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文化美食劇,硬生生讓感情糾葛佔了上風
央視首播的文化美食劇《什剎海》,目前已經播出過半,該劇以莊為天一家的三代人作為故事主線,將中國特有的人文文化和飲食文化,逐一呈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這部劇在剛開始的時候,各方面表現都還不錯,莊老爺子時常在劇中做美食,時不時地和人談人文文化,美食文化,以及自己對職業的態度。
莊老爺子的一家子還湊錢盤了個餐館,交給老二家打理著,其他人則各自為了生活而奔波和努力著,看上去還挺有煙火氣的,人文氣息也還算挺濃鬱的。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這種情況卻發生了改變,漸漸地,在劇情中,一心傳播文化,專心搞美食的,似乎只剩下老爺子了,其他的人則更多的是在東拉西扯,搞不完的感情糾葛。
咱們可以回想一下,劇中能讓你一下就記起的,關於人文文化上和美食文化上的劇情片段,是否大多都是由莊老爺子主導,並且始終如一?
要麼是莊老爺子請他的老夥計吃飯時,或他去餐館時,時常向大家聊起美食文化;要麼是他和理髮師傅聊起國人對待職業態度;要麼就是他和大衛聊起中國人文文化和美食文化。
而其他人,在剛開始時,一個個還輔助、配合老爺子,向觀眾講述傳遞中國(北京)人文文化,東拉西扯的劇情很少,節奏上還可以,還算招人看。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和發展,觀眾卻發現,《什剎海》的劇情開始散了,劇中和文化、美食相關的劇情少了,劇中似乎只剩下老爺子一人,還在執著地關心文化和美食的傳播、傳承。
而其他人呢?
要麼只想著怎麼賺錢,比如莊志斌和鳳兒,他們在劇中,完全只是想怎麼著賺錢,壓根就沒有體會出多少,莊為天對美食的那種熱愛和敬畏之心。
要麼就是搞感情糾葛,如莊志存和慧心,這兩人的劇情和文化、美食,壓根就沒多大關係,但卻在劇中佔了不少篇幅,整天東拉西扯,思想行為上自相矛盾,還沒完沒了,衝淡劇情主旨不說,還很影響觀眾觀劇時的心情。
再比如曉曉和項東(仇人的孫子),雖然項東是後期劇情後面的引線,他和曉曉又是上輩人化解仇恨的重要人物,但他倆在前期的無用劇情也太多了,時不時就冒出來,彈吉他一彈就是好幾分鐘,更像是耍帥和湊劇情,沒有任何意義,每次有這樣的劇情時,不少人都是全程快進跳過。
稍微好一點的感情糾葛,大衛和莊靜,他們至少在交往中,通過攝影帶出了不少北京的文化,還算在劇情的主旨之內。
但近期莊靜出書的那段劇情,和她網戀的經歷,顯得有些太扯,完全沒有北京人敢向不公挑戰的那股子勁兒和骨氣,對莊靜這個角色的思想和智商,顯然有些侮辱,真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一個30多歲的博士,設計成這樣?
所以說,《什剎海》這部劇,敗就敗在劇情設計上,劇中的人物很少能帶動劇情自然發展,更多的是人物被劇情限制,成了劇情的「玩物」。
特別是在中一代人物和年輕一代人物設計上,顯然有些不真實,不接地氣,劇情發展上湊數的成分太多,沒能準確的刻畫出北京的特點(「大、傲、痞氣、重實踐」)不說,還衝淡了劇中的文化、美食的氣息,拖慢了劇情的節奏,這才導致了口碑和人氣急轉直下,實在可惜了這麼多好演員了。
關於《什剎海》這部劇,你有什麼看法,說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