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暑期檔影視劇中,《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非常的接近現代人生活的劇從中脫穎而出,而其最令人矚目的標誌便是「人間真實」。其反映的社會現狀、人物形象等現象都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深思。
電視劇《二十不惑》講述了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在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期的故事。劇中四位女生都艱難地在工作生活中摸爬滾打,面對各式挫折暴擊,她們一邊經歷著失落、動搖,一邊也在朋友的鼓勵下倔強地堅持,等待「凜冬」過去,「春天」到來。
《三十而已》則是聚焦30歲都市女性群體,反應當下「30+」女性們的人生道路的荊棘與曲折,直擊她們所遇到各種矛盾與困境,揭露最真實的三十問題,展現強大的女性能量。和聚焦二十代初入社會所經歷的挫折和迷茫的《二十不惑》不同,《三十而已》裡拋出的問題和其中三位主人公面臨的境遇更為現實、殘酷,也更讓人難以抉擇。
20歲和30歲都是人生兩個非常重要的階段,20歲的時候,已然過了青春懵懂之年,慢慢的從校園生活開始踏入社會,有過迷茫,有過無奈,但是在迷茫和無奈中,還是有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有網友感嘆道:「不敢看二十不惑,因為那是我想回回不去的青春。不敢看三十而已,因為那是我即將要面對的生活。」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而我卡在中間,困惑不已。這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年輕人最普遍的現狀。
剛剛走過青春期,就迎來了中年危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心裡慌得一批。自己剛剛畢業,還沒適應自己新身份的轉換就要迎難而上,以為的來日方長,都變成後會無期,賺錢的進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生活由瑣碎冗雜的日常組成,每個年齡都有不同的困惑,有時難免感到力不從心。
困惑是我們從醒悟到行動時所面臨的最常見的障礙,也是最容易將我們困住的。以前總是聽到學生們說起「困惑」之事,於是我想到了這一句話:困惑只是掩飾。
小芳年邁獨居的父親最近意外頻出,很難照顧好自己,上個月,他的父親外出買菜迷路了,經過警察的幫助才回到家,小芳是獨生子女,平時上班無法照顧老人,想把父親送去養老院,但她又害怕做出這樣的決定。
小芳總是向朋友和同事抱怨自己是多麼困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她一遍遍地重複這樣的話,無法做出行動。
小芳知道如果讓父親放棄居住了幾十年的房屋,要他承認自己生活已經無法自理,父親肯定是很難接受的。即便父親有很多朋友住在養老院,小芳還是無法做出決定。
小芳的困惑是在掩飾她真實和痛苦的情緒:傷感,因為父親的健康每況愈下;恐懼,她想著未來,父親會在不久的將來離世;歉疚,小芳經常出差,無法將父親接回家中好好照顧,只能將他送往養老機構。
但小芳沒有積極面對這些情緒,她仍然在困惑的狀態裡逗留,拖延著那些她內心深處知道必將發生的事情。很快,即便她必須要儘快做出決定,但只要她對自己說「我很困惑」,就可以避免做出這樣令她害怕的決定。
逃避是困惑帶給我們最大的消極後果。在我們感到困惑的時候,就會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對付困惑,製造出我們正忙於處理某件事情的假象。當我們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困惑之中時,就會努力逃避一切我們不想面對的事物。
下面介紹一種寫作練習,這也是一塊「墊腳石」,可以幫助大家擺脫困惑的感覺。
將一張紙分為分成兩欄,在第一欄的最上面寫上「我感到困惑的是」,在第二欄的最上面寫上「如果我不困惑,我必須做的是」。
找一個私下無人的地方坐好,然後問自己這些問題,儘可能如實作答。記住,無論真相讓你感覺多麼難受,也請把它寫下來。
這樣的練習非常有效,其實我們除了困惑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清醒的。
「如果我不困惑,我必須做的是……」這句話悄悄地溜進了我們的意識,讓我們的內在自我有機會發言。
各人都有自己的無奈與辛酸。二十歲的經歷是成長,三十歲亦是如此。每個人都以著自己的方式,在與生活進行奮勇的對抗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