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把科研成果推廣到農業生產中丨貴州省農科院生技...

2020-12-24 天眼新聞

春寒料峭,當接到被派駐平壩區天龍鎮參加「萬名專家服務『三農』行動」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心中升騰起絲絲暖意。作為一個農業工作者,能親赴基層一線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為群眾提供農業技術指導,為農村農業發展出謀劃策,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我叫鄧祿軍,是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2016年1月到天龍鎮報到的第一天,我就請工作人員與我一起深入天龍鎮天龍村、興旺村、合旺村、二官村,針對種植技術現狀、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農業技術培訓需求等方面進行調研。

通過調研了解到,興旺村蘆車壩作為平壩區蔬菜產業發展的標杆,是全區產業發展學習的榜樣,但是蘆車壩的土壤殘留嚴重、蔬菜產量品質雙降、農產品種類單一、農業產業技術短缺等問題阻礙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如何有效突破興旺村產業發展瓶頸?為此,在不斷與省農科院的同事交流請教之後,我決定爭取鎮政府與村支兩委的共同支持,充分利用自身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著力在研發新品種、提升農作物品質上下功夫。在組織對土壤殘留大力清除後,便開始在天龍鎮興旺村開展馬鈴薯新品種引進與篩選、不同栽培模式以及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試驗。我們共引進示範馬鈴薯品種9個,進行不同壟距以及單雙行起壟栽培模式機械播種試驗示範,在興旺村建立特色馬鈴薯(紫色、紅色、早熟)生產示範基地60畝,並逐步擴大產量,推動建立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為天龍鎮乃至平壩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種薯供應,形成良好的產業銜接,有效解決平壩區種薯貯藏問題。

鄧祿軍察看產業情況

鄧祿軍介紹種植技巧

經過共同努力,馬鈴薯長勢喜人,我們有信心,並朝著「將天龍鎮打造成為馬鈴薯商品薯生產示範基地」的目標不斷前進。

在不斷的深入調研中,我發現興旺村的山藥產業很有潛力發展壯大。我爭分奪秒地開展山藥新品種選育工作,在村內建立山藥新品種選育資源圃1個,現有品種資源80餘份,並從貴州各地朋友、同事手中「求」來當地野生山藥資源,豐富山藥品種,為山藥用途專門化提供技術支持,指導興旺村建立山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基地80畝,2016年帶動山藥種植大戶20餘戶,帶動農戶種植200餘畝,山藥產業發展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產業發展見成效

在短短一年服務期裡,我在平壩田間地野裡留下了無數個腳印。站在興旺村的田埂上,我想把我所有的農識、農技奉獻給這裡辛勤的群眾,更想把科研成果及時轉化推廣到農業生產中,為農民群眾增收助力,為一方群眾的脫貧攻堅助力。

人物小傳

鄧祿軍,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2016年,派駐平壩區天龍鎮提供農業技術指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在平壩的田間地頭留下了腳印——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平壩的田間地頭留下了腳印——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 鄧祿軍 2020-12-09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道路上,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省農科院水稻...
    我是貴州省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宮彥龍,2016年12月進入省農科院工作。2018年,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掛任科技副鎮長。回顧這兩年的科技特派工作經歷,總有那麼幾個小故事銘記於心,讓我深感自豪,我也在脫貧攻堅戰中,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辣椒先生」的「辣」些事丨貴州省農科院辣椒...
    我叫張錦閣,出生在河南,讀書在貴州。2015年碩士畢業後,我進入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辣椒研究所工作,成為了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至今,我在貴州學習、工作、生活已將近十年,對貴州有了極為深厚的感情。我一方面進村入戶,和鎮、村的同志一起開展動員工作,一方面積極向原單位申請,得到了貴州省農科院辣椒研究所項目《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遵義試驗站》資助。
  • 「我的扶貧故事」農業戰線上巾幗標兵丨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
    田間觀察西蘭花長勢情況我叫朱子丹,是貴州省產業革命專家團隊,茄子、菜豆小分隊一員,也是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我用了28年的時間來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蔬菜技術研究與推廣。菜豆小分隊到墨衝良畝指導工作作為農業專家下基層服務「三農」的一名科技人員。從1992年起,我就帶著對農村和農業的一腔熱血紮根基層,將我所學的知識應用於農村的每一塊土地上。我的足跡涉及全都勻市8個鄉鎮辦事處80多個鄉村的田間地頭。我用雙腳丈量農村的每一寸土地,用智慧澆灌著農業的希望。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我的扶貧故事」任重道遠 砥礪前行|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
    我來自貴州省農科院現代所,2018年3月,有幸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被選派到貴定縣金南街道辦事處開展工作。我深知科技特派員是把科技資源導入農村,激活科技人才,促進農村科技進步的新橋梁;是建立科技服務「三農」長效機制,加速「三農」難題破解的新窗口。
  • ...奮戰脫貧合力攻堅|貴州省農科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特派員...
    我叫吳小波,現任省農科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2018年2月,接到組織的通知,和我院宣教處的張磊選派到石阡縣國榮鄉脫貧攻堅指揮部前線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前線工作隊隊長由我院副院長何慶才擔任,我為聯絡員,來自省工信廳的羅應剛、楊國富,銅仁林科所的杜文勇,石阡縣委辦的毛友彪和張磊為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播下科技扶貧的種子 收穫蕉農致富的喜悅|貴州省...
    2014年10月,貴州省農科院熱作所科技人員的我,作為貴州省「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科技特派員來到黔西南冊亨縣開展科技幫扶工作。冊亨縣南、北盤江流域河畔的巖架鎮、雙江鎮、百口鄉,晝夜溫差較大,土地資源豐富,自然生態良好,特別適合發展優質粉蕉種植。
  • 中國農科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落戶蘇州
    一期將建設研發總部,包括長三角智慧農業研究院、未來鄉村發展研究院、設施園藝智能裝備研究院、長三角農業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綠色技術研發中心、功能食品加工研發中心。同時建設未來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約5330畝,包括未來農業核心示範區、功能水稻和功能油菜等智慧田園試驗示範區、未來農業輻射生產示範區。
  • 「我的扶貧故事」讓建德的產業在岑鞏開花結果丨浙江省建德市赴...
    我叫諸葛翀,2018年,我隨著浙江省建德市脫貧攻堅的隊伍,來到了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幫扶。正在給村民培訓我大學學的是蠶桑專業,工作是在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蠶桑站,十幾年的蠶桑產業工作經歷讓我萌生了如何快速利用蠶桑產業幫助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行走在獼猴桃園的「醫生們」丨省農業科學院植物...
    「吳老師,今年我果園的獼猴桃長勢不錯,產量也可以,哪天過來品嘗一下」這是貴陽市修文縣谷堡鄉梨花湖村的獼猴桃種植戶劉登榮今年給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室吳石平研究員的電話內容。「老師,麻煩你看一下我種的xx是生什麼病了」這是植病研究室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植物生病就想人生病一樣,很多病害的症狀不明顯,要通過症狀的診斷及室內「化驗」才能確定生病的原因。很多獼猴桃農戶在生產過程遇到獼猴桃生病的情況,看不出是什麼原因,又不能把它搬到「醫院」去檢查,很多時候就「亂用藥」,導致果園用藥量多、防治效果又差。
  • ...故事」科技助力 脫貧成績喜人︱省農科院園藝所科技特派員張麗
    我叫張麗,是省農科院園藝所的一名科技人員。  2015年大學畢業,我離開陝西老家,來到了貴州省農科院園藝所從事蔬菜研究工作。從乾燥的北方來到溫潤的西南,地理環境的差異、風格多樣的民族文化吸引了我,也讓我忐忑。
  • ...旅順口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發布活動——農科院四個櫻桃品種
    旅順口區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十)旅順口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發布活動——農科院四個櫻桃品種 2020-09-19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哪怕前方荊棘遍布,也阻擋不了我前進的步伐|貴州...
    我是省農科院科研處的科技人員王陽博,今年27歲。時光如流沙般從指間溜走,一轉眼,我掛職結束回到貴陽也快一年時間了。幾天前,我還在和鄉間脫貧路上奮鬥的夥伴們商量,今年一定要再回瑤山,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重拾昔日的回憶,再見鄉親父老們因收穫而喜悅的笑臉。  2018年1月,省農科院決定派出121名科研人員(工作人員)奔赴全省121個鄉鎮,為我省決勝脫貧攻堅添磚加瓦。對於工作人員不多的農科院,這是一個艱難而又偉大的決定。
  • 「產業扶貧巡禮之一」廣西田東:科技引領綠色驅動,芒果變身「黃金...
    為進一步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促進各地取長補短、相互借鑑,「中國扶貧」微信公眾號從今天起,特開辦「產業扶貧巡禮」專欄,敬請關注。田東縣與科研單位加強合作,成功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西農科院、廣西芒果產業創新團隊結對,依託學院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大力推進芒果種植技術創新,加強上、中、下遊的對接與融合,先後開工建設國家芒果種質資源圃、田東芒果試驗站等科技平臺,提升技術研發水平。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全面提升芒果綠色標準化生產水平,制定和執行芒果產業綠色發展標準,推進技術互助協作,促進產業升級。
  •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技新成果展示推介會暨宜賓市茶產業...
    依託我所建有國家種質杭州茶樹圃、國家茶樹改良中心、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中心等17個國家級、省部級平臺,牽頭組建了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協調全國茶葉科技攻關。建所以來,始終以引領茶學科、支撐茶產業為使命開展科研創新,先後取得各類獲獎成果123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5項、省部級獎50項,為我國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院區」合作十年,成都郫都區農業科技成果遍地開花
    8月21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院地共建啟動儀式暨全省水稻新品種應用成果觀摩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進行。活動當天,40餘個特色水稻新品種向大家展出,同時發布了四川省農科院與郫都區合作十年來的農業科技入鄉轉化成果。
  • 推行「中醫農業」的先行者——靜安民建會員沈淑雲
    我在2013年2月從民建靜安區委專職幹部崗位退休後,大約有七、八個年頭沒有見到過她的身影了,老友見面,感到特別親切,免不了要問長問短的。寒暄中,得知她的企業現在正在從事的事業是「網際網路+中醫農業+大健康」。  我一直對中醫比較感興趣,她一說「中醫農業」,並且是「網際網路+中醫農業」,這對我這個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來說,感到非常新奇,也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
  • 解酒護肝、提升免疫……黔粵扶貧協作結出的這枚「果實」, 不止...
    而這,得益於黔粵兩省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的部署。根據安排,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組織嶺南現代農業實驗室與廣藥集團聯合開展刺梨科技攻關,進行刺梨全成分檢測、功效研究及綜合利用研究;嶺南現代農業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等單位進一步加強刺梨、皂角的科研開發……
  • 共享科研成果促進產業發展
    會上,來自國內外150餘家企業、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八大類2085個品種十字花科蔬菜亮相地展。其中,有國際知名企業的標杆品種,有國內優秀企業的拳頭產品,還有科研院所、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優秀品種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