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藝術家」?不過是對「素人」的安慰

2020-12-24 青瞳視角

由「素人」演出的話劇《帶電的火花》 ◎黃覺

當代戲劇導演中,有些人愛用所謂「素人」演員。何謂「素人」演員?「素人」演員有什麼用?

從我看過或者了解的作品中看,「素人」演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沒有舞臺表演經驗,也沒有受過任何表演方面專業訓練的外行人。這一類或可稱為狹義的素人演員。還有一類是沒有受過戲劇表演專業訓練,但是多少接受過其他藝術門類表演訓練的人,比如舞蹈演員、雜技演員。這一類或可稱為廣義的素人演員。

當代戲劇導演邀請這些素人演員上臺,大體有兩種目的。一是請他們講述親身經歷,通過親歷性凸顯真實性,強化衝擊力。比如以跨文化戲劇作品而蜚聲歐洲劇壇的新加坡導演王景生,在2001年找了柬埔寨倖存的75歲舊時代宮廷老藝人恩·泰(Em Theay),讓她一邊舞蹈,一邊向觀眾講述自己在紅色高棉時期死裡逃生的經歷。作品的題目為《連續體:殺戮場之外(The Continuum:Beyond the Killing Fields)》。

這部作品在多個維度絲絲入扣地迎合了歐洲主流意識形態和審美傾向,親歷者的出場和近乎紀實的手段,精準地衝擊了歐洲觀眾的神經,因此上演後轟動一時。但是讓受害者當眾反覆重歷那不堪回首的慘痛往事,也引發了一些道德批評。儘管如此,王景生把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演了十來年,最後做成了一個柬埔寨傳統舞蹈工作坊。

使用素人演員的另一個目的,則是踐行並向觀眾展示當代藝術的一個熱門口號——「人人都是藝術家」。用法國戲劇藝術家傑羅姆·貝爾(Jérome Bel)的話說,在如今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裡,人人也應該在舞臺上平等。他使用素人演員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至少是往這個方向努力。貝爾原是編舞出身,有一天忽然覺得所有的動作都不再足以表達意義,於是閉門讀書兩年,之後決定轉向當代戲劇,並很快因使用素人演員而聲名鵲起。

傑羅姆·貝爾在作品中使用的素人演員,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他2004年邀請一位普通的芭蕾舞女演員維羅尼可·多瓦諾在空空如也的舞臺上講述自己的藝術生涯,且聊且舞,作為告別舞臺的儀式。這部以女演員的名字命名的舞臺作品令觀眾動容。這也是他最歡迎的一部作品。他還曾經做過一個街頭裝置作品,請了很多人在一個巨大的旋轉圓臺上走圈圈,從一道門出來,又從另一道門進去,以表達時間的循環往復、無始無終。演員中有幾位顯然是有經驗的雜耍演員,從高臺階上縱身落下,再從下面的蹦床上彈起。這些專業演員的高難動作,極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可看性。

他的另一部名作《精彩得繼續啊》(The Show Must Go On),就沒有這樣的看點了。這部作品演了很多年,邀請的演員都是徹底的素人。但是我看演出錄像時,卻分明感到現場觀眾的尷尬。舞臺上實際一無可看,既然人人都是藝術家,臺上人所做的事情,臺下人一樣能做,那觀眾為什麼還要到劇院來呢?貝爾本人也意識到這些尷尬,於是索性趁法國和泰國聯合搞藝術節的機會,邀請泰國孔劇舞者皮切特·克隆衝上臺對談,做了一部作品名為「Pichet Klunchon and Myself」,借泰國藝術家之口把這尷尬的問題說出來,給自己創造一個機會,解釋自己這套先鋒藝術的思路。這讓我忽然感到Bel的率真和可愛。

可愛歸可愛,當代藝術的尷尬卻依然存在。作為當代藝術家的戲劇導演,試圖在舞臺上通過素人演員展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平等」理念,然而如此建構出來的平等,實際上是一種膚淺的表象。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藝術家經過多年的嚴格訓練,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超乎常人的展示能力,不論這展示的工具是身體、畫筆、樂器或是其他。我們不會因為教育普及了,就喊出「人人都是數學家」的口號,也不會因為科技進步了,買個高倍望遠鏡看看月亮甚至更遠的地方已經稀鬆平常,就認為「人人都是天體物理學家」。同理,「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口號,對於「人人」中的大多數,充其量也只是在他們自娛自樂時的鼓勵。

那麼,素人演員百無一用嗎?我看了國內同樣專注於素人演員的李建軍導演的幾齣戲,又覺得似乎也不完全如此。看李建軍導演的戲,我時常想到傑羅姆·貝爾。他們兩人都試圖尋找普通人與舞臺的那種隱秘關係,在形式上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可我又明顯感覺到二者在什麼地方有著明顯的不同。想來想去,或許是李建軍的作品——我碰巧看過的幾部——總是透出一種溫暖。《美好的一天》裡,每一位講述者平靜地講述自己所遭遇的困境,最終又都以各自的方式走出了各自的困境,仿佛齊刷刷地穿過洞穴,面前一片豁然開朗。《大眾力學》裡的講述者各自懷著對戲劇的夢想遭遇了戲劇。表演者演出的戲劇片段都與其講述的經歷多少相關,不同年齡的講述者成為一個個坐標點,在舞臺上連出一條曲線,時間之河就這樣汩汩流動起來,牽動人的思緒。

《帶電的火花》受疫情限制,採取了線上演出的方式,卻也因此打破了形式的藩籬,有了出人意料的新意。一是講述者由眾人換成了一人,二是講述過程中插入了許多影像片段。非專業的講述者緊張地訴說自己家裡的各種不順利。不標準的普通話、生澀的聲線、質樸的手繪地圖、歪七扭八的土豆、乾癟的玉米和破磚頭,搭配得天衣無縫,營造出一個粗糲的生活世界。老馬家的老老少少,不論是破磚頭代替的爺爺、枯玉米代表的奶奶,還是貼在鏽土豆枯玉米上的姑姑舅舅的照片,抑或在鏡頭裡出現的叔叔舅媽,沒有一個不是灰頭土臉。這家的生活蒙著一層灰,罩著一層霧,也許從來就沒有明亮過。可是導演的鏡頭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憐憫,也沒有刻意的控訴,就這麼平視著這個灰頭土臉的家庭。我不知怎的就從這種平視中看到一種尊重,也從這尊重中感到一種溫暖。一如之前的兩部作品,導演在戲外,溫暖卻在戲中。

李建軍導演所用的素人,全都屬於狹義。他把自己的戲劇稱作「凡人」戲劇,比素人更貼切,他的作品讓人感到平凡世界中的暖意。也許我感到李建軍與傑羅姆·貝爾的不同,就在於此,後者的素人演員,總讓我覺得不過是導演的工具,也許尷尬正源於此。

攝影/塔蘇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是藝術家?」怎麼可能
    使用素人演員的另一個目的,則是踐行並向觀眾展示當代藝術的一個熱門口號——「人人都是藝術家」。用法國戲劇藝術家傑羅姆·貝爾(JéromeBel)的話說,在如今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裡,人人也應該在舞臺上平等。他使用素人演員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至少是往這個方向努力。
  • 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78個在當代藝術領域,有一句話爭議不小,而且流傳甚廣,那就是德國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說的「人人都是藝術家」。
  • 杜尚: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大眾化
    講西方如何了不得、對極了,或說西方一塌糊塗、瞎胡鬧,都不是實情,不太負責任,也不誠實"。陳丹青言猶未盡,兩年多以後又說:"我吃驚的是他會全盤地否定杜尚以後的西方當代藝術"。"我總覺得這些話應該對西方去說而不是對國內同行說"。陳丹青好像認定了:徐冰是故作姿態。
  • 朋友圈颳起「新海誠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已經到來
    朋友圈颳起的這場「新海誠風」,通過圖像技術賦予了每一個人藝術創作的能力,濾鏡的渲染功能,讓每一個使用它的人體驗作為藝術家的快感,同時也激發了公眾創作的熱情,翻出手機中留存的照片,去渲染去體驗。與其說你是驚訝於強大的濾鏡功能,不如說你是被超乎你想像的改變的力量所震撼——生活原來如此藝術。
  • 素人藝術家呂口口全新單曲甜蜜來襲:在我眼中你是《最美的存在》
    歌手呂口口,RAP女生,素人藝術家。2015年10月,參加火秀TV素人演唱會第一季,2016年,《超級女聲》全國100強。 2016年9月,參加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任賢齊組素人,與任賢齊合唱《心太軟》。其代表作《滾吧生活》一經推出就圈粉無數。
  • 文藝周刊導讀|人人都是藝術家
    【視點】  想像不設限,人人都是藝術家  什麼是藝術?有人說,藝術是達文西筆下《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是馬三立拋出的「包袱」。藝術從不設限,只要你擁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中的藝術家。  想像力是最有效的工具  由於疫情影響,全國大學生度過了一個特殊的長假。如果不能返校,是否乾脆把教室搬到家裡來?這個想法乍一看有些異想天開,然而,95後上海大學生、B站網友「餘弦很閒」就地取材,用旺仔牛奶包裝盒、快遞硬紙板、布片等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精心造出了一個微型「教室」。
  • 永井瑪利亞,日本女演員,素人出道
    給與她的設定是藝術家人妻從素人正式出道轉戰企劃女演員,號稱28歲人妻,這一回她即將於5月4日,在片商MADONNA正式以永井瑪麗亞名義出道,MADONNA給與她的設定是藝術家人妻從素人正式出道轉戰企劃女演員,號稱28歲人妻,這一回她即將於5月4日,在片商MADONNA正式以永井瑪麗亞名義出道,MADONNA給與她的設定是藝術家人妻
  • 裝置藝術家華成:人人都愛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在如今藝術潮流中比較吸引人,突破了傳統藝術架上概念,融入了場景空間觀眾參與度,對專業藝術家來說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事情,對觀眾來說接觸藝術融入其中的現場體驗感帶來很好的參與感。,觀眾也能看見自己,這是一件跟環境、觀眾、建築和空間都能發生關係的作品,裝置在城市空間之中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好。
  • 撒米拼貼: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
    撒米拼貼: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今天,我們談談拼貼文化「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的話題。玩手帳拼貼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撒米,撒米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手帳拼貼平臺,很多人都是從美術史或者藝術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的,所以這次我們換個角度,從我們日常生活的審美來談一談。首先「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廣義上說藝術家並不都是要求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是藝術家都是有創造力的,並且把這種創造力豐富到自己生活中去,因此每個人都是具備創造和創新能力的。
  • 娛樂圈男星的對象都逐漸素人化了嗎?
    像黃軒最近被媒體拍到的他和一位素人女士的出行,隨後他大方承認那是圈外人士他的素人女友,算是高調的秀恩愛了,聽說他們很甜。畢竟以前也有傳他的緋聞,不過他都是明明白白否認了的,像宋倩,聽說先是否認,後來某次承認了,但也不了了之,像和他有過大概兩次合作的蔣雯麗,都說他們有過姐弟戀,不過隨後雙方都否認了,還有他和楊冪,大冪冪合作的《親愛的,翻譯官》也都說他們在拍攝這部劇時動作有些過於親密,不過沒承認,還有另外的疑似的戀情也都一一否認了。
  • 屏南雙溪:藝術扶貧殘疾人 人人都是藝術家
    東南網7月23日訊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記者 吳鵬)近年來,屏南縣創新農村工作思路,全力實施「黨委政府+藝術家+古村落+村民+網際網路」模式,不僅讓繪畫農村公益教學項目的意義限於古村落保護,而且上升為一種藝術扶貧、精準扶貧。
  • 見證素人求婚 賈乃亮觸景傷情
    曾被指出軌的中國女星李小璐與賈乃亮去年宣布離婚,兩人現在各有各生活,不過也曾結婚7年,感情也不是說放就能放下,就好像賈乃亮與王祖藍最近拍攝的真人秀《親愛的來吃飯》裡面,那麼巧他們就當一對素人求婚的見證人,當中賈乃亮還情緒失控,搞到眼淚鼻涕一起流……
  • 人人字幕組的鐵窗下,人人都應當懺悔
    而靠盜版發家的網際網路企業,卻用盜版來制裁侵犯了他們利益的小團夥,這其中就包括人人字幕組。        有人說這是壞時代, 我們都被資本坑了,所以我們有權利反抗,而屢屢做受害者的字幕組更是成為了反抗的代表。有人說字幕組是普羅米修斯,給我們帶來了火種;有人說字幕組是冉阿讓,給七個孩子和一個姐姐偷麵包餬口。在我看來,字幕組不過是個賊。
  • 誰能想到,都請素人了咋還會翻車呢?
    聽說為了把男四剪掉後期已經三天沒睡了,誰能想到明星翻車加個班也就算了,請素人也要遭這個罪。從杜海濤的旁邊那個小黑板上,男女素人嘉賓的照片間距來看,男生這邊很明顯是四個人。我的拳頭已經握緊了,我知道這種節目都是有劇本的,我知道大家都是來拿錢演戲的,可是這麼明顯就讓我有點兒膈應了,這是把觀眾當啥了……我不過就想真情實感嗑個CP,感覺自己被白嫖了一樣委屈,大家都好會逢場作戲。
  • 【臺灣素人藝術家陳俐維成為法國巴黎大皇宮首都藝術博覽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寒冷的隆冬擋不住人們對於藝術的款款熱忱,大皇宮外排起長隊;法國新上任的總統馬克龍更是親臨現場發布致辭,讚揚首都藝術博覽會的藝術策展精神,強調其作為新年伊始巴黎第一個藝術博覽會的重要性,盛讚她為傳承巴黎作為世界藝術之都的傳統理念而作出的努力。
  • 素人趙麗穎張杰結婚,謝娜:我反對!國慶假期堵上熱搜,遊客照都長一個樣!|那些事兒
    】謝娜po出一張素人婚禮現場圖,結果新郎新娘名赫然寫著:張杰,趙麗穎。一個和老公撞名,一個和閨蜜撞名,不皮一下不開心的娜姐表示:「這門婚事我反對」【《口紅王子》單身都是有原因的】《口紅王子》第五期甜蜜上線💕李菲兒戀愛技巧課堂正式開課!看菲兒老師手把手教「化心男團」如何在陷入愛情的同時又能盡情享受愛情!其實,一切單身都是有原因的!
  • 藝術是上帝給人類的安慰
    比如蔥,西紅柿,還有魚,都想一樣不落地喜歡上。因為家裡的菜,都是媽媽親手做的。好想全都喜歡上,這個,那個,所有的一切。比如醫生,還有烏鴉,都想一個不落地喜歡上。因為全世界的全部,都是上天創造的。金子美玲出生於上世紀初,剛剛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她改嫁。她很小就在繼父的書店裡做工,讀了很多文學作品。
  • 我是個素人
    我是個素人,你先不要覺著很怪異,組長這么正經的人怎麼可能知道素人,但素人這個詞比我們想像要出現的早,朱自清在自己的《說夢》裡寫道:「我是徹頭徹尾讚美夢的,因為我是素人,而且將永遠是素人。不過,我們還是從大家最熟知的「素人」意思開始說起。
  • 人人都愛《老友記》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平臺5月起推出《老友記》全集,讓粉絲們得以繼續享受回顧經典的快樂。《老友記》是美國NBC電視臺自1994年9月起推出的一檔情景喜劇,共十季236集,描述了6個年輕人在美國紐約的日常生活。該劇甫登場便一炮而紅,先後在多個國家播放,被認為是「21世紀初期觀眾人數最多的電視劇集」,培養了遍布全球的「老友記忠粉」。
  • 全程跑調卻奪冠,選秀混子被隊友帶飛,素人終究比不過「皇族」?
    不過從氣運聯盟現場發揮的水平來看,他們的實力似乎還是有些不足的。並且他們的支持率也非常高,幾乎每次比賽都能獲得不錯的名次。在角逐最強廠牌的時候,氣運聯盟也不負眾望獲得了最終的冠軍。他們一路走來可以說是頗受關注的,在此次的比賽中,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