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郎朗:你為何頻繁上綜藝?一個鋼琴家這樣做合適嗎?
郎朗:今年真的很難,我的80多場演唱會都取消了,幸虧綜藝救了我。
我要做鋼琴推廣,讓鋼琴走向千家萬戶,讓中國人了解鋼琴,不讓鋼琴躲在書房和禮堂與世隔絕。
郎朗2007年的收入達1.5個億,僅次於姚明,位居福布斯名人收入排行榜第二位。
今年的疫情,讓郎朗的收入受到了很大影響,而綜藝彌補了這一塊損失,夫妻倆齊上陣,上綜藝撈錢,看來綜藝來錢確實快。
不過,賺錢就賺錢,為何還把自己說的那麼偉大,好像是肩負光榮使命一般,更多的觀眾更是稱這位鋼琴家是「窮瘋了」。
事實上,觀眾這些吐槽並非空穴來風,細數這兩年,郎朗和妻子吉娜可謂是在綜藝節目這塊成了娛樂圈的「勞模」。
第四季的《明日之子》,郎朗在其中擔任樂器老師。
到了《青春環遊記》裡面,郎朗和一系列娛樂圈的「綜藝老油子」一起扮嫩,但天生缺少綜藝感的郎朗,顯得和節目格格不入。
回到《妻子的浪漫旅行》裡,相對貼近生活的節目效果,讓郎朗夫婦看起來還稍微自然一些。
不過,頻頻現身各種綜藝的郎朗,還是顯得很親民,一副乖巧的樣子。
加上一口濃烈的東北口音,「憨憨」的樣子也被不少觀眾叫好,稱「接地氣」。
這樣頂級的鋼琴家,放下身後眾多榮譽,和觀眾在綜藝中一起遊戲打鬧,有人說郎朗之所以要這樣,就是為了讓自己老婆吉娜出名。
老婆出名了,加上自己的名聲,夫妻二人在娛樂圈「撈金」的速度直接翻倍。
但吉娜需要這樣嗎?同樣身為鋼琴家的吉娜,有著華人血統,雖然很少被國人所知,但在國外,吉娜的名聲還是不小。
較之於丈夫郎朗的人盡皆知,吉娜完全沒必要在熒幕上展現出一個「蹩腳東北話,做飯都不利索」的家庭婦女。
所以,帶著妻子去「撈金」的說法根本成立。
也有觀眾說,熒幕上的夫婦二人,太過於做作,更有甚者酸葡萄心理一般的問郎朗的事業是不是就要走到頭了?
這樣瘋狂的加入各式各樣的綜藝,難道就是為了錢?
換言之,如果郎朗不去彈鋼琴,靠通過綜藝來掙錢,難道他就不再是一位合格的藝術家了嗎?
細看一看頻繁出鏡綜藝的明星們,很多也是跨行而來。
例如《嚮往的生活》裡二老之一的何炅,本身就是湖南臺當家主持,放在國內主持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人。
《奔跑吧》裡「元老」李晨,童星出道,這些年,不僅作品少的可憐,還曾一度因為感情問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極限挑戰》的王迅,在原班人馬一個個的接著離開後,自己也曾陷入緋聞當中,但已經帶著一眾演員堅持在節目中出鏡。
雖然現在的郎朗在事業上出現了不小的挑戰,但是不至於因為窮而且撈金。
而自之前的一檔節目中,郎朗就談過自己這些裡的所遭遇的經歷。
幾年之前,一次意外導致的胳膊受傷,讓郎朗在之後一系列的音樂會都無法舉辦。
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休養,身體得到了恢復,但無奈,疫情意外的來臨。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郎朗的80多場的音樂會被迫全部取消,這對一個專業的鋼琴家來說,自己畢生所學,就好像一瞬間沒了用武之地。
看到自己的事業道理就這樣突然被打斷,郎朗也是一臉茫然。
有人認為,像在疫情期間很多去直播帶貨的藝人一樣,郎朗參加綜藝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明星藝人去參加綜藝節目,去直播帶貨。
雖然看起來收入很誘人,也很輕鬆,但說到底,這都是一份工作,是工作都會有付出。
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掙錢,用勞動來換取報酬,這就應該被允許,被尊重。
無論是老戲骨還是藝術家,無論是童星出道還是世界頂級音樂家。
都不應該得到這些緋聞,更不應該被扣上「一個不正經的藝術家」的名號。
何況,郎朗的的確確在這幾十年裡用實力證明了他在世界音樂圈的地位。
而從小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童年的郎朗,在兒時就幾乎沒有那些快樂。
就連春遊也只去過兩次,兩次還都是只玩了一會就被喊回去,繼續練琴。
1982年的郎朗,出生在東北的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和大部分的中國傳統家庭一樣,郎朗的父母也希望孩子長大能出人頭地。
郎朗父親郎國任是當地文藝團的二胡演奏者,雖然平時沉默寡言,但對音樂卻很痴迷。
郎朗剛出生的時候,父親就迫不及待的在牆上全部貼滿了五線譜,打算教郎朗識音符。
兩歲的時候,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迷住了,每次電視想起音樂,郎朗就會自己跑到鋼琴上自顧自的彈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的父親,甚是歡喜,認為兒子就是天生的音樂天才。自那時起,郎朗就正式開始學習鋼琴。
到了小學的時候,郎朗每天練琴的時間就高達8個小時,甚至有時候連睡覺的時候都要被叫起來去練琴。
被給予厚望的郎朗,肩負著父親曾經的音樂夢,因為在公安系統多年的工作的原因,父親的性格十分強橫和倔強。
這也就是郎朗從小就受到父親嚴厲教導的原因,動則就是腰帶招呼。
就連母親要來北京看望郎朗時,都讓父親以打擾練琴為理由給拒絕了。
後來,父親託人讓郎朗去和一位音樂教授見面,但是當教授看到郎朗時,卻說了一句「不是天才,甚至學校都進不去」。
這無疑是對父子的巨大打擊,自此,父親對郎朗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一次郎朗就因為放學晚回家一會,就被父親罵的狗血淋頭。
甚至父親還曾這樣罵過郎朗:
我為你放棄了事業,放棄了生活,你還依然貪玩不好好練琴,你真的不配活著,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
好在郎朗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日後成了一代音樂大家。甚至一度被國外譽為「現代莫扎特」。
如今的郎朗,音樂會門票甚至超過了周杰倫的門票。
就連在某慈善晚會上,歌手林俊傑用近百萬的價格買下了郎朗一個小時的鋼琴教學課。
這樣看來,郎朗其實並非是缺錢。
與郎朗相似的一個藝人就是李雲迪了。
一次在舞臺上,李雲迪帶著一眾女團,有歌有舞,臺下觀眾都不禁稱看著心酸,藝術家也成了選秀粉絲等等。
這種想法實在太過狹隘,如今的綜藝儼然被觀眾看成一種能快速掙錢的辦法,而綜藝藝人甚至都成了一種貶義詞。
但是細想,每一個藝人不都是靠著自己本事出來掙錢的嗎,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也希望每位看客能真正站在藝人的角度去理解去包容每個藝術工作者,也祝願郎朗的音樂事業早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