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預備上個春節時寫下的關於過年聚會桌遊的推薦,未曾想遇上了新冠,在家呆了兩個月都無法出門,遑論聚會。如今人們又開始遊娛起來,希望能為這凍的漸解,再參考一些融化。一起玩起來!
高中畢業半年時,寒假回家,將近二十人圍著大圓桌玩狼人。現在組個六七人的富饒之城,「再多幾個吧,還能喊到人嗎,xxx呢」,「ta沒回國呢」,「ta在深圳過年」,「ta帶男友回來了,叫不出來的」,「ta初二就去對方老家了」,「ta孩子都有了,要帶娃,算了」。學生們又要放寒假了,工作的朋友也快到春節假了。我成年以後每個跨年與元旦都是在上海過的,但每個除夕與春節都是在老家過的。隨著年歲增長,我愈發不喜歡參加那些吃肉喝酒的走親訪友,但對或裝逼吹牛皮,或賣慘捧臭腳的虛偽同學聚會也沒什麼興致。打麻將,打花牌(湖北宜昌特有)是比較純粹的娛樂活動,可是智力重複性太高,也缺乏一種人與人之間觸及性格或趣味的碰撞。在此,我推薦一些過年聚會桌遊。因為是過年聚會,所以要求歡樂性大於競技性,不能是那種硬核策略桌遊,同時參與門檻低,規則不能如同閱讀理解需要講解半個小時,同時變化性高,降低重複參與疲倦度。因為世態炎涼,我們這一代人畢業3年以上,就很難再組織起超過10人的聚會了,即使可以,也很難說服大家一起去玩桌遊,因為一定有人想去唱k,一定有人想去打球,一定有人想去dota或lol,更重要的是,一定有兩個人互相不喜歡對方。等到畢業10年以上,那樣大型的同學聚會,舉辦起來反倒有很大可能了,但我建議,如果你不是為了復仇或通姦,以及想去看人復仇或通姦,最好不要參加。高中畢業半年後,第一個寒假,還是非常有可能許多人一起玩桌遊的。一般10人以上玩家的桌遊,多在不複雜的道具與規則下,側重於人本身的個性與創造。幾乎人人都會,省去講解時間(在人多時這尤其重要)。雖然變體越來越複雜,但核心規則還是極其簡約的。套路正在讓這個遊戲變得競技化與模式化,但它依然有著無窮的變化,因為有無窮的人性。從《老友記》到《威爾與格蕾絲》,這個遊戲總是用來展示友情與溫馨,它的確更適合老友,但理論上是沒有人數上限的。它有很多變體,例如你來比劃我來猜,你畫我猜。10人以上時,我更推薦關鍵字提示下的兩人分組對抗,參照電影《遊戲之夜》或《冰雪奇緣2》。如果有紙和筆,可以將《你畫我猜》移植到桌面上,但規則比起手機上要略作調整。這類遊戲,總是會出現驚人的大神或驚人的弱智,在你玩這個之前,你從未發現過他們這個屬性。也是一款經典的嘴炮推理遊戲,但國內流行度不如狼人殺,可能是物理空間上需要兩個隔絕房間,較難達到的緣故。據說現在最大的拓展版已經能支持50人遊戲了。大致規則就是把人隨機分在兩個房間,每回合交換一個人質(人數多了也可以交換2個或3個),三回合以後,看總統和炸彈人在不在同一個房間來決定勝負。每個玩家都會抽到獨特的身份,有獨特的能力,當然,有的角色也有獨特的勝利條件。和狼人殺抽到平民或過早出局導致參與性下降不同,這個遊戲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而且,它的節奏控制很好,無論多少人,一局遊戲時間都差不多,不會因為人數過多而導致流程冗長,累死法官。它的交流機制非常靈活,可以雙邊,可以多邊,你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公開演講,也可以偷偷與某個人或某些人交流,如一場各懷心思的密室殺人群像戲。和猜詞遊戲這樣僅僅是「多人能玩」不同,這個遊戲的可玩性幾乎是隨著人數增加而指數上升的。人少時,很容易變成勝負欲極強的推理遊戲,達到一定混亂程度後,由於信息幾乎不可能被完全破解,扮演會成為主導。大部分6-10人聚會桌遊,基本上4人都可以起步,但這一部分將列舉那些至少達到6人才算好玩的桌遊。它們的特徵是具有一定策略性,但並不過於硬核,規則大致可以通過玩一局理解。這款桌遊我已經很久沒玩了,但我還記得裡面兩個陣營的名字,都是由一對矛盾詞組成的。我第一個推薦它,是因為它是我嘗試的第一個三國殺以外的桌遊,並且具有極高的耐玩度。魔城馬車更打動我的,是它的world building,所有的細節都做得很好,令人有一種代入感,仿佛大家真的圍坐在一起冒險,而不只是打牌。好像是三國殺成功後,跟風做的一款桌遊,那時電影《風聲》正熱映。但三國殺其實最早的核心規則是國外經典桌遊bang!的本土化,而風聲反倒是完全原創。那時候,國產桌遊幾乎都是國外桌遊文化換皮,風聲是罕見的自主創造且成功的例子。它的上手很快,可玩性尚可,就是角色技能機制對遊戲過於關鍵,導致第一次玩時時常有人翻說明書。去年過年時,大年初幾,我還在同學家玩了一個晚上的富饒之城,距離我第一次玩,已經快十年了。富饒之城固然是一款優秀的遊戲,我至今還在玩的原因是,我有點厭倦嘴炮推理類桌遊了,但純策略類,經營類tcg,lcg桌遊又太「重」了,而富饒之城本質上還是帶有交際色彩的經營遊戲,未知身份不具有推理特徵,只是增加隨機性,在更長遠的平均期望上,它檢驗的還是我們對於資源在時間與選擇上的布置與規劃,就像童年的《大富翁》一樣。近年來病毒式傳播的聚會桌遊,強烈推薦,演技推理的巔峰與極致,它的勾心鬥角度是你只看規則體會不到的。真正玩過後,你會驚訝,為何看起來非常明晰的核心設定下,會變幻出這樣多的迷霧。在未知身份扮演桌遊上,我是一個輕推理而重直覺得人,有時候我不看話語,只看人的神色,這往往很準。但在阿瓦隆上,我遭遇了巨大的滑鐵盧,我疑心是它的規則某種程度上幫助演技並不高明的人亂生出他們自己都無法控制的虛實。不用多介紹,一款比較老的經典桌遊,10年左右賣三國殺的桌遊店都喜歡把這個做進豪華大禮包套裝,因為成熟的世界級桌遊中,它相對能做到全性格覆蓋,有的人不喜歡推理,一些人不喜歡交際,但很少有人不喜歡矮人礦坑。許多3-5人的桌遊,也許可以加到8人。這一部分將列舉那些核心規則簡單,且人數的改變指數疊加回合或時間,並不真正影響遊戲性質的短平快桌遊。猜詞遊戲的現代變體,誰能想到,這個古老的理念下,有設計師會在08年再做出一個美譽無數的作品。它的成功證明了,心的連接與默契,是桌遊裡永不過時的一塊保留地。它適合趣味與想像寬廣的好朋友一起玩。隻言片語不是終點,15年又一款拿獎拿到手軟的猜詞類桌遊出現,並且拿獎拿到手軟。不過,雖然它也是基於猜詞,但不是隻言片語那樣的直系變體,因為它有另一套重要核心規則,和猜詞共同支撐起了其遊戲性。其實人越多越好玩,但人數改變不引起質變,所以放在這裡。這遊戲真的很快樂,而且這快樂不來自於智識,不來不來自於構造,不來自於幽默感,就是情景的氛圍,是我們基因裡對活潑與緊張的忍俊不禁。和uno一樣,比較適合在人還沒來齊時,先玩一局這個吧,或嘴炮累了時,玩著放鬆一下吧。同性質(不是同玩法)的還有炸彈貓咪等,就不一一介紹了。發明這款遊戲的設計師是天才。玩過後你會發現,它看似雜亂與隨機的面板背後,有著極其優雅的規律之美。包括地形的設計,各類地形的比例,規則的設定,就好像那個設計師做了無數的計算,但又把自己所有的努力隱藏在了規則背後,只給玩家呈現出極其簡約,沒有人為痕跡的東西。市面上你能玩到的最主流,最正統的資源經營類桌遊,並不那麼歡樂,但我仍把它放在這裡,因為有些很宅的傢伙,不出門也在家裡玩《文明》,這是吸引ta來到你對面的好辦法。不知為什麼,準備結尾時突然想到了,很久前在一個隱藏在徐匯某個居民小區裡的桌遊吧中玩這個時,有一隻黑色貓咪走來走去,如果你只有一個人,看到「聚會桌遊」還點進來,那我……還是挺欣賞你的。我一個人的時候,會假裝過年回家時能叫到30個朋友,一起玩兩室一彈,並寫這種文章騙騙自己。打一塊錢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