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特殊關係的實質:共同利益的融合

2021-01-19 地緣分析君

「英美特殊關係」這個詞早已是盡人皆知。很多人將英美兩國之間的這種緊密聯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將它提升到道德文化的高度。誠然,英美兩國相似的歷史文化背景確實對兩國關係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單純以此來看待卻是很不恰當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英美特殊關係形成的原因及其所揭示的內涵。

首先,我們來闡述一下英美兩國之間這種「特殊」關係的形成過程:

與我們普遍的認識不同,「特殊關係」這個概念是事後才出現,並被認可的。也就是說,英美兩國在發展彼此關係的過程中,並沒有一上來就確定這個目標。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美國是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的,並且在1812年爆發的英美戰爭(第二次北美獨立戰爭)中,英國一度攻陷華盛頓,火燒白宮。此後,雙方雖然握手言和,並就美國與加拿大的邊界達成初步協議,但是雙方的關係依舊是非常緊張。

英美關係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是1823年的《門羅宣言》。由於英國擔心歐洲強國以鎮壓西班牙殖民地起義為名幹涉到拉美事務中來。英國外交大臣坎寧向美國發出照會,建議美國和英國達成協議,共同反對第三國幹涉拉美事務或者將拉美原西班牙的殖民地轉交給第三國。這個建議是符合美國利益的。但是美國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對英國懷有強烈的不信任,十分擔心英國會藉機擴張其在西半球的影響力,甚至將美國綁在英國的「戰艦上」,用亞當斯的話說「使美國成為跟在大英帝國大戰艦後邊的小舢板」。但是,時任美國總統的詹姆斯·門羅同樣看到了這個建議所蘊含的巨大戰略價值。因為此時,歐洲列強確實有趁西班牙衰落之際染指西半球的想法。俄國實際上已經開始在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建立據點。因此,門羅總統決定借坎寧提議的機會,闡述美國獨立的西半球政策,即美國不能容忍任何歐洲國家在西半球的進一步殖民。

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

這是一個高明的做法。從內容上看,美國反對的是「任何歐洲國家」,其中也包括英國,這就排除了英國藉機擴張的可能,也保證了美國政策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坎寧雖然對美國這種不理睬英國的做法非常氣憤,但是考慮到門羅宣言基本上也符合英國的利益,因此也就選擇了默許。此外,考慮到當時美國弱小的海軍實力,要想實現聲明中的要求,英國皇家海軍將發揮關鍵作用。這就等於是美國利用英國的保護實現自身的目的。有了這個保護,美國也可以放心大膽的向西部擴張疆土。可謂一舉多得。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部邦聯急需英國的軍火援助。當時的英國法律規定,禁止在英國領土上武裝任何旨在被交戰方用於反對一個與英國處於和平狀態的國家的船隻。但是,南方邦聯破壞了這一法律,用從英國訂購的汽船「阿拉巴馬號」對北方聯邦的航運造成巨大威脅。這也導致了此後持續多年的英美間的外交和法律爭端。美國要求獲得英國的賠償。1872年的日內瓦國際法庭以仲裁的方式,裁定英國向美國賠償1550萬美元。此後不久,同樣是採用仲裁的方式解決了美國和加拿大東北部邊界的糾紛。這兩個事件連同英美兩國其他的邊界和捕魚權問題的解決,表面上看這些都是孤立的事件,但是這卻預示著英美兩國開始決定採用仲裁而非武力威脅的方式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為最終「特殊關係」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注意,這個特殊關係是後人總結的)

英美關係發展史中另一個關鍵性的裡程碑是1895年的委內瑞拉危機。委內瑞拉危機的起因是1811年委內瑞拉從西班牙統治下獨立出來時,其東部與荷屬蓋亞那的邊界糾紛。1814年荷屬蓋亞那將西部割讓給了英國。此後,在爭議地區又發現了巨大的金礦,英國和委內瑞拉的邊界危機也隨之愈演愈烈。1888年委內瑞拉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係,並且向美國發出呼籲,要求美國動用門羅宣言的規定保護委內瑞拉。美國果然作出回應,向英國發出強硬的照會(即奧爾尼照會)。恰在此時,英國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矛盾激化,並且發生了詹姆森襲擊事件和德皇威廉二世愚蠢的克魯格電報事件。英國輿論完全集中在對德國行為的憤怒上。英國政府決心消除與美國之間的矛盾。時任殖民大臣的約瑟夫·張伯倫甚至說,盼望「在捍衛人性和正義支持的共同事業時,星條旗和米字旗可以在一起飄揚」。英美關係發生戲劇性的轉折。委內瑞拉危機本來很有可能激化英美矛盾,卻轉折成為兩國關係改善的重要裡程碑。

西奧多·羅斯福依靠海軍推行強硬的外交政策,捍衛美國在西半球的地位

此後英美關係快速發展。在1896年美西戰爭爆發前,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明確表示,尊重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地位,不論美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英國不考慮發表任何意見。在美國尋求獲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的過程中,英美經過談判達成《約翰·海-龐斯富特條約》,英國再次承認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主導地位,並且重申了英國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的決心。

英美特殊關係的第三個裡程碑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即美國正式參戰之前的階段。由於受到1937年的中立法案和1934年的詹森法案束縛,美國不能向未償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欠美國債務的國家提供貸款;交戰國要購買美國武器,必須採取「現款自運」;美國向交戰國提供的武器必須被證明是對美國自身國防並不需要的才行。而當時英國的現實條件恰恰無法滿足以上要求:英國沒有還清一戰中所欠債務;面對戰爭的巨大損失,美元和黃金儲備也即將耗盡。面對納粹德國海軍對英國海上交通線的巨大威脅以及登陸英國本土的可能,邱吉爾首先提出了希望從美國獲得50艘老舊驅逐艦的要求。面對法律的束縛和國內孤立主義陣營的強烈反對,羅斯福只能通過將英國國防安全的重要性與美國自身相聯繫的方式來說服國會和民眾。一方面要求英國將大西洋上部分島嶼和海軍基地的使用權交給美國來換取軍艦,這樣既可以緩解英國的資金壓力,也可以通過強調這些島嶼的國防意義來說明這項交易的價值。同時證明美國海軍的防禦不需要這些老舊的驅逐艦。另一方面,獲得邱吉爾的保證,如果英國本土淪陷,英國不會交出海軍,而是將艦隊移至加拿大繼續抵抗,已解除美國對美國軍火落入德國手中的擔憂。此後,羅斯福總統利用美國法律的漏洞,提出《租借法案》,進一步加大對反法西斯國家的援助力度。實際上,除了上述國防需要,《租借法案》的經濟價值對羅斯福總統來說同樣重要,美國可以先替英國下軍火訂單,生產出來之後在根據需要轉交給英國,這樣一來可以極大地刺激美國的工業生產,使美國更快地走出大蕭條的影響。

通過對上述英美特殊關係形成過程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到,英美兩國緊密關係形成的最初原因並非通常認為的共同文化和歷史,更多的出於各自利益的現實考慮。從十九世紀初一直貫穿到二戰,英國對於美國來說,始終是阻擋歐陸大國染指西半球的屏障。大英帝國時期,英國霸權的核心是大西洋和印度洋,英國也希望看到一個友好的美國將發展方向指向太平洋。此外,英國的殖民體系得以維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保持歐洲大陸的實力均衡,英國也不希望看到歐陸強國染指西半球。因此,英國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互補的,這是英美特殊關係形成的最重要基礎。很多人會問,十九世紀末開始,伴隨著鐵路革命的興起,美國和德國幾乎同時崛起為世界強國,為什麼英國只反對德國而不反對美國呢?事實上,上述分析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德國的崛起徹底改變了歐陸均勢的格局,這對英國全球戰略的影響是顛覆性的。換句話說,德國的崛起與英國是相矛盾的,而美國與英國卻是相容的。至於後人經常強調的共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他們更多的是起到維持這種緊密關係的作用,但絕非其形成的基礎。

歡迎大家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川普與英美特殊關係的嬗變
    本文將著重探討川普就任以來英美特殊關係有哪些新的變化,川普主義在哪些層面削弱了英美特殊關係,是否會使英美特殊關係面臨生存危機等問題。    一 維繫英美特殊關係的主要因素    1946年3月,邱吉爾在「鐵幕演說」中首次使用「特殊關係」這一概念來界定英美關係,此後這一概念一直被英美兩國沿用至今。
  • 英美「特殊關係」如此鞏固,為何交流甚好?無奈利益一致!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盟友遍布世界全球,海外軍事基地也是同樣的態勢,一個超級大國自然會擁有非常多的追捧者,對於美國來說,這些追捧者更多時候都是美國的棋子,不過也有著美國非常重視的盟友,並且遠隔海洋但是其友好的關係卻使得其他盟友國羨慕不已。
  • 英美特殊關係還存在嗎?拒絕訪英後,川普又「表白」特雷莎
    並無明顯特殊的「特殊關係」達沃斯上實現領導人會談之後,英國媒體也開始期盼著英美兩國回歸以往的「特殊關係」。據BBC報導,達沃斯會面後,川普已經預測到英美貿易的「巨大增長」空間,他還認為,美國和英國在軍事問題上應該形成像「連體嬰兒」一樣的狀態;特雷莎也表示,英美要「肩並肩」應對共同威脅。
  • 英國為何甘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和跟班,英美特殊關係是什麼關係?
    英美之間之間的外交關係,也被稱為「特殊關係」。這種關係其實形成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只是在二戰的時候才形成,而且重要的一點就是,兩者之間的關係也並非主要因為文化或者血緣上原因,而是出於國家利益和共同價值的紐帶。
  • 英美「特殊關係」難再昨日重現
    新華社倫敦1月27日電 題:英美「特殊關係」難再昨日重現新華社記者 鄧茜作為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會見的首位外國領導人,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對於英美保持傳統特殊關係抱有期待,希望兩國繼續聯手以領導世界。然而,在國際輿論看來,這種特殊關係的含金量、領導力已難昨日重現。傳統英美特殊關係的形成既有「先天」基因,也有「後天」因素。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英美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美國脫胎於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美國人的祖先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英國,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基本一致。
  • 英國人不喜歡川普,但很需要「英美特殊關係」
    川普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再次令一些媒體關注英美特殊關係。由於歷史淵源以及在語言、信仰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共同性,一百多年來,與其他世界大國之間的關係相比,英美兩國之間聯繫與合作更加緊密。1946年英國首相邱吉爾把這一關係稱為「特殊關係」後,人們每提及英美關係,多會用到「特殊」這個詞。
  • 東方智庫丨英國給華為「開綠燈」,英美特殊關係怎麼辦?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說「如果不封殺華為,英國國家主權將受到威脅」,美國官員甚至以「基於情報共享與利益共享的英美特殊關係面臨裂痕」等言論威脅英國。為了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英國也是盡一切可能「不刺激」美國,一方面在允許華為正式參與5G建設的相關決議中設置約束性條款,另一方面儘可能從經濟與市場運營成本的角度尋找理由。
  • 英專家分析:英美特殊關係因何日漸瓦解
    原標題:英專家分析:英美特殊關係因何日漸瓦解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阿聯《海灣新聞報》網站7月15日發表題為《英國與美國的特殊關係是怎麼變成一邊倒的》的文章,作者為英國政治專欄作家琳達·赫德。文章稱,由於脫歐使英國與歐盟關係不再緊密、英大使絕密外交電報被曝光和脫歐可能造成的蘇格蘭與威爾斯要求獨立,使美英關係呈現一邊倒的局面。文章稱,儘管英國和美國自20世紀中期以來一直是親密盟友,當時溫斯頓·邱吉爾用「特殊關係」一詞來描述這兩個強大民主國家之間密切的軍事、外交和文化關係,但這種關係已經無可救藥地變成一邊倒。
  • 英媒:「英國川普」難以恢復英美特殊關係
    原標題:英媒:「英國川普」難以恢復英美特殊關係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英國《衛報》7月24日發表題為《鮑裡斯·詹森入主唐寧街10號後,美英關係將如何發展? 副題:唐納·川普是新任首相的支持者,但不清楚在政策上是否會真正趨同》的文章,作者為朱利安·博格。
  • 英國焦慮的等待美國大選結果,以期了解英美特殊關係能否繼續繁榮
    英國焦慮的等待 美國大選結果,以期了解英美特殊關係能否繼續繁榮; ①據西班牙媒體報導稱,已經脫離歐盟的英國焦慮地等待美國的大選結果,以了解其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能否繼續繁榮,或者相反,白宮主人的變化使雙方貿易協議的定調和前景冷卻; ②據報導,面對脫歐考驗,跨大西洋關係對倫敦來說將成為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
  • 英國焦慮的等待美國大選結果,以期了解英美特殊關係能否繼續繁榮...
    英國焦慮的等待美國大選結果,以期了解英美特殊關係能否繼續繁榮;①據西班牙媒體報導稱,已經脫離歐盟的英國焦慮地等待美國的大選結果,以了解其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能否繼續繁榮,或者相反,白宮主人的變化使雙方貿易協議的定調和前景冷卻;②據報導,面對脫歐考驗,跨大西洋關係對倫敦來說將成為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
  • 論公文書實質證明力推定規則的限縮
    (三)英美法系經驗不支持推定規則  雖然英美法系在認定法官判決內容的形式證明力之外,部分承認了判決書對待證客觀事實的實質證明力,但是這同樣無法支持我國一般性的、實質證明力推定規則。在英美法系,這主要涉及在先判決能否作為證據在本案中出現的問題(即可採性問題),或者說是否存在相應的傳聞證據排除規則的例外。
  • 《億萬第三季》人鬥,千變萬化 共同的利益,是關係的核心
    共同的利益, 是關係的核心。如果壓抑自我,chuck會在他的仕途上一番風順或者大賺一筆,bob也會和老婆和和睦睦並且更加富有,然而憤怒以及情緒化讓兩個男人以及這部戲裡的多數人上癮,為了情緒上的爽一把他們丟了老婆孩子,丟了工作,丟了金錢,然而情緒化的活著那才叫活著,理性的活著那叫苟且。這一季試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 巴西前對外貿易部長:中巴關係應「瞄準」共同利益
    呼籲青年加強交流普拉澤雷斯稱,中巴合作關係非常緊密,特別是在能源投資領域,並且兩國在全球事務方面也有共同的利益,「我們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是G20的成員國,也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國,應相互支持。」他認為,新一代年輕人要加強學習兩國之間的文化和歷史,形成共同的視角,特別是瞄準共同的利益,如在應對氣候變化、貿易、技術、性別平等等方面,要進一步發力。他希望中國和巴西的年輕人能主動建立起連接的橋梁,共同制定相關的計劃和議程。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也與中國在經濟領域開展了諸多合作。
  • 如何看待英美特殊關係?
    從名字上看,五眼聯盟著眼於情報共享,所以用眼睛來做標誌很正常,但是很多人也注意到了,這個五眼聯盟,怎麼聽都像是和美元背面那個金字塔上的獨眼有關係。於是後邊就牽涉出一些諸如猶太人陰謀論如何如何,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完全偏離了正常方向。英美的背後是華爾街,這誰都知道。但是是誰在主導華爾街,研究出來的人就不多了。
  •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人與人就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是彼此的利益交換
    所有情感皆是因利相交,所有聯繫都是有利可圖,最好的關係就是互惠互利,利益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利益二字是個強大的名詞,涵蓋很多內容,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質交換,也包括無形的精神給予。它是可以掂量的,也是無法評估的。人與人之間能長期保持情感,是彼此的利益點還一直存在並持續給予。有些情感走著走著就散了,處著處著就淡了的終極原因是互相之間沒有了利用價值。
  • 美國司法中的實質惡意原則
    [2] https://www.wikipedia.org (Wikipedia)[3] http://lawyer.get.com.tw/dic/ (元照英美法律在線詞典)[4] 陳雪, 孫濱. 實際惡意原則在中國的適用與發展[J]. 新聞前哨, 2016(5): 16-17.[5] 賀文發, 張麗娜.
  • 川普:美英是最高級別的特殊關係
    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也表示,如果要倫敦人為避免冒犯美國總統而放棄自己的權利,這將違背英美兩國的價值觀。    英國《太陽報》刊登的專訪文章透露,川普在此次訪英之前,還曾不留情面地抨擊了特雷莎•梅首相的脫歐計劃,稱其為「軟脫歐」,並稱這很可能扼殺籤署美英貿易協定的希望。川普表示,他曾向英國首相提出過相關建議,但卻被無視。
  • 為保英美間的「小確幸」,英外相訪美賣力吆喝
    除了上述兩名白宮顧問外,鮑裡斯還前往華盛頓與一些國會重要領導人會面,包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Paul Ryan),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Bob Corker)及高級成員本·卡丁(Ben Cardin)。
  • 二戰時期的蘇聯,實則並不正義偉大,信仰利益至上原則
    史達林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決定放棄與英、法共同對抗納粹德國,反而與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係,一方面保護自己在東歐的利益,另一方面爭取時間及空間應對納粹德國在日後可能進行的軍事行動。從德國的角度來說,希特勒為了執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閃擊波蘭的「白色方案」,避免過早地與蘇聯發生衝突,陷入兩線作戰的困難境地,所以也願意與蘇聯籤訂非戰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