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分享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今天來看一下世界十大名畫都有哪些?
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該畫背景鋪滿黑色,襯託出少女的形象。畫面中的少女穿一件棕色的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與垂下的檸檬色頭巾相互映襯,她側身轉頭面向畫外,嘴唇微微張開,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若隱若現,少女的形象與黑色的背景形成對比,凸顯立體。
九、《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於1485年創作的作品, 規格為175 x 287.5 cm,現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烏斐齊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
畫面中,西風神使勁地吹動著灰暗的水面,將站在碩大的嘴形貝殼上從地中海的海水泡沫中升起的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推向前行。時序女神正在迎候她.準備為她披上花衣。維納斯琥珀色的夢幻般的眼睛凝視著前方,紅色的長髮像瀑布似的散落在她的背後,隨風飄拂,卻掩蓋不住她那性感的形體,顯示出了長期失落的希臘精神的回歸。
八、《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法國著名畫家莫奈於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收藏於法國巴黎馬爾莫坦美術館藏。
《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莫奈坐在窗口看到的晨霧籠罩中日出時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紅、藍灰和橙黃等色組成的色調中,一輪生機勃勃的紅日拖著海水中一縷橙黃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輕鬆的筆調中,交錯滲透,渾然一體。近海中的三隻小船,在薄霧中漸漸變得模糊不清,遠處的建築、港口、吊車、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朧隱現。
七、《創造亞當》
《創造亞當》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壁畫中的重要部分。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的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時代人深刻的啟示。
《創造亞當》
西斯廷屋頂壁畫面積達500平方米左右,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米開朗基羅在大廳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水》、《挪亞醉酒》,這幅巨型壁畫歷時4年多完成。
六、《亞威農的少女》
《亞威農的少女》是西班牙馬加拉巴勃羅 畢卡索在1907年創作的作品,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
《亞威農的少女》
《亞威農少女》構思靈感來源於伊比利亞雕塑和非洲面具。作者參觀巴黎人類博物館時,被非洲土著人藝術,特別是黑人雕刻的那種簡練樸素、怪異和粗獷的造型所吸引。畫中少女們變了形的臉,是畫家探索伊比利亞人和非洲黑人雕塑的結果。青年時代的畢卡索曾長期在巴塞隆納生活,他對巴塞隆納的亞威農大街非常熟悉。亞威農大街是當時歐洲著名的紅燈區,是妓女和三教九流的各等人物常出沒的地方。畫家從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找到了靈感,以其在亞威農大街上見到的景象創作了這幅《亞威農少女》。
五、《大宮女》
《大宮女》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的一幅油畫作品,於1814年創作,收藏於巴黎羅浮宮。
安格爾的藝術「清高絕俗,莊嚴肅穆」,這一切可以通過《大宮女》體現出來,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正值法國在對奧斯曼的戰鬥中失利,法國人從此深深意識到,曾經佔有的伊斯蘭領土正在不可抗拒地失去。在這樣的情況下觀看只有在私密空間才能看到的東方女子的形象就別有一番含義了,它潛藏著一種心理上的欲望和徵服。安格爾毫不掩飾,甚至極力誇張女人體感官上的 魅力,同時又極其冷靜、富有克制力地將它表現出來,恰好為觀眾的視覺與欲望之間提供了適當的安置。
四、《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帕勃洛·魯伊斯·畢卡索於20世紀30年創作的一幅巨型油畫,長7.76米,高3.49米,現收藏於馬德裡國家索菲亞王妃美術館。
《格爾尼卡》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拖著畸形的腿衝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隻斷了的手上握著斷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馬為構圖中心。
三、《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大型壁畫,是達·文西代表作之一,世界著名畫作,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達·文西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將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1980年該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幅畫,是達·文西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該畫421X905釐米,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欣賞者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
二、《星月夜》
《星月夜》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於1889年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谷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高又遠,大星、小星迴旋於夜空,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星雲的短線條糾結、盤旋,仿佛讓人們看見時光的流逝。暗綠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歡的響應者。天空下,安睡的村莊那麼寧靜、安詳。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自由的時空感。
一、《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畫像沒有眉毛和睫毛,面龐看起來十分和諧。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會覺得她沒怎麼笑;然而當看著她的眼睛,感覺到她臉頰的陰影時,又會覺得她在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蒙娜麗莎,坐在一把半圓形的木椅上,背後是一道欄杆,隔開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橋、山巒,它們在達·文西「無界漸變著色法」的筆法下,和蒙娜麗莎的微笑融為一體,散發著夢幻而神秘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