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賠的9.8億兩白銀,大清沒還完就垮了,後來的錢怎麼算的?

2020-12-28 騰訊網

1901年9月7日,清廷談判代表,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外交使節,在北京籤訂《辛丑條約》,這也成為了晚清政府外交失敗的縮影。

從如今來看,《辛丑條約》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失權最為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無論是索要賠償費用之巨,又或者是餘下條款之苛刻,都可謂是近代史之最。最終外國使團提出的賠款費用,是一個多少有些侮辱的數字,共計4.5億兩白銀,正好象徵著當時中國的人口,平均每人分攤一兩。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得益於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在1899年,清政府的收入首次突破一億大關,然而想要一口氣還清賠款,拿出整個國庫也無法做到,因此清廷只能和國外商議,賠償的4.5億兩白銀,以年息4釐作為標準,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達到了9.8億兩。

19122月,溥儀發布遜位詔書,標誌著清廷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那麼後面的錢,究竟是怎麼算的呢?就讓我們好好看看。

首先要說明的是,作為清廷的接替者,後續的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自然也得接著還錢,不過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各國分攤的賠款則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動。

美國

1908年,經過中國駐美公使梁誠的不懈勸說,最終美國國會通過了時任總統羅斯福的諮文,為了對華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在同年7月11日,駐美公使柔克義發表聲明,決定中止庚子賠款賠償,而美國已經獲得的賠款,退還一半,用於資助留美學生。

在此之後,兩國隨即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第一年的公派留美學生就已經超過了100人,不少留學生都成為了國內近現代化發展的中流砥柱,比如胡適,正是第二批留美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有趙元任、竺可楨等等,這筆基金,美國人還建立了包括燕京大學在內的12所教會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

德國、奧地利。匈牙利

1918年,一戰結束,德國戰敗,奧匈帝國解體,而北洋政府作為戰勝國代表,也中止了對上述國家履行賠款的義務。

蘇俄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蘇俄成立,此時的蘇俄政府,國內形勢和國際形勢都十分不容樂觀,因此蘇俄宣布,放棄俄羅斯帝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並且退還庚子賠款當中尚未付給的部分。而條件也很簡單:北洋政府必須承認其合法地位。1924年,兩國正式籤訂《中俄協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餘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在這個協定當中,「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指的是中蘇雙方用剩下的賠款進行交易,用來購買蘇俄生產的農產品或者工業產品。換而言之,北洋政府還是得繼續出錢,蘇俄則轉換為等價的商品進口,或者用於中國學生的教育基金。

除去美國退還一部分之外,後續的國家,對庚子賠款的態度,都是採用這個辦法,「退還」說白了,還是要北洋政府或者後續的南京政府繼續按照賠款數額,買他家的東西或者上他家的學,目的則是為了加強本國的對華聯繫以及影響力。

法國

從1924年開始,法國同樣宣布中止賠款,餘下賠款,共計39158萬法郎,也就是7555萬美元,用於籌辦中法實業銀行,辦理教育還有慈善事業,而李石曾、蔡元培等人,用款項建立了中法大學

但是在此期間,法國也幹了一件不地道的事情,那就是金佛朗案,一戰期間法國因為物價膨脹,導致佛朗貶值,而按照法國要求,中方使用銀幣付款,這也就意味著要以高出市場4倍的價錢承擔這筆款項,因此名義上法國雖然向中方退還賠款,實際上法方同樣將貨幣貶值的危機,轉嫁給中國,為此中方損失6500萬元之巨。

日本

1923年,日方提出退還賠款,然而日本並沒有太多誠意可言,除去一些日本留學生得到補助外,他們堅持要用這筆賠款,在華進行所謂的「文化事業」,實際上是為了宣傳和擴大影響力,對此民國政府卻是吃了一個啞巴虧,另外並沒有中國團體從這筆賠款當中得到任何補助。

隨著全面抗戰爆發,兩國進入戰爭狀態,庚子賠款的實行也到此結束

英國

1926年,英國國會通過了退還庚子賠款議案的提議,剩餘資金用於留學生教育項目,兩國組建「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值得一提的是,擔任委員會顧問的,正是留學歸來的胡適。

比利時

1925年,中比兩國籤訂條約,退還庚款

荷蘭

1926年,荷蘭同意退還庚款,但是必須要求中方,必須有65%的投資用在水利事業上

義大利

1933年,中意籤署《中意協定》,退還庚款

根據統計,中國實際上支付給各國列強的賠款數額為5.76億白銀,約佔賠款總數的58%193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按照相關協議,正式終止庚子賠款的支付,此時距離中日戰爭全面開戰,已經是過去兩年時間。

相關焦點

  • 辛丑條約約定賠償金額10億兩白銀,但實際賠了多少錢呢?
    1901年清廷與11國籤訂的《辛丑各國和約》,規定中國賠償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關平銀),分39年還清,本息總和10億兩,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筆賠款。那麼這筆賠款中國最終賠付了多少?中間經歷了怎樣的坎坷?最終又是如何被廢止的呢?
  •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
    在晚清政府和列強籤訂多個不平等條約中,《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個條約。因為一起侵華的8個國家,每個國家都享有對清朝的索賠權利。我們都知道,《辛丑條約》中,清政府需要向世界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但是因為壓力太大,清政府選擇了分期付款,分39年還清,所以,本利一起再加上地方賠款,這個數字就達到了10億兩白銀!
  • 《辛丑條約》中清政府要分39年還清的賠款,大清亡國後還繼續賠嗎
    義和團運動於1901年被鎮壓後,美、英、意、法、俄、西、荷、奧、比、德、日十一個西方列強對中國展開了最殘酷的掠奪侵佔,當時懦弱無為的清政府被這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強迫著籤訂了極度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便是光是賠款就是白銀幾萬兩幾萬兩流水一般的雙手送上,更可悲的是,中國由於一時付不起龐大的數額,幾個無恥的國家居然連利息也算進外債之中,中國由此也背上了有利息的割地賠款
  • 慈禧對8國宣戰,咋冒出來14個「債主」,4.5億兩白銀又是如何確定的?
    沒想到清軍戰鬥力太渣,不僅沒能「振奮國威」,連大清帝國的都城都丟了。「老佛爺」狠狠地挨了一巴掌,可打不過人家又能怎麼辦,只好低聲下氣的求和。 求和就意味著賠款,可宣戰的時候只有8個國家,仗打完卻冒出來14個「債主」,都要從清政府的口袋裡掏銀子,這是咋回事?後來確定賠償4.5億兩白銀,又真如傳說的那樣,是每個中國人賠償一兩白銀嗎?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也便是這時籤訂。 《辛丑條約》—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之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加上年息4釐,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
  • 「庚子條約」帶利息要賠償9億,大清沒了,民國政府還要接著還嗎
    1901年,作為戰敗方,清政府在庚子年籤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清政府需賠償4.5億兩白銀,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清政府的主要任務都是在還債。 可這筆巨額賠償並沒有那麼簡單,4.5億隻是賠償本金,加上幾十年的利息,這個數目又翻了一番。人算不如天算,不到十五年的時間裡,清政府被徹底推翻,那麼這筆債該找誰要呢?
  • 《辛丑條約》的賠款何去何從
    但是從後面晚清向各國列強割地賠款,並且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還說出那句極其無恥的話。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句話的背景在於清政府籤訂了一項極其屈辱的《辛丑條約》。那麼《辛丑條約》最後的賠款究竟何去何從呢?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
  • 1900年的庚子賠款,4億5千萬兩這個數目,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派朝廷重臣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籤訂了《辛丑條約》。其中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釐,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
  • 《辛丑條約》:萬劫不復的無底黑洞
    ——教育部編中學八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上冊第35頁 《辛丑條約》籤約於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1901年9月7日)。 10億兩白花花的銀子 第三個問題最實惠,賠多少錢?錢從哪兒出? 就這個問題的分歧首先存在於列強之間。
  • 美國為何幫助清政府,要求其他七國,降低《辛丑條約》賠款金額
    《辛丑條約》的籤訂,有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美國竟然聯合清政府,一起對抗俄、英、日、 德、法、意、奧七個國家,讓他們將賠款金額從4億兩白銀,降低為2億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美國的目的是什麼呢。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由,開始大規模的入侵中國,因此《辛丑條約》的賠款,也叫做「庚子賠款」。
  • 和珅巔峰時期貪了8億兩白銀,放現在相當於多少錢?一算嚇一跳
    乾隆死後,嘉慶一攬政,便立即開始了對和珅的調查和處罰,在1799年時,嘉慶就把和珅的家給抄了,總計抄得了8億兩白銀,要知道,幾十年後的清朝籤訂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加起來的賠款都沒達到這個數目,和珅一個人的家產,相當於對清朝進行了一次大侵略了 ,難怪嘉慶帝一上臺之後就要弄和珅了。
  • 清朝滅亡後《辛丑條約》的錢還用賠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隨著改革失敗、變法失敗,清朝也即將成為歷史,而在其統治末期,因為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放八國聯軍入京,導致中國和西方列強籤訂了極為屈辱的《辛丑條約》,好在辛亥革命後,清朝的統治就此結束。那麼清朝對西方承諾的戰爭賠款還用賠麼?條約中的其他內容還需要執行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 《辛丑條約》賠款39年還清,而10年後清朝滅亡,剩餘錢財誰來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奕劻、李鴻章二人在《辛丑條約》上簽了字。此後,中國百姓平白背負了4.5億兩白銀的債務。但4.5億兩僅僅是條約上寫明的,在39年的利滾利後,事實上最終需要賠款9.8億兩白銀。列強準備讓清王朝賠款賠到1940年,但清朝1912年便被推翻了。
  • 百年前的辛丑條約
    美國總統懂王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
  • 歷史上的今天丨《辛丑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是什麼時候才停止...
    「銀河」研製成功7.1983年12月2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8.1994年12月22日,「申根協定」確定生效日期9.2016年12月22日,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清朝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一個朝代,與外國侵略者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條約,割讓了大片的土地,賠付了巨額的戰爭款。
  • 《辛丑條約》賠款要還39年,清朝還了10年就亡了,那剩下的債呢?
    歐洲列強稍微施加壓力,清政府就就在內部的變革浪潮中土崩瓦解,等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統治者雖說也有如慈禧這樣籤訂賣國條約的,但都不及清政府被完全打斷脊梁,苟延殘喘籤下的辛丑條約來的震撼。
  • 民間一「邪教」 耍的統治者團團轉 害得每個中國人都賠了一兩白銀
    動不動就能請神刀槍不入,當時的封建社會是很信這一套的,還都以為是神靈下凡,天佑大清。這也體現了全民開智的重要性,義和團如果放到現在,不就是活生生的民間「邪教組織」嗎?義和團得到了慈禧的支持,慈禧甚至還想獎賞其領導者十萬兩白銀,不過被直接謝絕了。其實義和團也沒有什麼作戰規劃,就是看著洋人的東西不順眼就破壞掉,還將各國的大使館給包圍起來。
  • 辛丑條約與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與庚子賠款】1900年也叫清光緒26年,是個庚子年。當時的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個國家派遣聯合遠徵軍,肆無忌憚入侵中國引發的戰爭。清軍一路潰敗,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逃到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11國籤訂了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其中最氣人的一項條款是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要知道四億五千萬就是當時中國總人口,每人一兩,這不是羞辱中國人嗎?這個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 120年遠嚒?又是一個庚子年!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10年後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出逃,派出李鴻章和洋人談判,籤訂了《辛丑條約》。今天不詳細展開講述該條約,主要和大家講講條約中的第六款——庚子賠款。庚子賠款是怎麼來的?1901年,李鴻章和11國駐華大使籤訂了《辛丑條約》,其中第六款是賠款條約,因為當時是庚子年,所以史稱「庚子賠款」。"庚子賠款"的金額列強最開始張口要10億,後來降到了4.5億。在列強眼中,他們覺得中國每一個人都該賠款,一個人一兩就是4.5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