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兒童動畫越來越少? | 雷報

2021-02-28 雷報


作者:攸然

編輯:努爾哈哈赤

實際上,雖然近些年日本製作了不少以玩具為主題的兒童向動畫,但是新作的數量是非常有限。

「日本面向兒童的動畫越來越少了。」

 

片淵須直導演曾在採訪中也提到的這個問題,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朝日新聞》(GLOBE)3月5日刊登的《日本動畫偏離世界潮流 片淵須直導演對此十分擔憂》)

 

如果探究原因,馬上大家都能想到的便是「低出生率」。但實際上其背後的原因更為複雜。今天,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駐日本編輯為您解讀這背後的緣由。

 

「兒童文學」賣得很好,但「動畫」卻沒有增加

 

在低出生率、娛樂活動多樣化的今天,很多人認為做面向兒童的娛樂是十分困難的,但這是真的嗎?

 

自21世紀以來,日本的兒童文學市場雖然多少有些波動,但基本上趨於平穩和穩健。雖然小學生的數量在減少,但從學校讀書調查來看,現在的日本小學生是30多年來讀書最多的(一本書都不讀的「不讀率」較低,平均閱讀冊數較多)。

 

【圖:日本小學生讀書率:不讀書人數&平均閱讀冊數】

 

2000年代,以《哈利波特》為代表的海外幻想熱潮和早讀實施學校的激增,和從2000年開始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讀解水平」排名的低迷,給日本教育界帶來了衝擊,日本開始重視起來。隨著讀書推進政策的迅速實施,孩子們逃避讀書的現象得到了解決,而且在過去10年的兒童文學市場上,還培養了國產熱門作品。

 

另外,面向成人的100萬本和面向兒童的100萬本意義不同,兒童對圖書館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有時候一個孩子會一遍又一遍地讀同一本書,售出100萬本的書意味著被其10倍的讀者閱讀,展開大IP所需的對作品產生廣泛的認知和深度感情的大作也有很多。

 

儘管如此,從兒童文學作品開始的動畫化還是屈指可數的,其中包括最近幾年推出的《屁屁偵探》、《怪傑佐羅力》、《年輕的老闆娘是小學生!》、以及今年夏天上映的《Survival》系列等。

 

如果說兒童文學作品的情況良好,但兒童向的動畫卻沒有增加,那麼,就不能將後者的理由簡單地說成是低出生率,也就是說,還有更多的結構性因素。

 

兒童向動畫「賺錢」的難度

 

曾幾何時,兒童向動畫的製作便宜,而且資金回收模式簡單,玩具企業等作為贊助商提供製作資金,贊助商只要商品暢銷就是OK。

 

自1990年代下半葉以來,在日本,DVD製作公司、唱片公司、和商品製造商等互相出資的「製作委員會」方式逐漸成為主流,日本深夜TV動畫的製作在不斷增加。

 

隨著日本動畫的質量逐年提高,即使是成人或少年動畫,製作成本也在上升。此外,與深夜相比,在孩子們觀看的早晨和其他時間段,還必須支付給電視臺播放節目的「額外費用」(提供費用和無線電波費用),這個費用是昂貴的。

 

以2014年為例,根據日本視頻協會(JapanVideoAssociation)發布的「2014年動漫產業報告」,整個動漫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14年為16297億日元,動漫製作需要大量資金。

■兒童電視動畫(1.95億日元)

製作成本:1集1000萬日元x12集(1季)=1.2億日元

放送費用:2500萬日元x3個月(1季)=7500萬日元

■深夜電視動畫(2.34億日元))

製作成本:1集2000萬日元x12集(1季)=2.24億日元

放送成本+廣告費用(1季)=1000萬日元

以上是兒童向TV動畫、深夜TV動畫的平均製作成本。但是,除此之外,還存在商品的商品化等成本,需要以數億日元為單位的資金。此外,如果涉及使用CG的SF動畫,自然會需要額外的費用,並且一集的製作成本將是巨大的。

 

曾製作《獸娘動物園》《菸草》等動畫的動畫製作公司8million的社長、《成為動漫製作人!》的作者福原慶匡表示,雖然兒童向動畫很難用以前的簡單方式來進行資金回收,但是兒童向動畫和日本深夜TV動畫的製作資金回收手段是不同。

 

「在日本深夜TV動畫上,實際上從海外播放權中獲得的收入最大。然後一旦決定遊戲化,就會變成以遊戲為主的IP。當製作委員會方式做出決策的時候,他們會以音樂和商品為主,但是通常來自海外版權、遊戲、及影像製品(DVD)。」

 

「但是兒童向動畫不能賣DVD,也不能用智慧型手機遊戲賺錢。如果是玩具連動型動畫,只要能賣出玩具和卡片遊戲,就能回收成本,但其他的』出口』就非常有限。」

 

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比起強大的成人向動畫,日本兒童向動畫的市場還算是一片藍海,如果成功的話,其上漲空間似乎也很大。

 

「不過,競爭也很激烈。因為要與迪斯尼和夢工廠的系列作品進行競爭,所以如果不是像東映動畫一樣有業績和經驗的公司,要想進行新的創業,門檻很高。如果Netflix等公司委託日本動畫工作室製作面向孩子們的動畫,情況或許會有所改變。」

 

從東映動畫的IR(面向投資者的宣傳)資料來看,不能說像東映動畫一樣的低年齡動畫不能在海外銷售。相反,海外視頻業務和海外版權銷售都在增長(儘管東營動畫的銷售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龍珠》)。

 

【圖:東映動畫株式會社2020年3月期3Q財務業績】

 

不過,如果製作日本深夜動畫動畫的公司重新製作兒童向動畫,確實存在開拓並確保海外銷售處的困難。

 

與日本深夜動畫相比,除了在成本回收的難度之外,動畫工作室和兒童圖書出版商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問題特存在待解決的瓶頸。

 

「常見的兒童玩具連動型動畫,需要與玩具發售時期一起控制故事,所以製作的難度比普通的動畫要高。曾經擁有其製作技巧的株式會社龍之子製作公司、小丑社(株式會社ぴえろ)、日升動畫(SUNRISE)等動畫公司現在也轉向了日本深夜TV動畫,比起擁有玩具連動型技巧的動畫製作工作室,以日本深夜TV動畫為主的工作室在數量上和市場上都更為突出。」

 

另外,現在的日本動畫業界,比起兒童向動畫,看日本深夜TV動畫並立志「想製作這樣的作品」的人才更受重視,因此,想積極製作兒童向動畫的動畫師和製作人少之又少。

 

當然,有創作者會說,「如果有需求我就會去做。」

所以如果有製作人敢於帶頭去製作,或者更確切地說,認為兒童向動畫是一片藍海而去帶頭製作的製作人存在的話,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不過通常情況是,在還有其他更容易做到的事情時,大家怎麼會選擇門檻更高的事情呢?

 

那麼,我們把目光轉向發行原著作品的出版社。

將漫畫或輕小說製作成動畫的大型出版社會自發地行動,但是製作兒童文學的中小版原著的行動卻非常緩慢。因為通常沒有擔任各種監修和發展版權業務的權威部門,並且經常缺少可以為作品開發智慧財產權的製作人。

 

因此,無論是動畫化還是電影IP,都是「聽到聲音就高興」的等待姿態。即使進行了推銷,也要考慮作為動畫業務的各公司,還有召集出資者等等事項。因為無法預見未來的發展,對於考慮是否成為製作委員會的一員的其他相關公司來說,也不能完全放心項目的進行。

 

「與以玩具企業為主導的玩具連動型動畫相比,如何策劃才能在多方面銷售IP的前提下,將尚未起步的兒童文學發展成兒童向動畫。如果沒有人能夠制定這個計劃,那麼這個計劃項目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那麼,採取主動進攻的會是出版商嗎?或是動畫製作公司?從這一點來看,目前擁有技術和資源的公司非常有限。」

 

這樣看來是四面楚歌,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了嗎。

 

《麵包超人》最初也很難做

 

1988年秋天開始播放電視動畫的《麵包超人》當初由於沒有贊助商,作為日本電視臺的自籌企劃,由日本電視臺相關企業製作錄像的日本VAP、日本電視臺音樂、日本電視節目銷售部,這三家公司提供製作費用,通過增加動畫製作公司——東京電影新社的商業化權利等特許權的使用費分配比率,來保持較低的生產成本,從而將生產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

 

但是開始播放後人氣爆棚,吸引了很多贊助商,之後有關《麵包超人》的銷售額增長到了每年400億日元。(筱田博之《漫畫市場上有陰影嗎》、《創》1993年9月號)

 

另外,作為日本三大少女漫畫雜誌,《Ciao》長期以來一直徘徊在《Ribon》和《Nakayoshi》後面,但其後銷量一躍而上。其原因便是,自上世紀90年代擔任總編輯的辻本良昭,於93年將五十嵐優美子的恐龍漫畫《為食龍少爺》委託製作TV動畫開始,接二兩三的開啟TV動畫的製作,或以TV動畫為前提進行漫畫連載的企劃。包括池田多惠子《飛天少女豬》、藪內優《新水色時代》、齊藤千穗《少女革命》、飯坂友佳子《甜心戰士》、谷澤直的《婚紗小天使》、新井浄子《戀愛佔卜師》等等。

 

【圖:日本三大少女漫畫雜誌:集英社的《Ribon》和講談社的《Nakayoshi》及小學館的《Ciao》並列為日本三大少女漫畫雜誌】

 

儘管辻本就任主編時虧損嚴重,但編輯部還是贊助了TV動畫,並承擔了費用。雖然不知道支付了多少,但據辻本介紹,據辻本介紹,《Ciao》在超過《Ribon》和《Nakayoshi》的時候,赤字還是很多的,所以動畫方面你的費用應該承擔的不少。(辻本良昭《我的少女漫畫史》eBookJapan,2014年)

每個時代都需要先驅者

 

現在和過去不同,「只有兒童才能看兒童向動畫」的說法已然不再成立。除了傳統動漫業務的持份者之外,是否還有更廣泛的出資者可以期待。

 

肯定也有企業會因為是「兒童向」而給錢。近年來,不僅是圖畫書閱讀活動的贊助商,或是大型食品公司和人壽保險協會,《麵包超人》甚至成為「JA兒童共濟」的形象代言人。

 

【圖:「JA兒童共濟」的形象代言人】

 

原本是一家玩具製造公司的玩具設計師安蒜保子,為了「父母和孩子都能享受」而創作出的《露露和拉拉(ルルとララ)》以及《魔女商會》等一系列漫畫作品。她的作品擁有狂熱的粉絲,籤名會上也有很多cosplay的女孩子。像這樣的作品,應該容易與食品製造商和服裝企業合作。

 

【圖:《露露和拉拉》&《魔女商會》】

 

或者藤本瞳原著、住瀧良文在兒童文庫連載的漫畫《偵探小隊KZ事件簿》,講述的是上初中補習班的孩子們組成偵探組的故事,因此也許能夠得到補習班或補習班的贊助。

 

「雖說促成一個項目取決於投資者期待什麼樣的回報,以及他們贊助的金額。但我認為除了所謂的動畫業務的視頻網站以外,也有不少企業提供製作資金。不過,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誰來促成這件事。」

 

從《麵包超人》和《Ciao》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非玩具連動型的兒童向動畫企劃之所以困難,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不過,這是因為有人推開周圍人的反對意見,主動表示「即使這樣也會去做」,籌集資金才得以實現的。今後只要再出現這樣的製作人,或許就能開闢道路。

 

畢竟,如果沒有冒險家,故事就無法開始。如果有,故事就可以繼續前進,無論成功還是失敗。

【合作】合作請聯繫雷小豹,微信:diqiuren331【雷報】法律顧問:中銀律所吳律師:18600397929(微信)

相關焦點

  • 製作《小企鵝寶露露》動畫的ICONIX獲1.15億元投資,如何布局兒童市場?| 雷報
    人氣IP寶露露版權費年均營收9246萬元 ICONIX成立於2001年,主要涉及動畫製作發行、授權開發、兒童教育等多項業務。Naver、Kakao旗下的Kakao Kids、KT旗下的Olle TV兒童樂園、SK寬帶旗下的Btv兒童區以及LG U+推出的U+tv兒童樂園等等,他們也在積極利用寶露露、Tayo等人氣動畫影像展開競爭。 前文提到,關於本次投資,ICONIX將主要用在新媒體以及海外業務等的進一步展開,比如開發適合YouTube和Netflix等平臺的內容,擴大出口等。
  • 相比於日本改編動畫,國產輕小說改編動畫還差多遠?|雷報
    編輯:努爾哈哈赤「給你三秒時間,你能回答出一部由國產輕小說改編成動畫的作品嗎?」——提問隨著越來越多的知名網文IP,在影視化和動畫化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資本方開始紛紛瞄準了各大網文IP進行投資,國產動畫產出呈現出井噴趨勢。然而,植根於二次元文化的國產輕小說在這一進程中一直少有人問津,其存在也似乎變得微妙了起來。
  • 離開繪夢,再造花原,專訪《狐妖小紅娘》動畫導演王昕 | 雷報
    動畫版於2015年6月上線,至今也已走過5年時光,成為了國產原創IP的經典之作。近日,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與花原文化董事長、《狐妖小紅娘》系列動畫導演王昕對話,就長線IP開發過程中的技術升級和團隊成長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在王昕導演看來,「求變」是長線動漫IP開發中較為關鍵的一點。
  • 日本五大電視臺,銷售額下滑,擁抱流媒體 |雷報
    作者:攸然編輯:努爾哈哈赤 前幾天,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介紹了東京電視臺動漫業務營收215.31億日元,海外佔70%,發力中國市場|雷報但可以想見,未來日本民放電視臺的經營環境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日本各大民放電視臺營業額】
  • 騰訊退出繪夢動畫,B站成大股東 | 雷報
    作者:木森森編輯:努爾哈哈赤 10月18日消息,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
  • 2020年,吉比特又投資2家動畫公司,共7家 | 雷報
    上周,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對動畫電影的成績進行了回顧(詳情點擊:2020年動畫電影:28部作品,4部票房破億,3部是進口片 | 雷報),接下來,也會對其它細分領域以及重點關注的作品進行相對應的復盤解讀。
  •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多少公司負責製作?多少錢?| 雷報
    目前,參與出品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光線彩條屋、可可豆動畫及十月文化,除去光線彩條屋是投資方之外,可可豆動畫及十月文化也參與了製作,但是,對於一部動畫大電影來說,兩家動畫公司還是不夠,那麼,還有哪些公司參與了這部動畫大電影的製作?相對應的成本支出怎麼樣?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根據之前的報導進行了梳理。
  • 騰訊退出繪夢動畫,B站成大股東|雷報
    作者:木森森 編輯:努爾哈哈赤 10月18日消息,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根據企查查顯示,2020年10月15日上海繪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即繪夢動畫)發生一系列工商變更: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及繪夢動畫創始人之一的王昕從繪夢動畫股東序列中退出
  • 騰訊視頻8部動畫,誰投資?誰製作?| 雷報
    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對8部動畫的題材、製作方、出品方及投資方進行了梳理。2006年,圓谷在拍攝紀念奧特曼系列誕生40周年作品《夢比優斯奧特曼》後陷入財政危機,次年接受日本動畫財團TYO的融資並成為其子公司。2008年,TYO以約9億日元的價格將圓谷33.4%的股份出售給日本玩具巨頭萬代,萬代轉而成為圓谷的大股東,獨佔圓谷製作商品轉化權,並與TYO締結了資本和業務協作,圓谷也開始改變奧特曼造型,走向以玩具販售為主要營收方式的商業化路線。
  • 數讀2020:短視頻動畫百萬帳號遍地走,TOP50是哪些?| 雷報
    】將對近年來興起的短視頻動畫領域進行盤點。此前,雷報已相繼發布數讀2020動畫電影篇、數讀2020動畫番劇篇、數讀2020動漫網文投資篇以及數讀2020漫改手遊篇。 2020年的疫情給短視頻行業再添了一把火,其用戶增速遠超其他網際網路產品。
  • 數讀2020:優酷、愛奇藝、騰訊、芒果TV,少兒動畫TOP5是哪些? | 雷報
    此前,雷報已相繼發布了數讀2020:動畫電影篇、數讀2020:動畫番劇篇、數讀2020:動漫網文投資篇以及數讀2020:漫改手遊篇、數讀2020:短視頻動畫流量篇以及數讀2020:短視頻動畫變現篇。今天,將為您總結2020年國內網絡平臺少兒動畫的發展情況。
  • 2019年,32部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50億,最低票房7.6萬 | 雷報
    5部動畫電影票房過億,2部是兒童向2019年票房過億元的5部動畫電影中,有2部面向兒童:《熊出沒原始時代》及《小豬佩奇過大年》,均定檔在春節後,作為春節檔兒童電影,類型為喜劇、家庭、冒險,時長偏短,票房成績也沾了春節的光。
  • Netflix第三季度營收64.36億美元,發布了16部動畫|雷報
    早在2017年Netflix就已經投資參與了十幾部日本動畫作品,後續更是持續加碼大舉進軍日本動畫市場。 儘管口碑參差不齊,但由於日本動漫有著極高的全球影響力,Netflix在日漫的大手筆布局總能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饋,從而有效地吸引全球用戶。Netflix在動畫領域的布局包括日本動畫、合家歡動畫及成人動畫三大板塊,其中日本動畫毫無疑問已成為當下Netflix「原創」動畫版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分。
  • 優酷公布了7部動畫,誰出品?誰製作?誰投資?| 雷報
    本季《雛蜂》由上海震雷動畫製作,震雷動畫是奧飛娛樂旗下子公司,遵循日式電視動畫製作標準和流程,曾參與《昨日青空》動畫樣片、《妖怪名單》、《大魚海棠》等動畫的製作,同時參與過《火影忍者》、《進擊的巨人》、《甲鐵城的卡巴內瑞》、《妖精的尾巴》等海外作品的製作。
  • 2019年,賣《忍者神龜》的彩星玩具虧了3727萬 | 雷報
    根據彩星玩具介紹,該公司主要與《忍者龜》、《Ben 10》動畫、《Power Players》動畫、《Godzilla vs.Kong》大電影、《Miraculous: Tales of Ladybug & Cat Noir》動畫、《冰雪奇緣 2 》動畫、藝人Billie Eilish、《Pikwik Pack》等合作推出相關玩具。2019年,美國玩具市場環境更加嚴峻,根據NPD集團數據顯示,美國玩具市場縮減了4.3%,而美國市場又是彩星玩具營收的大本營。
  • 專家說了,兒童動畫越來越少不是因為少子化…
    關於作者的部分看法,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中討論↓今年3月份,日本動畫導演片淵須直在接受採訪時(《朝日新聞GLOBE》3月5日刊登的《日本動畫偏離世界潮流 片淵須直導演對此十分擔憂》),所發出的「日本已經沒有兒童動畫了」這一論調,引發了日本網友的廣泛討論和關注。
  • 芒果TV+壹動漫+翻翻+鑄夢+時代卡通+晨星盛世,一線大佬,經驗分享 | 雷報
    從業者都存在很多疑問及顧慮,鑑於此,作為行業長期關注者,雷報聯合喜悅娛樂,組織了一場【雷報.問道:動漫內容如何變現?未來產業如何發展?】私密活動,我們邀請了行業內重要嘉賓,和動漫從業者一起探討產業動向。活動主題:雷報.問道:動漫內容如何變現?未來產業如何發展?
  • 2019少兒動畫盤點:37部播放量過億,《熊出沒》最受歡迎
    今天,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帶來的是國產少兒動畫作品盤點。 作為早教的重要資源之一,少兒動畫市場一直廣受關注,各類作品層出不窮,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統計了2019年播放量過億的37部少兒動畫。
  • 數讀2020:326部動畫,B站騰訊佔大半,網文改編是重點,短視頻動畫成趨勢 | 雷報
    作者:木森森編輯:努爾哈哈赤2020年已接近尾聲,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
  • 動畫《寶石幻想 光芒重現》將於7月上映,誰出品?誰製作?有哪些布局?| 雷報
    動畫作品已推出三季,B站評分均在9分以上,精細的Live場景攬獲大批粉絲,B站累積播放量達1170萬,系列追番達56.1萬,並有大量包括翻唱、翻跳、手書等相關的二次產出,粉絲更是發展到不僅有二次元愛好者,也包括音樂愛好者、追星族等各個層面上。而在偶像番中最不容錯過的《LoveLive!》系列,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擁有足夠的熱度。《Love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