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記得告訴孩子這些知識(附小學生冬至手抄報)

2020-12-23 澎湃新聞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冬至有啥天文意義?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冬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陽南行的極致。

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

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來說,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

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南半球的時間比在北半球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來了,有啥習俗?

【北方習俗】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南方習俗】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冬至三候是什麼?

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將冬至分為三候: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關於冬至,還有這麼多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古人怎麼過冬至?

冬至節,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

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據說從周代起就有在冬至祭祀活動。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的《清嘉錄》中說:「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國內部分地區一直延續著此習俗。

冬至吟詩,有幾首?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

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

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

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

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

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

路迷何處見三秦。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幹。

《冬至感懷》

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冬至來了,吃什麼?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時年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北方普遍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山東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冬至手抄報模板

來源:含山小學生

原標題:《今日冬至,記得告訴孩子這些知識(附小學生冬至手抄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冬至節|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節手抄報大全|今日冬至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節手抄報大全: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節手抄報大全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2020冬至手抄報繪畫教程
    2020的冬至馬上就要到來,每當節氣的到來,很多小朋友都會有手抄報的作業,手抄報的作業讓許多家長和學生腦瓜疼。不過今年的冬至你們不會再煩惱,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分享超詳細的冬至手抄報繪畫步驟。第一步,在素描紙的左上角寫出藝術字體「冬至」兩個字,略微帶一點陰影。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冬至由來傳說故事及詩句50字簡短版
    冬至手抄報資料大全1.冬至的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今日冬至
    今日冬至 2020-12-21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今日冬至!要吃什麼?該了解哪些知識?給孩子上一堂「民俗課」→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 今日冬至,陪孩子一起做這6件事|一傑技巧
    ,與你細數過往 今日冬至,在這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節氣。 03 教孩子唱一唱《九九歌》 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今天是冬至,也是數九的第一天,教孩子們唱《九九歌》吧。 其實南方和北方的《九九歌》是不一樣的。
  •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養生小貼士 2020-12-2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冬至的幽默句子說說 2020年冬至的搞笑朋友圈文案
    好吃不過餃子,可愛不過老子,冬至節氣當然和餃子搭配更完美啦,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餃子解決不了的,有的話那就兩頓,勞動人民用餃子寄託美好的願望,下面帶來今日冬至的幽默句子說說 關於冬至的搞笑文案。
  • 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祝福語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今日冬至節氣到來,大家距離下雪又近了一步,雖然天氣寒冷,起床困難,但是一句暖心的話語就會給予我們以力量,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下面帶來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  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蘊意著「回家」的內涵。  今日冬月初一,冬至又將近。生來之福有限,積來之福無窮。修心養性,活好當下。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福慧增長!
  • 這些相關的民俗知識、古詩詞記得講給孩子:立冬的由來、手抄報、古詩詞及作文素材
    每當下完一場雪後,都能看見孩子們在盡情玩耍:打雪仗,堆雪人。都能聽見孩子們歡樂的笑聲,都能感覺到孩子們的快樂。冬姑娘,讓我們用心體會到了冬季給我們帶來的快樂。2、冬天來了,河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有的人在冰上跳舞,真漂亮!柳樹、楊樹、還有數計的鮮花嫩草都枯萎了,只有松樹和臘梅在嚴寒中挺立著。冬天來了,樹上的葉子掉光了。北風呼嘯著,大地一片蕭條的景象。
  • 今日冬至,這些事你做了嗎?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
  • 今日冬至,福建各地吃什麼?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21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導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時節悄然而至。古人把冬至又叫「冬節」,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彼此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這些創意海報讓冬至熱鬧起來!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也是我們國家24節氣裡面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那今天有什麼創意海報讓冬至更熱鬧呢?
  • 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 今日冬至!數九第一天
    今日冬至!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到,吃水餃」我國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說的就是冬至這一天已經有「年」的氣氛,冬至的夜晚也是一年中最長的,民間還有冬至夜養生覺的說法,就是宜早睡晚起,飲食要好好進補。
  • 2018春節手抄報資料圖片_狗年春節手抄報內容-學生手抄報
    像《西遊記》、《好詞好句好段》等,有時間我都要讀一讀.因為看了《西遊記》後可以增長知識和智慧.讀了《好詞好句好段》後,我就可以在作文裡多加點形容詞,這樣,我寫作文就不會像寫流水帳一樣了.這些就是我的新年新打算,我一定能做到.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 今日冬至|發生在冬至裡的故事
    點擊藍字關注我吧立冬節氣知多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於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交節。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冬至節氣,意味著開始進入寒天。時至冬至,民間便開始「數九」計算寒天了,「數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數九是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以此類推。一般「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就暖和了。圖中是紫金山天文臺雪景遠眺。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冬至時間幾月幾日幾時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