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愛,是那般死去活來

2021-02-16 生命的探討

中國有兩個成語與螳螂有關,一個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於《莊子 山木》,說的是在庭院中的樹上有一隻蟬在鳴叫,在蟬的旁邊有一隻飢餓的螳螂正悄悄地靠近想去捕食蟬,螳螂一點都不知道在它的身邊有一隻黃雀,正盯著它準備捕食它呢。以此諷刺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另一個成語是出自《莊子 人間世》的「螳臂擋車」,說的是齊莊公在出獵時,車行至路途,見一螳螂高舉其臂站在路中間,紋絲不動,似想與來車相搏之狀。用以比喻那些自不量力的人。從這兩個成語故事看,好像螳螂是一種妄自尊大的傻乎乎的小蟲。在中國還有一種高深莫測的武術叫「螳螂拳」,就是模仿螳螂的動作創造出來的一套拳法。騰躍收放自如,往往能出奇制勝,一招見乾坤。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螳螂又好像是一種聰明勇敢的動物。其實後者更接近事實,作為一種肉食性昆蟲,沒有兩刷子,早就餓死了。

世界已知2000多種螳螂,中國已知150餘種。常見的如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都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它們時時都處於高度警備狀態,總舉起它們那帶刺的捕捉足,活像一位少女在做禱告,有些地方又稱它們為禱告蟲。古希臘更是將螳螂視為先知。

有一種螳螂是乎不怎麼怕人,甚至跑到了我們用餐的杯盤中來了。其身長只有五、六釐米長,雌性比雄性略大一點點,雄蟲的前翅薄而透明,叫作「薄翅螳螂」,因為首次發現是在歐洲,所以又名「歐洲螳螂」,別看它個頭不大,卻是一種公認的兇猛螳螂。

        有時候走在山野,可以看到在有些小樹枝上粘有大指頭大小的螳螂卵鞘,扁圓形,沙土色,一頭大一頭小。整體比較柔軟,像裹了一層棉襖。誰也不會去留意為什麼在卵的外面會裹上這層厚厚的「棉襖」,而正是這層棉襖讓卵粒足以得到保護,成功孵化成小螳螂。據老人們講,把卵鞘用火燒一下進食,可以治小兒尿床的毛病。中藥裡那味治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的「桑螵蛸」,其實就是螳螂的卵鞘。

蟲卵在卵鞘裡經歷一個冬天,第二年春夏季孵化出小螳螂,一個卵鞘裡孵出的小螳螂少則20多隻,多則100多隻,從爬出卵鞘那一分鐘起,就靠它們自己自立更生,獨立生活,開始新的一輪生命。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沒有幾人知道這些小生命的出現是需要它們的父母付出生命的代價!

成年螳螂的生命是短暫的,它們來到世界上好像就是為了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以及它們愛情的結晶。在經歷最後一次蛻皮後羽化,薄翅螳螂到達了做父母的條件,雄螳螂便會一刻不停地去尋找心儀的戀人,在雙方少而又少地前奏後,進入了交媾時間。完成交媾後的螳螂都已經精疲力盡,此時雌螳螂會毫不猶豫地將雄螳螂殺死吃掉,然後揚長而去,獨自去找一處安靜的樹枝生育小寶寶。這就是人們傳說的螳螂的「吃夫」的現象,多麼壯烈,多麼悽美。

大家不要忙著詛咒雌螳螂的絕情,看似多麼殘忍的事實,其實正是這些行為讓這一物種得以繁榮昌盛。在生態系統中沒有那麼多的道德文章,一個物種維持自身正常的生態位,讓自己的種群得以永續流傳,就是大自然的道理。在長期的系統進化中,雌螳螂為了能讓它們的下一代更加強壯,讓生育過程更加順利,這是一種最佳的選擇。作為一種肉食性昆蟲,食物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充足的,飢餓會影響卵的發育,保證一夫一妻還能減少遺傳上近親的問題。有專家做過試驗,雌螳螂吃夫主要源於兩種情況,一是飢餓,另一是對環境的恐懼。他們事先將螳螂餵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用攝像機記錄下求偶和交媾的過程,沒有發現多少吃夫的情況。相反讓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進行交媾,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或試圖吃掉配偶。對於那些處於高度飢餓狀態(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於中度飢餓,大約31%的雌螳螂發生了吃夫行為。正因為如此,在野外發現雄螳螂的難度比尋找雌螳螂要難很多。另一項研究發現,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後代也的確有益,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後代數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其實雌螳螂的命運便不樂觀,在完成交配後,卵成熟時,雌蟲會產下螵蛸後,大多會在產卵後因精疲力盡而死去。

萬物皆有靈性,而雄螳螂的生死只為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您的讚賞是動力也是檢驗

相關焦點

  • 螳螂之王「魔花螳螂」
    上回發了一張螳螂的圖片,好多人都來問PhD.Z是什麼螳螂。所以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螳螂之王」。
  • 螳螂在交配完成後,為什麼母螳螂要把公螳螂吃掉?
    在小編小時候看動畫片《黑貓警長》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令小編至今難忘的場景,那就是有一個情景是螳螂夫婦交配完之後,母螳螂就把公螳螂給吃掉了,這個事情在小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個疑問
  • 146圖說:螳螂的前世今生
    大多數人關於螳螂的最深印象可能僅存在於《黑貓警長》中雌螳螂吃掉交配後的雄螳螂的故事。雖我曾十分仔細地觀察過這種可愛的昆蟲:大多數螳螂身長在3-5釐米,還沒有長出翅膀的螳螂會爬會跳,就是不會飛。你若逗它,就會將兩隻前爪張開作出襲擊預備動作,隨時張開帶有鋸齒的前爪攻擊。多數螳螂是黃綠色,偶爾也會找到黃褐色的。每次捉螳螂時都是抓在頸部(下方有暗紅色印記),一來這個部位比較堅挺,不會捏死,二來不管螳螂的雙爪如何掙扎也難以傷到手。
  • 螳螂蝦
    美漁民捕獲半米長螳螂蝦 煮熟後吃掉(圖)美漁民捕獲半米長螳螂蝦 煮熟後吃掉(圖)---美國佛羅裡達州幾位漁民最近在Fort Pierce附近海域,釣上來一條身長達46釐米的巨型「海蝦」,並將照片交給當地漁業和野生... - 螳螂蝦既不是螳螂,又不是蝦……螳螂蝦既不是螳螂,又不是蝦……---螳螂蝦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瀨尿蝦」。
  • 黃雀與螳螂
    清晨,水珠兒掛在綠草叢上,像一群夜裡下來玩耍忘記回家的星星。一隻螳螂在草中早操,蹦蹦跳跳,自得其樂,把星星灑落一地。守在樹上的黃雀看了,立刻展翅,如箭脫弦,直取螳螂。螳螂嘟一躍就鑽進草叢裡,消失蹤影。好機敏的螳螂!黃雀想。它再試幾次,總無法逮住這一隻螳螂。可是又捨不得放下這眼看快要手到擒拿的美食。唔,不如就用計取罷!黃雀想。於是化了個裝,梳梳羽毛,裝成一個衣履整齊丶彬彬有禮的紳士,和藹微笑柔聲說:「早安!
  • 難以理解的螳螂
    作者:黎荔看了一部關於螳螂的紀錄片,發現古埃及人竟然把螳螂做成了木乃伊。為什麼螳螂在古埃及人眼裡有著如此崇高的地位?歷史悠悠,邈不可考。我試來推測一二。首先,螳螂是一種將全世界都不放在眼裡、自帶王者之氣的生物。
  • 10種螳螂已經進化成妖孽......
    今天,來感受10種螳螂之擬態絕技。蘭花螳螂被人們稱為「螳螂之王」。外表美麗、體型獨特、數量稀少,是所有模擬花朵的螳螂種群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外形如花朵般豔麗。身上有紅色、白色、藍色、紫色、黑色等保護色來威嚇敵人,保護自身。刺花螳螂
  • 螳螂蝦的飼養
    >雖然比起FOT,LPS,SPS少了很多,但飼養螳螂蝦的蝦友也不在少數在珊瑚缸裡令人頭疼的螳螂蝦在這群人的眼裡那就是寶貝說起螳螂蝦,那就不得不提雀尾螳螂蝦了顏色豔麗,捕食霸氣我初下海的飼養對象便是雀尾螳螂蝦了
  • 「巡洋艦級」海洋鬥士:雀尾螳螂蝦
    恩,雀尾螳螂蝦這名字乍聽起來詩情畫意,涵蓋了「雀」與「螳螂」兩種具食物鏈上下級關係的動物名稱,不覺令人浮想聯翩。其實這名稱很好地概括了雀尾螳螂蝦的體貌特徵。「雀尾」一詞,一方面主要用來形容它們色彩豔麗的身體如孔雀開屏般美麗炫目;另一方面則用來形容它們形貌特別的尾部,就像雀鳥張開的羽翼那樣華麗豐盈,令人印象深刻。
  • 雀尾螳螂蝦,長得好看卻讓人不敢捉
    對於蝦這種海鮮,吃貨們有一千種吃法,但有一種蝦卻讓吃貨們為難了,因為這種蝦不能隨隨便便用手捉,因為這種蝦會隨時送出子彈般的拳擊力,讓捉蝦的人不好受
  • 【金槍魚學員分享】我和螳螂的故事~
    自從2015年開始,我被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團隊(好樂大自然)給「收養」,從此我對大自然如親人般的看待,從野外的觀察到室內的試驗,才能得出新知。我跟隨老師們一起參與其中,於是也採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回家飼養,那就是——螳螂。
  • 螳螂蝦與梭子蟹的爭霸戰
    那隻漂亮的精靈仰頭回答:「紅珊瑚姐姐,你是知道的,我不挑食,只要是肉就行。」原來,這個會唱歌又好看的精靈就是名滿海洋江湖的——鐵拳無敵雀尾螳螂蝦小七。「那就祝你好運吧!」紅珊瑚笑了。小七晃著燈泡似的眼睛說:「謝謝!民以食為天,能吃飽肚子快樂似神仙。」
  • 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不逃走?
    為了下一代的茁壯成長,螳螂新郎義無反顧地把自己奉獻給螳螂新娘當作食物,相信凡是看過「黑貓警長」的人都這段情節記憶深刻,甚至還給很多人(包括筆者自己)的童年留下了陰影。事實上,這樣的描述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其實人們早就觀察到了大自然中的螳螂之間存在著這種現象。為什麼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呢?
  • 螳螂蝦是寵物還是害蟲?
    當調查螳螂蝦的時候,我們發現魚友們對螳螂蝦有愛有恨,都懷著比較複雜的情緒。隱身的傢伙當魚、甲殼類及無脊椎動物開始從你的水族箱中神秘消失的時候,不留任何痕跡,大部分海友甚至還沒有在水族箱中發現螳螂蝦,就認為螳螂蝦是罪魁禍首,其實這樣的結論為時過早。有一些其它品種的海水生物也會導致這樣的問題,當要處理螳螂蝦的時候,一定要查清楚原因,可不要冤枉了它們。
  • 神秘刀客螳螂,古希臘和古中國都流傳它的傳說
    當農民們看見螳螂微微站起身子時的樣子,不禁想入非非。他們覺得螳螂的樣子,真的是很美,很莊嚴。它那寬寬的薄翼,微微地拖曳在身後,如同輕紗一般輕盈,這為螳螂平添上了一種神秘的氣質。它的前腿就好像是人的手臂一般,頎長無比,伸向半空中,就如同是在向上天祈禱一樣。有的時候它也會將前腿微微收在胸前,就好像是雙手合十,念誦經文一般。
  • 《神奇寶貝圖鑑》No.123:鋒利的鐮刀取敵性命——飛天螳螂
    本期帶來的神奇寶貝是圖鑑編號123的飛天螳螂,飛天螳螂屬於螳螂類的神奇寶貝,形象來自於現實中的螳螂與武士的結合,飛天螳螂具有識別顏色的能力,看到紅色時就會興奮。飛天螳螂的行動如同忍者一般的迅速,有時候看起來像有好幾隻,實際上是行動過快產生的殘影,雙臂的鐮刀非常鋒利,就算是大樹也能一刀劈成兩段,甚至能夠切開空氣。儘管背部長有翅膀,但卻很少使用。
  • 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它對螳螂有什麼危害?
    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在小時候大都見過螳螂從尾部出來一條黑色的條形狀物質,年少的我們還以為那是螳螂的便便,實際上,那個就是鐵線蟲。那麼,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呢?鐵線蟲對於螳螂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什麼是鐵線蟲?
  • 是不是螳螂體內都有鐵線蟲?沒有螳螂就無法存活嗎?
    如果每一隻螳螂的體內都有一根鐵線蟲的話,那麼,螳螂就離滅絕不遠了。所以,螳螂體內有鐵線蟲是機率性的。不過作為鐵線蟲主要的寄主之一,螳螂體內有鐵線蟲的概率稍大一些而已。那麼,鐵線蟲是如何進入螳螂體內的呢?如果鐵線蟲離開了螳螂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
  • 母螳螂真的會咬掉公螳螂的腦袋嗎?
    Credit: HW長久以來,我們都在說母螳螂在和公螳螂一番雲雨過後就會將其碎屍萬段。也許是因為學校經常舉辦螳螂相關的課題展示,這也是孩子們似乎都知道的傳聞之一:不要和雌性螳螂啪啪啪,不然她讓你腦袋搬家。聽起來好怕怕,但這是真的嗎?母螳螂真的會吃掉或者斬首其伴侶,還是被嚇破膽的男蟲在和弟兄們講故事的時候被誇大成這樣的呢?回答這些問題的關鍵是「物種」一詞。
  • 自然界的偽裝大師,讓人眼花繚亂的螳螂
    圖中是一隻幽靈螳螂,充滿想像力的外形,多數為枯黃色,也有焦黑的顏色。小提琴螳螂,在螳螂中屬於比較溫順的品種,也不愛吃同類。小提琴螳螂是以模仿枯葉衛生,它的高明之處在於不只模仿了樹葉,就連樹枝都模仿惟妙惟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