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將在崑山——一個毗鄰上海市區50餘公裡遠的縣級市,投資至少1.3億美元設立一處綠色咖啡豆烘焙基地。
星巴克稱,這是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的一筆也是其在亞太市場的首次生產性戰略投資。
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說,此舉顯示出星巴克對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決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專門發來賀信,並稱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
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年,目前在華門店超過4000家。2019年,全球營收265.09億美元,其中中國區30億美元,中國市場成為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重要的市場。
據星巴克提供資料,這一新項目將主要涉及綠色咖啡豆的存儲、烘培、包裝、分撥,以及與咖啡烘焙產業相關的研發與培訓。星巴克在全球現有6家咖啡烘焙工廠,5家在美國本土,1家位於荷蘭。而在崑山全資投建的咖啡烘焙工廠將作為一期項目於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夏季建成投產。
此次籤約距離雙方首次正式接觸不到6個月。
2019年9月23日,星巴克團隊帶著綠色烘焙的項目來到崑山開發區考察,歷經8輪談判,最終選擇落戶崑山。
促成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之一、蘇州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潘建康透露,談判主要圍繞五個方面,資源稟賦、人才取得、地理環境、產業鏈融合以及政府服務。其中首要的一點,資源稟賦是指環境和土地,「因為是食品行業綠色工廠,星巴克希望確保環境沒有問題。」
談及為何確定崑山,星巴克方面給澎湃新聞記者的書面回復裡稱,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國家級開發區,坐落於長三角經濟圈內,毗鄰上海,具有理想的投資和創新環境。
「我想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崑山毗鄰上海,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產業腹地。另一方面,我們的咖啡產業鏈也是一個優勢。」潘建康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崑山發展咖啡產業算是「無中生有」。
從1984年自建開發至今,崑山開發區發展形成了四大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產業以其72%的比例「一業獨大」,但隨之帶來的產業風險擔憂,也令地方開始思考捕捉其他產業機會。咖啡及高端食品進入視野。
近年來,中國的咖啡市場雖因雀巢、星巴克等品牌完成啟蒙,但真正的咖啡文化還沒有形成。
潘建康對比了幾個數據,用來說明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每人一年喝8杯咖啡,而韓國的這一數字是120杯,日本210杯,歐美國家400杯。
對於並非由市場自發形成的行業,政府在其中扮演初始推動力角色。最初,開發區引進的是關於咖啡豆烘焙的單體項目。決定咖啡口味好壞的烘焙商拿走了咖啡館、零售商之外的大部分利潤,但在長長的咖啡價值鏈中,烘焙也只是其中一環。
真正形成明晰的全產業鏈規劃,是在2019年1月以後。
當時,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3號文」,最大亮點是支持綜合保稅區設立五大中心: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對我們來說,製造、研發和檢測等方面基礎比較雄厚,物流分撥和銷售中心是下一步工作的突破重點。」 崑山綜合保稅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
咖啡豆雖為僅次於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大宗商品,但國內當時還未出現較為成型的咖啡豆分撥中心。
既有烘焙單體項目基礎,同時地處咖啡主要消費市場——長三角中心位置,崑山開發區逐漸規劃了一整套從存儲、分撥到烘焙、品牌銷售的全產業規劃,並將咖啡確立為千億級產業鏈來打造。
通過向已落地企業了解上下遊行情,然後主動登門拜訪,過去一年開發區成功引進了日本三井及法國路易達孚等多家跨國公司,籤約項目包括咖啡豆銷售及分撥中心、貿易中心等。
最新引進的則是13日籤約的星巴克綠色烘焙項目。事實上,更早之前,開發區與星巴克就有過接觸——該區較早引進了星巴克的一家代工廠。
「星巴克會是一個重要支點,畢竟品牌擺在那。」潘建康說,「等到產業鏈打造起來,星巴克可以在家門口實現門對門服務、研發和送貨,有助於提高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在3月13日的籤約儀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賀信稱,「咖啡創新產業園」作為生產性戰略投資項目,對標國際最新標準、實現綠色生產,有利於創新現代化產業鏈和供應鏈。
同時,李克強指出,中國政府深化改革開放的承諾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中國一般製造業已經全面放開,服務業也在加快開放。我們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為各類所有制、內外資企業打造一視同仁、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歡迎世界各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對華合作,更好實現共同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