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7時51分,當福州至南京的K526次列車緩緩從無錫站駛出時,很多旅客一定不知道:他們所乘列車出站後走過的一段鐵路線剛剛「悄悄」拐了個彎,長度僅比原來延長了0.31米。
在剛剛過去的5個小時內,1300多人合力創造這一奇蹟——京滬鐵路無錫北至無錫段6.1公裡上行鐵路成功完成新線、老線之間的精準撥接。項目代建單位上海東華鐵路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利民表示,這是近10年來京滬鐵路滬寧境內完成的協調難度最大、節點最多、工作量最大的鐵路線撥接工程。
雨夜見證鐵路改線壯觀瞬間
凌晨1時,石塘灣境內的京滬鐵路線上不時有列車呼嘯而過。鐵軌兩側各方人員已經到位,在間隙性小雨中,等待著「軌道封閉撥接鐵路」指令的到來。
2時,根據國家鐵路集團審批的時間,無錫北至無錫段6.1公裡鐵路線實施二級封閉,正式進入南京方向(上行)的新、老鐵路線撥接時刻。一瞬間,來自設計、建設、監理、鐵路等單位的1300多人同時進入緊急狀態,現場機聲隆隆、鐵軌切割出的火花四濺,流動的火光中映襯出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如圖)。
至早上7時,經過5小時奮戰,切軌抬道、移軌對接、上砟搗固、信號切換、壓實道砟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完成,新老鐵路線順利撥接,列車行駛逐步恢復。
9月18日,上海方向(下行)鐵路線將進行新、老線撥接。屆時京滬鐵路無錫段雙向全面運行新線。
與老線長度相比僅差0.31米
京滬鐵路線無錫境內全長近50公裡,中間這6.1公裡路段何以要進行這麼大範圍的移線改造?
據項目牽頭單位無錫航道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解釋,京滬鐵路是鐵路南北大動脈,無錫北至無錫段內的151號鐵路橋地處錫澄運河與京杭運河交匯處,一直被視為攸關鐵路、水運安全的「咽喉要地」。近年來隨著通航船舶噸位提高及高等級列車增多,151號鐵路橋通航淨寬30米、淨高3.8米的設計僅能保障300噸級以下船舶的通行,大型船舶撞擊橋墩事故時有發生,對鐵路運行、水上運輸安全均造成極大威脅。
經多年申請、多方協調,改線藍圖得以從紙面走向現實。作為交通運輸部、省、市水運重點建設項目及無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京滬鐵路無錫段6.1公裡改造工程(即錫澄運河151號鐵路橋改造工程,新橋橋跨82米、淨高7米)於2016年9月8日正式開工,新線沿既有線右側向西南繞行,至無錫站西端接上既有京滬鐵路,長度延長0.31米,工期3年。
為城北道路拓建提供先決條件
「這一工程不僅打通了困擾無錫幾十年的航道『瓶頸』,也徹底消除了南北向大動脈京滬鐵路線的通行安全隱患。」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京滬鐵路無錫段改線結束後,錫澄運河三級航道整治提升工程建設也全面進入「加速跑」,2020年航道提升工程結束後,千噸級船舶可在錫澄運河內一路暢行,無錫水運「通江達海」的夢想將成為現實,促進無錫快速融入長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段鐵路成功撥接、原有老線拆除後,長期制約無錫城區北部交通的老大難問題將得以破解,為江海西路、錢皋路、錫澄路的拓建以及地鐵4號線建設提供先決條件,有利於激活改善城北的交通條件。(邵旭根圖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