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很常見,可出現這4種情況的時候,家長抓緊帶娃上醫院

2020-12-23 大米粒媽咪

帶娃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一聲啼哭,新手爸媽開始了新的徵程。

如果妊娠期是對媽媽的考驗,那寶寶出生之後就是對一個家庭的考驗,沒有一對父母是準備好的,育兒的過程中總是「麻煩」不斷, 孩子的「吃喝拉撒」變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

說到「吃」那不得不說說吐奶了。每次寶寶一吐奶,家長是心驚膽戰,可又找不到方法解決,有的寶寶甚至吐到周歲,寶寶一吐奶大人孩子都難受。

寶寶吐奶別不上心,別把小事變成大事

小李家喜得貴子,全家的生活全都圍著寶寶轉,真的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精細的餵養和照顧讓人挑不出來一絲問題。

就是這樣的精心餵養下,本以為寶寶被保護的很好不能出任何問題,但一個嚴重的問題發生了,讓全家人驚慌不已。

可就在寶寶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出現了吐奶的現象,嘔吐物成塊狀並伴隨有稀便。

小李夫婦著急帶寶寶去醫院,可卻被奶奶攔下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孩子奶奶憑藉著「多年經驗」認為孩子都吐奶,過段時間就好了而且孩子太小不能去醫院。

可就是這一耽誤,孩子出現高熱驚厥,這才給孩子送醫院,醫生給的意見是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從這個事情看切忌不能「諱疾忌醫」,沒有那誰生來就是做父母的,要學習並相信科學。

什麼是吐奶呢?吐奶分為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病因: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全,吞咽協調性差,胃腸道消化器官不發達,導致胃腸蠕動性差。病理性病因:病理性要考慮內科和外科,病因複雜,所以一定要經過精確的檢查來確診。出現這4種情況的時候,立刻帶娃上醫院

◆ 身體發育緩慢

這一情況典型的表現就是:體重不增,有的嬰幼兒食量大,越吃越多,幹吃不胖。

身高停滯增長,有的家長說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後,感覺長得越來越慢,比同月齡的寶寶小很多,這時不要自己想應及時就醫。

無規律反覆吐奶

有的家長說餵完奶也給寶寶拍嗝,寶寶也打嗝了,怎麼說吐就吐了,而且是「想吐就吐」毫無預兆,讓人措手不及。

這樣反覆吐奶並且無規律可循,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嘔吐物異常

生理性吐奶的嘔吐物多數是原乳汁。如果寶寶的嘔吐物顏色變為綠色、黃色,甚至伴有血樣。嘔吐物的形狀變成塊狀、泡沫液體等時要及時就醫。

精神、身體發生變化

精神上可變現為:食慾下降,精神不濟,無緣無故的哭鬧,有的甚至出現意識障礙。

身體上表現為:稀便、少便並伴有腹脹;肌張力高導致弓背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

如何避免寶寶出現吐奶得情況?

孩子一病,家長是手忙腳亂,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針對吐奶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拍嗝。

有的家長也知道這個辦法,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把寶寶的嗝拍出來,拍不出來嗝家長又擔心又急躁,總有一種不拍出嗝誓不罷休的架勢。

拍嗝也有「大學問」

★ 時間

什麼時候餵奶什麼時候拍嗝這個很重要。最好的就是孩子邊吃邊拍,將孩子的不舒服「扼殺」。

暫停、結束餵奶時,給孩子調整一下姿勢,幫助寶寶找到適合自己的姿勢,減少空氣攝入。

孩子睡著時,也要給寶寶拍嗝,將寶寶側放並輕輕拍打後背,這時寶寶會更舒服,減少吐奶的機率。

方式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寶寶以趴臥姿勢放在大腿上,輕輕的拍打或者撫摸後背,直至嗝被拍出來為止。

將寶寶放於肩頭,拖住屁股,手掌微籠,保證手掌不直接接觸寶寶的背部,自下而上輕輕拍打,效果立竿見影,這也是拍嗝最容易的姿勢。

技巧

扶住寶寶的腰和頸部,讓寶寶坐起來,身體保持前傾的狀態,也是自下而上輕輕拍打,這種拍嗝方法不建議小月齡寶寶嘗試。

拍嗝掌握技巧很重要,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新手爸媽可以去育兒中心實際操作學習一下。

寶寶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呵護,當寶寶生病時,家長一定要做到重視但不極端,關愛寶寶成長的每一步。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經常性的吐奶嗎?

相關焦點

  • 頻繁吐奶致4月齡寶寶發育遲緩!寶寶吐奶雖常見,這些異常需重視
    前幾天濤濤媽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原來是牛奶蛋白過敏了。蛋白過敏會引起孩子的腸道不適。濤濤由於長期吐奶導致營養無法吸收,身高體重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齡孩子,處於瘦小的水平,這讓媽媽後悔不已!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他也是不帶有壓力的這種吐奶。
  • 頻繁吐奶致4月齡寶寶僅10斤!寶寶吐奶雖常見,但這些異常需重視
    朋友家濤濤已經4個月了,但是體重只有10斤。濤濤從出生後便有吐奶的情況,媽媽起初以為是生理性吐奶,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吐奶並沒有有所緩解,反而愈發嚴重。前幾天濤濤媽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原來是牛奶蛋白過敏了。蛋白過敏會引起孩子的腸道不適。濤濤由於長期吐奶導致營養無法吸收,身高體重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齡孩子,處於瘦小的水平,這讓媽媽後悔不已!
  • 這16種常見止咳藥竟來自罌粟!娃服用有上癮!致命風險!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鼻塞、呼吸困難、有痰音,可以帶娃去醫院霧化排痰,也可以嘗試拍背排痰法。  當情況嚴重時,可以將二者結合!  痰多,無法靠咳嗽排出  當娃痰多的時候,需要做祛痰治療,否則單純止咳會加重或導致氣道堵塞。  常見的化痰藥有沐舒坦和易坦靜,給娃用的時候,怎麼選?  如果寶寶僅僅是排痰困難,遵醫囑用沐舒坦就好。
  • 寶寶易吐奶?這些情況要警惕!
    如果嬰兒體重生長良好,沒有難受的表現,各項生理指標正常,這種情況考慮為生理性吐奶。如果吐奶頻繁,而且量大,體重不增,或當寶寶餵完奶之後有哭鬧錶現、吐奶前表情痛苦、嘔吐較為強烈,甚至呈噴射狀或嘔吐物中有黃綠色的膽汁時,要考慮病理情況,媽媽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和診治,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 寶寶吐奶怎麼辦?家長要找到吐奶的原因,再進行科學護理
    十個寶寶九個吐奶!特別是新生兒時期的小寶寶,吐奶情況很常見。每個父母幾乎都遇到過寶寶吐奶的情況,弄髒衣服不說,看著寶寶的難過的小表情,父母們很是心疼。這一段時間,小編收到不少新手媽媽們的私信,關於寶寶吐奶的情況較多。
  • 寶寶吐奶不尋常?這些情況要警惕!
    如果嬰兒體重生長良好,沒有難受的表現,各項生理指標正常,這種情況考慮為生理性吐奶。如果吐奶頻繁,而且量大,體重不增,或當寶寶餵完奶之後有哭鬧錶現、吐奶前表情痛苦、嘔吐較為強烈,甚至呈噴射狀或嘔吐物中有黃綠色的膽汁時,要考慮病理情況,媽媽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和診治,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 新生兒頻頻吐奶?寶媽掌握拍嗝兩技巧,輕鬆應對吐奶問題
    「恩,就這兩天,之前都沒有。寶寶剛才又吐了,都噴出來了,需不需要去醫院看看呢?」「根據你說的情況,寶寶可能是吃多了,應該不要緊,把奶量減下來,觀察一下看看。」我淡定的安撫道。關於新生兒吐奶的問題,我曾經也經歷過,在私信中也總會收到新手寶媽們發來的求助消息。是不是每個新生兒都會吐奶呢?他們為什麼會吐奶,又該如何解決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 這5種症狀,提示寶寶母乳過敏,家長可別大意!
    有些寶寶只表現為溼疹、打嗝、腹瀉等,生長發育不受影響,「生理性腹瀉」實際上也是寶寶對母乳過敏的一種表現。有的寶寶則症狀很嚴重,不僅腹瀉頻繁,皮膚上也會有蕁麻疹,甚至大便中帶血,情況嚴重時會影響甚至發育。
  • 這幾個月的寶寶吐奶最嚴重,幾乎都是噴射狀,護理要注意這5點!
    @蝴蝶夢:同樣的餵養方式,我家老大幾乎不吐奶,在餵養方面沒有操太多的心,但是老二一點都不省心,已經吐了兩個月了,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不吐。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吐奶實際上是嬰兒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
  • 寶寶經常吐奶?可能是你的拍嗝方式不對,難怪寶寶老是嗆住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小可是一名新手寶媽,在她坐月子的時候一直是親媽在幫忙帶娃,這讓她有種錯覺,「帶娃看起來也沒有那麼麻煩!」可是出了月子後,親媽回了老家,小可這才體會到了帶娃的辛苦。
  • 寶寶吐奶頻率增多,看看是不是拍嗝方法錯了,當心寶寶再嗆住
    估計家長都經歷過小寶寶吐奶的階段,尤其針對6個月之前的寶貝,由於寶寶身體器官的特殊性,寶寶吃完奶之後很容易吐奶,但是有的寶寶吐奶特別嚴重,而有的寶寶吐奶的情況就很輕,有的媽媽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殊不知孩子吐奶頻繁,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呦!
  • 寶寶吐奶怎麼回事?誰讓你總用這2種錯誤方法,叫娃多遭罪
    因為兩家人關係不錯,所以經常帶孩子在一起玩,這天我照常去他們家玩,正巧碰見鄰居在給孩子「拍嗝」,寶寶嘴巴裡還有一些沒咽進去的奶水,側身躺在床上,寶媽還用力地拍,這方法真是錯大發了。聽鄰居說,孩子剛躺著吃完奶,翻了幾個身就吐奶了,本想著拍一拍能好,沒想到越來越嚴重。
  • 寶寶吐奶了怎麼辦?7個方法可以緩解,但要分辨這2種嘔吐
    另外,當寶寶對食物不耐受,或者有器質性病變時,也可能會引發嘔吐,導致吐奶。不過這和正常的吐奶不太一樣,後面會給大家詳細解釋。03 如何減少正常的吐奶?對於正常的吐奶,除了等待寶寶長大,讓食道和胃之間的肌肉發育成熟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餵養方式,減少吐奶的發生。1、餵奶的時候保持直立。儘量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喝奶。
  • 醫生:出現4種情況,家長就要少餵奶了
    要知道,嬰兒的胃部尚未發育完全,容量非常的小,事實上一次是喝不下太多奶水的,如果家長總是過度餵養,難免會給小孩的健康帶來影響。醫生:新生兒出現這4種情況,家長應該停止餵奶1、三番五次吐奶新生兒的胃部和成年人有所區別,他們的胃部比較小,而且處於平行的狀態。
  • 一文讀懂丨寶寶吐奶塊(奶瓣)、豆腐渣樣奶、水樣奶、原樣奶情況
    餵寶寶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注意寶寶保暖,以免冷熱失調引起腸胃不適。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的,那麼媽媽就要注意飲食不要過於肥膩,應以清淡、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果出現吐奶次數較多、寶寶精神狀態不佳、食慾下降等情況,要去醫院查看是否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 孩子睡覺時出現這5種情況,趕緊送醫院,1秒也別耽誤!
    案例中的寶寶剛出生22天,寶爸看到妻子每天照顧孩子很辛苦,就主動提出帶娃申請。 於是寶爸就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看著看著,寶爸就睡著了。同時還可以讓看護者直接觀察到寶寶睡覺時的臉部情況,一旦寶寶出現異常,便於採取相應的措施。 但是,剛餵完奶的新生兒,不要立即採用仰臥的姿勢,因為這樣容易引起寶寶吐奶,使乳汁沿著臉頰流入中耳內而誘發中耳炎。
  • 生娃前需要準備好的必備物品,去醫院時心不慌,對自己和寶寶都好
    懷孕生子對於女性而言,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尤其對於首次生娃的女性而言,既緊張又興奮,在期待小寶寶誕生的時候,也不知不覺中,準備了不少待產的物品。 但是預產期臨近,開始準備待產包了,哪些東西應該帶去醫院,就成為了比較糾結的事情,如今陪護的人員有限,如果拿太多東西,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
  • 早產兒吐奶、漾奶、噴奶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噴奶、漾奶這幾個詞聽起來好像差不多,出現時候的場景也差不多,都是奶從寶寶嘴裡出來。但是這幾個現象是有一個輕重緩急的,也就是說寶寶出現了這幾種情況以後,有些情況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而有些情況是以這正常的生理現象。首先我們先來說漾奶和吐奶,因為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意思似乎最接近,也最讓人難以分清。
  • 嬰兒也有「飽腹感」,如果出現這4種症狀,就是在提示你他吃飽了
    可是一段時間之後,寶寶非但沒有長胖,反而面色有點蠟黃,這樣韓雪很著急,於是趕緊帶孩子到了醫院。醫生通過檢查發現孩子不但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同時舌苔還大白,根據檢查顯示孩子是吃的太多導致脾胃受損了。聽到醫生這麼說,婆婆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總是強迫兒媳婦給孩子餵奶是錯的。像韓雪婆婆這樣的情況,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很多老人總覺得孩子會餓。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所以為了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一定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情況。
  • 給娃洗澡也要看「時機」,醫生提醒:這6種情況不適宜給寶寶洗澡
    可見育兒知識對家長的重要性!比如在給寶寶洗澡的這件事情上,多數家長因不能把握好時機,從而造成了一系列自己不想看到的後果。 因此,為了避免更多的「意外」出現,家長們需要知道如果有這6種情況,就不要給孩子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