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漫天黃沙、移動沙丘
水源匱乏、植被稀少
提及沙漠,人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這些場景
如果要在沙漠中建一條鐵路
該如何與這種惡劣環境作鬥爭?
如今
在位於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
一條鋼鐵巨龍正在延伸
它就是和(田)若(羌)鐵路
走進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
和若鐵路S3標段
可以看到
這裡不僅工程建設正順利推進
沿線風沙防護工作也卓有成效
建設者在修建鐵路的同時
編織了一條抵禦風沙的「圍巾」
從而守護好和若鐵路這條經濟大動脈
如何編織好這條圍巾?
中國中鐵大橋人遵循歷代治沙人總結的
「先防後治」四字方針
首先做好工程防護的基礎工作
「先防」
即做好鐵路建設防沙工程中的工程防護
工程防護由三道防線組成
第一道防線是高立式沙障
1.5米的高立式阻沙沙障布置方式為折線形
走形於地勢高處
沙丘地段設置的對稱斜拉鐵絲放置於折角處
拉線設置於折角外側
與沙障走行方向位於一條直線
它們就像拿著盾牌的先鋒軍
屹立在防沙的最前線
將大部分沙塵阻擋在外
因此這道防線又被稱為阻沙線
第二道防線是中立式沙障
0.8米中立式沙障垂直於主導風向布置
沿線路方向每隔2.5米設置一道
橫向每隔4米設置立柱進行固定
它們就像是專為沙塵設置的陷阱一樣
將來到第二道防線的沙塵牢牢困住
使之沉澱下來
因此第二道防線被稱為儲沙線
第三道防線是蘆葦方格
蘆葦方格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蘆葦露出地面不小於0.3米
埋入沙中不小於0.1米
一個個的小格子連成一體
就像為好不容易衝破前兩道防線的風沙
備好的囚籠
將沙子在這裡「囚禁」
因此第三道防線被稱為固沙線
這三道防線就像為鐵路織的一條「圍巾」
緊緊地圍護在鐵路兩側
有效解決鐵路線防沙問題
而「後治」
即做好鐵路建設防沙工程的植物防護
建設者主要栽種胡楊、梭梭樹
紅柳、沙拐棗幼苗
它們就像是工程防護的強大後盾
將來隨著工程防沙的退化失效
植物幼苗就會成長為鐵路的綠色衛士
在鐵路兩側形成永久性防風固沙林帶
頂替工程防沙成為沙漠鐵路防沙工程的主力
胡楊
紅柳
梭梭樹
沙拐棗
中國中鐵大橋局建設者栽種的幼苗
生長良好、成活率高
植物防沙效果好
項目部因此榮獲和若鐵路建設防沙工程優秀單位
成為全線的學習標杆
吸引了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前來觀摩學習
在生命的禁區培根固苗
還要保證幼苗較高的成活率
中國中鐵大橋局建設者有自己的獨特秘訣——
「護」「取」「時」「養」
護
就是為綠植幼苗前期的培育製造良好的環境
守護綠植幼苗的固本期
防止前期受到風沙的幹擾和侵蝕
取
就是選取優質的綠植幼苗
苗木來源儘量採用南疆育苗基地兩年生裸根苗
苗高及根系長度嚴格按照方案進行選取
從而提高綠植幼苗的成活率
縮短綠植幼苗移植後的培根期
時
就是不違農時
一般每年的3月8日到3月25日
及10月20日到11月5日
最適合集中開展綠植幼苗移植工作
有利於幼苗平穩度過移植後的適應期
養
就是綠植幼苗的灌溉養護
中國中鐵大橋局標段
沿線分布有31口綠化灌溉水井
可為綠植的灌溉養護提供水源保障
在綠植區分布有密密麻麻的灌溉管網
它們就像毛細血管一樣為綠植幼苗輸送養分
綠植幼苗栽植後能立即進行透水澆水
使苗木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
助力綠植幼苗健康成長
從40多度的酷暑到零下20多度的嚴寒
從冰天雪地到漫天黃沙
中國中鐵大橋局建設者
正經受著大自然的考驗
惡劣的環境沒有阻止他們建設的步伐
靜待冬去春來
黃色的防沙治沙「圍巾」慢慢變成綠色
成為荒漠中的一條經濟生態長廊
新建和田至若羌鐵路線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和田地區
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
目前中國中鐵大橋局標段主體結構
已進入收尾階段
全線預計2022年6月建成通車
和若鐵路是我國西部地區
重要的區域路網幹線
也是南疆通往內地便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承載著沿線各族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建成後將在南疆塔裡木盆地
形成一條環形鐵路線
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信息來源丨中鐵大橋局
本期編輯丨周芮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為沙漠鐵路編織防沙「圍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