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的「申奧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中東地區國家的影片,如敘利亞、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等國的申奧片的主題多與戰爭有關,反映出這些地區動蕩的社會狀態。還有一部分影片,明顯帶有政治色彩。這也是歷年申奧片比較顯著的一個特點。
亞美尼亞
《葉娃》(Yeva)
導演/編劇:Anahit Abad
這是一部亞美尼亞與伊朗合拍的影片,由亞美尼亞國家電影中心資助拍攝,是亞美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第六部提交奧斯卡的影片。影片講述了一名年輕女子葉娃在丈夫死亡後,帶著女兒納瑞,逃到亞美尼亞一個陌生的村莊艱難生存的故事。
亞塞拜然
《石榴園》(Pomegranate Orchard)
導演:Ilgar Najaf
編劇:Roelof Jan Minneboo,Ilgar Najaf
影片靈感來自於安東·契柯夫的戲劇作品《櫻桃園》。加布兒離家十二年後,再次回到這個被石榴樹環繞的家,雖然這十二年他和家庭失去了聯繫,但過往的一切卻無法抹去。
喬治亞
《瘋狂的母親》(Scary Mother)
導演/編劇: Ana Urushadze
影片講述了五十歲的家庭主婦馬納娜,在兩個選擇之間掙扎:是好好照顧她的家庭,還是重拾壓抑了多年的寫作欲望。該片曾獲得2017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最佳處女作獎。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喬治亞曾16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只有一部得到過奧斯卡提名。
伊朗
《氣息》(Breath)
導演:Nary Abyar
影片設定在1970-1980年代,那是伊朗最動蕩的年代,革命與兩伊戰爭通過一個小女孩的眼睛展現出來。該片曾獲得2016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2017年伊朗影片《推銷員》剛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12年《一次別離》也獲得過同一獎項。
哈薩克斯坦
《母親之路》(Road to Mother)
導演:Akan Satayev
編劇:Timur Zhaksylykov
該片追溯了一個哈薩克家族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幾代人的生活,講述了母愛的力量如何經受住動蕩時代的挑戰的故事,反映了集體化、戰爭及哈薩克人的戰後生活。該片由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巴爾耶夫的女兒任製片人。哈薩克斯坦自1991年獨立後,已經提交了12部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吉爾吉斯斯坦
《半人馬》(Centaur)
導演:Aktan Arym Kubat
編劇:Ernest Abdyjaparov,Aktan Arym Kubat
故事發生在首都比什凱克附近,那裡出現了一個外號叫「半人馬」的偷馬賊。影片靈感來自於當地的一個神秘傳說,馬會成為男人的翅膀。該片在2017年柏林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全景單元CICAE獎。這是自吉爾吉斯斯坦1991年獨立後,該國提交奧斯卡的第十部影片。
蒙古
成吉思汗的孩子們 ( The Childen of Genghis)
導演:Zolbayar Dorj
編劇:Zolbayar Dorj / Buyantsogt Ganbold / ScottPowers Houston
這是一部家庭類劇情片,12歲的男孩道爾吉和他8歲的弟弟邊巴,都希望參加今年那達慕上蒙古傳統的賽馬比賽。
敘利亞
《小甘地》(Little Gandhi)
導演/編劇:Sam Kadi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敘利亞和平活動家吉哈特·馬塔爾的故事。該片由美國、敘利亞、土耳其合拍,導演為敘利亞裔美國人,影片並未在敘利亞拍攝,而是通過對相關人員的採訪拍攝而成。這是敘利亞第一次提交給奧斯卡的影片。
土耳其
《艾拉:戰爭之女》(Ayla:The Daughter of War)
導演:Can Ulkay
編劇:Yigit Güralp
影片取材於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1950年,韓戰期間,一名赴朝參戰的土耳其士兵照顧一名被遺棄的韓國孤兒的故事。
阿富汗
《給總統的信》(A letter to The President)
導演:Roya Sadat
編劇:Aziz Deldar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索納亞的女性政府工作人員,為了保護一個被指控通姦的婦女從宗族的懲罰中拯救出來,而被關進監獄,她在監獄裡給阿富汗總統寫信尋求幫助。這部影片曾在洛迦諾電影節放映。
伊拉克
《黑暗的風》(The Dark Wind)
導演:Hussein Hassan Ali
編劇:Mehmet Aktas, Hussein Hassan Ali
影片講述了激進的恐怖分子襲擊了一個伊拉克村子,一對年輕夫婦的生活從此變成噩夢。該片由伊拉克、德國、敘利亞、卡達聯合製作,並獲得了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銀幕獎。
以色列
《狐步舞》(Foxtrot)
導演/編劇:Samuel Maoz
軍隊來人宣布了兒子喬納森的死訊,令麥克和達芙娜震驚不已。親戚悲傷的弔唁和軍隊官僚的一番好意,都讓麥克變得愈加沮喪。當妻子睡去後,麥克陷入了旋風般的憤怒,只為體驗無法承受的人生變故,就像他兒子離奇的軍旅經歷。該片由以色列、德國、法國、瑞士聯合製作,曾獲得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獎。
黎巴嫩
《羞辱》( The Insult)
導演:Ziad Doueiri
編劇:Ziad Doueiri、Jolle Touma
故事發生在當今的貝魯特,一場小題大做的羞辱,讓託尼(黎巴嫩基督徒)和亞西爾(帕勒斯坦難民)對簿公堂。媒體對此事做了誇大報導,把隱藏的傷口揭成人人可見的創傷,在黎巴嫩引起了社會騷動,讓託尼和亞西爾不得不考慮各自的生活和所持的成見。該片由黎巴嫩和法國合拍,並在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巴勒斯坦
《必修課程》(Wajib)
導演/編劇: Annemarie Jacir
這是一部關於父子關係的黑色幽默喜劇。阿布·沙迪60多歲,離異,中學教師,住在拿撒勒。他女兒一個月後就要結婚了,然後他就得一個人住了。做建築師的兒子沙迪遠在羅馬,這次回家鄉幫父親挨門挨戶分發婚禮請柬,這是當地的巴勒斯坦習俗。這對合不來的父子一整天都待在一起,他們緊張的關係不斷挑戰著各自脆弱而又迥異的生活。該片由巴勒斯坦、德國、法國、挪威、哥倫比亞合拍,曾獲得2017馬德普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