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2020-12-21 諸史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所謂漢字文化圈,十九世紀德國人維克託提出這一概念,是指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文字上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或民族,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新加坡、日本、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其中,越南語、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文字中有六成源於漢字。

漢字何時傳入朝鮮和日本難以考證,但至少在上千年時間裡,這兩個國家都在使用漢字記錄歷史,而且漢字對韓文、日文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日語的假名,其實就猶如漢語的一個分支。

如今,越南使用的「國語字」,是17世紀法國傳教士設計出的拉丁拼音文字,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之後,法國人在越南廢止漢字,強行推行「國語字」,一直影響到今天。但在「國語字」之前,越南是漢字與喃字並行,而喃字實際上是漢字形體的文字,是假借漢字和仿效漢字的結構原理和方法,依據京族語言的讀音,創造了這種文字,6世紀開始盛行

在漫長的古代,泰國無疑處於中華文明輻射範圍之內,越南、朝鮮、日本等都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一直使用「泰文」(見下圖),沒有像越南等國一樣使用漢字?

在中國古代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東南亞國家,名字叫扶南國,又作夫南國、跋南國,意為「山嶽」,公元一世紀建國,當時處於母系社會末期。扶南建國之後,就與古中國有良好的外交關係和朝貢關係,交往比較密切,中國史書上記錄有一代王的姓名為混填,娶女王柳葉為妻。

《晉書》:扶南西去林邑三千餘裡,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裡,有城邑宮室。人皆醜黑拳發。性質直,不為寇盜,以耕種為務,一歲種,三歲獲。《宋書》:扶南國,太祖元嘉十一、十二、十五年,國王持黎跋摩遣使奉獻。

當時,扶南王國雖然不能與中國相比,卻不容小視,屬於東南亞最強之國,疆域大致相當於當今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更為重要的是,相比漢朝,扶南國更接近另一個古文明印度,因此柬埔寨扶南王國建立之後,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從印度引進了南印度文字和曆法

以柬埔寨語為例,就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社會非正式地分成掌握梵語的高級階層和只會高棉語的平民百姓,考古就出土了大量梵文碑文,最早的是公元613年,此外最早的高棉文碑文刻於公元611年。梵文碑文都採用詩歌的形式,歌頌神靈、國王、統治階層或僧侶。可見,至少在七世紀之前,柬埔寨就已經有了文字,或者說扶南國早已存在語言。

公元七世紀中葉,曾經扶南國的附屬真臘王國崛起,勢力不斷擴大,兩國發生糾紛之後,真臘起兵武力徵服扶南國,反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最終在七世紀末徹底滅掉了扶南國。

真臘王國建立後,基本繼承了扶南國的地盤,包括如今泰國的一部分,極盛時期疆域幾乎覆蓋中南半島。與此同時,扶南王國的文字,被真臘王國改造沿用,形成了真臘文字

在元朝人留下的《真臘風土記》中,可以看到真臘語言自成一體,人物表述中大多是前後倒置,比如稱中國為備世,官人叫巴丁,那麼叫中國官人就不叫備世巴丁,而叫巴丁備世。而且,真臘的尋常的書信和官府文書的載體,不是紙張,而是染黑了麂鹿皮,裁剪成長條狀,字形大體上和回鶻字(中亞粟特文創製的一種文字)相仿,但書寫的方式是從後往前寫等。因此,真臘國有著完備的文字系統。

公元八世紀之初,中國唐朝的神龍政變前後,真臘王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水真臘國都婆羅提拔,陸真臘國都在今寮國境內。一百年之後,水陸二真臘又歸統一,形成了一個更強大的王朝——吳哥王朝,繼承了真臘文字。吳哥王朝之後,國勢強盛,文化繁榮,王城建築雄偉,建有世界聞名的吳哥窟,疆域包括今緬甸邊境和馬來半島北部地區。

四百年之後,中國南宋晚期,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本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但因不滿吳哥王朝的橫徵暴斂,於是當地泰族人膺它沙羅鐵發動起義,奪城掠地,於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這就是泰國的開始。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

膺它沙羅鐵死後,長子、次子先後繼位,其中次子蘭甘亨被泰國人稱為「蘭甘亨大帝」(見下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將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於1283年創製了泰文字母。所謂巴利文,其實就是古代印度一種語言;所謂吉蔑文,就是柬埔寨的高棉文,「吉蔑」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真臘國)的稱呼。可見,泰國文字受柬埔寨、印度文化的影響,比受中國文化影響要大得多。

也就是說,泰文是在古印度與高棉文的基礎之上,重新創立的一種文字。後來又經過700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如今的泰文。

總之,素可泰王朝建立之時,經過扶南、真臘、吳哥三大帝國的發展,中南半島文明程度已經很高,泰國地區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語言文字系統,此後蘭甘亨大帝的創立文字,其實只是改進形成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而越南、朝鮮、日本三國接受漢字,都是在唐朝之前,自身文字系統遠不成熟之時。反過來說,在柬埔寨、泰國等地區,漢語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上層基礎,因為上層受到的是印度制度文化,尤其是佛教影響更大,所以自然就沒有像越南一樣使用漢語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沒有使用漢語,還與國家影響力息息相關。素可泰王朝建立之時,中國處於南宋晚期,軍事不強,漢字對泰國的吸引力不足,此後元朝官方語言又是蒙古語,明朝對泰國影響很大,但此時泰文已經根深蒂固,漢字自然難以動搖泰文地位。

相關焦點

  • 越南是東南亞唯一的漢字文化圈國家,越南人與漢人有血緣關係嗎?
    越南在地裡是屬於東南亞國家,但是在文化上,越南一般都被劃入東亞國家,因為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不同,越南在文化上屬於漢字文化圈(近代建國的新加坡除外),受中國影響巨大,而其他的東南亞國家則是流行印度和阿拉伯文化。不過越南和中國的聯繫主要停留在文化上,越南人和漢人在血緣上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這個從外貌上就可以看出。
  • 韓國為何恢復使用漢字?
    當然,以上還只是冰山一角,越南人在他們的歷史課中宣稱,他們是炎黃後裔,他們和長江以南廣泛分布的百越諸部落同根同源,所以,中國的江南地區全是他們的故土。韓國人一聽著急了,立刻考據出了一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起源地圖,最終認真的宣布,韓國乃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的中國只是他們的一部分。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漢字雖源於中國,但日本在漢字字體開發方面甚至領先於中國,字庫數量數倍於中國。不止如此,近代以來,日本漢語詞彙反過來影響中國,今天我們使用的社會、教授、處女、計劃、共和、作者、總理等詞彙,都是日本舶來品。
  • 韓國在這個地方必須用漢字,說:韓文重音太多,不得不用漢字標註
    時至今日,中華文明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其中一個顯著的方面就是漢字。在東亞以及東南亞這裡,漢字曾是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官方字體,只是到了近代,這些國家為了樹立民族自信心,才在倉促之間創立了屬於自己本民族的字體。
  • 越南廢除漢字:不僅是歷史的「割裂感」,更是這個民族永遠的傷疤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不管是韓國還是日本,或者是東南亞國家,都能找到中華文化的影子。漢字作為中華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在我們國家流傳至今。但仍然採用漢字的東亞國家卻少的令人意外,目前只有日本這個國家還在推崇漢字。
  • 越南「廢漢字」75年,改拉丁語為「國語」,卻還保留著中國習俗
    甚至你可以在很多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老外做了一名旅遊中國的博主,視頻中的他們說的普通話比很多中國人都標準。很多遊客在去一些國家旅遊的時候也經常會在他們國家的古建築上面發現漢字,比如說越南、韓國、緬甸等這些東南亞國家,除了這些,日本和韓國還有朝鮮也是看得到中文的。
  • 越南為什麼要用拉丁字母文字取代漢字
    如今的越南從文化視角看是個頗為奇怪的地方:在越南隨處可見寫著漢字的中國式建築。越南和我國一樣使用農曆,而農曆春節則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熱鬧的傳統節日。臘月三十貼春聯、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看電視晚會節目等習俗都和中國類似。越南還有一部分人有用漢字寫春聯的習俗。在越南不僅隨處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蹤跡,與此同時越南中國當下的影視、音樂等流行文化也極力模仿。
  • 越南不用漢字74年,春節改用拉丁文寫對聯,國人讀後不禁大笑
    說到越南,每個人都很熟悉,越南在過去幾年中發展相當不錯,通過發展旅遊業,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越南旅遊,越南的大多數旅遊業都依靠中國遊客,而且許多中國遊客尤其喜歡去越南旅遊,旅遊業的發展也為越南的經濟和就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越南不用漢字74年,春節改用拉丁文寫對聯,國人讀後不禁大笑。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漢字終究是更適合漢語音韻和語法結構的,而朝鮮半島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存在爭議),和漢語存在根本性的差異,經常會遇到會寫不會讀的問題,所以古朝鮮的漢文普及始終微乎其微。為了能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半島當地人一直對漢字進行「本土化」改造,從公元7世紀的新羅開始形成一種名為「吏讀」的文字系統。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漢字在誕生之初,便作為融合華夏華夏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超越其他國家的包容特性。在這種包容的觀念影響下,我國也在朝代更替、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運用文字這種傳播媒介,承託起周邊附屬國的發展夢想。然而,近期越南一青年竟然公開發表曾因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的荒謬言論,這究竟是為何呢?
  • 廢除漢字後,越南人過春節,春聯怎麼寫?
    越南和中國一樣過春節,廢除漢字後,越南人的春聯怎麼寫?廢除漢字後,越南人過春節,春聯怎麼寫? 越南是中南半島上漢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文化習俗基本與中國相鄰的 廣西 、雲南類似,因面,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曆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 越南人不使用漢字後,過春節時春聯上怎麼寫?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歷史傳承非常悠久的國家的。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有了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傳承到今天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之一。而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無疑是最受大家重視的。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回到自己的 家鄉和親人團聚。春節也意味著一家的團團圓圓。
  • 越南廢除使用1800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如今社會割裂嚴重
    從古至今,漢字不僅在中國得到了傳承和發展,還在世界其它地方生根發芽。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東亞地區。如日本、韓國等,不僅有長期使用的歷史,還十分受人們追捧,甚至被當作是一種文化品位高低的表現。有人可能會詫異越南怎麼會有長期使用漢字的習慣呢?還有人想既然越南有使用了1800年的漢字的久遠歷史了怎麼還決定廢除而提倡學習羅馬拼音呢?又是什麼導致如今社會割裂嚴重的結果呢?
  • 韓國、越南棄用漢字付出慘痛代價,給日本提了個醒:還是漢字好!
    後來在漢字基礎上,又衍生出了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這才有了勉強算自創的文字。漢字傳入日本2000多年來,為日本文化和國家進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到了近代,漢字在日本卻接連遭到攻擊。在明治維新時,不少極端的日本人將日本的落後無恥的歸結於使用漢字上。叫囂廢除漢字全面使用假名來代替漢字。尤其是朝鮮半島和越南相繼去漢字化後,日本更是對廢除漢字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歷史上越南領袖在中國生活20年,精通漢語,為何回國後廢除漢字?
    他三十多歲時候來到中國,也就是1924年來到廣州,與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密切合作。在抗戰時候去過廣西的桂林、柳州等地組織越南人民反對法國殖民者的鬥爭。在中國生活二十多年裡,他學習漢語並且也精通了漢語,為啥回國之後就立即就宣布廢除漢字了,現在看看其中理由:  一 學習漢語,越南文化與中國文化血濃於水的聯繫  越南與中國本是一家親。越南歸為中國版圖的時間比海南還要早!
  • 漢字是中國發明創造,韓國又想拿去申遺,被聯合國直接拒絕
    漢字,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亦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它又被稱為中文、中國字、方塊字,為漢語的記錄符號,是世界上最古的文字之一。現代漢字是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等演變而來。
  • 越南「廢漢字」75年,改拉丁語為「國語」,看到這幕國人都笑了
    甚至你可以在很多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老外做了一名旅遊中國的博主,視頻中的他們說的普通話比很多中國人都標準。很多遊客在去一些國家旅遊的時候也經常會在他們國家的古建築上面發現漢字,比如說越南、韓國、緬甸等這些東南亞國家,除了這些,日本和韓國還有朝鮮也是看得到中文的。
  • 漢字世界影響大:韓國每年選成語 日本新年寫漢字
    歷史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都是用漢字,閱讀漢籍經典(文言文),並以此作為通往上層社會的通行證。而且,這幾個國家許多保存至今的歷史典籍都是用漢字和文言文書寫的。而漢字則恰恰相反,不僅在中國本土得到統一和發展,而且傳播到周邊許多國家,在東亞和東南亞形成了廣大的漢字文化圈。  今天,我們在日本、韓國乃至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看到的大街小巷和商號店鋪觸目皆是的方塊漢字,參觀文廟,看到刻著漢字的進士題名碑,看到孔子塑像後方懸掛的與曲阜孔廟一模一樣的康熙題寫的「至聖先師」匾額,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湧出。
  • 越南廢除使用1800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不過有一些國家將文化當作了政治的犧牲品,廢除了使用1800多年的漢字他就是越南。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因為越南是中國的鄰國,在很久之前也是我們版圖中的一部分。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對越南地區進行了統一,也有很多文章的寫道百越之地,其實他就是越南北部。在秦朝覆滅之後,一個叫做趙佗的人在此稱王,不過隨著王朝不斷更替,就像我們的歷史也要經過了一代代的覆滅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