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現6000次嗎?

2020-12-27 藤樹先生

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制中針對古希臘政治領袖、精英、貴族而制定的陶片放逐法開始實行。對於雅典的民主政治而言,這是一條重要而特別的法律,整個陶片放逐法的過程,由公民大會控制實行,因此,雅典公民有權在陶片上寫下那些在雅典城邦中不受歡迎的人的名字,接下來通過投票表決權,對於投票獲得者最多的人物予以10年政治放逐。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政治放逐制度中,出現了「6000」票這個關鍵數字。在1959年出版《世界通史》一書中,6000指的是被放逐之人的名字在陶片上出現了6000次;但是在《古代希臘史》一書中,6000又特指參加此項政治制度的公民法定人數。那麼雅典陶片放逐法中的「6000」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6000票有哪些史料?

與陶片放逐法有關的最直接古典史料中,只有《阿里斯提德傳》提到過放逐法中「6000票」直接史料證據。書中如此描述陶片放逐法,如果執政官在統計這些陶片總數是總數量少於6000票,則不能實行陶片放逐法。如果按照希臘古典史料的直接闡述,那麼這裡的6000票,指的就是陶片放逐制有效執行的最低票數。但是古典史料中再無關於「6000」含義的直接解釋,更何況沒人能夠證實,這種流傳至今的材料,是否與真實的陶片放逐法毫無差異,所以想要獲悉6000票的確切含義,就需要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推測與揣摩。

首先,就是通過雅典出席這場公民大會的具體人數,來推測6000票的真正含義,因為投票人數才是確有效票數的直接依據。據希臘歷史學者估計,公元前五世紀雅典城邦正處於方興未艾之際,這時能夠出席公民大會的的公民人數應該在5萬人或者3萬人左右。但是並非所有的雅典公民,都會去參與這場陶片放逐的投票過程,因為據歷史學家考察,舉行雅典公民大會的會場,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後期,所能容納的人數大概在6000人左右。

那麼到底有多少雅典人會去參加公民大會呢?關於這個問題,在一些文獻史料中也有過間接的陳述,比如史學家修昔底德曾提到過這樣一個事情,公元前411年,雅典有一支「四百人」的遊說隊伍,打著5000人的旗號推翻了民主制,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具有管理雅典事務的公民人數應該在5000人左右。除此之外,陶片放逐法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投票公民寫在陶片上的這個人的名字,事先是不具有預設選項的人,而每個人心目中危害城邦制度的人又不完全相同,因此放逐法的票數就被分散開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某一個人想要一次性獲得6000以上的投票,其實很難成立。

6000票在雅典法律中有何意義?

接下來,可以換個角度再思考這個問題,從陶片放逐法開始實行後,雅典人每年都會通過民主大會上的投票,放逐一位他們認為對雅典城邦有危害的人,所以陶片放逐法的生效條件並不苛刻。從這一角度而言,筆者或許可以大膽推測,這項制度中的6000票,或許是陶片放逐法生效的最低限額,而非被投票的人所得到的具體票數。畢竟雅典其他法律中的投票數字,也能夠為證明這一猜測提供具體的佐證,因為6000票這一具體數字並非只有在陶片放逐法中出現過。

在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權的法律中就有過這樣的規定,如果參加公民大會的投票人數少於6000人,那麼這項決定則不能生效;雅典法律中在單獨處置某一位公民,或者恢復某一人的公民權時,都必須有不少於6000人的公民參加投票授權,才能讓這項公民大會的決議生效。通過雅典法律中的這些表述,可以看出「6000票」基本已經成為了雅典法律中特指參加公民大會投票的最低總人數。

這些與6000票有關的雅典法律中,基本上都是在為「人權」投票。從古至今,在雅典人的眼中,重中之重的權力就是「公民權」,一個人被授予或者是被剝奪公民權,必須在大多數人都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授權,所以6000票對於雅典人而言,其實是一種普遍意願的象徵。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再將陶片放逐規定中的6000票視為「被放逐人獲得6000票」之意,恐怕就太過於冠冕堂皇了。因為在實行陶片放逐法的這一時間段裡,雅典的公民會場所容納的人數,就在6000人左右;而雅典法律中所出現的普遍理念,都是將6000票視為投票有效的最低總票數。

6000票對於陶片放逐法的影響

由於這種法定的「6000票」設計,也讓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將6000票視為執行放逐法的有效投票總數,讓得票人數最多的人被放逐的話,也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參與放逐法的票總人數超過6000人,必然就會有一個人被放逐,但是這個被放逐的人選,卻擁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陶片放逐法人選的不確定性,可以借用陶片放逐法的政治事件為例。

公元前5世紀中期,雅典有兩位著名的政客,他們二人分別為伯裡克利和修昔的底斯,當時這二人是雅典政治舞臺上的死對頭,伯利克利的將政敵趕出雅典城邦,他發動了一場陶片放逐。正是參與陶片放逐的公民投票總人數超過了6000人,所以讓這場陶片放逐的結果擁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首先就是當投票超過6000票時,他們二人中間必然會有一個人被政治放逐,但是在投票結果未揭曉之前,誰都不知道被放逐的人到底是誰?所以伯利克裡發動的這場陶片放逐,頗有幾分「玩火自焚」的味道,好在最後的結果是他的對手被放逐。只是這種不設預設的投票結果,讓陶片放逐法的投票結果多次出乎人們意料,所以這項制度後來也被徹底廢除。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古希臘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雅典陶片放逐制中的「6000」票辨析》

相關焦點

  • 杜琪峯電影《放逐》謝夫:改朝換代,誰不是被放逐之人
    人在江湖,總會遇到麻煩,我的酒店可以給江湖人提供一個互相解決麻煩的平臺,他們甚至不需要彼此認識,有時候,平臺比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有要處理的人,只需給我照片,我找人幫你解決,並從中抽取部分中介費用。當然,今天你把別人的照片交到我手上,明天你的照片也可能被交到我手上,無論如何,我絕不會向外透露僱主和殺手的信息。這是原則。
  • 古希臘流亡者眾多:權力爭奪下懲罰流放,畏罪潛逃而自動逃難
    其中,最重的犯罪情形無疑是殺人:根據《德拉古法》,古希臘人在犯了殺人大罪之後,將會採取放逐的處罰形式,只有被害人的男性至親同意撤訴,才可以免除罪行。這也可以看出,在古希臘放逐可以說是最嚴重的罪行,因為在被驅逐出境後,各個城邦都有限制,想要生存極為困難,相當於從一個共同體中被剔除孤立,獨立生存的可能也大大減小,這與死刑無異。失職瀆職而逃亡:因為觸犯法律的案件中,有很多因為失職瀆職而亡,其中作戰不力佔一定比重。
  • 《狩獵》與放逐
    於是我從父子關係的角度與同樣已經成年的兒子聊了一會。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父母對孩子不是所有權關係,而是受上帝之託的「託管關係」,一如富翁只是受託管理財富,財富此點可見韋伯之《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中國文化中過分強調了父母子女關係的自然屬性,順帶著造成一種學習模式上的「習得性」,好像天然地男女都會演變成稱職的父母。其實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之道需要心理學、法學等領域的理論訓練與案例教學。
  • 《影武者2》放逐之刃怎麼樣 放逐之刃強度評測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放逐之刃的問題還有使用解析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去了解。 影武者2放逐之刃怎麼樣 放逐之... 影武者2放逐之刃怎麼樣呢?其實這個武器對於很多玩家們來說也是一個值得去看的哦。
  • 放逐之刃銳雯不為人知的秘密
    銳雯的最初設定是德瑪西亞人當Xypherous在設計銳雯這個角色時,她的背景故事與現在有點不同。在最早的故事中,她是一位德瑪西亞人,由於為了解救諾克薩斯難民免受德瑪西亞人的迫害,她自己則被德瑪西亞人所放逐。
  • 經典電影-《放逐》
    經典電影-《放逐》 給大家推薦的是2006年《放逐》,很多人更喜歡杜Sir的《槍火》,個人更喜歡這一部,畫面的美感十足,《槍火》有點冷。
  • 戀愛中的自我放逐
    大部分人的第一段感情的產生都是生理作為主導因素,可能是因為成長的原因導致對男女之事的好奇,又或者是欲望發洩的必然。而這些不過都是我們作為生物的本能。而在我們從第一段感情中獲得這些後,我們依然會對之後的愛情產生嚮往憧憬,而這個時候生理原因又往往不是主要原因。我很好奇這個因素是什麼,後來呢我發現這個因素好像就是自我放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這個邊界就是指我們和他人的隔閡,比如說兩個陌生人間的邊界感是最強烈的,而和同學,這種邊界感會減弱一點,和朋友會更弱。
  • 《祈禱落幕時》每個人萬劫不復的自我放逐
    加賀總是用自嘲的語氣強調這句話,十六年待在日本橋,只是為了確認一個執念——母親愛自己嗎?母親離開後幸福嗎?一場因自我價值認知而踽踽獨行無望等待的自我放逐。【淺川忠雄】「即使是這樣的人生裡也有很多幸福,而這都是託了女兒的福。」如果說後來為了保護至親殺人滅口是延續了幸福的停留,那最初的衝動殺人倒像命運開的玩笑。
  • 自我放逐,是一種高貴的選擇
    人到中年,能說出的都不是事,說不出的都是痛。見到過一幅古人對聯:「骨有三分傲,情留一點痴」。雖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對仗工整,立意高遠,甚是喜歡。說到「骨有三分傲」,為什麼只說三分?不說兩分,不言五分?我覺得,一個人只要有三分傲骨就可以了,就可以贏得自尊自強,傲骨是要你拿自己的人格當回事,要你在此生堂堂正正做人,並且一以貫之。
  • 自我放逐與記敘回歸
    當我重新回溯之前這些年的人生軌跡,所有的一切人事物,真真都是這兩條線索不斷交織纏繞、盛開凋萎的結果而已。以至最終使我發現:我的熱血思考其實是由於更深的原因所導致的自我放逐;而我的記敘情懷則常常被一種偏執的存在觀念所把持。想明白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有一種救贖的快感。 六 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來西安的目的已然達到,西安所能給我的,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我很感激西安,雖然我真的不喜歡這裡。
  • 享受拍攝的「無涯」——杜琪峯和他的《放逐》
    吳鎮宇飾演的殺手泰是影片出現的第一張殺手面孔。一身黑色裝扮,手提黑色包,言語間隱隱地透露出幾分特有凜冷。角色中隱約地透露著放逐的內涵,遊走於江湖中,命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只有情義是真的,值得捨命而為的。《放逐》吳鎮宇阿火應該是影片中最明顯的被放逐的人,聽大哥的命令做事,被他左右,就算大哥扇他多少大耳刮子也毫無怨言,即便他最後選擇堅守情義的真諦跟大飛翻了臉。
  • 為你,放逐愛情去流浪
    她感覺身心皆累,發生的一切正說明她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多麼蹩腳的配角!她當然能理解他,理解他的身不由己與言不由衷。倘若放棄和不放棄對於她來說都是痛苦的話,那還是放棄的好,這樣會讓他徹底擺脫。每個人在青春情感萌動時,心中的TA都是無與倫比的。那時她就天真地想這一生,若能遇到心性相投,對得上眼的人,她就會感覺很幸福。可是這麼多年過去,這個人遲遲未出現。直到邂逅他。
  • 經典格鬥遊戲降臨大屏 TV版《放逐之刃》內測體驗
    無疑需要遊戲在畫面設計中有足夠豐富、多樣的體驗元素。無論是之前的《格鬥江湖》還是最近「三國」題材遊戲在電視屏幕上的風起雲湧,多人物場景的格鬥遊戲逐漸成為了電視遊戲的高人氣題材。《放逐之刃》的遊戲安裝包大小約為135MB,初次開啟還需要進行二次解壓,對於電視端的遊戲產品來說,這個體積不算小,也預示著遊戲對電視的硬體需求不低。
  • 香港「銀河護衛隊」,《放逐》幕後故事
    杜sir只有需要風格化突出的時候才會想到他們。畢竟灣仔一向誰最浪?一定是靚坤、大飛和烏鴉嘛!而《放逐》拍攝過程中,張家輝因私人原因經常被社會人騷擾。戲裡被四個黃種人殺手寵愛,戲外還被黑皮膚大佬保護,誰人看了不檸檬呢?同為李修賢門下,師兄成奎安也曾經晝夜保護張家輝。
  • 電影《放逐》,杜琪峯的江湖,槍林彈雨下的兄弟情
    不過相比名聲大噪的《槍火》,我更喜歡它的兄弟篇,2006年的《放逐》,儘管杜導一再強調《放逐》並非《槍火》的續集,但不管是演員陣容還是劇情走向,很難讓人不把兩部影片聯繫在一起。相比於《槍火》,《放逐》或許火藥味更重,每一次槍聲之下,都是提心弔膽,可感受到的並不是害怕或者殘忍,是濃重的江湖義氣,兄弟感情。尤其是五場槍戰名場面,可以說《放逐》就是這五場槍戰連接起來的,嘣,嘣!
  • 《放逐》:任達華飾演的黑道老大出追殺令,張家輝該何去何從?
    可《放逐》這部電影中的五位男主角,當時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走上黑道這條路,但在成家之後,想著金盆洗手,可是黑道這條路上真的是這麼好收手的嗎?不怕你沒有一個金盆洗手的心,就怕組織會派你曾經最好的朋友來去追殺你。面對這個場景時,你會如何選擇?一、火的飾演者黃秋生大家都知道上周被曝黃秋生承認自己的私生子,是源於自己當時也是私生子,不想孩子承認自己同樣的經歷,才會大方承認。
  •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 | 進擊的神聖放逐,永不停止的搖滾樂!
    初次神聖放逐的音樂,很多人會用「陰間」來形容。雖然不太中聽,但不可否認確實還挺貼切就像會有「第一眼美女」的說法,神聖放逐也絕不屬於那種「第一耳樂隊」,大多數人最開始接觸時還可能被怪異獵奇的曲風歌詞和神經質的唱腔早早勸退但是如果你願意留下來細細品味,也許會get到神聖放逐獨特的閃光點
  • 《權力的遊戲》喬拉·莫爾蒙:一次背叛,三次放逐,終為龍母戰死
    在劇版《權力的遊戲》中來自熊島的莫爾蒙家族中有三個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守夜人總司令莫爾蒙,一個是因為販賣奴隸獲罪出逃的莫爾蒙的獨子喬拉,最後一位是莫爾蒙家族繼承人、喬拉的表親「小熊女」萊安娜·莫爾蒙。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喬拉·莫爾蒙,他因為販賣奴隸而被當時的北境守護奈德判處死刑,為了逃避懲罰他離開了維斯特洛大陸。
  • 杜琪峯的電影世界,人人都被《放逐》
    《放逐》講述五個殺手中有一人突然金盆洗手,並且帶著妻子在澳門過著恬靜的生活後,五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再一次聚首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劇中人物個性鮮明,用獨特的氛圍營造與風格化的畫面來講男人的故事。溫暖的色調,溫暖的情懷,武俠味的殺手故事,五位亡命大俠,一場血雨腥風,有冷幽默,有情仇分明,還有文藝的心靈雞湯。
  • 追放選舉公開部份遊戲劇本 1300種隨放逐順序
    本作舞臺是一個存在於荒廢世界中,名為「艾莉絲樂園」的遊樂園,因為外頭有食人怪物四處徘徊,所以陷入不可能逃脫的狀態。以主角為首的眾多登場人物,被迫參加一場只有兩個人能夠存活下來的死亡遊戲。  主角在第一場「放逐選舉」當中就失去了最親愛的妹妹,於是發誓要利用這場死亡遊戲的規則,對放逐妹妹的其他九個人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