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逐,是一種高貴的選擇

2021-03-01 方略書院

人到中年,能說出的都不是事,說不出的都是痛。見到過一幅古人對聯:「骨有三分傲,情留一點痴」。雖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對仗工整,立意高遠,甚是喜歡。

說到「骨有三分傲」,為什麼只說三分?不說兩分,不言五分?我覺得,一個人只要有三分傲骨就可以了,就可以贏得自尊自強,傲骨是要你拿自己的人格當回事,要你在此生堂堂正正做人,並且一以貫之。這一要求,吾輩踮踮腳能夠得著;而十分傲骨,標準太高,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雖然受到後世景仰,但決非我等凡夫俗子所為。

至於「情留一點痴」,也很好。情到深處人孤獨。情可以痴一點,但痴到百分之百,就完全陷入了瘋狂的病態,所以,留一點痴,便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夠意思了。於是,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唐伯虎等閒寫得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於是無數落魄士人獨孤求敗,潔身自好,自我放逐。

自我放逐的精神,在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身上表現得尤為強烈,幾乎到了放浪形骸的境界。對比屈原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顯然是一種妥協。然而,這種妥協並不是他們怕死。他們似乎是故意用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來表示對權勢的一種蔑視,視權勢如糞土,讓權貴相形見絀,如骨在喉,寢食不安。這一點從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身上表現的最為突出,他被司馬王朝處以極刑,從容赴死,慷慨以歌,視死如歸,這顯然比屈原的投河自盡表現得更為豪邁。

自我放逐,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更是一種高貴的選擇。面對腐敗而殘暴的政權,不願同流合汙而抽身離去,寧願自我放逐而過貧困的生活,換取精神上的自由與人格上的尊嚴。這種自我放逐,成為中國歷代不甘委身投靠的精英不得不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對權勢的一種蔑視,這是對高貴品德的固守,這是另類的貴族精神。

中國的貴族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停地衰變,說不清楚哪一個時代的貴族精神可以代表中國的貴族精神。屈原、陶淵明、曾國藩這三個典範所具有的三種精神特質,可以概括出中國貴族精神的衰變。

屈原代表一種追求卓爾不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這種精神代表中國古代貴族所具有的精神,我們今天讀到屈原的《離騷》,《漁父》等,仍能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追求卓而不凡的精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這種追求卓而不凡的精神,激勵那個時代的精英勤於求索,勇於求索,為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古文明,中華民族所有的偉大思想幾乎都是創建於那個時代。 

陶淵明代表一種不為五鬥米折腰、追求超脫物慾、甘於自我放逐的精神。對比屈原的精神,陶淵明的精神明顯發生衰變,不那麼強烈地追求卓而不凡,而是傾向崇尚自由;他不認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然而他堅守不為五鬥米折腰,維護自身獨立的人格尊嚴。要格守不為五鬥米折腰,就要抽離體制的羈綁,那無異於就是自我放逐。在那物質極其貧困的年代,自我放逐就要忍受饑寒交迫貧病交加的折磨,時時刻刻面臨生死存亡的威逼。毫無疑問,自我放逐須具備無比的勇氣與忍耐力。選擇自我了結,只需要一時的意氣;選擇自我放逐,就得忍受無期的折磨。自我放逐其實是對權勢的一種蔑視,表現出一種道不同不相為謀,堅守自己立場的精神。

曾國藩代表一種追求建功立業和個人品格完善的精神。這種精神代表中國歷史後期士大夫的精神,這種精神歸功於孔孟之道的薰陶。孔孟之道的核心是忠孝,一方面造就了士大夫忠於皇權的奴性,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士大夫個人嚴謹的品格。孔孟之道個人品格修煉的核心理念是:格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成為士大夫追求的三種境界。曾國藩集三種境界於一身,成為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楷模,成為中華民族近代貴族的典範。

相關焦點

  • 自我放逐與記敘回歸
    對南京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往往能感動旁人,但感動旁人之前其實已經歷了漫長的自我感動,自我感動就是曾幾何時新街口的孫中山銅像已成為了可以調節我淚腺的裝置。這些想去記敘。所以我在西安這大半年,大概就處在——努力思考熱血的來源和試圖記敘情懷的始終——這兩條線索之間。 四 我曾解釋過當初我為什麼會選擇來西安。
  • 戀愛中的自我放逐
    我很好奇這個因素是什麼,後來呢我發現這個因素好像就是自我放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這個邊界就是指我們和他人的隔閡,比如說兩個陌生人間的邊界感是最強烈的,而和同學,這種邊界感會減弱一點,和朋友會更弱。兩個人之間的邊界感越弱,相處越舒服,而自己的自我約束也越少。
  • 《祈禱落幕時》每個人萬劫不復的自我放逐
    一場因自我價值認知而踽踽獨行無望等待的自我放逐。【淺川忠雄】「即使是這樣的人生裡也有很多幸福,而這都是託了女兒的福。」如果說後來為了保護至親殺人滅口是延續了幸福的停留,那最初的衝動殺人倒像命運開的玩笑。
  • 享受拍攝的「無涯」——杜琪峯和他的《放逐》
    聊他的《放逐》。《放逐》吳鎮宇阿火應該是影片中最明顯的被放逐的人,聽大哥的命令做事,被他左右,就算大哥扇他多少大耳刮子也毫無怨言,即便他最後選擇堅守情義的真諦跟大飛翻了臉。雖然我們可能都沉浸在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的放逐中,難以自拔,但始終不能忘記生活的真諦,情誼的真諦,平淡的生活是最樸素最真實的,家的感覺。「我們走了這麼久,想有個家」,就是阿和對自我救贖的嘗試,同樣承載了其他兄弟四人的意願。對家的渴望和憧憬是一個平凡人所具備的最樸素的情感。厭倦了江湖爭鬥的殺手試圖回歸家來完成對自我精神的救贖。
  • 《蛋糕》,詹妮弗·安妮斯頓演技大爆發,自我放逐成就自我救贖!
    然而《蛋糕》與《涉足荒野》兩部電影的女主角卻又都是在自我放逐的生命過程中,終獲自我救贖。所以《蛋糕》和《涉足荒野》可謂都是描述一個女人如何通過外在不可知的環境以及時間的漸進流逝,逐漸自助獲得身心靈的康復過程。這兩部片對我而言實在是太相似了,但為何《涉足荒野》至少還能搶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入圍名額、《蛋糕》卻不能?
  • 《狩獵》與放逐
    中國文化中過分強調了父母子女關係的自然屬性,順帶著造成一種學習模式上的「習得性」,好像天然地男女都會演變成稱職的父母。其實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之道需要心理學、法學等領域的理論訓練與案例教學。孩子在成年之前的父母教育是孩子成為社會人的重要訓練,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之道當然具有外部性與社會屬性。
  • 放逐:一部超越槍火的美學槍戰片,它是對槍手的一種致敬
    很多人都說放逐和槍火很像或許槍火比放逐更加純粹於槍,但卻少了一種美感,沒有什麼比你打我一槍我還你一槍更刺激感官的了,就像江湖黑白兩道BOSS單挑一樣,無論生死都如此坦蕩。雖然陰謀詭計會增加懸疑性,可這和影片所展現的傻明顯背道而馳,如果不傻,張家輝就不會回來送死;如果不傻,吳鎮宇等人也不會選擇回來救人;如果不傻,警察許紹雄根本活不到最後。這種傻是那一階段港片的人設特質,才會令人物更加豐滿,劇情更加吸引人。
  • 賈斯汀·比伯婚後形象自我放逐滿臉痘痘,25歲駝背縮脖像老頭
    感覺上更像是放飛自我,這可能就是遇到了真愛,放下了偶像的包袱就連走路都是向前縮著脖子而且還駝背,一些美國網友調侃像個十足的老頭,與海莉結婚後在形象上就開始自我放逐雖然這只是網友的調侃,但作為一名有實力偶像歌手,比伯確實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因為有實力就自我放逐
  • 【每日舊聞】作家李翊雲:放逐中文,用英語講述自我的故事
    但出現在短篇小說中的敘事性的「我」,或許最好被視為一種隱匿自我的手段;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翊雲那些了不起的虛構作品——兩本優美的長篇小說和兩本短篇小說集——全都嚴格地與其自身經歷無關,不論是描繪住在中國的被遺忘的老奶奶,還是描繪在美國尋求庇護的同性戀移民時都是如此。
  • 放逐之刃銳雯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最早的故事中,她是一位德瑪西亞人,由於為了解救諾克薩斯難民免受德瑪西亞人的迫害,她自己則被德瑪西亞人所放逐。當銳雯的背景故事身份變為諾克薩斯人之後,設計師受到了漫畫《浪客劍心》的啟發,尤其是天劍瀨田宗次郎這個角色。她的故事還向《指環王》中的阿拉貢致敬。阿拉貢也是帶著一把斷劍被放逐,最後斷劍重鑄,並光復了自己的王國。
  • 《二炮手》解析:在自我放逐和自我矮化中實現自我超越
    中期的《士兵突擊》構築了一種名為「相信」的強大氣場,《我的團長我的團》對國民性和抗戰史進行了深度反思。就是最近的《推拿》,也可以提煉出一句中心思想:從來就沒有盲人的尊嚴,只有人的尊嚴!在這些作品裡,你能感覺到導演康洪雷手持大喇叭,通過螢屏影像大聲跟觀眾對話。他有一肚子話想說,他的言說有強大的感染力。他先把自己燃燒起來,然後再把熱力傳給觀眾。但《二炮手》不一樣。
  • 《白小姐》:人性的善與惡,就在救贖與放逐的一念之間
    02:人性至惡,苦難後的自我放逐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暴風雨》金智恩,是她父親金日坤,只顧一時歡愉而不願負責的「產物」。他一邊靠著小智恩的補助津貼和女友的供養心安理得,得過且過;另一邊又對小智恩拳打腳踢,活脫脫一個社會的蛀蟲,人間的惡魔。
  • 《挪威的森林》|一場關於「性」與「愛」分離的「柏拉圖式」愛情悲劇,一部關於自我放逐的救贖故事
    這進而體現出渡邊君身上所帶有的殘酷性——一種無知的殘酷。這種對直子的精神世界與最終選擇的無知,幾乎貫穿本書的始終。直到他已步入中年時,才有所察覺。而這一切的引發點全部可以歸於他與直子的唯一一次做愛。這次做愛意義重大,它打破了某種平衡,幾乎決定了書中兩個主人公最終的命運走向,尤其對於直子而言。換言之,直子的悲劇從這次做愛開始,渡邊的成長也從這次做愛開始。
  •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 | 進擊的神聖放逐,永不停止的搖滾樂!
    結合主唱的經歷來看,神聖放逐的音樂似乎有一種殘酷青春的味道只不過因為の子自己足夠堅強,戰勝了曾經遭受過的苦難和欺凌和精神疾病,找到了珍視的東西,完成了自我救贖,並且通過音樂救贖他人尤其是在日本這種民眾普遍自我壓抑嚴重,自殺率極高的國家,更是能引起強烈的共鳴,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和精神寄託神聖放逐的音樂中也表達了對弱者和被忽視的社會邊緣群體的關懷在【るるちゃんの自殺配信】這首歌中,致敬了在直播中跳樓自殺的14歲女孩露露醬,她聲稱要成為網絡世界的傳說,在網絡直播中的行為越來越瘋狂危險,在最後的直播中從高樓一躍而下
  • 古希臘中的陶片放逐法,真的需要被放逐的人名字出現6000次嗎?
    與陶片放逐法有關的最直接古典史料中,只有《阿里斯提德傳》提到過放逐法中「6000票」直接史料證據。書中如此描述陶片放逐法,如果執政官在統計這些陶片總數是總數量少於6000票,則不能實行陶片放逐法。如果按照希臘古典史料的直接闡述,那麼這裡的6000票,指的就是陶片放逐制有效執行的最低票數。
  • 《影武者2》放逐之刃怎麼樣 放逐之刃強度評測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放逐之刃的問題還有使用解析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去了解。 影武者2放逐之刃怎麼樣 放逐之... 影武者2放逐之刃怎麼樣呢?其實這個武器對於很多玩家們來說也是一個值得去看的哦。
  • 葛麗泰·嘉寶:自我放逐塵世之外的絕美女人
    過了幾個月,蒙他·貝爾(Monta Bell)看中了她讓她主演「急流」(Torrent,1926)。這部影片相當不高明,但是票房不錯,而米高梅也發現了嘉寶的潛力--用羅蘭·巴特的話說:"嘉寶的臉帶有優雅情愛的規則,她臉上的血肉給人一種毀滅性的感覺。"
  • 清新的背景牆,看上去很簡約,這樣的顏色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顏色的運用非常的好看,而且整體給人一種非常完美的感覺,高貴的顏色讓人覺得非常舒服,會讓人有一種特別想要親近的感覺,有效規劃布局,合理利用空間,以小博大才是設計房屋時最重要的理念,如此美麗的設計有沒有打動你的心呢?快快分享出屬於你自己的設計理念吧!像這樣綠色的植物擺放在家裡很不錯,讓家裡看上去鬱鬱蔥蔥。
  • 香港「銀河護衛隊」,《放逐》幕後故事
    2006年10月19日,銀河映像電影《放逐》在香港地區首映,這部電影再次集合黃秋生、吳鎮宇、張耀揚、林雪、任達華等《槍火》班底,另加入張家輝、任賢齊、張兆輝、林家棟等實力派。雖然《放逐》的秋季風衣時裝秀略顯做作,但還是僅此一家。
  • 杜琪峯的電影世界,人人都被《放逐》
    杜琪峯拍攝的電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另一種是不是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前一種也有很多精品,而後一種必看無疑。本片就屬於後一種必看無疑的電影。《放逐》講述五個殺手中有一人突然金盆洗手,並且帶著妻子在澳門過著恬靜的生活後,五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再一次聚首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劇中人物個性鮮明,用獨特的氛圍營造與風格化的畫面來講男人的故事。溫暖的色調,溫暖的情懷,武俠味的殺手故事,五位亡命大俠,一場血雨腥風,有冷幽默,有情仇分明,還有文藝的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