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2021-01-11 周村司法

適逢中秋之夜

我仰望天空

望見一輪圓月

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

天空中有層層清雲

如煙似霧

彌蒙在月光下

中秋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風俗習慣

01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02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詩詞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嫦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陽關曲 / 中秋月》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03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

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快樂

相關焦點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什麼節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指什麼...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蜎」指的是中秋節。「嬋娟」一詞指代的是月亮,這句詩句飽含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這句話的意思是:希望人們可以長久相伴,即使相隔千裡也能欣賞同一輪明月。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蜎」的創作背景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蜎」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原創文章 | 轉載請註明來源公號名稱:簡愛格妮斯閱讀館ID:lmagneseread主 題 曲: 王菲 - 但願人長久訂好車票的那段時間裡,她的情緒就一直處在她自己都不知道的興奮裡,她總是和我們說起家鄉的小吃、美食,說起中秋節裡的風俗,說起媽媽做的月餅,雖然不好看,但是吃起來總是會牽動最柔軟的神經。
  • 多少人誤讀了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唐詩中有上百首中秋詠月詩,但那時的中秋其實是「仲秋」,而非中秋節。我認為蘇軾這首《水調歌頭》可以說是確立中秋節團圓這個內涵的作品,因為雖然安史之亂後唐人望月也開始有了思鄉懷故的內涵,但中秋節作為一個國家全民性節日應當是在宋朝。關於中秋節的具體形成時間,在筆者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討論,在此不再多加贅述。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到底是什麼?
    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是一首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詳的名作,這首詞是中秋之夜,蘇東坡思念弟弟蘇轍時所作,語言優美、感情真摯,詞的末尾,蘇東坡寫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們都知道,這裡的嬋娟是月亮的意思,但是為什麼古人會用嬋娟來代指月亮呢?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賞中國民俗系列(中秋節)1盎司紀念銀幣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賞中國民俗系列(中秋節)1盎司紀念銀幣佳幣賞析    |    2016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到底是什麼意思?
    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是一首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詳的名作,這首詞是中秋之夜,蘇東坡思念弟弟蘇轍時所作,語言優美、感情真摯,詞的末尾,蘇東坡寫道「但願人長久
  • 中秋佳節: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即將到來,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之一,恰值三秋之半,碩果滿枝,田野金黃,氣候宜人,月光皎潔。而中秋作為中華民族的團圓之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如月光般灑落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書頁之上,充滿了溫情的色彩,寄寓了一代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面讓我們一起回到歷史的長河,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發展、民俗,以及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 中秋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睡前伴你夜聽小提琴曲 《但願人長久》《水調歌頭》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王菲《但願人長久》帶上一份心境,品一品月餅,帶上一份心願,送一送祝福,願秋的芬芳帶去節日的喜悅
  • 中秋節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動圖來自SOOGIF說起中秋節,常會想起小時候的美好記憶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作為一首中小學生必背的課本詞,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就沒必要對詞義和情感多做分析,只有一點,末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我們都知道「嬋娟」在這裡代指明月,但為什麼要說嬋娟,不直接寫「千裡共明月」呢?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的「嬋娟」究竟指的是什麼?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和分析下過去所學蘇軾創作的詩詞」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代表的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感情色彩?其實,讓我們不能理解的是,這裡的「嬋娟」是什麼意思?在(嬋娟拜月)中解釋到,「嬋娟」指月亮。通過查閱有關的歷史典籍,似乎都沒記載「嬋娟」指月亮這樣一種說法。也有人認為嬋娟指的是日月,而不是只指月亮。嬋指的是太陽,娟指的是月亮。古人把太陽稱著姐姐,把月亮稱著妹妹。我記得有一個謎語,是這樣講的。白天姐姐來守家,晚上妹妹來敲門。指的就是太陽和月亮。所以,從這個謎語中。
  • 聆聽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作者 | 琉璃疏影    主播 | wind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為何總被「誤解」為愛情佳句?
    前陣子,三葉草在好幾個整理愛情唯美古風句子的帖子裡都發現這「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榜上有名,真是又好氣又好笑。01「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三層本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家都耳熟能詳,是寫中秋的扛鼎之作,已有無數名家解析,三葉草不再贅述。
  •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文·段宏剛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年——1101年)代表作《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意思為:希望世上的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長久地廝守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彼此也能享受到皎潔的明月
  • 中秋節快樂!國慶之日,月圓之夜,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今天,又到了中秋節。凌晨一點多,半倚著牆,我又點開了朋友圈。這一次,朋友圈的第一條動態,不再是「曬恩愛」的她。中秋節快樂!巧合的是,今年的中秋節,竟然和國慶節是同一天。「中秋國慶,雙節合一,正好是中國!」值此佳節,我閒某人先獻上自己的祝福——「祝各位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諸事如意,心想事成!願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國泰民安……」中秋快樂!國慶節快樂!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希望什麼「長久」?難倒眾高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此詞小序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於是,所有人都清楚了這是蘇軾的思弟之作,雖然其間還穿插著蘇軾對離合悲歡以及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但我們在讀它時,總忘不了蘇轍的影子。那麼問題來了,在詞尾蘇軾寫「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裡的「長久」是指什麼?蘇軾希望什麼能夠長長久久?
  • 今日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鐫刻著歷史始見《周禮》,定於唐代宋代以後,中秋日盛與春節、清明、端午並列成為全年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吳剛伐桂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原來是蘇軾寫給他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你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寫給誰的嗎?其實蘇軾給了我們答案:「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顯然這首詞,是寫給子由的。子由是誰?
  • 古箏演奏《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微信聊天對話框回覆:下列名稱;即可自動 獲得曲譜哦,如沒有收到自動回復,則暫無,您可二次發送,編輯:」歌名」加」沒有譜」 如:雲水禪心沒有譜  後臺查看到會儘快補上。注釋:回復歌名,不需要外加別的字。
  •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圖二2018年的第一天,又是一個農曆十五,突然想起蘇軾在密州所作的這首中秋詞。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無論對君主、親友、政敵、平民還是囚犯,蘇軾都是一片赤子之心。所以我越讀蘇軾,越了解蘇軾,就越敬重和喜愛他。願2018年,人人平安順遂,常懷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