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素材,就像是巧婦的米,如果沒有寫作素材,即使有再好的選題也無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
今天我們一起提升素材搜集能力,加持你的搜索能力和整理能力,快速找到寫作素材。
要知道很多作家和自媒體寫作大咖都是有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庫的,所以他們在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從自己的素材庫裡就地取材有了素材的積累,寫文章速度就會很快。
一是在寫作過程中,如何搜集素材,快速寫出一篇文章。
二是在平時如何收集和積累素材。
三是如何整理素材,搭建屬於自己的素材庫。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的內容寫作過程中,如何收集素材,快速寫出一篇文章。
選題確定之後,接下來需要搜集文章的素材,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有豐富的素材來支撐寫作過程中收集素材,要圍繞寫作的主題展開。
首先,根據主題,利用發散的思維聯想寫作素材,可以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儘可能多的聯想與主題相關的素材。
你可以拿出一張A4紙把所有能夠聯想到的素材都寫下來,在頭腦風暴收集素材的時候,切記不要去審視或者是評判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思考是否可行。
讓自己的大腦處於完全開放和興奮的狀態吧,把頭腦中想到的素材都寫下來,這個方法也類似於我們前面講到的自由書寫。
其次,可以去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庫裡尋找相關主題的素材。
在平時閱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積累一些素材,寫文章的時候,在進行頭腦風暴之後,下一步就可以去自己的素材庫裡,尋找素材。
如果是電子化的素材庫,你可以用關鍵詞搜索的方式去尋找。或者是去素材庫相關的主題下,一邊閱讀一邊篩選。
如果是紙質的素材庫,就需要根據關鍵詞去翻閱相關的素材;
如果素材是在某本書裡可以找出這本書一邊回想,一邊快速翻閱,找到你需要的素材。
再次,是可以去微博、知乎、百度等平臺搜索相關的素材。
在搜索素材時,用好工具就很重要,給大家介紹三個常用的工具,分別是微博、微信和知乎。
1、微博,微博往往是熱點事件最要爆發和傳播最快的地方。內容開放實時更新,段子和金句頻出,如果多留意能捕捉到很多熱點的素材。
2、微信,現在大家使用微信的頻率很高,也經常閱讀公眾號的文章。其實,微信也是一個不錯的搜索軟體,在微信裡搜索關鍵詞,可以搜索到相關的公眾號文章。
朋友圈的內容等等。搜出來的文章質量相對比較高,而且文章底部的評論區還可以挖掘到不錯的觀點。
除了搜索,微信群裡也能夠挖掘到不少的素材,不同的觀點討論的話題,只要你發現了有亮點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這都將成為你的素材。
朋友圈也是一個大寶藏,同行間的消息,朋友間的感悟往往都是共情爆發文的來源地。
3、知乎,知乎入住的行業大V批數量多,並且設有專題,同一個問題底下的答案,通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讓人耳目一新。
這裡一定要提醒大家去網絡搜索素材,一定要思考好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素材,可以用哪幾個關鍵詞來搜索。
比如說,要寫一篇「時間管理」的文章,可以用關鍵詞「時間管理」去知乎上搜索,能搜到高贊的回答。
比如說「時間管理類APP的推薦」,「扎克伯格的26個時間管理方法」等等,然後從中去選擇合適的素材。
最後,篩選素材,搜集到的素材要篩選,選擇那些能夠更好說明主題的素材。
篩選素材有四個要點:
一是選擇與主題相關的素材;
二是儘量選擇新鮮的生動的素材;
三是選擇典型的素材,典型的素材是指最富有鮮明個性和典型特徵,最具有代表性並且能夠深刻揭示文章主題的素材;
四是要選擇真實的素材,用以上四步就能確定文章所需要的素材了。
我們還是以時間管理這個話題為例,來說明搜索到的素材如何選擇,首先要明確你的寫作主題。
如果是寫時間管理的工具,那就可以選擇跟工具相關的素材。
如果主題是時間管理的方法,那「扎克伯格的26個時間管理方法」是跟主題相關的新鮮,生動的典型的也是真實的素材,也就是比較好的寫作素材。
那接下來我們再來講一下我們在平時如何去積累寫作的素材,對於職業的寫作者來說,不能臨時抱佛腳。
要在平時就去積累素材,擴充自己的素材庫內容素材的來源主要分為直接素材和間接素材直接素材。
比如說來源於真實生活的素材,你的人生經歷,你的職場經歷等等。
第二類是間接的素材,比如說書籍,電影電視劇或者是網絡搜索得來的素材。
首先,來看看怎麼樣從人生經歷中篩選出寫作素材呢?
嚴歌苓說過:「寫得最好的,一定是親身經歷的」每個人的寫作都離不開自己的人生經歷,我們或多或少會在文字中出現過往的人生經歷。
我們的人生經歷也是最寶貴的寫作素材。
我們常常認為自己的生活枯燥單調乏味,沒什麼可寫的素材。
其實,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果你有一顆善於觀察的眼睛,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也能寫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寫生活中的事情要挖掘小事背後的道理,不僅僅是描述一件事,而是這件事引發了自己什麼思考,或者引發了自己什麼樣的情感。
弘丹老師在《你以為是在投資,其實是在浪費》這一篇文章中所用的案例就是自己不斷買書卻不讀書的例子。
面對層出不窮的電商優惠一次次心動剁手,可是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書架上那一本本未拆封的書蒙上了一層灰,很多人對類似的行為。因此,大家讀這篇文章就能夠產生共鳴。
其次,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記錄靈感。
我們平時要做一個有心人,日常生活也能找到很多寫的素材。
可以把觀察到的,聽到的,有感觸的,隨時記下來,可以用印象筆記隨時隨地的進行記錄。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調動五官來感受生活,並且把這些看到的聽到的體會到的東西記錄下來,未來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用上。
1、用眼睛來拍照,這個做法很簡單,就是用眼睛仔細觀察身邊的場景,就像拍照一樣,抓住讓你感受最深刻的部分,再用文字敘述照片的內容。
評價一篇文章好壞,是否有畫面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有畫面感的作品描述的場景,仿佛曆歷在目。
比如說魯迅在《野草》中寫道「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清的雜草。」
寥寥數語,便寫出了寒冬的凜冽,這與他細緻的視覺觀察是密不可分的。
2、用耳朵搜集素材,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夠接收到外界的聲音。但因為習以為常反而忽略的聲音的素材,在文章裡適當得表現聲音,就會顯得生動活潑,給人真實的感覺。
比如說,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談,大珠小珠落玉盤。這28個字讓你似乎穿越時空,聆聽到琵琶的演奏。
3、用鼻舌捕捉味道,氣味常常能夠輕易就勾起我們內心的感受。
平時你最喜歡的一道食物是什麼?他有什麼樣的味道?是怎樣做的?與這道食物有關的人或著事有哪些?帶給你什麼樣的感悟?
這些不起眼的身邊素材,寫作時能讓你的文字更加生動鮮活。畢竟,我們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寫作也要到生活中去。
再次,要帶著記者的好奇心,挖掘身邊朋友的故事。
我們自己過往人生經歷的素材,畢竟是有限的,寫一段時間就會被掏空。除了寫自己的故事,我們還可以帶著記者的好奇心,去挖掘身邊朋友的故事。
每個人身上都是有故事的只是你有沒有這個好奇心去探索。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這樣的人,也許你根本沒想著跟他們去溝通。
平時我們要主動與生活中遇到的人去交流攀談,主動去挖掘身邊人的故事。這些都是第一手的素材,是非常珍貴的。
然後,如何積累來源於書籍電影等的間接素材。
我們看過的書看過的電影,看過的文章,也是很好的寫的素材。
比如說,書籍裡的觀點,故事,案例,金句名言等等,可以摘錄出來,放到素材庫裡,下次可以使用。
電影裡的經典橋段,金句也可以摘錄出來,放到素材庫裡。
平時看過的一些微信文章,瀏覽網頁時讀到的文章,有可以用印象筆記收藏全文,然後在周末整理這些素材。
如果想短時間內積累素材,最好的辦法,就是有目的的大量閱讀,閱讀可以增長知識,啟發思維。
也可以學習作者在書中的用詞表達和思考的方法、一舉多得。所以閱讀是寫作的根,根扎的深寫作這顆大樹才能長得枝繁葉茂。
最後,如果用搜尋引擎來獲得素材,現在的寫作者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武器,那就是搜尋引擎。
如果把收集的素材都電子化,你想要找的某些案例或者故事的時候,只需要用關鍵詞搜索,就能找到相應的案例。
網際網路上有海量的信息,如果有比較強的搜索能力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整個網際網路都是你的素材庫。
網際網路上的素材收集起來也很快複製、粘貼、分類這三個步驟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我們來講一下,如何整理素材,搭建屬於自己的素材庫。
我們收集的素材,如果不加整理的話,很快就會被我忘記,每個人的微信收藏夾裡都收藏了無數的文章,這些文章你還記得多少呢?並不是說收藏的文章,
這些文章就會成為你的寫作素材,所以每周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來整理素材,將素材分門別類。
具體怎麼來做呢,我把它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裁剪,截取有用的素材,我們收藏在微信裡的文章,不需要把整篇文章都放到素材庫裡,而是要去裁剪文章裡的故事,案例,金句等等。
第二步,精準分類,雖然電子化的素材,有搜索的功能。
但是如果能夠精準分類更容易記憶,分類的方式可以參考圖書館的分類方式,比如說哲學類,文學類等等。
第三步,記住標題,不要以為電子化時代就不需要記憶了,如果你不記憶,連自己的素材放在哪裡都不清楚。
寫文章的時候自然也想不起來,即使是電子化的素材庫,可以檢索,依然需要記憶,寫作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
如果不記憶,素材之間是很難產生關聯的,也就無法做到融會貫通。
等要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需要某個素材,打開素材庫,搜索關鍵詞,就可以找到素材。
寫一些時評的文章,熱點事件和素材庫裡的案例兩者一結合一篇文章就寫好了。
收集和整理素材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你收集的素材越豐富,相當於你擁有更多的寫作的寶藏。
寫文章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也能夠有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可以用印象筆記、有道雲、石墨等知識管理工具來搭建屬於自己素材庫。
下面我們來總結下今天的主要內容:
有從三個方面講到如何收集素材和整理素材:第一是,在寫作過程中,如何搜集素材,快速寫出一篇文章;
首先根據主題,利用發散的思維聯想寫作素材;
其次可以去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庫裡尋找相關主題的素材;
再次可以去微博、知乎、百度等平臺搜索相關的素材;篩選搜集的素材。
第二是,在平時如何收集和積累素材,首先自身經歷就是最寶貴的寫作素材。
其次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記錄靈感。
用眼睛來拍照,用耳朵搜集素材;用鼻舌捕捉味道;再次要帶著記者的好奇心;
挖掘身邊朋友的故事。積累來源於書籍電影等的間接素材,用搜尋引擎來獲得素材等。
第三部分我們講了,如何整理素材,搭建屬於自己的素材庫。素材收集起來首先裁剪,截取有用的素材,去裁剪文章裡的故事,案例,金句等;其次精準分類素材;
最後,記住標題,搜索關鍵詞,就可以找到素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將海, 按照以上執行,加強你的搜索能力和整理能力,快速找到寫作素材。你也可以輕鬆寫出爆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