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9月以來,貴州省大部分地區遭受了歷史同期最多降水與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秋綿雨天氣。根據貴州省氣候中心對今年冬季氣候進行預測,全省範圍發生區域性、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可能性較高,需要提前做好蔬菜防寒防凍預防工作,儘量避免發生低溫危害。因此,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科研團隊針對可能發生的極端低溫氣候災害,對我省越冬蔬菜生產管理提出幾點應急技術措施和建議:一、認識蔬菜的低溫危害低溫危害可分為寒害和凍害兩種情況。寒害又稱冷害,是指蔬菜在0℃以上低溫下受到的傷害;凍害是指蔬菜在0℃以下的低溫,體內結冰而受害的現象。1、茄果類蔬菜、瓜類、豆類蔬菜遇到低溫,常造成落花,影響花粉活力,甚至無粉,影響著果率,產生畸形果。2、低溫常引起二年生蔬菜(如白菜類、甘藍類、根菜類)在產品器官未形成或在形成過程中抽薹,即先期抽薹。3、在0℃以下的凍害,常引起蔬菜組織破壞、脫水乾枯,導致植株死亡。4、低溫阻礙了蔬菜正常生長,影響根系吸水,導致水分供應失衡,植株可能萎蔫,抑制葉綠素形成,致使葉片呈現黃色或黃白色,此為喜溫蔬菜寒害的典型症狀。5、喜溫蔬菜早春播種,常造成爛種,幼苗期遇低溫陰雨天,葉片逐漸變黃,根鏽褐色,側根、根毛死亡,地上部萎蔫,俗稱「漚根倒苗」。二、選用抗寒性強的蔬菜種類和品種1、耐寒的多年生宿根蔬菜:包括韭菜、黃花菜、石刁柏等。在生長季節,地上部能耐高溫、冬季地上部枯死,以地下宿根(莖)越冬,能耐-10℃的低溫。2、耐寒的蔬菜:包括菠菜、芫荽、大蔥、洋蔥、大蒜等,在15~20℃生長最好,能耐-1~-2℃低溫。3、半耐寒的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蘿蔔、胡蘿蔔、甘藍、豌豆、蠶豆等,在17~20℃生長最好,能耐短期的-1~-3℃的低溫。三、在田在土的秋冬蔬菜應急防控措施1、貴州800米以上中、高海拔地區秋冬季節大都以白菜、甘藍、花菜、蘿蔔、萵筍、瓢兒菜、生菜、菠菜、茼蒿、芫荽、芹菜、韭菜、蔥蒜、豌豆、蠶豆等耐寒和半耐寒蔬菜為主,800米以下低海拔地區以秋冬喜溫果菜(黃瓜、南瓜、四季豆、瓠瓜等)為主。2、生產過程中在日常田間水肥管理的基礎上,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蔬菜抗寒性,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保溫,清溝(廂溝、腰溝、圍溝)保持田間排水通暢,降低溼度等科學管理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可用秸稈或地膜覆蓋廂面,保溫保溼,提高蔬菜抗寒抗凍能力。3、如果在田蔬菜因受凍已經死亡或大部分絕收,建議及時改種速生葉菜(瓢兒菜、生菜、菠菜、茼蒿、芫荽、菜心、芥藍、小白菜、油麥菜、豌豆苗等),減少損失,保證蔬菜供應。4、對於因近期連綿多雨導致秋季蔬菜未能正常移栽到田的區域,應及時補種或改種相對耐寒的速生蔬菜。5、為了預防可能突發的極端天氣(凝凍、雪災、低溫)對在田在土蔬菜造成損失,建議各地充分利用當地閒置的大棚設施(蔬菜生產大棚、蔬菜育苗大棚、烤菸育苗大棚等)進行耐寒和半耐寒蔬菜種植,將種植茬口排開,降低受災風險。四、即將播種的冬春蔬菜應急防控措施1、中、高海拔地區以喜涼蔬菜為主,選擇耐寒、耐抽薹蔬菜品種,分期播種、分批移栽,適當增加速生葉菜種植面積,降低受災損失。低海拔區域利用「天然溫室」氣候條件以冬春錯季喜溫果菜為主,應選擇耐寒性強的品種,充分利用小拱棚、大棚等保護地設施,可取得較高經濟效益。2、分期播種、分批移栽,延長蔬菜苗供應期,培育壯苗,一旦發生蔬菜寒害和凍害,能保證有蔬菜苗及時補充栽種。秧苗應進行低溫煉苗,增施磷、鉀肥,防止徒長,提高秧苗或植株的抗寒力。移栽時,可採用「深窩+地膜+小拱棚」或「深窩+地膜+小拱棚+大棚」的栽培技術。3、在種植冬春錯季喜溫果菜的同時,套種耐寒、耐抽薹的喜涼蔬菜(白菜、甘藍、青菜、生菜、油麥菜、瓢兒白、菜心、芥藍、芫荽、菠菜、蔥蒜等),如果喜溫蔬菜受凍,仍保證有喜涼蔬菜上市。4、冬春季蔬菜生產宜控制澆水,以防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生長和吸收。通過中耕鬆土或覆蓋地膜等措施提高地溫和保墒。最有效辦法可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栽培措施或大棚內燻煙、地熱加溫等措施防止低溫傷害。五、預防低溫春化,發生先期抽薹導致減產未熟抽薹是指植株的產品器官形成前,過早滿足春化條件而誘導花芽分化,抽薹開花的現象,稱為「先期抽薹」或「未熟抽薹」,嚴重時會導致蔬菜減產或絕收。1、種子春化型蔬菜:如白菜、蘿蔔、芥菜、菠菜、萵苣等,在種子萌動起的任何一個時期內,只要有一定時期的適宜低溫就能通過春化階段形成花芽引起先期抽薹。大多數蔬菜的春化所需溫度0~10℃,以2~5℃為宜,一些蔬菜種類或品種的春化溫度可穩定到15℃左右或更高,所需連續低溫時間10~30天。所以品種選擇不當,播種期安排不當,極易發生先期抽薹造成生產受損。例如春大白菜應選用黔白5號、黔白9號、陽春、春大將等耐抽薹品種。應避免苗期受到低溫影響,引起抽薹,此外播種期不可過早且要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播種期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不同區域播期不同。2、綠體(幼苗)春化型蔬菜:如甘藍、洋蔥、芹菜等,須在幼苗長到一定大以後,才能感受低溫的影響而通過春化階段。例如早熟甘藍幼苗直徑在0.6釐米以上,在10~15℃下30天以上便可通過春化,作春甘藍栽培時過早播種易先期抽薹,播種期應適當推遲。應選用黔甘1號、黔甘2號、京豐1號、爭春、新豐等耐抽薹品種。水肥管理採取「前控後促」原則:苗期適當控制肥水分,越冬期嚴格控制追肥,追肥要到春季回暖後重施。 不同的品種通過春化階段時要求苗齡大小,低溫程度和低溫持續時間不完全相同。春季作為商品蔬菜栽培時,宜選用冬性強的品種,安排好適宜的播種期,培養「安全苗」,避免幼苗長到符合春化大小要求時,遭受長期的低溫而發生先期抽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維維
編輯 唐怒嬌 吳傳娟
編審 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