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高山、河流、海洋
不同的土地碰撞出相似的美食
人們從未停止尋找的腳步
在風味中激發靈感
穿過晝夜、四季、三餐
迥異的文化綻放出相同的熱愛
每種食物都藏著別樣的歡欣
每種味道都蘊含多彩的幸福
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
拍攝超過300種美食
記錄無數張動人的笑臉
山川依舊 風味不改
人間有味是清歡。
「深夜放毒」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終於上線了,總導演陳曉卿、解說李立宏、配樂阿鯤......曾經讓大眾飽含口水的三位神仙重裝上陣,給我們帶來了熟悉誘人的味道,讓無數美食愛好者們垂涎三尺,網友們在彈幕上紛紛評論:嘴裡的食物,它突然不香了。
紀錄片在後期剪輯階段時,正處於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陳曉卿寫下了一段感慨,「我們的屏幕上:溫和的微笑,緊握的雙手,深情的擁抱,親密的接吻以及家庭的歡宴……看著節目,再看看窗外。有一刻我會想,節目裡的生活,才是生活應有的模樣,希望疫情早一天過去吧,讓我們的世界重新充滿美味和歡樂。」
在第二季《風味人間》中,總共有八集的內容,分別是《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雞肉風情說》、《顆粒蒼穹轉》、《根莖春秋志》和《香腸萬象集》。
依然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人生之旅,不斷延伸著觀眾對家鄉、對食物、對年少的味道記憶。風味人間,基底是真情實感,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從西藏雪域到寧波鹽田,從尼泊爾到挪威,無論是千年前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還是千裡外不畏生死追尋甜蜜的獵人,人類穿越時空,跨越大地,只為一飽口腹之慾,而這一「口福」從來是來之不易。
與第一季不同的是,這一季節目組踏足的範圍更廣了,走過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效果也更豐富也更誘人。
首期播出的「甜蜜縹緲錄」,以「甜」作為開篇,徹底打開了觀眾的味蕾,並因此收穫了豆瓣評分9.4的超高評價。
讓每一陣風都吹來蜂蜜,讓每一條河都流淌蜂蜜。「風味」帶領著我們從尼泊爾來到揚州,再前往伊斯坦堡,輾轉於世界各地,著眼於全球,為觀眾們呈現出了各個地區中五花八門的甜,致力於發掘人們對糖的妙用。
在節目的前八分鐘,導演對尼泊爾的懸崖峭壁以及尼泊爾的「獵蜜者」進行了拍攝,獵蜜者幾乎沒有攜帶任何保護措施就敢攀爬在懸崖上,與蜜蜂進行搏鬥,只為取得生長於喜馬拉雅巨峰之上的「崖蜜」。獵蜜者獵蜜時如此驚險,但當我們看到本地人在品嘗著這寶貴的蜂蜜時所出現的滿足和享受的神情,都會讓人對於採集「崖蜜」心動不已。
「崖蜜」之後,鏡頭一轉,在片中就來到了到了「揚州雙絕」。揚州雙絕的甜,不同於其他,它是「甜中有鹹,鹹不壓甜」「似隱若現」「消弭於無形,蹤跡縹緲」,而與揚州「似隱若現」的甜對比鮮明的是土耳其「鋒芒畢露」的甜,它「鋒芒乍現」、「堅決果斷」。
所謂吃食,是人間煙火氣的具體呈現。那麼萬家燈火中,總有人哭,也有人笑。除了用美的鏡頭來闡釋這兩種對比鮮明的甜,導演還從不同視角出發,在紀錄片尾聲,香港大廚在廚房用甜味給苦瓜注入靈魂,在廚房外,面對孩子不如意的考試成績,他要鼓勵她,苦瓜也會甜,要對生活抱有希望,苦瓜的「甜」是苦盡甘來的甜。
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在這顆星球上,從未停止過遷移的腳步。有多少人遠離故土,定居他鄉,就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尋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物種流傳,食材碰撞,風味交融,造就多彩的飲食風貌。每一次,當我們追問自己來自何方,也開啟了對風味的尋根之旅。
「螃蟹風味圖鑑」來襲!多的是你不知道的蟹!
螃蟹作為水中至鮮,歷來是人們餐桌上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第二集放眼全球,從海裡的梭子蟹到山中的溪蟹,從價格昂貴的黃油蟹到化「廢」為寶的澳門水蟹,各種外形、做法、風味迥異的螃蟹「你方唱罷我登臺」,將使出渾身解數「勾引」觀眾的口水,並上演一場激烈的「蟹王爭霸賽」。
通過對螃蟹做法和飲食態度的不同也彰顯出了各個國家和地域差異化的飲食文化。例如中國人吃蟹看重蟹黃,將之作為評判螃蟹是否肥美的標準;而美國人則對蟹肉情有獨鍾,追求大快朵頤的快感;日本人拆蟹精細入微;威尼斯人卻寧願花時間靜待能直接整隻吃蟹的時機。這種食用方式的南轅北轍,也讓我們感受到別樣觀賞樂趣。
口中齒舌留香,眼裡星辰大海。「人間至鮮」的螃蟹有眾多種類、萬千風味,而這些無不體現了人們對美食探索的無盡追求,這一場「硬核螃蟹」的超級盛宴,真真是太香了。
陳曉卿導演在節目開播後寫過這樣一段話:「或許只有經歷了不尋常之後, 我們才知道生活裡的那些觸手可及的日常,彌足珍貴。」
尋味半生,歸來才知
人間至味在身邊
世間萬物,唯美食不可辜負
讓我們共同品味世界的美好
還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鏡頭,每一種食物都在鏡頭裡,呈現出鮮活的一面,讓人看完心中都是滿滿的煙火氣息。《風味人間》第二季,一起來垂涎三尺,傾聽美食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