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老獸》《大世界》金馬獎折桂,內地藝術電影在臺灣的又一次價值肯定?

2021-02-22 娛樂獨角獸

 

第54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昨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晚舉行,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成為最大贏家,共獲得包括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和歌曲在內的五個獎項,《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新作《血觀音》則攬下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正在內地上映的《嘉年華》拿下最佳導演。最大的冷門來自金馬執委會主席張艾嘉執導的《相愛相親》,七項提名顆粒無收。

 

臺灣電影成為今年最大贏家,提名階段入圍的46部影片有22部是來自臺灣或是有臺灣出品方的,這是近5年來,臺灣電影在金馬獎上的最好表現,是在內地和香港電影接連「統治」多屆金馬獎後,臺灣電影的一次全面反擊。

 

金馬獎從對待華語影片以兼容並包的態度開始,就用其獨特的眼光和公平的環境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片及華語影人,在這裡展示著他們給予電影藝術千姿百態的卓越風採。

 

和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主旨相似,金馬獎更看重電影的藝術性,但又與之不同的是,由於金馬獎肩負的表彰性質,使得它並不能有自己的口味和評選態度,像柏林電影節偏重政治性,坎城電影節喜歡藝術的探索,威尼斯電影節偏愛藝術的多樣性,金馬似乎並沒有鮮明的特徵。

 

不過金馬獎是一年一度對一個語種下電影的嘉獎和鼓勵,它需要兼具本來的藝術特點,也要考慮到在工業屬性下,對影片的肯定和讚許,從這個意義上說,金馬獎是權衡二者最佳的華語電影獎,沒有之一。

 

自李安掌舵的第50屆金馬獎讓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拿下最佳劇情片,將金馬獎的評選範疇放大到整個「華語地區」,金馬獎於整個華語地區電影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就與日俱增,到之後內地獨立電影在金馬獎上大放異彩,臺灣電影的日漸落寞和非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的強勢,增添了金馬獎的獵奇性和包容度,同時也凸顯了金馬獎在50屆以後主動求變的決心和態度。

▲李安接任金馬執委會主席

 

50屆的《天註定》、51屆的《一個勺子》《推拿》、52屆的《塔洛》《山河故人》,53屆的《八月》,內地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在本土無法得到市場和觀眾的大範圍支持和認可,卻在金馬獎上找到了彰顯存在價值的有力證明和意義。

 

這其實是金馬獎近幾年變化的一個縮影,不單單是內地電影,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以及海外其他地區的華語電影,在金馬獎主動求變對藝術至上的影像風格和價值取捨的推崇與力捧時,獨立電影都在這裡找到了一絲慰藉或者說被商業化的最大突破口。

 

縱觀今年提名及獲獎的影片,獨立電影仍舊成為最大的亮點,內地影片《嘉年華》、《輕鬆+愉快》能夠同時入圍最佳劇情片,是出乎意料也是情理之中,《老獸》、《囚》、《大世界》的獲獎是金馬獎眼界、魄力月膽識共同支撐下對藝術無比尊重的體現,而臺灣影片《大佛普拉斯》、《血觀音》代表著臺灣獨立電影的探索和新生。如果說獨立電影只是前幾屆金馬獎的形成因素之一,這一屆金馬獎就完全是獨立電影的天下了。

 

《Plastic Kingdom》、《囚》、《羅長姐》等內地獨立紀錄片出現在金馬獎的名單上,一方面說明在現有審查機制和市場因素的多重製約下,獨立電影或許是內地藝術電影發展中的一個較為直接的路徑,另一方面是紀錄片向外界發出的一個強有力信號。

 

今年內地電影市場在《岡仁波齊》和《二十二》出現後,紀錄片似乎一夜間成為內地觀眾最津津樂道的電影品類,以表示自己的藝術追求和熱點靈敏度,但平心而論紀錄片目前在內地的發展狀況並不好,看過上述三部紀錄片的觀眾都會有感觸,以這樣的題材和呈現方式,包括以「紀錄片」的手法詮釋紀錄片,在現在的內地都有很大的挑戰和冒險,三部影片能同時入圍金馬獎,是來自獨立電影對完善主流電影品類的呼籲和以電影藝術之名向市場表達的態度。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血觀音》)和最佳男主角塗們(《老獸》)

 

在臺灣電影始終處在青黃不接或者說在低谷期時,金馬獎也希望尋找到譬如內地、香港和海外其他華語地區的優秀作品來提攜和幫助臺灣電影,也可以讓金馬獎在整個華語地區更具說服力,在香港、內地和海外一些獨立作品於金馬獎上大獲成功後,金馬獎也更加鮮明地凸顯自己的文藝屬性和對獨立作品的偏愛。這不是所謂的「逼格」,而是一個電影獎對電影藝術最真摯的情懷。

《嘉年華》作為今年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在進入金馬獎時就備受關注,影片所涉及的題材是整個華語地區都比較少有的,但卻適合和影射到全世界範圍的所有地區。影片導演文晏憑藉此片獲得最佳導演,是金馬獎上少有的內地最佳導演,金馬獎用這樣真摯的情懷容納進這樣一部彌足珍貴又難得的影片,用文晏自己的話說,她想要探討的社會機制和問題,共通於所有地區,這就是金馬獎的眼界與對獨立藝術電影的珍視。(聚焦未成年少女性侵的《嘉年華》,是同類電影中最生猛的呈現 | 專訪導演文晏)

 

 

在今年FIRST電影節上,娛樂獨角獸有幸和臺灣資深電影人李烈聊了聊,她也談了對目前臺灣電影現狀以及臺灣新電影的看法。

 

香港去年有兩部電影《點五步》和《一念無明》入圍今年的香港金像獎,其中《一念無明》還代表香港參加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這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新人,此前並沒有電影長片的拍攝經歷,而這兩部電影也都是有香港電影協會輔導金的支持。在香港電影已經和內地環境漸漸融合默契,「合拍片」變為「華語片」後,香港老導演和老演員們也都紛紛在內地的電影環境和語境中存在,香港本土電影已經如一潭死水。

▲《嘉年華》導演文晏

 

《點五步》和《一念無明》的出現,讓香港電影看到了曾經輝煌時期的狀態和影子,也讓香港本土電影人對未來開始充滿了希望。對臺灣電影也如此,李烈就坦言臺灣電影人拍攝條件非常困難,與內地和香港無法相比,從資金和各方面支持等,因此臺灣新導演似乎就不如內地和香港那麼「突出」,但臺灣熱愛電影的年輕人還是很多。

 

在楊德昌、蔡明亮和侯孝賢之後,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讓臺灣電影在看到過一些希望,但畢竟導演和作品還是太少,從那之後,能夠被票房認可和觀眾記住的臺灣電影少之又少,「新浪潮」帶出的臺灣電影新的類型和模式也沒能再延續甚至發揚。

 

從第50屆金馬獎到這一屆,看提名最佳劇情片的臺灣電影《郊遊》、《醉·生夢死》、《KANO》、《刺客聶隱娘》、《再見瓦城》、《大佛普拉斯》等,可以較為明顯地感受到臺灣電影在目前生存狀況下的努力和改變,臺灣電影不是如大部分內地觀眾印象中《我的少女時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逆光飛翔》這樣的正能量青春勵志片,而是有在現實主義語境下對人性、社會問題、生活現狀等與人息息相關的方面尋求突破和探索。

 

楊雅喆導演在《血觀音》拿到最佳劇情片後說「影片在需要正能量的時候,卻是一部不那么正向的電影」,這就是臺灣新電影的變化。獲得最佳新導演提名的《川流之島》詹京霖就坦言現在臺灣年輕電影人受「侯蔡楊」新電影的影響和啟發很大,但對個體而言,有沒有形成自己的拍片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血觀音》劇組成員

 

「侯蔡楊」的電影在後來被定義為臺灣新電影,區別於早年如香港電影人來臺後衍生出的一些列臺片,是有獨特的地域風貌和人文景觀,而且也是帶著臺灣電影人對電影的赤誠與感知去拍片,也正因為像李烈和詹京霖所言「臺灣電影人大多數都是單打獨鬥」,沒有片場制的臺灣電影無法成體系般構築一個大的產業,主要還是倚靠臺灣電影人自己去創造和傳遞電影的信念和熱忱,而就這一屆金馬獎來說,《大佛普拉斯》、《血觀音》為代表的臺灣新電影做到了。

 

 

今年入圍金馬獎的幾部臺灣影片,像《大佛普拉斯》、《強尼·凱克》和《川流之島》等,都是來自於新導演(不只是第一次拍片的導演)的作品,這其實和香港電影去年向觀眾釋放出的信號很相似。

 

在開場陶晶瑩的描述下,今年金馬獎有超過100位新導演和新演員報名參加,創下了歷年之最,提名名單也較為明顯和突出了新人在這一屆金馬獎所佔據的分量和比例。

 

無論是臺灣電影、香港電影還是內地電影,在以華語電影為名向地域內或是全世界展現東方過度的電影繁盛時,新人一定需要不斷的湧現,才能夠將這種繁盛傳遞並發揚下去。在數位化時代徹底改變電影行業時,拍片門檻降低的同時對於拍攝電影的方式及技術沒有很高的要求,新人確實較之早年出現的數量極度增加。而新人往往不帶顧慮地進行創作會帶給電影非常多的驚喜,從今年金像獎到金馬獎,新人接連受到肯定和鼓勵,這對華語電影的發展是百般利好。

 

作為鼓勵和發現新人的電影平臺,內地的FIRST影展在今年金馬獎成為絕對的焦點,去年《八月》以「超級黑馬」之姿拿下最佳劇情片,讓《一路順風》、《我不是潘金蓮》、《再加瓦城》、《樹大招風》鎩羽而歸,而這部《八月》就來自於去年的FIRST影展。在娛樂獨角獸的一次採訪中,FIRST方面的負責人也表示過《八月》的得獎對FIRST在臺灣的傳播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導致今年FIRST就有多部臺灣的長片和短片報名參加,《強尼·凱克》、《川流之島》就是其中翹楚。

FIRST影展以鼓勵和推崇年輕電影創作者和具有先鋒藝術表達的電影作品為主,每年出現在FIRST影展上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青年電影作者的頭兩部電影長片,並且這些電影作品也都大多是獨立電影。

 

FIRST影展於中國電影而言,是一個既稀有又珍貴的存在,它向中國電影輸出很多有價值的藝術作品,是對電影最真實的表達和呈現,也是來自創作者對電影藝術最本真的呼喚和渴求,這與金馬獎近幾年的評選風格有著一脈相承之處。

 

因此《囚》、《Plastic Kingdom》、《老獸》等出自FIRST影展並在今年金馬獎斬獲獎項的影片更強化了FIRST和金馬之間的某種默契和相同點,FIRST發現好的新人作品並推廣出去,金馬獎憑藉平臺優勢將其擇優攬入並以獎項表彰,增添作品的價值與難能可貴,這對兩岸的青年電影人和新人作品而言,都是一種良性且珍貴的渠道和合作。

 

第54屆金馬獎在一片讚譽聲中結束,在對2016年至2017年華語電影做出總結的同時,也給接下來華語電影的發展及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隨著張艾嘉卸任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接任,金馬獎在未來四年的改變將令人期待,而更重要的是,李安會以怎樣的方式和角度去看待、幫扶、推崇和鼓勵華語電影,是金馬獎在之後最大的看點。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應聘簡歷發送郵件:yldjs001@126.com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可掃我

微信號:yldjskf

相關焦點

  • 2017金馬獎直播地址 第54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完整視頻回看
    2017金馬獎直播地址 第54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完整視頻  2017年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本月的25日在中國臺灣舉辦。從本屆的入圍名單來看,幾乎今年最好的藝術電影都「榜上有名」,而從音樂的角度來看,今年的金馬獎電影原聲也走上了深情懷舊的路線,總的來說本屆金馬獎提名名單是藝術價值分量最足的一屆。
  • 內地電影金馬獎?
    李安將鞏俐請回金馬獎,把金馬和鞏俐之間的矛盾順利解決外,也讓自己任執委會主席的第一年就能夠在輿論口碑和獎項公正性上所有保證。 今年的提名名單中,內地電影的數量佔提名影片數量的絕大多數,在調侃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的衰落使得華語地區最權威的獎項中越發少見兩地的電影外,今年對內地電影而言的「大年」也是應當被肯定的。
  • 一場撫摸低端人口的電影嘉年華——2017金馬獎|馬後炮
    本期話題:2017年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本期主創團隊&音頻主播:翠萍(資深媒體人)秦婉(本屆金馬獎前方報導記者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最佳劇情片《血觀音》(獲獎)《大佛普拉斯》《輕鬆+愉快》《相愛相親》 《嘉年華》 最佳導演文晏《
  •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名單公布!
    今年正好是《春光乍洩》上映整二十周年。從頒獎結果來看,文晏憑藉《嘉年華》獲得最佳導演獎。這是她第一次入圍金馬,入圍即獲獎。導演文晏登臺發表感言:「這個電影是受侵害的兒童,不僅是中國的故事,也是全世界的故事。第二點,是我的創作團隊,沒有他們就沒我的今天,這個獎是對我們整個團隊的肯定。」
  • 2017年臺灣金馬獎揭曉,一起看看誰是最大贏家?
    我們一起來看看11月25日晚,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老獸》主演塗們和《血觀音》主演惠英紅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由《嘉年華》的導演文晏獲得;電影《血觀音》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項重要大獎,成為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今年金馬獎特地邀來一票傳奇香港大咖擔任頒獎嘉賓,其中「新藝城七大元老」更是全到齊,包含以《開心鬼》系列走的黃百鳴、泰迪羅賓、徐克、施南生、曾志偉。
  • 最新速遞|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公布,《血觀音》摘得金馬《嘉年華》最佳導演
    大陸青年導演文晏憑藉電影《嘉年華》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新導演由《大佛普拉斯》的黃信堯摘得。最佳男主角則分別歸屬《老獸》的塗們和《血觀音》的惠英紅。作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當近幾年大陸「金雞無力百花殘」、香港電影金像獎又關起門來自己玩的情況下,臺灣金馬獎可以說扛起了華語電影評獎的大旗。今年金馬獎評獎的一大看點,則是大陸獨立電影的大放異彩。
  • 第55屆內地電影金馬獎?
    縱觀今年金馬獎的提名名單,內地電影成為絕對主角,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主要獎項基本全部來自內地電影和內地電影人,作為55周年的臺灣金馬獎,此番被內地電影搶去風頭,在被媒體調侃為「內地電影金馬獎」
  • 文晏《嘉年華》獲最佳導演!第54屆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公布 | 深V電影
    深 V 電 影感 悟 人 生    只 需 一 刻 鍾作為一年一度華語影壇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之一,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 第 54 屆金馬獎落下帷幕,新生力量和尋求突破是今年的主旋律
    《嘉年華》文晏憑藉《嘉年華》獲得了最佳導演獎,要知道這才僅僅是她的第二部長片作品。近期在內地上映的《嘉年華》引發了廣泛關注,雖然其特殊題材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呼應是主要原因,但文晏在電影中展現出客觀理性的導演技法和女性角度的思考,同樣非常值得肯定。
  • 影獎 | 2017年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
    電影《血觀音》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成為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老獸》主演塗們和《血觀音》主演惠英紅分別獲封影帝、影后。年僅14歲的演員文淇憑藉《血觀音》和《嘉年華》分別入圍最佳女配、最佳女主,並最終拿下最佳女配角獎項。最佳導演獎由《嘉年華》的導演文晏獲得。文晏領獎時表示,拿了獎,《嘉年華》不用抽籤就可以在臺灣上映了,她很開心。
  • 《老獸》斬獲三項金馬獎,阿里影業A計劃終於迎來「豐收季」
    此前一舉入圍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攝影四項提名的《老獸》在每一個獎項的爭奪上都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 最終,塗們擊敗了田壯壯、黃渤、金城武拿下最佳男主角。據悉,在頒獎前臺灣媒體就廣泛看好塗們,而在首輪塗們就幾乎宣告勝出。在最佳原創劇本的爭奪上,《老獸》也擊敗了《血觀音》、《大世界》、《相愛相親》等熱門選手。
  • 老炮的勝利,《老獸》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我叫,電影實戰派我來自,影視製作體系的最前端我看到的,都是你們看不到的那個角落
  •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網易娛樂11月25日報導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5日晚,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
  • 「七個關鍵詞」 看透本屆金馬獎
    如果你關注華語電影,那麼金馬獎是怎麼也繞不開的一次盛會。昨晚,萬眾期待的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有人歡喜有人失望。   本屆金馬獎上,大陸電影人再度斬獲多個重要獎項,導演文晏以電影《嘉年華》獲得最佳導演獎;塗們憑《老獸》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導演周子陽以《老獸》摘得最佳原著劇本;
  • 《血觀音》《大佛普拉斯》《嘉年華》笑傲第54屆金馬獎
    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血觀音》)、最佳導演(《嘉年華》)兩部作品都通過幾位女性在極端社會情境下的所作所為來抨擊現實,從而登頂金馬。「沒有人是局外人。」最佳男主角:塗們《老獸》最佳紀錄片:馬莉《囚》最佳動畫長片:劉健《大世界》最佳劇情短片
  • 金馬獎「裸奔」了,傅榆卻打著金馬獎旗號巡演,遭臺灣電影人怒斥
    可是臺灣女導演傅榆的一番發言,引發了大陸電影人的強烈不滿,她的發言直接玷汙了金馬獎這個純粹的藝術殿堂,導致了大陸電影人對金馬獎的厭惡。而今年金馬獎不僅頒獎典禮與金雞獎撞期,而且還遭遇大陸電影人的集體缺席,只剩下臺灣電影人自娛自樂,星光黯淡,淪為笑柄。近年來,大陸電影人已經成為了金馬獎的絕對主角,幾乎壟斷了金馬獎。
  •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11月放映:金馬獎嘉年華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11月份的國產藝術電影放映將推出榮獲去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嘉年華》,每周五晚上六點半、每周日上午十點在新衡山和八佰伴影城聯合放映。《嘉年華》的導演文晏曾擔任過《白日焰火》等多部佳作的製片人,這次親自出任導演之職,以獨特細膩的女性手法詮釋社會敏感議題,贏得金馬獎評委的心。
  • 第54屆金馬獎的「冷門」(附完整名單)
    《老獸》主演塗們和《血觀音》主演惠英紅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由《嘉年華》的導演文晏獲得;電影《血觀音》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項重要大獎,成為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文/犀牛娛樂、騰訊娛樂作為整個華語影壇最具有開放性視野,也最為包容和獨立的電影獎項之一,第54屆金馬獎11月25日晚在臺北落下帷幕。
  • 講兒童性侵的《嘉年華》獲金馬獎,感謝她們為那些未能發出聲音的孩子們發了聲
    「這部電影裡的兒童性侵,不僅是中國的故事,也是全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昨晚,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出了結果。(全部獲獎名單見文末)惠英紅主演的電影《血觀音》成最後的贏家,收穫最佳劇情片大獎,她自己也成為新任金馬影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獎項上,來自內地的文藝片又一次證明了自己。
  • 《嘉年華》獲最佳導演!第54屆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
    11月25日晚,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血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