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今年的最後一場大型車展——廣州車展落下了帷幕,但在正式開篇之前還是要聊聊本次廣州車展的「特殊情況」。相比較於海外的車展在年初就紛紛宣布取消不同,國內的各大車展在經歷了數次延期之後,還是有幸能為消費帶來一場盛宴。只是,原本北京、成都和廣州的三大車展恰好將一年平分的情況,在如今卻成了每兩個月就有一次車展。如此高密度的車展布局,帶來的最大「問題」便是,看點真的變少了。
回到廣州車展本身,作為每年的壓軸車展,廣州車展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少車企會抓住一年中的「最後一次」機會,扔出幾個「重磅炸彈」。當然也不乏一些車企拋出自己來年的車型計劃亦或是戰略安排。但實際上,2020年的廣州車展卻冷清了不少,就連曾經被單獨安放在B區的「豪華館」也淪落到了和大家一起湊一湊的地步。而且但凡看看亮相的一些新車便足以知曉,這次真的「水了」。
「超豪華」再度爆冷
既然講到車展,「豪車」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正如開篇講到的,此次廣州車展沒有再如往常那般專門將其劃分到B區,而是被安排在了6.1號館,好在也算是搶了個頭排發車的位置,觀眾倘若從新港東A區入口進的話,便可直接參觀豪華館。
只是從早先給到的名單來看,此次現在車展的豪華館含金量真的大打折扣,法拉利、邁凱倫按照之前的套路繼續缺席各大車展,就連全勤冠軍——瑪莎竟然也加入了這一隊伍,要知道北京車展上它們可是剛剛帶來了全新的MC20跑車。於是,豪車館只剩下那些老牌豪華品牌,如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靠著一些「定製款」車型撐著場面,也算是可惜。
然而令我更驚訝的卻是,從我們此次在現場報導的三天來看,無論是探館日、媒體日還是周六的觀眾日,6.1豪車館竟然少了以前的門庭若市,甚至稀稀拉拉的有點不真實。想要拍個大勞斯、弄個賓利發朋友圈裝個X請隨便,都不帶人和你搶鏡頭。只能說,汽車市場發展的速度太快,在不到短短的20年時間裡,消費者的口味就已經開始慢慢有了轉變。
合資車型齊發力
相比較於豪華品牌的冷淡,廣州車展上的眾多合資品牌倒是大放異彩,首先我們來看看以BBA為首的豪華品牌。寶馬在北京車展帶來了全新的M3、M4和4系Coupe之後,在此次廣州車展則亮相了4系的敞篷車。至於奔馳那邊同樣帶來了「高端貨」,全新的S級邁巴赫以及GLS的邁巴赫註定還是少數「玩家」的選擇。
但是,誰能想到一輛緊湊型轎車竟然成了這樣一個國際性車展的最具吸引力的車型,那就是全新奧迪A3和A3L。不過A3佔據C位並非是一個偶然,看看上一代車型的終端售價便能知曉,作為一個豪華品牌,幾乎和高爾夫賣著一樣的價格,這樣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而全新換代後的A3,更是在原有的性價比基礎上,增添了兩大亮點——數位化和長軸距。考慮到「數位化」的升級,如果你了解奧迪,並且接觸過全新的高爾夫8或許就不會太意外了。保時捷911的同款電子擋把自然是整個數字座艙的扛把子,再加上奧迪固有的虛擬座艙以及全新的多媒體作業系統,自然也為其加分太多。
另外一個亮點顯然就是中國消費者最吃的一套——加長,一直以來緊湊型轎車始終飽受空間困擾,於是各大廠家都開始做起了緊湊型的長軸生意,就連奔馳AMG都來了個長軸,那奧迪A3的長軸更不用說。51mm的軸距加長從量上來看似乎不明顯,但實際車內的表現確實有著質的飛躍。足以見得,如今國產車逐步豪華化,勢必會對豪華品牌產生一定的壓縮,最終迫使它們做出改變。於消費者而言,這樣的結果顯然是大家都願意看到的,自然再好不過。
當然,除了豪華品牌在做產品的強化之外,更親民的合資品牌也沒放棄細分市場的爭奪。東本帶來了飛度的姐妹車——Life,而廣豐和一豐更是帶來了兩款全新的車型——凌尚和ALLION。雖然兩款車型均定位在緊湊型這一級別,但是2750mm的軸距,甚至可以跳一跳入門中級車這一水準。而實際上這兩款車型恰恰是豐田打算進一步強化細分市場的作品。所以,可千萬別以為自主品牌推動的只是豪華車市場,像是入門品牌的「壓迫」同樣也在其中。
倒是堅持我行我素的還要數大眾品牌,畢竟大眾在本屆車展上還真的是放出了大招。北京車展亮相的第八代高爾夫、全新的輝昂以及ID.4 X和ID.4 CROZZ都在本屆車展上登臺,但是我個人最關注的恰恰卻是在副舞臺位置的全新CC獵裝車。
要說一家合資廠商始終堅持「旅行車」計劃的,我想大概只有大眾衝在最前線了,從早期的斯柯達速尊、邁騰旅行版到後來的明銳旅行、蔚領、蔚攬甚至高爾夫R旅行版都沒放過,所以此次CC獵裝版的亮相自然也不例外。好在,隨著消費者逐步年輕化以及多元化,我想旅行車的消費者群體應該會進一步的龐大起來。
無獨有偶,除了大眾始終在堅持引入旅行車這一計劃,似乎福克斯這個標準的歐洲車也不想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廣州車展上,長安福特也帶來了家族全新的福克斯獵裝版車型。然而比較尷尬的地方還是在於消費者「無法」接受的那臺三缸機,雖然我曾不止一次表示,全新一代福克斯,尤其是ST-Line版本的車型,它的底盤調校乃至它的動力和運動屬性真的做的很棒,但是消費者並不吃這一套。
起碼最直觀的事實就是,如今談到三缸機,就如同談虎色變一般。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可能真的只能交給時間來解決,畢竟我們當下用的智慧型手機都經過了「卡」、「耗電」這一心路歷程,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用「耐用」、「防摔」的諾基亞板磚機?
新勢力走起了「噱頭」路線
近些年,和豪華品牌相比,造車新勢力反倒是佔據了上風,從車型到營銷模式,從千人千面再到FOTA整車升級,似乎你車上的語音系統不支持個打開25%的車窗指令都很難融入新勢力這個圈子。
當然,新勢力終究也有「憋氣」的時候,比如今年的廣州車展。不同於井噴式的品牌爆發,此次廣州車展僅有威馬、高合、小鵬、蔚來和特斯拉這幾個品牌悉數亮相。其中威馬、特斯拉和蔚來繼續保持了此前一貫的「划水」狀態,反正蔚來的首款純電轎車今年是肯定等不到了。
倒是小鵬依舊不遺餘力的搞了些「新花樣」,車展上一輛騷綠色的小鵬P7停在了展臺的C位,乍看之下除了顏色騷氣之外,其餘也沒太大區別,但是當車門打開之後才會發現,小鵬竟然把心思都用到這個上面去了!大概是看到Model X和高合「門玩年」之後,小鵬也實在按耐不住,於是來了套華強北,哦不陳田專改的「鵬翼門」,你別說這造型,還挺別致!
首先不否認小鵬在造車上的極致「信心化」,畢竟從第二款車型就開始回歸傳統轎車造型的,本來就是一個很大膽的做法,但強大的銷量支持背後,自然也意味著還真的有人吃這一套。並且也不得不承認,當我多次試駕小鵬P7之後,它著實能在智能化程度以及駕駛上給我不錯的體驗。
至於就整個造車新勢力這一領域來說,其實北京車展首發亮相的高合以及廣州車展鵬翼版的小鵬P7就不難看出,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新勢力也開始尋找一些新的出路,尤其是新勢力在經過一次大洗牌之後,餘下的這些品牌和車型更是需要好好花費一番功夫去思考一下未來的發展。
寫在最後:
說實話,入行以來,這是我參加的第四次廣州車展,雖然也不至於用「失望」來表達,但如果說它被「灌水」我還是認可的。當然,這一切還是要歸結於今年的特殊情況。半年三車展,對於太多車企來說別說褲兜,就連褲衩都掏乾淨了,確實很難再給出新戰略和新產品。只能說,或許當明年一切回歸正常之後,才適合真正的再做判斷。
註:發布的所有內容,均為一號汽車原創,未經許可,不得擅自盜用,如有發現,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特此聲明。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需註明來自一號汽車。如發現非法轉載,我們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