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夕
2003年12月30日,被譽為「香港女兒」的梅豔芳,因病去世,走完了她充滿榮耀,又無比坎坷的一生。
因梅豔芳為人仗義,樂於助人,性情善良,劉德華、張學友等人,都曾在低谷時,接受過梅豔芳的幫助,她的離去,讓人無比悲痛。
大家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位勝似親人的朋友。
她的葬禮也十分隆重,許多好友、粉絲都帶著悲痛的心情,自發前來送她最後一程,謝霆鋒更是為她扶遺像。
然而, 誰也沒想到,在葬禮上卻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她的母親覃美金竟然大鬧靈堂,只因梅豔芳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將多數財產捐給了慈善機構。
母女一場,是幾生幾世修來的緣分,白髮人送黑髮人,原本是世間最殘忍的事情,可沒想到,對於女兒的離去,覃美金非但沒有絲毫的悲傷感,竟然為了錢鬧靈堂。
當然,對於母親以往的行為,此次鬧靈堂,也只是冰山一角。
梅豔芳一生,最大的不幸,並非是沒有婚姻,而是擁有一位吸血鬼一般的母親。
1963年10月10日,在香港旺角的一個貧困家庭裡,誕生了一位女嬰,在她之前家裡已經有了三個孩子,梅豔芳則是家裡的老么。
她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因意外而去世,留下母親和四個年幼的孩子在人世間過活,原本清貧的家庭,日子更加捉襟見肘,全家僅靠母親經營的「錦霞」歌舞團維持生計。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梅豔芳四歲時,就和姐姐一起登臺,在香港荔園遊樂場表演歌舞,梅豔芳的童年,沒有夥伴,沒有玩具,只有稚嫩的臉上,畫著濃濃的妝容。
清脆的童音,唱的卻都是成年人的滄桑愛情,給人一種落寞無助感。
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談及那段經歷,梅豔芳說:「其實這沒有什麼生氣的,身為家庭一份子,只是覺得應該多賺點錢,家裡的飯菜可以豐富點,可以有錢交房租,這就算不錯的了。」
說起來容易,但當時她過的並不快樂。
那個年代的香港,風氣和現在完全不同,多數人看不起賣唱的,甚至稱他們為「歌女」或者「戲子」,梅豔芳曾說:「童年的我就像怪物一樣,沒有人願意跟我玩。」
都說童年是金色的,但梅豔芳的童年,卻充滿了苦澀。
唯一的收穫就是,因常年登臺演出,為梅豔芳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也鍛鍊了她的唱功,為她以後進軍歌壇,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同時,梅豔芳在表演過程中,也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和才華,這都是她日後進軍娛樂圈的利器。
2:坎坷的出道經歷
1982年,19歲的梅豔芳參加了香港新秀大賽,她低沉的上嗓音,打動了評委,最後憑藉一曲《風的季節》奪得了冠軍。
這之後,梅豔芳順利籤約華星唱片公司,並很快就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正式踏入香港歌壇。
當時,專輯銷量不錯,可梅豔芳非但沒有走紅,還站在了風口浪尖,原因出在她的形象設計上。
那會梅豔芳的扮相是清純女學生,可四歲就開始接觸社會的她,舉手投足間都是成熟的感覺,壓根沒有學生的羞澀和不自然。
許多人開始質疑她,說她「裝清純」更有甚者翻出了她以前舞臺演出的照片,為此大做文章,說她虛偽。
雖然早早地步入社會,但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20歲的梅豔芳還是有些招架不住,她內心有種崩潰的感覺,而在她最孤單無助的時候,身為母親的覃美金非但沒有絲毫的安慰,還經常給她施壓,讓她去掙錢。
覃美金不但重男輕女,而且愛錢如命,在她眼裡,女兒就是掙錢工具。
眾人的批判,母親的逼迫,讓年紀輕輕的梅豔芳有種崩潰的感覺,那段日子,她整日借酒消愁。
在這之前,她的人生是悽苦的,貧窮的出身,沒有愛的母親、沒有尊嚴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歌手的位置,又飽受質疑。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不公,有些人一出生就是萬千寵愛的公主,有些人卻一路血淚往前爬,用舉步維艱形容也不為過。
不過,雖然命運對梅豔芳百般刁難,但她沒有絲毫的抱怨,看過世間百態的她,更知人間疾苦,所以她是寬容的,也是善良的。
也是這份善良,讓梅豔芳的人生,擁有了柳暗花明的時刻。
在梅豔芳前途無望時,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劉培基,這位頗具盛名的設計師,可以說是梅豔芳的幕後英雄。
梅豔芳遇到劉培基時,劉培基已經是時尚圈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仔細觀看梅豔芳,並了解她的性格後,果斷為她設計了新造型,剪掉一頭長髮,取而代之的一頭頗具年代感的短髮。
等發表第二張專輯的時候,梅豔芳的形象可以說是360度大轉彎,一頭乾淨利索的短髮,搭配個性十足的大衣,中性感十足,完全沒有了之前「裝」的感覺。
在之後推出的專輯中,梅豔芳變得更加大膽,她乾脆換上男人裝,戴上墨鏡,帥氣的樣子迷倒了萬千歌迷。
至此,梅豔芳開啟了自己的傳奇時代,且一發不可收拾。
梅豔芳被稱為「百變天后」,除了酷酷的男人裝外,她還是印度美女、阿根廷舞女等等,一掃大眾對她的「性取向」的質疑。
百變梅豔芳,不但在歌壇上大放異彩,在影視圈也有不俗的表現,她一生拍過40多部電影,從文藝片到愛情片,都遊刃有餘。
尤其是《胭脂扣》中的如花,片中一段悽美的東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豔芳成為「四料影后」,角色「如花」也成為留名影史的經典人物。
成名後的梅豔芳,是無數人羨慕的對象,她的才華、她的好人緣,都是別人可望不可求的,但從來都沒有完美的人生,梅豔芳的人生,則更坎坷。
在外,她是赫赫有名的港星,但在家,她要面對的是對自己毫無感情的母親,還有寄生蟲一般的哥哥。
梅豔芳的原生家庭,就是大寫的悲劇。
別人的母親,會關心孩子的健康和心情,但梅豔芳的母親只關心她能掙多少錢,而女兒的走紅,似乎是老天給她的恩賜和禮物。
梅豔芳的母親很愛賭博,輸錢了就跟梅豔芳要,絲毫不考慮女兒掙錢有多辛苦,非但如此,她還讓梅豔芳提前買好物業,將來給自己養老用。
對於母親的要求,梅豔芳從未說過「不」字,她除了要負擔房子的貸款外,每月還要支付媽媽一筆生活費。
雖然梅豔芳有掙錢的能力,但母親無休止的索要,也讓她深感疲憊。
更過分的是,母親還拿著梅豔芳的錢,去養兒子。
在《歡樂頌》中,樊勝美的故事看似痛苦,但其實現實往往更殘忍。
梅豔芳念及骨肉親情,每次都滿足母親的要求,而且,哥哥說做生意,梅豔芳就拿出200萬幫他投資,為此她整整一年沒休息。
沒想到,她哥哥壓根不用心做,最終生意賠了,作為妹妹梅豔芳依然沒有說什麼,但讓她傷心的是,後來她才知道,哥哥只賠了20萬,其他180萬都被獨吞了。
母親卻拼命維護哥哥說:「都是親人,何必計較呢,你又不缺錢。」
其實,母親早就知道這件事,只是幫忙隱瞞而已。
梅豔芳後來感慨,以前遇到朋友騙她,她不會難過,只怪自己不懂帶眼識人,但現在連家人也騙她,令她非常傷心。
骨肉親情,原本是世間最昂貴的感情,但在梅豔芳那裡,一文不值,她自始至終都是他們的機器。
2003年,梅豔芳在病痛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去世前她立下遺囑,雖然生前被母親吸血,但到底母女一場,她依然為她安排好了晚年生活;
每月在遺產內給母親覃美金7萬港元,以確保其優質生活;給哥哥姐姐的子女留下大學學費,給兄長梅德明及已故胞姐梅愛芳的4名子女共170萬港元,作為大學學費;
其餘遺產,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
這樣一份遺產,可謂是仁至義盡,可讓人心寒的是,梅豔芳母親和哥哥並不滿意,甚至大鬧靈堂。
梅豔芳去世第四天,覃美金就將她的經紀人告上法庭,她說遺囑是梅豔芳神志不清時所立,不能算數,梅豔芳的遺產應該全部歸自己。
官司一打就是十幾年,覃美金生活費由7萬港幣漲到了12萬,可她依舊不滿足,到處哭窮,甚至貼條幅等等,致梅豔芳的尊嚴於不顧。
更可恨的是,她竟然跑到梅豔芳生前住的地方,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全部拿出來拍賣,包括內衣,許多好友紛紛反對,說:「給阿梅留下最後一絲尊嚴吧!」
但覃美金壓根不聽,她只關心:「錢是否到自己的口袋」。
梅豔芳的一生太清苦,她將情義看的比生命還重,可沒想到,最親的母親卻對她如此薄情,直至撕掉她最後一塊遮羞布。
如果有來生,希望她可以生在好人家,哪怕做一個平凡人家的女兒,也要有親人的疼愛和呵護。
在很多家庭中,養育孩子被視為一種「自我犧牲」,父母常常暗暗以恩人自居,毫不留情地榨取兒女身上的每一份價值。
如果生在這樣的家庭,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如此才能遠離畸形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本文原創首發,抄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本文作者晨夕,如果喜歡本文,歡迎留言、點讚、轉發、關注,原創不易,感謝您的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