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我覺得諾蘭這次玩脫了

2020-09-09 小囧臺

號稱無一爛片的諾蘭又出新電影了,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蝙蝠俠》三部曲等,每一部都特別經典,從《盜版空間》和《星際穿越》開始,諾蘭就特別喜歡玩時間概念,不得不說,腦洞確實讓人佩服,這次的新片《信條》也是打著時間的概念,而且主題就是時間。




故事線裡經常同時出現兩個主角A,有一個是現在時,有一個是未來時,而未來時是逆向行動的,這就是預告片裡倒帶的場景了。



最高潮時,同時出現三個主角A,最後一戰時,正向、逆向的人更是多到眼花繚亂。故事時間線也是如像一個莫比烏斯環一樣,先是兩周前,然後現在,最後又是穿越回去兩周前。


看起來很亂是不是?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是這麼覺得得,所以電影一開始,就有個女科學家出來了,向主角A和觀眾介紹本片的核心,不僅人,而且武器也是逆向,也就是子彈已經在牆上,開槍的時候子彈從牆上飛回來槍裡。女科學家最後說道:「不要試著去理解它,而要感受它。」

不要問這位堂堂女科學家,為什麼不解釋科學原理,因為解釋了你也聽不懂,大家都聽不懂,乃至於全片看完,沒幾個觀眾能看懂,散場的時候我留意聽了一下大家的聊天,都在說看不懂,要回去百度一下,還有人說自己看睡了。

這部電影確實很難看懂,一向很舔美國電影的豆瓣網友目前也只給出了7.9分,這才是上映幾天,再過幾天估計還會更低。


現在,各個影視號也開始解說這部電影了,各種解析看得神乎其神,但還是很多人說看了解析也不懂。


從電影來說,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失敗了,一部電影,你可以燒腦,可以埋很多彩蛋讓影迷去慢慢挖掘,但最起碼的要讓觀眾能看得懂這部電影在說一件什麼事情,主角在做什麼事情,有合理的動機和邏輯。



但《信條》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很多人看完也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主角和反派的動機是什麼,更看不懂這個「逆向時間」的邏輯是什麼。

《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雖然也燒腦,很多觀眾第一遍也有很多看不懂的細節,但起碼觀眾能看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故事,基本故事邏輯也能看懂。

顯然,諾蘭這次玩脫了,想把《信條》的燒腦程度再上一層樓,但卻只顧著疊加燒腦BUFF,忘了電影的基本就是要把故事講好。



可以帶好基友去看,不推薦帶女朋友去看。

相關焦點

  • 《信條》:莫測高深,實則不接地氣,諾蘭大神這次徹底玩脫了
    現在全球最火的一部電影,無疑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信條》。說起來該片也是多災多難,受不可抗力影響,從定檔七月開始,電影就不斷跳票,一直拖到九月初才正式上映。被眾多影迷捧上神壇的諾蘭這次終於風光不再,即使依然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信條》卻沒有辦法博得所有人的歡心。
  • 《信條》,諾蘭徹底「玩」砸了
    但這次看完《信條》,在回家的路上我卻越想越氣!並不是在懷疑自己的智商,反倒是感到解脫,一種曾經自己「神化」過諾蘭的解脫,原來連諾蘭也有拍砸的時候。,來製造謎題,就像考試中的壓軸題,為了難而難,知道答案後也並不會覺得它有多巧妙。
  • 諾蘭這次拍砸了?就算沒看懂《信條》,我也要說它很無聊
    但如果你問我,覺得《信條》怎麼樣,我只能頂著鍋蓋弱弱地說,我不是特別有感覺,而且我認為《信條》在諾蘭的個人作品序列中,屬於比較末流的一部,就像李安拍出了《雙子殺手》,諾蘭這次也拍出了自己的《雙子殺手》。
  • 《信條》,玩脫了
    諾蘭分別給出正向時間和逆向時間兩個角度,來呈現這場動作戲。一方的因是另一方的果、一方的果是另一方的因,構成一種無論正序來看還是倒序來看事件都在發生的效果。這就是「回文式時間旅行」的表現形式,它主張「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信條》中提到「祖父悖論」,即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了當時還沒生孩子的祖父,這個人又是怎樣出現的呢?
  • 我從來不覺得迎合觀眾是一個恰當的決定——《信條》導演諾蘭
    最近,最熱門的影片非《信條》莫屬,截止9月6日晚,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信條》的內地票房突破2億元,用時2天21時29分。諾蘭說:「無論那時發生了什麼,我覺得他或多或少認為那些事情對我們而言過於瑣碎,比如他朝一位軍官罵罵咧咧。又或許他認為這些事情會讓他蒙羞,而我們無法理解這點。無論如何,當他的主觀感受變成故事時,其內容被大大壓縮了。我們的認知與現實之間總有一些差距。」
  • 《信條》,概念玩過了頭的諾蘭新片
    諾蘭之所以是諾蘭,在於他的作品總可以給人以新鮮感。逆時空與傳統的動作設計結合,這樣的表達是前所未有的,會讓觀眾們覺得刺激和震撼。當然過去有很多與時間或空間相關的電影,但大多是靠臺詞解釋,真正像諾蘭這樣用畫面直觀表達的,卻少之又少。僅此一條,我就覺得《信條》是部值得看的電影。電影的配樂充滿爭議,但我喜歡。這次諾蘭沒找老搭檔漢斯季莫,而是選擇了瑞典作曲家路德維希格瑞森。
  • 萬眾期待的《信條》終於上映,但豆瓣分下滑,諾蘭這次跑偏了?
    第一時間去電影院看了本月最期待大片,諾蘭的新片《信條》,在不劇透的基本前提下,給大家說說觀感,供購票參考。還算新鮮的,是敘事技法,但坦白講,這一次我挺失望。之前有人嫌寡淡的《敦刻爾克》,我其實非常喜歡,在影院達成了三刷。但是《信條》,真是喜歡不起來。
  • 聆雨子:《信條》玩「時空逆轉」,諾蘭這次燒腦概念還能「稱神」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聆雨子】 在影院裡和《信條》一起度過的兩個半小時,因為我鬼使神差地沒把手機調到靜音或飛行模式,於是,回復了三撥微信上的工作留言。 看這樣的電影本就是高密度的智力博弈,一旦幹擾項那麼多,等於自亂陣腳。所以我的腦迴路在它的腦迴路面前,當然毫無勝機,或者說,毫無生機。 時間是我們為這個世界生產的基本秩序。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
  • 《信條》口碑兩極,諾蘭這次無法「逆轉」?| 超級觀點
    這部電影也暴露了諾蘭電影當中的一個最大的弊端:他不太會做人物關係的塑造。他既然不會做人物關係的建立,也不會做人物關係的崩潰。《信條》裡似乎沒有哪個鏡頭能讓人有眼前一亮和心裡一震的感覺。3. 諾蘭的電影很符合現代人的心理特點,它是很內向的一個電影,但是這種內向它又不是完全拒絕交流的,它是害怕交流,又渴望交流的狀態。1.諾蘭的電影,我覺得就意思不大,沒有這種記憶和欲望。
  • 諾蘭難道真的江郎才盡了嗎?《信條》竟然好多都是周星馳「玩爛了的...
    借著《八佰》單槍匹馬打出來的好局面,諾蘭這次帶著最新力作《信條》再次登上了我們的大銀幕。憑藉《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些佳作的好口碑,燒腦電影《信條》也是輕鬆斬獲了過億元的票房,開局良好。
  • 《信條》口碑兩極,盤點諾蘭這次為何「失誤」了?
    無從否認《信條》擁有一個相當縝密出色的藍本,諾蘭在這部新作中仍舊將自己天馬行空的奇想變成了一種藝術表達,《信條《信條》的故事說複雜,其環環相扣的劇情,實難用隻言片語便能概述,但說《信條》的故事不複雜,言簡意賅的說他就是一個被諾蘭化的007動作電影,但與傳統的動作電影不同的是,在這部電影中真正的主角並不是約翰飾演的特工,所有人都成為了諾蘭來表達自己科幻概念的工具,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個神奇之處,在看《信條》前,我很難相信一部電影如果剝離了人物情感,沒有一個能讓人產生共情感的人物,還可以讓人有繼續看下去的耐心
  • 混沌的《信條》,無所謂的「諾蘭」
    ·提克威拍攝的《雲圖》引來一片惡評,不久後人們才發現他們玩時間和永恆的概念玩出了高級的宿命感。《星際穿越》火熱上映,《信條》更是吊足了人們的口味,沉默三年,諾蘭又玩出了什麼新花樣成為了影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信條》延續諾蘭的獨特邏輯性,將時間和空間的幻覺藝術發揮到極致,此次取名為「時空逆轉」。《信條》的故事本身是一個簡單的特工諜戰類型片,但是諾蘭在將這個故事打造成科幻燒腦的大片之後,也在其中埋下了關於時間的看法。我們身處一個混亂的世界,我們能改變它嗎,還是我們已經改變了它?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字文的放倒讀閱法無類人像就,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原本想了這樣一個標題,因為擔心影響讀者閱讀而放棄了,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不擔心這樣的表述方式會影響觀眾觀影。這句話的正常表述順序是「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就像人類無法閱讀倒放的文字」。
  • 《盜夢空間》玩爆炸,《信條》炸飛機,還有什麼是諾蘭不能實拍?
    繼《星際穿越》重映後,諾蘭導演的另一部經典之作《盜夢空間》也於今日上映,再加上定檔9月4日的《信條》,一連在影院集齊時空三部曲,怪不得有人戲稱現在是「諾蘭電影保護月」。這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情節,除了實拍狂魔諾蘭,我實在想像不出還有誰能拍得出來!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而《TENET信條》除了故事引人入勝之外,當中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以及反派肯尼斯布拉納的好演技亦是看點之一,不過不曉得眼尖的各位有沒有發現,電影裡好多角色其實也都曾經演過《哈利波特》呢?
  • 諾蘭《信條》顛覆感官炸裂登場!
    但這次諾蘭玩得更大,特別大!因為如果你真的對這部電影感興趣,想了解它的全部細節,相信我,這樣做很有必要。因為不能劇透,你可能很難理解我在說什麼。相信在看這篇影評的你,一定看過至少一支《信條》的預告片,一定注意到預告中有「子彈從牆中飛回槍裡」,「撞翻的汽車跳迴路面繼續行駛」等反常畫面。
  • 《信條》:諾蘭又一部燒腦大作,成就了概念,卻犧牲了情感
    《信條》作為諾蘭再度以腦洞大開的理論為突發奇想的作品,概念與視覺奇觀都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時間」再度成為諾蘭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只不過這次諾蘭玩得更瘋、更緊扣該片命題,以往通過巧手剪輯所編織而成的非線性敘事魔法,這次直接升華到讓非線性敘事與正敘直接在同個畫面發生,畫面倒著轉與正敘的時間軸產生直接衝突,就是諾蘭此次非線性敘事的呈現。
  • 我要罵一罵電影《信條》,諾蘭這次拍砸了
    諾蘭以前的電影,基本我都看了,《盜夢空間》,看一遍能看懂九成。之前看過諾蘭的片子都知道,雖然技術創新,但故事本身都不複雜,並且非常精彩!看完讓人頭皮發麻!但請問這部信條哪裡精彩了?再看場景,場景應當建設在故事邏輯的必要性上去,而不是哪裡看起來帶感去哪裡,本來刺個繡坐房簷下就能幹了,諾蘭非得到屋頂上去,一味的追求單一場景的戲劇性,而忽視場景的故事和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