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從書櫃翻出《三俠五義》再讀,依然感到很有意思。此書由清代藝人、小說家石玉昆根據其本人唱本《龍圖公案》修改潤色而成,清光緒五年(1879)首刊發行,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它以北宋仁宗朝為背景,講述了俠客義士助清官包拯破案,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其中,「五鼠鬧東京」是全書的主要章節和精華,曾在民間流傳甚廣。
「三俠」中的南俠展昭被皇上賜號「御貓」封四品帶刀護衛。五鼠兄弟(即「五義」)本與展昭同為江湖俠士,卻因「貓鼠」相剋,感覺受辱。於是「錦毛鼠」白玉堂闖開封鬥展昭,其間皇宮苑題詩殺太監,奏章夾字救包拯。後「眾鼠」盜三寶、困御貓,雙方多番爭鬥,兼以除惡人、救民女、破疑案、濟難民等事件環環相扣。最後,化幹戈為玉帛,五鼠歸順與展昭共同輔佐包公,為國效力。
其中的「五鼠鬧東京」,因描寫生動,人物鮮明,情節緊張曲折,常被作為單獨的戲劇劇本、評書書目及連環畫書予以傳播。我就是聽了袁闊成「五鼠鬧東京」的評書後,才有興趣看了全本一百二十回的《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具備章回體通俗小說和評書說唱的顯著特色。作者石玉昆當年就是說唱藝人,石派書創始人,被譽為「單弦之祖」。他有二十多年的演出閱歷和唱本積累,尤其善講明代公案小說《包公案》。
據《非廠筆記》記載:石玉昆,字振之, 天津人,因久在京都賣唱被誤認為是北京人。
石玉昆在《三俠五義》中,將清官破案與俠客仗義行俠緊密結合,情節懸念百出,文學性很強。他注重人物刻畫,突出個性,從鑽天鼠、徹地鼠、穿山鼠、翻江鼠等綽號便可初知「五鼠」各自特點。喜穿白衣、倜儻瀟灑的錦毛鼠白玉堂尤具典型性。他年少氣盛,性情高傲,聞聽展昭受封「御貓」便欲與其一比高低。他路遇不平,拔刀相助,殺死謀害忠良的太監郭安,整治奸惡的太師龐吉,件件壯舉不離「英雄俠義」。書中對他任性自負的性格也有所描述,可謂瑕瑜互現,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俠客豪傑形象。
在《三俠五義》中有許多武功技擊,如點穴、刀法、輕功,還有江湖暗器如悶香、百寶囊、千裡火,以及八卦連環堡等機關埋伏的演述,這可謂開創了武俠小說的表現手段。之後,受此書影響,《續小五義》《三俠劍》等書紛紛問世。清朝末年,不少知識分子投身於武俠小說寫作,湧現出王度廬的《臥虎藏龍》、還珠樓主的《蜀山奇俠傳》等佳作。所以,無論從內容上,還是時間上,以及類型諸方面,說《三俠五義》開中國現當代武俠小說先河,都是經得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