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白這邊雪還沒化,甚至還有要再下一場的意思,我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不上山看蜂箱了,在家和大家聊點東西。就說說大家常見的路邊「土蜂蜜」。
養蜂這一行,公認的「看天吃飯」,對土蜂來說更甚。傳統木桶養殖的土蜂所產的土蜂蜜確實好吃,可難就難在這東西沒辦法大量推廣。所以,你看到的路邊那些「土蜂蜜」基本都是假的。
當然,假和假之間是有區別的,假土蜂蜜和假蜂蜜中間差別可大了去了。
先說說假土蜂蜜吧。路邊那些賣「土蜂蜜」的,以這種居多,擺上幾個蜂箱,外行人一看,嘿,好傢夥,蜜蜂都在這呢總不會是假的吧!作為一個養了小半輩子土蜂的秦嶺蜂農,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會!
蜂蜜畢竟是小眾化的食品,土蜂蜜更是很多人只知其名,更別提怎麼分辨土蜂蜜和意蜂蜜了。因為意蜂是活框養殖,經常追趕花期採蜜,一年到頭基本都可以產蜜,而土蜂蜜一年割一次,產量少得可憐,再加上山裡的土蜂蜜營養價值更高,所以土蜂蜜的價格遠高於意蜂蜜。這就產生了利潤空間,反正大家分辨不出來,他們拿意蜂蜜當土蜂蜜賣,誰知道呢。
(往期文章中對意蜂蜜和土蜂蜜都有解釋,還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
其實,這種還算是好的,至少賣的還是蜂蜜,不管是水蜜還是濃縮蜜。最讓同行不恥、買家痛恨的是賣勾兌蜜的。
套用一句現在年輕人的話,正經人誰搞勾兌蜜啊。紅糖、白糖、明礬按照一定比例衝兌、裝瓶。騙騙普通老百姓,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關鍵是這東西成本太低了。一斤勾兌蜜,成本3、5塊,售價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幾十倍的利潤,財帛動人心,這種蜂蜜也越來越多。
在競爭的時候,這些人直接打價格戰,你還真能賠本跟他槓上不成?反正大家表面看上去都一樣,你有蜂箱他也有,你是土蜂蜜他也是「土蜂蜜」,他價格還低,怎麼比?這樣搞下來,真正的土蜂蜜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最後基本退出市場。
不過,要是說路邊的都是假的土蜂蜜,那也有失偏頗,只是很少罷了。畢竟工業化追求的當下,沒有多少人還願意和以前一樣奔波千裡,從交通不便的深山裡把土蜂蜜運出來了。更多的,還是利益為主,反正買家也都是外行。
只是,有時候看著身邊這些辛苦一輩子的老養蜂人,心裡多少還是有些為他們鳴不平,也是為那些在山裡辛苦採蜜的蜜蜂鳴不平。
可是人微言輕,我能做的也只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在秦嶺在太白,也有人在為釀好每一口蜜而耕耘。土蜂蜜就是土蜂蜜,是那些冒名頂替之輩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