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欣可
鳳凰山體育公園,成都自然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群,東西城市軸線,天府藝術公園……這些重大項目進展如何?
8月11日,成都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做客《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圍繞「聚焦群眾美好生活嚮往,建設美麗宜居成都」這一主題,就大運會場館建設、一環路等重點道路改造、城市重點片區有機更新等話題進行了介紹。
公共城市建築重點項目
鳳凰山體育公園計劃於明年3月完工
據成都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城投集團目前主要承擔的大運會場館建設項目有鳳凰山體育公園,將作為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核心場館和2023年第18屆亞洲杯足球賽的重要比賽場館。「項目於2018年12月29日開工,計劃於2021年3月完工。」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正按計劃推進,已完成鋼結構工程施工,正在進行外立面、室內裝飾、機電安裝及總平工程施工。「預計年內將完成膜結構、幕牆工程、金屬屋面及體育工藝實施,基本可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場館建築形態。」
同為市校合作的重點文化項目的成都自然博物館和四川大學博物館群也在加快推進。其中,成都自然博物館項目由成都市政府與成都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總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常設展廳將展示地質、礦產、恐龍、生命演化、現代生物等。建築方案創意來自於「蜀山、蜀水、蜀道」,充分展現四川自然地理特徵。成都自然博物館預計2021年6月建成開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群項目由成都市政府與四川大學合作共建。通過充分利用四川大學豐富館藏,將打造集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的博物館群。該項目屬於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項目中的望江坊,分為綜合博物館區、小型博物館區、研學博覽區,建築面積約7.3萬平方米。四川大學博物館群綜合博物館區計劃2022年6月建成開放。
重點市政道路
一環路預計整體完工時間為12月底前
未來,成都市政道路將體現一體化規劃設計理念,建設以人為本、安全、美麗、活力、綠色、共享的公園城市街道場景。
據介紹,目前一環路西半環已完成改造,東半環主車道改造及標準段的人行道及附屬工程也已完成,後續建設重點集中在東半環橋區段的人行道、附屬工程,以及東半環地鐵段。「預計整體完工時間為2020年12月底前,但是具體完工時間還是視地鐵場地移交時間而定。」
再看東西城市軸線(簡州新城段)。項目西起龍泉驛區界,東至金簡仁快速路,全長約15.9km,紅線寬80m,項目計劃總投資約85億元。目前總體設計方案已通過市住建局和東部新區審查,各區段設計勘察施工EPC總承包、施工監理等已完成招標工作。其中簡州新城範圍4.4km首開段已取得準予開工通知書並實際開工建設,現正進行場平土石方和軟基處理施工(交地約2km範圍)。
成都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現在的工程建設將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具體來講,就是堅持「1566」的總體思路,即一個核心目標、五大理念轉變、六個總體要求和六類街道場景營造。目前,位於成都東部新區的杉板橋改造項目作為成都市一體化設計示範街道先行先試,在建的羊西線道路改造工程、沙西線道路改造工程、天府大道北延線項目、成洛簡快速路、成洛大道(二環到三環)也將全面遵循街道一體化規劃設計要求,營造公園城市街道場景。
天府藝術公園有機更新
全面提升金牛發展軟實力和品質感
按照今年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的部署,一些重點城市片區也將通過更新來提升。國賓片區就是其中的一個。成都城投集團承擔了這一片區的重要基礎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的建設會帶來這一片區的哪些方面的變化?
成都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天府藝術公園(國賓片區市政公園及配套設施項目)含市政、景觀及公建配套約1700畝,該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20條道路、三條河道水系治理、11處公建配套點位(2所小學,1所中學,2所幼兒園、1處運動場、1所派出所、2處綜合體、2處養老院)及景觀建設面積約46萬平方米等。
從交通組織上講,對片區內的路網進行重新規劃,與周邊的道路形成縱橫交錯的路網布局,以提高區域內交通通行效率,有利於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交通體系,加強城市路橋建設,完善區域交通路網,打通城市血脈,為後續公服設施建設、環境治理等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片區改造上講,對片區進行重新規劃和建設,改善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能較好地促進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增強城市功能。
從產業布局上講,該片區將依託金牛壩文化旅遊核心區等一批重大項目規劃布局,通過一核、一線、三片的建設,構建金牛區的「文旅高地」,打造「宜遊、宜業、宜居」的新國賓,建成以文化創意、都市旅遊為主的都市商旅遊憩區,全面提升金牛發展軟實力和品質感。
天府錦城「尋香道」
已完成全線各品類1100餘株梅花栽植
城市更新中還有一項重點是天府錦城「尋香道」的建設。
「尋香道」項目起於蜀都大道十二橋,止於二環路清水河大橋,沿河兩岸綠道約10公裡,區域面積約187.4公頃,項目定位為「二十裡尋香道,三千年錦天府」,旨在打造陸遊梅花絕句中「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的花肆賞梅盛景和全年全景多品種室外梅花長廊博物館。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已於2019年11月正式開工,目前已完成全線各品類1100餘株梅花栽植(包含硃砂梅、綠萼梅、江梅、宮粉梅、玉蝶梅等),以陣列、組團、點景等種植方式為主,突出景區和節點效果。基本完成浣花溪段、南河段和散花樓周邊大地景觀提升,對原有灌木充分梳理利用,並結合實際調整局部不太適宜的高大灌木及地被,新增易維護地被和多年生草花等綠植約4萬平米,達到通透的視覺效果和清爽、明亮、整潔的景觀要求;沿河輔以實施霧森體系、特色文化微景觀及夜景照明,提升整體景觀效果。
「項目包含2處人行過河橋梁、浣花溪攬月湖水生態治理及景觀改造、產業點位特色光影展示(散花樓投影)、遊客服務中心等將於年內推進實施。」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籌備青羊花肆、浣花香舍、草堂學社等特色產業項目,爭取儘快啟動,將尋香道詩歌文化、植物文化與新消費、新業態、新場景相結合,站在城市更新和城市運營角度提升片區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