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樂曲示範《單簧管波爾卡》

2021-02-08 騰訊網

《單簧管波爾卡》的旋律來自民間,經波蘭單簧管演奏家卡普羅修斯卡改編,成為一首單簧管獨奏曲,受到人們歡迎。從技巧上看,它並不難,但能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因此,不論是專業或業餘的單簧管演奏者都喜歡演奏它。

《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深受人們喜愛的單簧管獨奏曲。「波爾卡」是起源於捷克民間的一種快速圓圈舞,英文名為polka。舞曲大致分為急速、徐緩和瑪祖卡節奏等三種類型,一般為二拍子,三部曲式,節奏活潑跳躍,在第二拍的後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頓的裝飾性處理。

本曲為迴旋曲式,在鋼琴奏出的三個響亮有力的和弦之後,單簧管以堅定明亮的音色,快速的奏出第一主題,在這個主題反覆一次後,出現了第二個主題,這個主題的調性從降B大調轉到F大調,在旋律上雖然和第一個主題沒有十分明顯的對比,但三連音的運用使音樂顯得更加活躍。

接著第一主題再次反覆出現,然後出現第三個主題,這個主題由四個樂句組成,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調性上從降B大調轉為降E大調,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後,第一主題又一次出現,結束樂曲。

全曲輕鬆活潑、情趣詼諧、旋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本視頻為示範曲,以單簧管獨奏+鋼琴伴奏的形式展開,因演奏者資料不詳,這裡無法註明,實在抱歉!因是示範曲,故著重表現樂曲的清晰度(視頻也多有特寫近鏡頭),演奏者熟練後,速度還應稍快一些。

之前我們還播發過單簧管演奏家馬越的表演,獨奏+樂隊伴奏,未看過者可點擊《單簧管精湛演繹:單簧管波爾卡》欣賞。

同時,該頁面附有該曲獨奏譜,需要者可以下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三樂章 莎朗·卡姆單簧管 2045
    >《單簧管協奏曲》是莫扎特完成的最後第二部作品,該曲的手稿現已丟失,最早的版本都是在莫扎特去世後十年,甚至更晚才複印的,而且全部都把單簧管獨奏聲部修改得符合標準的A調單簧管的音域。莫扎特對單簧管的喜愛是他的音樂氣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他第一次聽到曼海姆樂隊中的單簧管時,只有七歲,當時作為音樂神童在巡迴演出。後來,他在倫敦,在巴黎,在重訪曼海姆時,一再聽到單簧管。單簧管引起的美感的聲音,它那靈敏的力度層次,彩虹般的音色幅度,從近乎小號般燦爛的高音到最低音區的濃厚音色,使他著迷。
  • 你知道怎麼區分單簧管和雙簧管嗎?
    很多人提到雙簧管就會自然的想到單簧管,仿佛二者差不多,或者比較相似,有人還認為單簧管和雙簧管是親戚。
  • 管樂器介紹之——單簧管
    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淨,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樂曲家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製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製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由五節可裝拆的管體組成,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
  • 【古典音樂中的樂器】單簧管
    至此,對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從戴內到勒費福爾等人歷盡艱辛,使單簧管發展到六個鍵子。這個時期單簧管的演奏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就在這個時期,莫扎特創作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並且首先將單簧管應用於樂隊。與此幾乎同時,還有施塔米茨父子大力發展了單簧管藝術,小施塔米茨更為單簧管創作了二十餘首協奏曲。
  • 單簧管的音樂之美
    它不僅是最早的單簧管協奏曲之一,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最早的,竟然是最好的!這首單簧管的千古絕唱將這一樂器的孤寂、溫柔、高雅、神秘的種種性格寫到了極處,情深到了極處,自此再無後人能夠超越。樂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快板,A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長度超過莫扎特大半的協奏曲。
  • 理察·施特勞斯---《單簧管與大管二重協奏曲》
    但在《單簧管與大管二重協奏曲》中,所要表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單簧管與大管二重協奏曲》是理查·施特勞斯根據童話《美女與野獸》創作的,是理察·施特勞斯經過多年的醞釀才落筆完成的。這也是理察·施特勞斯自1943年重新開始創作後的最後一批音樂作品,可謂是作曲家的收山之作。 在樂曲中,單簧管與小提琴代表公主;大管與大提琴代表王子。這種結構形式有時是獨立的,有時是合作進行的。
  • 『青年單簧管名家』北京當代樂團單簧管演奏家-Christhatai Paksamai (克麗斯)
    曾於2015-2019年任中國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負責講授單簧管演奏課程及大師班,組織並指揮單簧管重奏團。同時她也是北京當代樂團的一員。2016年,克麗斯在泰國曼谷朱拉隆功大學師從Yos Vaneesorn博士並獲得藝術碩士學位。
  • 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安德雷斯·奧登薩默 【單簧管資源交流】
    奧登薩默1989年出生於奧地利的音樂世家,很早便被音樂吸引,他四歲開始學鋼琴,十歲在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提琴,在2003年轉攻單簧管,拜入維也納愛樂單簧管首席辛德勒門下;而大提琴的經歷也幫助了他在單簧管演奏演奏出溫暖豐富的音色。
  • 管樂器簡介の單簧管家族
    單簧管,又稱黑管或克拉管,在臺灣又稱為豎笛(英語稱Clarinet,義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
  • 單簧管演奏單簧管指法——口型教學
    單簧管演奏技巧是通過嘴和手來完成,單簧管分為吹口、調節管、上節管、下節管、揚音管等5個部分。那麼,單簧管指法有哪些呢?
  • 單簧管,很美.
    比如這首《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就是這樣一部作品。1778 年,莫扎特巡迴演出到慕尼黑,對樂團裡的單簧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要知道,在莫扎特的時代,單簧管由於音域較窄,比起長笛、雙簧管和大管等木管樂器,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
  • 羅塞32首單簧管練習曲完整音頻示範
    西裡爾·羅塞(Cyrille Rose)是19世紀最受尊敬的單簧管演奏家之一,法國重要的單簧管演奏家之一。
  • 交響樂隊中單簧管的意義分析丨單簧管演奏得好可以迅速的將聽眾引入其交響樂的情境中,感受到美的體驗.
    單簧管在音樂的表現力上具有豐富的情感和情境表達能力,可以獨奏,也可以與其他樂器配合進行,可以對樂曲進行點綴,有助於情節的推進,也可以成為表現的主角來烘託整體的音樂氛圍,其音樂地位是不可否認的。 韋伯的單簧管協奏曲交響樂中的每個樂器都有其獨特的音色和演奏風格,有力的讓真箇交響樂變得豐富、圓滿。
  • 艾爾弗雷德·烏爾48首單簧管練習曲
    他的授課教材是單簧管教學文獻的標準之作,幾乎涵蓋了單簧管演奏技術的各個方面。除了訓練技術的目的外,音樂內容也不容忽視——每一條小練習曲都像是一段小小的人物描述作品,幫助單簧管演奏者的運指不受技術障礙的影響,充分發揮釋放自己對音樂的想像力。
  • 單簧管,雙簧管,別再傻傻分不清
    大家對單簧管與雙簧管有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份單簧管與雙簧管的知識emm...
  • [音樂嘉賓]李奕欣:音樂水平高超、文化成績優秀、個人形象出眾,可謂學霸中的單簧管​王子
    ,同時作為一名藝術生他在高考獲得600+的優秀文化課成績,加上個人形象十分出眾,實在可稱為是:學霸中的單簧管王子。勃拉姆斯《單簧管三重奏》op.114;尼爾森單簧管協奏曲(這是一個近現代曲子,有很多華麗的技巧,音樂深沉,需要很嚴肅、高規格的展示)主要聽柏林愛樂居多,其他還有波士頓、紐約等,國內主要是中國國交、中國愛樂。給大家推薦一下單簧管這個樂器,或者對單簧管的3點看法單簧管是一個性格多變的樂器,不管是音色還是技巧。
  • 【古典樂器】單簧管
    單簧管屬於木管家族的樂器。它看起來與雙簧管相似,然而卻是一種與雙簧管的雙簧不同的單簧樂器,並且有一個非常不同的聲音。 單簧管的種類很多,包括著名的B♭單簧管,稍微不那麼熟悉的E♭,A和低音單簧管以及許多其他類型的單簧管。
  • 單簧管指法表
    樂隊常用的標準單簧管為bB調,專業演奏者常配備bB調和A調兩支,C調單簧管流行於德語國家,上述單簧管皆屬高音單簧管,全長約 66釐米。單簧片用蘆竹製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時貼於下唇。音域為e~g3,屬移調樂器,記譜較實音高一全音。低音區濃厚柔和,稱為蘆管音區;中音區自f1~bb1,音質較差;高音區b1~g3,圓潤而明亮;最高音區尖銳。
  • 【樂器介紹】—— 單簧管
    ⑵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⑶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高音譜表。Л.И.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 François Benda(弗朗索瓦·本達):尼爾森單簧管協奏曲
    同樣在1922年他為五位音樂家朋友寫了管樂五重奏,他還打算為其中的每一位寫一部獨奏樂曲。但他只寫成了其中兩部長笛協奏曲 (1926)和單簧管協奏曲 (1928)。1925年,他的60大壽,丹麥舉國慶祝。他在外國登臺更頻繁。他的晚期作品,如兩部管樂協奏曲、第六交響曲(1925)和《三首鋼琴作品 op.59》(1928),音樂語言更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