e~g3,屬移調樂器,記譜較實音高一全音。低音區濃厚柔和,稱為蘆管音區;中音區自f1~bb1,音質較差;高音區b1~g3,圓潤而明亮;最高音區尖銳。

  在管樂器中,單簧管演奏的靈活性大,快速樂句及強弱變化均可適應;自然音階、半音音階、十二度大跳及各種分解和弦等奏法都靈敏動聽;悠長的華彩樂句的表現力超乎長笛之上。力度強弱變化幅度大,能奏各種顫音但在快速斷奏技巧方面,因單簧對雙吐及三吐反應不靈敏,遠不及長笛。近代作品,尚有使用顫吟音,在輕音樂與爵士音樂中,還常用半音音階滑音及一般滑音;甚至有吹奏雙音的。

  單簧管在超吹時所得為奇數號泛音,不是比基音高八度,而是高十二度,這一特點使它的基礎音列不象其他木管樂器那樣在一個八度內有12個半音,而是在十二度音程內有19個半音,因之獲得基礎音上方高音區的指法就複雜得多。

  單簧管出現較晚。18世紀初由德國J.C.登納根據古老的法國蘆管「沙呂莫」加以改制而成,有7個音孔及2個音鍵;a1鍵與泛音鍵bb1鍵,藉助手指對指孔的半啟閉及嘴唇控制;能演奏包括半音的近3個八度音,中音區及高音區較好,接近小號音色,登納用它來代替當時難吹的D調高音小號。1750加用了第3鍵e,以後逐漸改進。 增加到5鍵、8鍵、10鍵。1810年,I.米勒又改進為13鍵,並進行了一系列改進。米勒單簧管在英、德、奧廣為流行,1860年又經比利時人E.阿爾貝增加#c鍵,並在指法上加以完善,被稱為阿爾貝制(或米勒制),阿爾貝制音質較好。伯姆制是1839年由法國演奏家И.E.克洛塞與樂器師L.A.比費使用,將長笛的伯姆制移植到單簧管上而成,其發音通暢,音鍵靈活,指法方便。目前有17~23鍵的各種伯姆制單簧管。

  總譜中最早出現單簧管的是在1720年。第1部協奏曲是1751年德國作曲家J.斯塔米茨所作。W.A.莫扎特有著名的單簧管協奏曲及單簧管與弦樂的五重奏。 C. M.von韋伯有2部協奏曲及1部小協奏曲,還有與鋼琴的二重協奏曲及變奏曲。20世紀有丹麥C.尼爾森寫的管樂五重奏(1922)和1首協奏曲(1928),技巧較難,從低音的圓潤豐滿直到最高音的尖銳刺透,發揮了全部音區性能。I.F.斯特拉文斯基的《烏木協奏曲》,G.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D.米約的《創世記》和A.科普蘭於1948年寫的協奏曲都有出色的單簧管音樂。

  單簧管族的其他樂器有:

  (1)最高音單簧管:有F、bE、D3種調,比常規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它是必備的樂器。

  (2)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3)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低音譜表。Л.И.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

  (4)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相關焦點

  • 單簧管演奏單簧管指法——口型教學
    單簧管演奏技巧是通過嘴和手來完成,單簧管分為吹口、調節管、上節管、下節管、揚音管等5個部分。那麼,單簧管指法有哪些呢?
  • 單簧管演奏指法的音準訓練
    在指法的音準訓練中,初學者是按照指法表的圖示來進行演奏練習的(即是指 「樂器音準」 ) 。
  • 洞簫指法表小程序上線通知
    點觸美女,啟動洞簫指法表小程序洞簫指法表小程序已上線,希望它能幫助到廣大的簫友們。
  • 九孔葫蘆絲的分類、結構、指法表及其演奏方法
    九孔葫蘆絲的分類九孔葫蘆絲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相對比較混亂,不同生產廠家之間的九孔葫蘆絲的結構、指法及演奏方法等差異很大,大致可以分為如下三種。1.加鍵版九孔葫蘆絲加鍵版九孔葫蘆絲的葫蘆絲是在傳統七孔葫蘆絲的基礎上增加了按鍵,演奏時不改變傳統葫蘆絲的傳統指法,上手比較容易。
  • 薩克斯降E指法表
    不知道各位用的是不是固定調指法。
  • 古琴指法表
    古琴指法表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觸弦。2、託:右手大指向外彈出。
  • 『單簧管技師高杉』全面維修一支古董--來布朗單簧管
    第一季『IN3 陳昊然 超級訪談』「抱著不信的態度問問指法」 第二季>多元化音樂家陳昊然先生送來一支富有歷史的來布朗單簧管。漂亮的皮箱更多精彩,關注單簧管資源交流歡迎關注單簧管資源交流微信公共號,可獲最新國內外單簧管資訊和精品音樂內容,喜歡本文內容可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下方長按二維碼關注平臺!
  • G調大笛子的指法表
    其指法如下:    筒音為5的指法:    低音5     全按     低音6     開一孔為四孔為1    低音#6    開二孔    低音7     開三孔     中音1     開四孔     中音2     開五孔    其它類推,和常規的笛子指法相同    全按3
  • 【樂器介紹】—— 單簧管
    ⑵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⑶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高音譜表。Л.И.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 鋼琴指法比你想像的重要:千裡之行,始於「指法」!
    指法是鋼琴最基本的技巧,也是鋼琴練習中不可或缺的。蕭邦曾說過:指法是彈好鋼琴的基礎。在練琴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指法,可以充分利用每個手指,發揮每個手指的特性,也能鍛鍊每個手指的獨立性,學琴效率也會隨之大大提高。 在練琴的時候,很多琴友會忽略指法,覺得它不重要。其實恰恰相反。正確的指法能幫助我們順利彈出樂曲的音符,所以指法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 琴譜沒有標指法怎麼辦?鋼琴指法的安排方法與原則!
    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學琴者都不注重指法的正確性,認為只要會彈、彈對就可以了。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是很危險的,因為只有用正確的指法才不會導致彈琴過程中的卡殼,才能順順利利地把旋律連貫起來,彈奏出一曲完整的富有感情的曲子,同時學會運用正確的指法也是訓練手指靈活度的要求。今天小編總結了鋼琴的基本指法以及如何安排指法的原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如何分辨單簧管和雙簧管?
    單簧管的主體材質通常是非洲黑木,在其上附加硬橡膠或金屬,經過複雜的工藝便可製成一支單簧管。單簧管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空心的管身,管身由五節可拆卸的管體組成,管體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  19世紀,大多數交響樂團都已經把單簧管加入到了樂隊編制中,而莫扎特則是第一位在交響樂中給予單簧管重要地位的作曲家。1812年,馬勒把一種裝有十三個按鍵的單簧管正式帶入了當時的音樂界。
  • 管樂器簡介の單簧管家族
    下節管:下節管(lower joint)是用右手操作的部分,在製造上以能發正確的音律為首務。揚音管:揚音管(bell)是使管子裡的氣柱向大氣擴大的部分。這唯有吹奏低音音域時才有作用簧片:一塊薄的蘆葦造的竹片。巴塞特單簧管  巴塞特單簧管為單簧管的近親。
  • 單簧管和雙簧管外形與名字都相似,如何區分?
    單簧管(Clarinet),又稱為黑管、克拉管和豎笛,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是木管家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單簧管的主體材質通常是非洲黑木,在其上附加硬橡膠或金屬,經過複雜的工藝便可製成一支單簧管。單簧管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空心的管身,管身由五節可拆卸的管體組成,管體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
  • 鋼琴的5種基本演奏指法講解,超級簡單明了
    有的學生在練琴時,總是會忽略指法,覺得指法對演奏來說不大重要,怎樣把曲子彈得好聽才是練琴的重點。 其實不然,指法是鋼琴演奏最基本的技巧,在練習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正確的指法能讓我們充分利用每個手指的特性,更好地去鍛鍊手指的彈奏能力,幫我們減輕技巧上的困難,做到有規律、有邏輯、有條不紊的進行彈奏,大大的提高學琴效率。
  • 管樂器介紹之——單簧管
    (1)最高音單簧管:有F、bE、D3種調,比常規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它是必備的樂器。(2)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3)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低音譜表。(4)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單簧管的製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膠管,一種為木管。
  • 單簧管演奏家郭月強:勇於實踐,要做到與觀眾有高度的共鳴
    他在獨奏和樂團演奏領域中頻創佳績,是唯一一位在羅馬尼亞、日本和中國三個國際單簧管比賽中均獲得獎項的中國單簧管演奏家。除了日常繁重的演奏任務,郭月強還是一位碩果纍纍的單簧管教育家,2015年,他受邀參加中韓第一屆管樂交流大賽擔任評委及閉幕式特邀演奏嘉賓。近日,郭月強與鋼琴家於泊洋錄製了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的作品合集單簧管與鋼琴版的全球首版錄音作品,深受好評。
  • 單簧管樂曲示範《單簧管波爾卡》
    《單簧管波爾卡》的旋律來自民間,經波蘭單簧管演奏家卡普羅修斯卡改編,成為一首單簧管獨奏曲,受到人們歡迎。從技巧上看,它並不難,但能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因此,不論是專業或業餘的單簧管演奏者都喜歡演奏它。《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深受人們喜愛的單簧管獨奏曲。「波爾卡」是起源於捷克民間的一種快速圓圈舞,英文名為polka。
  • 鋼琴24個大小調「音階琶音指法表」—【一升一降】
    但24個大小調升降各不相同,指法又複雜多變,給琴童帶來很大的困擾。為大家整理了24個大小調音階琶音指法規律表,按照考級的難易程度,從低到高、由淺入深。
  • 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安德雷斯·奧登薩默 【單簧管資源交流】
    奧登薩默1989年出生於奧地利的音樂世家,很早便被音樂吸引,他四歲開始學鋼琴,十歲在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提琴,在2003年轉攻單簧管,拜入維也納愛樂單簧管首席辛德勒門下;而大提琴的經歷也幫助了他在單簧管演奏演奏出溫暖豐富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