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不是觀眾淚腺太發達,是這片真能讓人哭瞎丨毒藥頭條

2021-03-03 毒藥

前天跟你們分享了《神秘巨星》(點擊可閱讀原文)的觀後感,有毒粉抗議毒藥君劇透過多,希望我下次寫新片前能在一開始就提醒大家。

是這樣的,因為是新片的緣故,可能或多或少我在寫的過程中,都會提到一些和影片劇情相關的內容,如果沒做好被劇透的準備,可以看完電影再來看我的新片推文。

不過,本著鼓勵大家進影院觀看的原則,我在文章中會儘量削減對核心劇情的透露,這個也請大家一起監督。

好了,接下來說說本周另一部上映的新片。

《奇蹟男孩》

Wonder

本來那天看完《神秘巨星》,覺得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已經相當催淚了。不過看完《奇蹟男孩》,我發現我錯了。

質量方面,好不好,大家說了算。

《奇蹟男孩》有多催淚呢?這麼說吧,上午因為買的場次較早,我前排就只坐了一位觀眾,是個大老爺們兒。結果影片放映的過程中,這哥們兒不停抽紙巾擤鼻涕。

總之,就一直哭個不停

看得我都懷疑:這片子有這麼讓人感動嗎?

別說,還真有。

不光外媒把其評選為「年度催淚電影」,國內觀眾也紛紛表示:

電影從頭10分鐘開始,就能讓你淚腺決堤


就像很多人評價的,這部片子的感動,並不來自矯揉造作的硬煽,而是用一個溫暖的故事去治癒大家。

了解了下,發現這部電影改編自一本名叫《奇蹟》的小說。

原本口碑就不錯的小說,在全球累計銷售額達300萬,主演讀完之後都點讚。

說到主演,改編成電影後,劇組請來的陣容也頗具看點。除了請來影后朱莉婭·羅伯茨和歐文·威爾遜傾情加盟,最大的看點,當然就是主人公奧吉的扮演者——06後雅各布·特倫布萊了。

之前小傢伙憑藉《房間》,讓人記住了那個演技逆天的小正太。

在《奇蹟男孩》中,雅各布飾演的是一個面部有殘缺的10歲男孩奧吉。

為了這個角色,雅各布每天都要忍受長時間的化妝準備工作,努力扮醜的敬業精神讓人敬佩。

在《奇蹟男孩》中,雅各布飾演的奧吉因為健康原因,在出生的時候即被宣判「死刑」——醫生斷言他活不過三個月。然而幸運的是,奧吉最終活了下來。

但由此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因為一出生就被送往手術室,小奧吉在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做了多達27次手術

多次手術在他稚嫩的臉龐上留下永久性創傷,導致他的臉部在童年時期就出現嚴重變形。這段特殊的經歷,給他的童年埋下陰影,也讓父母推遲了他的入學時間。

和普通小孩比,奧吉小學五年級之前的知識,都是由母親在家輔導完成的。也因為母親和家人的全力付出,小奧吉並未出現知識脫節的情況。

但人畢竟是社會動物,如果因為害怕社交而成為家裡蹲,奧吉的人生或許從此將停滯不前。

所以影片接下去的時間,都在著重刻畫奧吉校園生活的點滴。

據說在拍攝母親伊莎貝爾送奧吉上學的一場戲時,還發生過一段有趣的插曲。

在送奧吉上學的那場戲中,現在公映版本顯示,母親對於自己送孩子到學校的決定儘管仍有不安,但並沒有特別激動的反應。

不過在最初拍攝過程中,導演曾經拍過一條她全程哭泣的戲。結果現場的八卦媒體把這一場片場照刊登了出去,標題起名為「朱莉婭因離婚而痛哭」,也是夠夠的了。

說回電影,總之呢,和所有生理存在殘缺的人一樣,因為自己怪異的臉龐,小奧吉在學校的生活並不順利

同學們對他敬而遠之,每天只要他一現身公開場合,大家就會像看怪物似的不停打量他。搗蛋鬼會給他起惡毒的外號,嫉妒其才能的小孩會對他施展冷暴力,更有甚者,在女生之間,甚至流傳著「只要和奧吉接觸就會生病」的惡意謠言。

一上來就承受這些,令奧吉沮喪不已。但孩子終究是孩子,小孩之間的交往並不完全像成人那樣功利。很快,奧吉在校園中找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小夥伴,傑克。

不過因為在認識奧吉前,傑克經常和一幫相對勢利的孩子裹一塊兒,剛開始為了不被那幫孩子嫌棄,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合群,傑克也曾說過奧吉的壞話。

也沒多壞,無非就是說了句如果我長他這樣,那我早就自殺了」而已。

面對朋友的背叛,好不容易開朗點,並且開始喜歡上校園生活的奧吉,重新變得自閉。而那段受傷後對媽媽伊莎貝爾說的話聽得人心碎:

我知道人們躲著我是因為我醜,你不討厭我,只不過是因為你是我媽。

不過母親對他的正面引導,還是撫慰了孩子受傷的心。她告訴奧吉,外表只不過是一層殼,重要的是,你得有一顆善良的心

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人們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其外表和穿著,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很多時候,對外表的過於在意,很容易讓人丟失對內在的培養。

奧吉在這方面無疑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懂自己的母親,並且有全家人為他鼓氣。最終,他獲得了面對挫折的勇氣,重新收穫了夥伴的尊重,並開啟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一個他不需要畏懼,大膽往前的人生。

《奇蹟男孩》儘管把重心放在小奧吉身上,但對配角,影片同樣有部分比重的描寫。這一方面是原著設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讓觀眾看到除男孩以外其他人的成長經歷。

透過這些角色的獨白和視角,人們可以對奧吉一家有更全面的了解。

比如奧吉的姐姐維婭,作為弟弟的親姐姐,實際上,維婭的成長經歷也挺憋屈。因為弟弟的緣故,父母在維婭懂事後就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奧吉身上,早熟的維婭明白父母並不是因為偏心才把愛給了弟弟,但與此同時,長時間和父母溝通的缺失,也讓她渴望被人疼愛被人照顧

如果說弟弟是因為身體原因需要父母傾注更多注意力的話,姐姐則因為精神方面關照的缺失,而顯得鬱鬱寡歡。自疼愛她的外婆離開後,真正意義上還關心她的人,似乎已經沒有了。

和弟弟類似的是,姐姐維婭同樣站在了自己的人生路口——剛入高中不久,她就面臨閨蜜和自己冷戰的局面。也差不多是在這時,意識到女兒表現反常的母親,意識到自己平時對她的關心不夠,並及時進行了補救。

出席女兒話劇社表演,無疑就是對維婭的最大支持。

在自己獲得母愛的同時,維婭也忘不對陷入困境的弟弟噓寒問暖,從她的這條線,既可以看到人物自身的成長,又可以看到奧吉一家相愛相親,彼此輔助前進的家庭文化。對很多不知道如何表達愛,不知道如何與長輩/晚輩溝通的家庭成員來說,這部電影無疑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看的過程中我其實挺羨慕歐美這樣大聲把愛說出來的表達方式,因為東方式的愛大多來得含蓄,時間易逝,當我們糾結這到底要不要再說出那份愛時,可能時間早已經不夠用了。

這種遺憾,在奧吉家蕩然無存,儘管他們也會因為一些分歧不時產生小打小鬧,但大家的心是往一處想的——讓彼此變得幸福快樂。

作為一部套路的主流商業片,《奇蹟男孩》在給人溫暖的同時,也讓人相信片中傳遞的價值觀:

在正確和善良前,請選擇善良。


以及,永遠不要放棄樂觀和幽默

人生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門課,就是要學會尊重不同的人。

同理心,是人類持續進步的動力。

歷史已經不止一次證明,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將引發何種結果。

這個周末,通過奧吉與他家人和朋友的故事,我們也許可以嘗試放下自己的自負,去試著不要用偏見對待旁人。

我知道這很難做到,因為如果人人都這麼想,這部電影也不會被人稱作童話了,不是嗎?

雞湯雖然好喝,但別忘了,能如奧吉這般幸運的小孩,終究是少數。

至少,不可能是你。


本  月  熱  點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這部被禁的「芳華」才是真經典

豆瓣2.7,郭德綱啊,我真替你臊得慌

這樣膽大包天的國產劇,今天拍出來絕對被禁

差0.5就滿分!央視這檔自製節目瘋狂打臉垃圾綜藝

又一個牛逼演員被淘汰了!《演員的誕生》幹得漂亮

馮小剛陳凱歌的翻身仗,讓我懷念拍出瘮人噩夢的張藝謀

相關焦點

  • |第十四篇|發達的淚腺
    我小時候真的很喜歡哭,但其實呀,哪裡只有小時候,我到現在還總是哭,只是年紀稍微長大了一丟丟,意識到有些眼淚掉出來沒人理你甚至會十分厭惡你,只能硬生生不讓眼淚掉出眼眶。當然這是很難很難的,我天生淚腺就似乎十分發達,眼淚怎麼憋都憋不回去,在我無數無數崩潰哭的印象裡,有三段真的難以釋懷。
  • 詩人淚腺發達有何用?
    >痛哭一回……讀了幾本關於古代詩人的書,發現幾個詩人很喜歡哭,動不動就哭,不知道的人以為他們的淚腺有點發達,但其實,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這幾個淚腺發達的詩人,真是傷了心地哭,而且還都哭出了些名堂和東西。2最喜歡哭的詩人是杜甫。他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感時,恨別,為自己,為百姓,為英雄,為國家,時時,處處,都在哭。「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 豆瓣9.6,國內最頂級綜藝,沒人看是這個時代的墮落丨毒藥頭條
    毒藥君並不是反對娛樂,而是反對沉溺娛樂,沒有一點閱讀經典的時間。言歸正傳,對於《一千零一夜》這檔分享經典的讀書節目,梁文道這樣調侃,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夢遊症患者在發病狀態下做的節目,專治失眠,看一眼立刻睡著。說看這檔節目就會睡著,並非它多麼艱深晦澀,而是閱讀經典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本來就格格不入。有那麼多娛樂方式,閱讀經典的門檻又太高,於是逐漸被冷落。
  • 這片又髒又黑,成人慎看!丨毒藥頭條
    這兩天有一部讓毒藥君等了
  • 掐準淚腺是一個技術活兒丨談《漫長的告別》
    雖然在票房方面被《八佰》打壓得很慘,但畢竟已是遍地資源,想看的人多數都已看過,而且日本電影向來在國內票房不高,《漫長的告別》的家庭題材在日本影壇算是主打產品之一,到了家庭生活類電影奇缺的當今我國電影市場,難免成了小眾電影。不過和大片《八佰》相比,兩者還算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兩部電影的觀眾都有相當一部分是哭著走出影院的,煽情的角度雖然不同,但多多少少都觸碰到了人們心中柔軟的地方。
  • 今年最好的國片誕生了,別憋著,都給我哭丨毒藥推薦
    觀眾怎麼說?自己看。之所以說這是一部低開高走的作品,因為影片大部分的淚點,多來自於老太太。在她身上,你既能看到舊社會女性的不幸遭遇,也能看到她在逆境中忍辱負重的頑強不屈。當多年後好不容易看到丈夫生前舊照,卻被雨水侵蝕的那一刻,她在哭。
  • 丨毒藥頭條
    這幾天毒藥君已經給大家安利了不少好劇。趁著小長假,今天繼續!這回是來自韓國的「恐怖威脅」。
  • 他被譽為電影之神,為拍這片上過暗殺名單丨毒藥頭條
    也不是美妝美顏齊上陣的cosplay:這裡的旁白可不是簡單的複述或輔助畫面表達,而是與畫面內容形成有效的對應關係,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巴裡的父親被調教成為法律人,卻命喪於一場決鬥,只是因買馬時與人起了糾紛。全片第一個鏡頭就是決鬥大遠景,而決鬥這一形式也將伴隨巴裡一生,成為他命運中幾個重要轉折點。
  • 我不是淚腺發達,請別怪我情感細膩
    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淚再一次崩潰了。無能為力這樣走著,再也不敢驕傲奢求了……「落淚不是悲傷,只是感受」這是最近很火的一檔綜藝節目裡江一燕說過的一句話。《我去上學啦》裡面有個場景是老師和同學的問答使張慧雯哭的不能自已,她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很普通的對話,沒有同學感動到哭,但是她自己就是會有所感觸,流淚就真的是一種感受。
  • 全球最髒的10部電影,對不起,不是啪啪片!丨毒藥頭條
    不是自誇,按這個標準,毒藥君絕對是觀影界的女神。欣賞得了優雅文藝的小清新,也嗨得起汙力濤濤和屎尿屁,看得懂燒腦恐怖的科幻懸疑,也經得起重口的血漿和暴力。當然,這並不能代表毒藥君的全部。憑著對電影的熱愛,本著科學觀摩學習的精神,那些驚世駭俗、顛覆人性的電影,毒藥君也敢於觀看和分析。
  • 丨毒藥頭條
    講真,內地版譯名有點對不起影片質量。看到它,毒藥君想到《肖申克的救贖》叫《刺激1995》,《伯德小姐》叫《不得鳥小姐》,心中泛起一種吃了一口蘋果,在蘋果上發現還有半條蟲子的感覺。所以,各位毒粉千萬不要被片名嚇跑,影片真的很不賴。
  • 豆瓣9.3,這部吃人動畫果真少兒不宜丨毒藥頭條
    18年《這本漫畫真厲害!》男性讀者心目中NO.1,「下一部漫畫大賞」NO.2的成績,讓片方看到了商業潛力。去年5月,該漫畫宣布動畫化,並在今年的1月開播。看過原作的人表示,新作完美補足了漫畫,並重新為其注入新特性——動態畫面的表現力得到質的提升。
  • 豆瓣評分8.6,看哭8億女性,我們不是《82年生的金智英》
    今天看了一部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豆瓣評分8.6,該片改編自同名女性主義小說,講述了1982年出生的30多歲平凡女性金智英的故事。女主角金智英是一個出生於1982年的普通女人,電影中他既是某人的女兒,也是某人的妻子、同事和母親。
  • 「背鍋帝」曹衛宇:被捉姦在床卻打死也不認帳丨毒藥頭條
    他被爭奪、被利用、被潛逃,時時刻刻處在一種被動自保的狀態。觀眾都說吳昆才是「背鍋帝」,他總得去背黑鍋,這正是角色的功用所在。我塑造的這個角色,有觀眾評價「入木三分」。前兩天,這個角色死了,許多觀眾都在嚷我們還沒看夠呢。我很開心。毒藥君:網友都說吳昆才這人物陽奉陰違,謊話張嘴就來,您如何看待大家的點評?
  • 豆瓣8.6分,史上最大尺度的印度電影
    豆瓣8.6分,史上最大尺度的印度電影!童婚、百合、亂倫、裸露的場面使該片成為近年來印度尺度最大的電影之一。影片用真實的鏡頭展現印度農村婦女的真實生活,揭露了傳統印度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殘害。碧琪麗懷疑不是拉蕎不育,於是幫拉蕎找了她以前的客人,讓他們做愛,而拉蕎懷孕了,其實拉蕎老公知道自己不育,最終拉蕎和拉妮意外讓拉蕎老公被燒死。
  • 這才是真·羞羞的鐵拳,狗血得讓人崩潰丨毒藥推薦
    這樣的人具有獲取生殖器的身體機能,但獲取性快感的方式依舊過分依賴口唇。這證明小何精神上仍未斷奶。而這樣的人,是沒有勇氣反抗母親意志的。▲影片內容很羞羞,用火腿當鐵拳決鬥很慘烈,這才是真·羞羞的鐵拳啊上面這張圖肯定讓你覺著亂糟糟的。那就讓毒藥君來介紹一下。從左至右是火腿男,小何媽,小何,小美媽。
  • 累死打碼的,黃暴臺這劇要命了,第一集就拼命開車丨毒藥頭條
    ▲別誤會,不是馬男真人版,是少女帶了頭套。而這其中的三位主角是來自同一個家庭,是不是覺得這個家很有故事的樣子?沒錯,這部劇的設定就是一個混合了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的六口之家。自己開著開著車也能哭起來,洗澡時還故意倒掉妻子昂貴的洗髮水,皮這一下估計很開心了。
  • 《少年的你》年度最佳青春片,豆瓣8.6實至名歸
    豆瓣10萬人評分8.6分。妥妥的年度十佳。這段處理確實太好了,任何言語在此時都是蒼白無力的。真沒想到易烊千璽居然能出演這樣的角色,而且演的還非常好,沒有一點違和感,好像真的從小就混跡街頭一樣。一提起國產青春片,大多口碑都不理想,觀眾吐槽最多的就是狗血的劇情。
  • 豆瓣9.6,這部北歐青春腐劇整得全球觀眾都不淡定了丨毒藥推薦
    《SKAM》這部挪威劇前兩季的豆瓣評分已經不低了,第三季更是高達9.6分,並榮登豆瓣2016年度榜單最受觀眾喜愛的其他地區劇集榜首。豆瓣網友的評論也是一水線的讚美,最火的評論莫過於這條―― 「怎樣才能投胎到北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