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夢老鼠》的故事還記得吧,讀者反饋總結來了,文長字多,抱歉了!

2021-01-21 孫莉莉的絮絮叨叨

一次與幼兒讀者合作的創作經驗

 ——兼談幼兒對幻想類故事的反應類型觀察


一、前言

    讀者反應理論認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事的是一種解釋活動,因此讀者在看過文本後的感受,讀者何時以及如何建構文本意義,讀者所建構的意義受到文本那部分影響,讀者對資料的解釋與運用 (也就是閱讀產生的影響) ,必定與個人歷史背景及生活情境有關。

    斯坦利.費什指出,從來沒有人是腦筋一片空白地進行和言語有關的活動 (包括讀、說、聽、寫、想) 。人們使用語言時,會受某些傾向、興趣、關切所影響,而且這些因素事先會形成一個力場,任何言語必須在此力場中找到運作的位置及方式,才可能產生意義。換句話說,即使在看來被動的語言活動中,聽者和讀者也扮演極為主動的角色。斯坦利.費什所謂的感受風格學並不強調字義,而是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字句給予的刺激應予以分析。換句話說,文本上的字並不等於意義,它們只是閱讀活動的客體,是創造意義的動力泉源;閱讀之「事件」或「經驗」才是文本的真正意義。 閱讀也不再是作品的文句刺激一個被動的讀者產生感受;相反的,讀者在還沒拿起作品來之前,便已經有某些預存的興趣和動機傾向,正是這些預存的因素建構了他所見的作品,創造了他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換言之,感受不是被動的對作品作出反應,而是主動的創造閱讀經驗。

    儘管讀者反映理論已經在文學理論,尤其是兒童文學理論中佔有一席之地,但針對較為年幼兒童的讀者反映研究還非常少見。這主要是受到了研究者接近被研究對象的客觀條件,以及依賴於紙筆測驗的研究方法等局限。實際上,對於年幼兒童的最佳研究方法勢必是田野式的,以觀察、記錄、訪談甚至是行動研究等社會科學常用方法才可能獲得更為有價值的信息。為此,筆者試想,如果能夠將一個作品讀給較大數量的幼兒,並且進行群體訪談,收集其閱讀感受,然後進行分類整理,是否可以在較大樣本的支持下,形成一個幼兒理解某一類文學作品的反饋模型。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筆者也在嘗試進行面向低幼兒童的文學創作,這種創作當然是基於筆者個人對幼兒生活經驗和理解水平的觀察、理解和想像,但這種創作往往是筆者個人一次性完成的,是否有可能將幼兒讀者的反應納入到創作歷程中來,讓讀者成為創作的有機部分呢?

    基於這樣的好奇,筆者進行了一次創作——反應——再創作——再反應——再創作……的實驗。

 

二、創作緣起

    2017年3月,筆者在研讀近代童詩作品時,發現了這樣一篇童詩——《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作者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劉大白。

 

《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

    孩子說:

    「母親,我昨兒晚上做了一個夢;

    現在卻有點兒記不起來,迷迷濛蒙了。」

    母親笑著說:「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

    老鼠怎麼抬夢?

    夢怎麼抬法?

    老鼠抬了夢去做什麼?

    這不是夢中說的夢話?

    不是夢話哪——

    她怎地記不起夢來?

    那夢上哪兒去了,

    要不是老鼠把夢抬?

    那老鼠剛抬了夢跑,

    驀地裡來了一頭貓;

    那老鼠嚇了一跳,

    這夢就跌得粉碎沒處找。

    哦,我知道了

    我們做過的夢都到哪兒去了!

    原來都被貓兒嚇跑了抬夫,

    粉碎得沒找處了!

 

    筆者覺得這首詩童趣盎然,既有孩子熟悉的老鼠、貓等生動逗趣的形象,又有關於夢、記得、忘記這樣既是孩子熟悉,又可能令孩子困惑且感興趣的經驗。於是就動手將這首童詩改寫成了一個短小的童話——《一個無論如何都記不起來的夢跑到哪裡去了?》:

  

    有一天,莎莉睡醒了,她覺得有點不對勁。她想不起她昨晚做的夢了,一點都想不起,一丁丁點兒都想不起。平時,她總會記得,有時候是很完整的一個故事,有時候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畫面,不過多少總有一點,可是今天,她完全記不起來了。

    莎莉問外婆,為什麼她完全記不起昨晚的夢了。

    外婆頭也不抬的說:「因為你昨天沒有運動。」這就是答案?沒有運動,就記不起夜裡的夢?莎莉正要張口問,外婆又說道:「因為你昨天下午沒有運動,所以晚上吃飯就吃的很少。因為你吃的很少,我就要把剩下的飯菜一點一點的裝起來。因為裝了很多剩飯菜,我就累了,而你又不肯幫我洗碗,所以洗完碗天就黑了。」

    「哦,是的,對不起外婆,以後我會幫您洗碗的,可是,這和我記不起夢有什麼關係?」莎莉問。「當然有關係,你別急,你要聽我慢慢講。」外婆繼續說:「因為天黑了,我就想去睡覺了,所以沒有給狗狗加食物,狗狗晚上沒有東西吃,夜裡就會起來亂轉。」

    「難道我記不起我的夢和狗狗亂轉有關?」莎莉更加困惑了。

    「當然有關,狗狗亂轉就會踩到在你門口蜷著睡覺的貓,貓就會蹦起來喵喵叫。」

    「所以,貓喵喵叫就會讓我記不起夜裡做的夢?」

    「哦,差不多了!」外婆不慌不忙的說:「貓喵喵叫就會嚇著抬夢老鼠。」

    「抬夢老鼠?」莎莉總算聽到了「夢」這個字,可是,抬夢老鼠是什麼?

    「是的,抬夢老鼠每個夜晚都會來抬你的夢,他們是兩隻一組的,一前一後。你的夢會從你的鼻孔裡冒出來,就像一個大雞蛋,你就是一隻夢雞。抬夢老鼠把這個夢蛋抬走。收在你的夢籃子裡。這個夢籃子就掛在你的床底下,雖然你看不見,可是它就掛在那裡。有時候,抬夢老鼠很乖,把蛋完完整整的放在夢籃子裡,穩穩噹噹地掛在床底下,這樣,你就還會記得你的夢,完整的像一個故事;可是,有時候,他們會貪吃,偷偷鑿開一個小洞,吸夢蛋裡的夢汁,他們吸得越多,你能記住的越少。不過,總會有零零散散的夢汁留下來。」

    原來是在這樣!莎莉恍然大悟:「可是,為什麼昨晚什麼也沒記住呢?一丁點兒也沒記住啊!」

    外婆說:「我不是告訴你了嗎?因為你不運動,吃得少,我累了沒有給狗狗餵食,狗狗亂轉踩了貓,貓喵喵叫嚇著了抬夢老鼠,他們一跑就把你的夢蛋丟在地上,夢蛋一遇到土就馬上灰飛煙滅,所以,你就什麼也不記得了!」

    原來是這樣啊!這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故事!莎莉想。

    「那今天晚上抬夢老鼠還會來嗎?」莎莉問。

    「當然會來,他們每天都會來的。」外婆很確信的說。

    莎莉決定今天好好運動,晚上吃飽飽,還要幫外婆洗碗,親自給狗狗餵食,讓貓咪睡到窩裡,自己呢,早早鑽進被窩,等抬夢老鼠來。

 

    在這個很短的童話故事中,筆者試圖用較為直觀的形象回答詩中提出的問題:老鼠怎麼抬夢,夢怎麼可以抬,老鼠抬夢去了哪裡,夢為什麼會記不起來,為什麼有些又記得……等等。筆者想到了動畫片中常見的老鼠抬蛋的形象,兩隻老鼠一前一後抬著一顆雞蛋,又想到了漫畫中常見的睡覺吹鼻涕泡的形象,於是就組合成睡覺的時候夢就像鼻涕泡一樣從鼻子裡吹出來,老鼠把雞蛋一樣的夢抬走,這就解決了「夢怎麼抬」的問題;然後又想到西遊記中遇土則化的人參果,所以讓夢蛋也具有這樣一個性質;再然後來解決有些夢記得住,有些夢記不住的問題,就運用老鼠愛偷吃的一般印象,加上蛋是有蛋液的,所以讓老鼠用吸管偷偷品嘗夢蛋裡夢汁……另外還要給那隻突然躥出來的貓一個合理的解釋,再把媽媽換成更容易產生魔幻效果的外婆。總體而言,這個短篇童話就是在延伸了基本創意之後,部分地回答這首童詩所提出的問題的一個改寫作品。

 

三、初次讀者反應

    由於筆者無法親至幼教現場,因此拜託兩位有經驗的幼兒園同事,把故事講給小班和中班的幼兒,並儘可能自然地展開討論,以收集3-4歲幼兒對這個故事的讀者反應,這一次的讀者樣本數量較少,收集的反應主要用於對故事的基本檢驗。收集到的信息如下:

1、「老師,我的床底下也有夢籃子嗎?我做夢時也會有抬夢老鼠來嗎?」

2、「夢雞是什麼?」

3、「這故事太搞笑了。」

4、「老師,我知道夢雞會下夢蛋,恐龍也會下蛋。」

5、爬到床底下找夢籃子,並且說:「看,看,我看到了,那裡有夢籃子。」「我這裡也有的。」「我們快躺下睡覺吧,睡著了抬夢老鼠才會來呢」。

6、「我喜歡抬夢老鼠,我也想等他來抬我的夢。」

7、「夢籃子什麼樣啊?」

8、「那抬夢老鼠來了嗎?這次他們偷吃了嗎?」

 

    我們對以上信息稍作分析,就能發現幼兒的反應大致可以歸為三個層次:1、意義建構,如想知道夢籃子什麼樣,對夢雞的困惑,對夢雞和夢蛋關係的理解,對故事真實性的質疑;2、閱讀感受,可以分為直接表達的總體感受,如「這故事太搞笑了」;和對角色或情節感受的表達,如「我喜歡抬夢老鼠」;3、意義運用,表現為對故事後續的期待,直接訴諸行動的參與創作,如「我們快躺下吧」「我看到了」等。

 

三、二次創作

    筆者在分析了小讀者的反應之後發現,3-4歲的幼兒基本上能夠理解故事中的幾組主要關係:如夢和夢蛋(抽象事物形象化),夢雞(母雞生蛋的類比),夢蛋和抬夢老鼠(擬人),蛋和籃子(相關事物聯想),睡覺和做夢(現實經驗關聯)。同時,幼兒對夢蛋、夢籃子、抬夢老鼠的具體形象,老鼠抬夢的過程,以及後續莎莉故事的結局有所關心。因此,筆者決定依照幼兒所關心的內容調整和展開故事,並加大故事的難度,將讀者年齡進一步提高,以考察較為複雜的故事結構,較為複雜的概念,以及較為複雜的情節是否仍能夠被3-6歲幼兒理解,他們之間的理解是否會存在差異。

    筆者將故事做了如下補充和改寫:

 

    莎莉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婆是個愛叨嘮的老太太。

    今天,莎莉醒來了,她覺得有點不對勁。她想不起她昨晚做的夢了,一點都想不起,一丁丁點兒都想不起。平時,她總會記得,有時候是很完整的一個故事,有時候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畫面,不過多少總有一點,可是今天,她完全記不起來了。

    莎莉問外婆,為什麼她完全記不起昨晚的夢了。

    外婆頭也不抬的說:「因為你昨天沒有運動。」這就是答案?沒有運動,就記不起夜裡的夢?莎莉正要張口問,外婆又說道:「因為你昨天下午沒有運動,所以晚上吃飯就吃的很少。因為你吃的很少,我就要把剩下的飯菜一點一點的裝起來。因為裝了很多剩飯菜,我就累了,而你又不肯幫我洗碗,所以洗完碗天就黑了。」

    「哦,是的,對不起外婆,以後我會幫您洗碗的,可是,這和我記不起夢有什麼關係?」莎莉問。「當然有關係,你別急,你要聽我慢慢講。」外婆繼續說:「因為天黑了,我就想去睡覺了,所以沒有給狗狗加食物,狗狗晚上沒有東西吃,夜裡就會起來亂轉。」

    「難道我記不起我的夢和狗狗亂轉有關?」莎莉更加困惑了。

    「當然有關,狗狗亂轉就會踩到在你門口蜷著睡覺的貓,貓就會蹦起來喵喵叫。」

    「所以,貓喵喵叫就會讓我記不起夜裡做的夢?」

    「哦,差不多了!」外婆不慌不忙的說:「貓喵喵叫就會嚇著抬夢老鼠。」

    「抬夢老鼠?」莎莉總算聽到了「夢」這個字,可是,抬夢老鼠是什麼?

    「是的,抬夢老鼠每個夜晚都會來抬你的夢,他們是兩隻一組的,一前一後。你的夢會從你的鼻孔裡冒出來,就像一個大雞蛋。抬夢老鼠把這個夢蛋抬走。收在你的夢籃子裡。這個夢籃子就掛在你的床底下,雖然你看不見,可是它就掛在那裡。有時候,抬夢老鼠很乖,把蛋完完整整的放在夢籃子裡,穩穩噹噹地掛在床底下,這樣,你就還會記得你的夢,完整的像一個故事;可是,有時候,他們會貪吃,偷偷鑿開一個小洞,吸夢蛋裡的夢汁,他們吸得越多,你能記住的越少。不過,總會有零零散散的夢汁留下來。」

    原來是在這樣!莎莉恍然大悟:「可是,為什麼昨晚什麼也沒記住呢?一丁點兒也沒記住啊!」

    外婆說:「我不是告訴你了嗎?因為你不運動,吃得少,我累了沒有給狗狗餵食,狗狗亂轉踩了貓,貓喵喵叫嚇著了抬夢老鼠,他們一跑就把你的夢蛋丟在地上,夢蛋一遇到土就馬上灰飛煙滅,所以,你就什麼也不記得了!」

    原來是這樣啊!這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故事!莎莉想。

    「那今天晚上抬夢老鼠還會來嗎?」莎莉問。

    「當然會來,他們每天都會來的。」外婆很確信的說。

    莎莉決定今天好好運動,晚上吃飽飽,還要幫外婆洗碗,親自給狗狗餵食,讓貓咪睡到窩裡,自己呢,早早鑽進被窩,等抬夢老鼠來。

    等啊等啊,抬夢老鼠一直不來,莎莉的眼皮重得都要把她壓倒了。這時,她隱約聽到外婆說:「你不閉上眼睛,抬夢老鼠是不會來的……」莎莉只好閉上了眼睛。

    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莎莉聽到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是抬夢老鼠來了嗎?莎莉偷偷把眼睛睜開了一條小縫,果然看到兩隻小小的老鼠一前一後的走過來。他們的肩膀上抬著兩根細木棍,木棍上綁著繩子,有點像一個網兜。只聽一隻老鼠說到:好奇怪,今天莎莉的夢蛋竟然是透明的,你看你看,蛋殼就像鏡子一樣。另一隻老鼠說,是啊是啊,我都能看到我,也能看到你。哈哈,就像照鏡子一樣呢。

    兩隻老鼠輕手輕腳地從莎莉的鼻子下面摘下來一個足足有足球那麼大的大大的夢蛋,可是夢蛋一碰到老鼠手裡木棍上的網兜,馬上就開始變小了,越來越小,一直變到只有一粒葡萄珠那麼小。那是一顆靜靜剔透的小蛋,好像很輕很輕,輕得可以飛起來。兩隻抬夢老鼠一前一後把裝著小夢蛋的網兜抬起來,他們一邊走一邊說:「從來沒有吃過透明的蛋呢,要不要嘗一嘗?」另一隻老鼠說:「恩,真的很想嘗一嘗啊!」「不要不要!」莎莉忍不住喊了出來。兩隻老鼠嚇了一跳,差點丟下夢蛋逃跑,還好被莎莉一把攬住,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夢蛋掉到地上,灰飛煙滅了。

    莎莉儘可能地用溫柔的聲音對抬夢老鼠說:「別怕別怕,我不會傷害你們的,我只是想認識你們,看看我的夢是怎麼被收集起來的,夢籃子到底在哪裡,裡面藏著的我的夢都是什麼樣的。你們能帶我去看看嗎?」

    兩隻老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說:「可是你太大了啊!」一隻老鼠說:「除非你變小,和我們一樣小,不然你是看不到夢籃子的。」

    那我怎麼才能變小呢?莎莉想起來那個神奇的網兜,對啊,「它能把足球一樣的夢蛋變小,一定也能把我變小吧。」莎莉說。兩隻老鼠想了想,也許可以試試吧,於是,他們用木棍上的網兜向著莎莉的手指頭套去。果然,莎莉一碰到網兜,感覺自己就在變小了,只用了五分之一秒的時間,莎莉已經坐在一個大大網兜上了,手裡抱著現在看起來像足球那麼大的夢蛋。感覺自己好像坐在吊床上一樣。兩隻老鼠看到網兜真的把莎莉變小,也很高興,他們用力抬起莎莉,說:「我們也是第一次帶著夢雞出門去夢籃子哦,不知道會怎樣,試試看吧!」夢雞?夢雞是什麼東西?莎莉想。哦,對啊,下夢蛋的,當然是夢雞了。原來小老鼠們把做夢的人叫做夢雞啊。

    變成了夢雞的莎莉和夢蛋一樣輕,輕得仿佛可以飛起來。兩隻老鼠抬著莎莉和她的透明夢蛋三下兩下就跳到了床底下。莎莉緊緊抱著她的夢蛋,聽著門外的動機,她可不喜歡狗再嚇到貓,貓再嚇到老鼠。

    沒一會兒,他們就走到了牆角,莎莉抬頭向上一看,平時她睡的小床竟然比山還高,就在床和牆壁的中間,就在她枕頭的正下方,吊著一個小小的籃子,那個籃子軟軟的,雪白雪白的,好像很輕很輕,比夢蛋還要輕。這時,夢籃子裡垂下了兩根細細的繩子,兩隻老鼠把一根繩子綁在夢蛋上,另一根系在莎莉腰上,莎莉覺得自己輕輕地飛起來了,一下子就到了空中,然後被繩子帶進了夢籃子。

哇,夢籃子都要多夢蛋啊,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顏色淺有的顏色深,有的還有花紋,唯獨今天進來的這只是透明的。她輕輕的撫摸著夢籃子,原來,夢籃子是用蜘蛛絲做成的。

    就在這時,她聽到有人說話:「莎莉,你怎麼到這裡來了?」莎莉抬頭一看,一隻蜘蛛像她走來,可是,這隻蜘蛛的臉明明就是她的外婆啊,應該說,這是一隻蜘蛛模樣的外婆。

    莎莉剛要說話,就聽到蜘蛛外婆說:「雖然你已經知道了夢籃子的秘密,但是一定不要告訴別人,除非……」「除非什麼?」莎莉趕緊問。「除非你未來也有一個女兒,你的女兒又生了一個女兒,夢籃子的秘密,只能由外婆告訴外孫女,這是我們的規定。」原來還有這樣的規定,莎莉笑了,她終於知道自己的外婆為什麼知道抬夢老鼠、夢籃子的故事了。

    這時,蜘蛛外婆又開口了:「莎莉,這裡就是你的夢了,從你一出生開始,到現在所有的夢,有甜美的,也有傷心了,有高興的,也有生氣的,有嚇人的,也有搞笑的。我坐在這裡守著你的夢,雖然看不見裡面有什麼,但是我能聽到裡面的聲音。」

    「真的嗎,我可以聽到嗎?」莎莉好奇地湊近一顆夢蛋,認真地聽著。好像隱約地聽到了「真好吃啊,還要還要,再來一個吧!」原來是一個貪吃的夢,莎莉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又轉向另一個夢蛋,裡面似乎完全沒有聲音了。莎莉努力的聽了半天,還是什麼也沒聽到。這是怎麼回事呢?

    蜘蛛外婆說:「這個夢應該已經很久了,越是久遠的夢,聲音越不清晰,有些夢蛋還會慢慢的消失。你現在還小,等你再長大一些啊,有些夢蛋就會不見了……」

    「好可惜啊!」莎莉說。等我長大了,小時候的許多夢就不見了,看不見也聽不見,夢蛋就消失了,莎莉有點傷感的想著。

    蜘蛛外婆笑笑說:「別擔心,總有一些夢會留下的,而且,你還會不斷做夢,下出新的夢蛋啊,你可是一隻很會下蛋的夢雞呢!」

    聽到這裡,莎莉又開心了。是啊,我是一隻努力下夢蛋的夢雞。莎莉覺得這個名字很好。

    蜘蛛外婆突然揮出了很長很長的一根絲線,對莎莉說:「沿著這根線,那就可以走回床上,變成你原來的樣子。躺下,閉上眼睛,你的夢蛋才能留在這裡哦。試試看吧,千萬不要掉下來。」

    莎莉點點頭,輕輕地走上了那條絲線,感覺自己像在飛,沿著線走啊走啊,就走到軟軟的枕頭上。自己的頭剛剛好可以躺在枕頭上,身體也恢復了原來的大小。她閉上眼睛,想著蜘蛛外婆的話,想著蜘蛛網編成的夢籃子,想著抬夢老鼠和自己那些五顏六色的夢蛋,睡著了。

    「莎莉,該起床了!」門外傳來外婆的聲音。莎莉揉揉眼睛,看到天已經亮了,她趕緊低頭看看自己的床底下,既沒有抬夢老鼠,也沒有白的像雪一樣的夢籃子。可是她知道,那是因為她太大了,所以才看不見,所以,她必須輕輕地起來,免得震壞了自己的夢籃子。

    她輕輕地下了床,穿好拖鞋,打開門,一下子抱住外婆的脖子,說:「外婆外婆,我看見抬夢老鼠了,還有夢籃子,還有蜘蛛外婆……」

    外婆笑著抱住莎莉,她當然知道啊,因為,她也曾經這樣抱住自己的外婆,說過同樣的話啊。

 

    在字數上,初次文本為1051字,二次文本為3438字,擴展了兩倍。在內容上,二次文本延續了前文,又詳細描述了老鼠抬蛋的過程、工具、夢蛋的形態和變化、夢籃子的形態等;在結構上增加了蜘蛛外婆的角色,與真實外婆形成鏡像人物,既造成了閱讀的趣味,同時也有意提高了閱讀理解的難度;在結構上還設計了夢裡夢外的虛實空間關係,用捕夢網、蜘蛛絲、莎莉身體的變化等實現了空間轉換;並加大了對夢的討論,除了之前涉及到的是否能記起的夢,還增加了好夢噩夢,夢的遺忘和童年的遺忘等成長相關話題,並且加入了莎莉的一些情緒表現,如好奇、驚訝、不舍、傷感等,形成了一定的理解層次和思考梯度。最後,用「故事只能由外婆講給外孫女聽」這樣一個迴路,加強了故事的「擬真性」,也就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強調虛構故事真實性的手法。

 

四、二次反應

    筆者將這個經過改寫的童話再次委託教師帶到教學現場,這次不同的是:1、樣本數量擴大到了超過100名;2、由一所幼兒園中的一個小班,兩個中班,兩個大班幼兒作為讀者樣本,提高了讀者年齡段;3、請老師較為詳細地記錄每個願意發言的幼兒的完整語言,以加強樣本的效度;4、樣本所在地由北京市移到了江蘇省某幼兒園。

在這次讀者反映收集中,總共收到133條有效讀者反應文本。筆者將這些文本進行了分類整理[1]。由於這次故事較長並較為複雜,樣本數量多,且因為大班幼兒增加,提出的問題和進行的討論深度都有所增加,所以在反應中呈現出了更為豐富的內容。

    第二次幼兒讀者反應的文本按照內容分為以下四個大話題若干小話題:

1、關於故事情節

1.1、關於夢蛋

1.1.1、a「老師,你會下夢蛋嗎?」b「老師當然會啦!每個人都會下夢蛋,因為每個人都會做夢」

1.1.2、特別想看看自己的夢蛋是什麼樣的顏色,自己的夢又是什麼呢?

1.1.3、我想去夢藍子裡聽一聽夢蛋有什麼聲音?是不是有小雞呀?

1.1.4、我的夢蛋有這麼大。[2]

1.2、關於蜘蛛外婆和外婆

1.2.1、我覺得莎莉的外婆真好,也希望有一個像這樣的外婆。

1.2.2、我感覺很奇怪呀!就是那個蜘蛛外婆本來是大的,它的腳在哪裡呀?

1.2.3、外婆很關心他自己的(關心她的外孫女莉莎嗎[3])是的

1.2.4、老師,我會不會也遇到蜘蛛外婆呀?

1.3、關於故事中的其他概念

1.3.1、五分之一秒的時間是多長?

1.3.2、我覺得夢蛋特別好吃。

1.3.3、我在想我會不會變得太小太小?我會不會也走在那個絲線上(你想走嗎?)我不想走,(為什麼?)雖然我想走也不想走

1.3.4、故事裡說的夢籃子真的是用蜘蛛絲做的嗎?

1.4關於故事前半部的因果關係

1.4.1、回家,晚飯吃得飽飽的,幫外婆洗碗,閉上眼睛早點睡覺,就有夢蛋出現!

1.4.2、那個小女孩她不願意幫忙,老奶奶說她了,狗踩到貓,貓喵喵叫,嚇走了抬夢老鼠。

1.5關於變小

1.5.1、真想自己變小去看下夢蛋和夢籃子。

1.5.2、我想變小看蜘蛛外婆,想順著蜘蛛絲去到夢籃子裡看夢蛋。

1.5.3、我想知道沙莉是怎麼變小的。

1.5.4、就是我聽完這個故事,我在想我會不會變小

1.5.5、我想變小躺到夢藍子裡看看我能不能變成神獸金剛裡面的,什麼什麼什麼巨精,然後我想打敗怪獸

1.5.6、我的夢蛋可以變這麼小嗎?(如果可以變這麼小,你想怎麼辦?)變魔術,我每天在家都做夢

1.6關於進入故事空間

1.6.1、我想去那個世界玩去

 

2、關於虛構

2.1關於故事內容(抬夢老鼠、蜘蛛外婆等)的真假(虛構和真實)

2.1.1、真的有抬夢老鼠、夢蛋和夢籃子嗎?

2.1.2、「那我睡著了怎麼聽不見抬夢老鼠的聲音呀?」「你睡著啦,當然聽不見咯!」「那莎莉怎麼會聽見呢?」「因為莎莉的外婆告訴她了。」

2.1.3、夢是假的,老鼠不會在晚上來的。

2.1.4、我想說關於科學的,我覺得抬夢老鼠是沒有的,因為我根本沒有見過。

2.1.5、這個夢會不會是真的呀

 

2.2關於故事本身的思考

2.2.1、我感覺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夢

2.2.2、故事裡所有的東西都是莎莉夢裡的東西

2.2.3、我媽媽說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3、關於夢

3.1關於夢、美夢和噩夢

3.1.1、感覺有的夢很害怕(一個膽小的孩子說的)

3.1.2、因為有些人夢裡夢到的和自己想像的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3.1.3、夢不一樣,一個好夢,一個壞夢,就會做不一樣的夢

3.1.4、我也經常做夢。

3.1.5、老師,我還做夢夢到過奧特曼呢,我打敗了好多壞人。

3.1.6、晚上媽媽給我講故事我就會做夢。

3.1.7、我會做噩夢,然後天就亮了。

3.1.8、我夢到媽媽的。

 

3.2關於夢和記憶和遺忘

3.2.1、如果不記得夢,可以寫在紙上,第二天就能記得。

3.2.2、也有可能莎莉長大之後會忘記外婆給她講的這個事情。

3.2.3、我覺得莎莉很喜歡這個夢,我感覺她會永遠記住這個夢的

3.2.4、有時睡覺會做夢,有的人能記住自己的夢,有的人不能

3.2.5、有的夢忘了可能會再想起來

3.2.6、我總是記得我的夢。

 

4、理解監控和整體評價

4.1關於理解和理解監控

4.1.1、抬夢老鼠是什麼?

4.1.2、我聽不太懂這個故事。

4.1.3、什麼是夢雞?

4.1.4、夢雞和夢蛋有什麼關係?夢雞長什麼樣?

 

4.2評價整體

4.2.1、這個故事很精彩,

4.2.2、這個故事非常神奇

4.2.3、這個故事充滿疑問。

4.2.4、我喜歡這個故事

4.2.5、我感覺聽完這個故事,我也像做夢一樣。

4.2.6、我感覺好開心呀!

4.2.7、我覺得聽完這個故事感覺很溫暖,因為呢這些夢蛋都被留了下來,真的很好。

4.2.8、我覺得我好開心,因為莎莉遇到了抬夢老鼠,好幸運,我也想遇到他們。

 

五、對第二次反應的解釋

面對3-6歲幼兒對於這個虛構的有關夢的童話故事的反應,筆者做如下討論。

1、        幼兒建構意義受到原有經驗的影響

幼兒在聽故事時,明顯表現出「視覺化」傾向,他們總是在探問「**是**樣的?」,有些他們能夠動用原有經驗得出一個模糊或者清晰的內在圖像,有些則不能,所以才會有大量的問題指向形象。例如夢蛋什麼樣,夢籃子什麼樣等。但是在這裡,有三處值得討論。

第一,幼兒原有生活經驗影響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和意義建構。

    筆者故意設計了莎莉當晚的夢和其他夢籃子裡的夢都不相同的情節,目的有二:一是想暗示莎莉當下是在夢裡,所以夢裡看到東西是她白天所想,因此是和鏡子一樣透明和可以反射外部事物的;二是增加希望引發讀者對夢蛋的各種各樣的外形的想像,因為後面講到有白色的、彩色的,灰黑色的夢,他們代表了夢蛋裡不同的夢。但是筆者發現,幼兒對此「鏡像」並無提及,應該是難以理解這個鏡面蛋的意涵。雖然後面有小讀者講到「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這應是基於對夢的一般常識,而非受到此處的暗示。

再如幼兒對於蜘蛛絲的經驗大致是很細、透明、柔軟,所以不止一個讀者想知道夢籃子是什麼樣子的,蜘蛛絲可以做夢籃子嗎等。這是幼兒已有的經驗在遇到幻想的處理時發生了衝突。有些幼兒可以順應這種幻想,表示很神奇,有些則表現為抗拒,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第二,幼兒原有文學經驗影響其內在圖像的建構。幼兒如果聽過愛麗絲漫遊奇幻仙境,孫悟空大戰鐵扇公主這類故事,則對莎莉變小這樣的奇幻情節不會陌生,但如果沒有聽過,則會對變小表示詫異,進而表現出新奇、驚訝或者無法接受。

第三,幼兒會主動調動個人的生活經驗來解釋文本,感受文本情緒。有多個小讀者提到喜歡莎莉的外婆,喜歡外婆講故事,提到自己曾經做過什麼夢,以幫助自己理解夢蛋的多樣形態等。

 

2、        幼兒非常關心虛構與真實的問題

我們收集到不少關於對故事的真實性表示關注和疑問的反應文本,並將之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不質疑真實性;質疑真實性(部分的真實性、整體的真實性)、接受虛構。

一部分幼兒是不去質疑故事的真實性的,他們不僅信以為真,還爬到床下去尋找夢籃子。有的聲稱自己看見了;有的看不到,就說自己還沒有變小,所以看不到。還有的幼兒要求大家都閉上眼睛快睡覺,這樣抬夢老鼠才會來。他們理解了抬夢老鼠來的前提條件,並且相信自己閉上眼睛睡著了就有可能遇到抬夢老鼠,但是他們同時相信,並不是每次都能遇到,所以如果遇到了,是幸運的事。

第二類幼兒對故事的真實性表示質疑,有人對其中的部分情節表示質疑,比如真的有抬夢老鼠嗎?真的有蜘蛛外婆嗎?有的則是全盤否定故事的真實性,又可以分為無理由(「這是假的」),「這就是一個夢」(以夢來解釋其中幻想的部分),以及從科學上講這是不可能的(區分科學和文學)。這種質疑大多出現在大班幼兒的反應中,他們開始區分故事的真實和虛構部分,並且能夠根據個人的經驗和科學或前科學知識進行判斷,而且對真實性有著較高的崇拜,隱約透露出「真實的才是好的」的價值判斷。

第三類幼兒則明確地知道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並且非常樂於接受這個虛構的故事,大多表現為「我真想……」,也就是說我明明知道這是假的,但是我希望這是真的。他們很樂於享受文學的虛構帶來的樂趣。

 

3、        幼兒在建構文本意義時採用多種認同策略

除了少數幼兒質疑故事的真實性並表示拒絕外,大多數幼兒是樂於認同虛構故事帶來的文學樂趣的。並且,他們運用了多種手段來進入這種虛構的樂趣中。筆者將之分類六種類型或層次,分別為:直接認同、提問認同、推理認同、關聯如同、想像認同、行動認同。

直接認同的幼兒往往並不思考故事的真偽,而是直接尋找一個可認同的角色,大多數幼兒的認同對象都是莎莉,也有幼兒對夢蛋的味道表示好奇,似乎希望自己是抬蛋老鼠,可以品嘗夢蛋的味道。有幼兒很擔心莎莉(或自己)走在蜘蛛絲上是不是安全。這種從細節去與主人公共同行動的策略,讓他們更深入的進入到故事之中。

有些幼兒通過提問來實現認同,例如「老師你會下夢蛋嗎?」這樣的問題,就是希望在權威人士或同伴的協助下確認故事的可信,並由此達成自己與角色的共同行動。還有幼兒問:我為什麼看不到抬夢老鼠?當被回答:「你睡著了才能看到」後,就主動上床去睡覺,也表現為通過提問來確認自己對故事意義的建構。

    有些幼兒關注故事中的類比推理,例如回答夢蛋的問題的幼兒,說 「老師當然會啦!每個人都會下夢蛋,因為每個人都會做夢」。有的幼兒則關注因果推理,如 「那我睡著了怎麼聽不見抬夢老鼠的聲音呀?」「你睡著啦,當然聽不見咯!」「那莎莉怎麼會聽見呢?」「因為莎莉的外婆告訴她了。」可見幼兒不僅關注故事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也關注故事自身內部的合理性。甚至可以說,相對於故事是否是真的,他們更關注故事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自圓其說。

幼兒往往會在關聯個人經驗進行故事和意義建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想像,讓故事對個人更加有意義,例如他們會說想到夢籃子裡去看看自己的夢是什麼樣的,聯想到自己曾經做過噩夢,想去看看噩夢的夢蛋是什麼顏色的。有的會聯想到媽媽對自己說的話,有的會聯想到自己對於夢的認識,這些都是關聯認同的表現。

還有的幼兒說想去夢籃子裡打怪獸、想每天都在家裡做夢等等,這些有的已經超出了故事的內容,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已經開始進行充滿想像的創作,從而讓故事更富於個人意義。

一些年齡較小的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就跑到床底下去尋找夢籃子,有的則在午睡時等著抬夢老鼠來。有老師反映,在午睡前講完這個故事,小班幼兒園都快快閉上眼睛,不像平時那麼嘰嘰喳喳不肯入睡。有小朋友甚至在睡醒後說他看到抬夢老鼠來了。這就是幼兒把個人的想像,遊戲的想像直接代入了故事的理解和意義的建構中。由此可見,故事的幻想性和幼兒的遊戲性是直接關聯的。

   

 

4、        中大班幼兒可以理解虛構故事中的兩重空間處理

有幾名幼兒表示想要進入到「那個世界」,這裡他們並不表示要去做夢,而是特別關注那個莎莉需要變小才能到達的床底下這個特別的空間。這些小讀者可能意識到這是一個藉由夢境營造出來的區別於現實的空間,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夢境。僅有一位小讀者的反應中關注到兩個外婆的變化,他認為蜘蛛外婆就是外婆變小了鑽到夢籃子裡。也有幾位小讀者關注到蜘蛛絲作為進入和返回的通路。說明他們對於故事空間的轉化有了一定關注和思考。

 

5、        幼兒對「變小」情節的興趣濃鬱

有相當數量的反應與「變小」情節有關,前文提到幼兒原有的文學經驗可能會影響到這個部分的理解,但是無論是否有相關的文學經驗,對於比一般成人身材矮小的孩子來說,變得更小,能去到他平時去不了的地方,看到他看不到的東西,也是具有極強的誘惑力的。這也就難關在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裡都有關於角色大小變化的情節設計。有趣的是,有些小讀者對自己變小會感到擔心,怕變得太小或者變不回來,最後變回來正常大小,會讓他們感到安心。

 

6、        幼兒在建構意義時主動進行不同層次的自我理解監控

幾位大班幼兒讀者提到了對故事的喜愛或者對故事角色的喜愛,尤其提到感受到了莎莉外婆對她的愛,提到自己感到很開心,覺得莎莉很幸運等等,這些語言都充滿了情感,而不僅僅是認知層面的理解。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即使是幼兒,他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都在進行著主動的理解監控。

我們看到有的小讀者說「我沒有聽懂這個故事」,有的問「夢雞和夢蛋到底什麼關係啊?」,有的說「我感到很開心」,還有的對表示「聽完這個故事,我也像做夢一樣」等等。這些對自我閱讀感受和狀態的評論,就是最基本的閱讀理解監控,這是未來幼兒實現有效自主閱讀的重要心理機制。這些理解監控涵蓋概念理解(什麼是夢雞)、情節理解(莎莉是怎麼變小的啊)、結構理解(這個故事就是莎莉做了一個夢啊)、情緒理解(我好開心)、主題理解(我覺得莎莉很喜歡這個夢,我感覺她會永遠記住這個夢的)等等。幼兒在欣賞文學作品中,並未受到教師的刻意指導,卻在與同伴的共同討論中,進行了複雜的閱讀心理活動。

 

六、結論和後續

通過對第二次讀者反應的分析和整理,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現有童話文本進行再次調整,調整內容包括:

1、          去掉外婆很長的那段關於運動、吃飯、洗碗的說辭,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這段過於冗長,對其建構故事意義無甚幫助只有幹擾,對於中大班幼兒來說,理解起來無困難,但也並未感受到其幽默,可見這只是作者一廂情願的幽默感,並未得到小讀者的認同;

2、          可以進一步加強對蜘蛛絲夢籃子,蜘蛛絲返迴路徑、莎莉變小變大等細節的描寫,顯然這是幼兒更加關注的,且可以引發其視覺想像的部分;

3、          與第一次反饋相比較,極少有幼兒關心後續會發生什麼,可見幼兒已經認同這個故事的完整度了。雖然筆者有意再將故事繼續延續,例如讓莎莉收到抬夢老鼠的求助,回到夢籃子,大戰奪夢怪獸,拯救童年美夢等一系列與夢、守護童年夢想和遊戲權利等有關的主題,又因為夢這個結構讓很多奇幻想像都可以順利進行,但這只是後續的想法。至少從目前看來,這個故事對於幼兒來說是相對完整的,符合他們一般的「故事感」節奏的。所以,是否發展為系列故事可以從長計議。

4、          另一個系列故事發展的方向則是指向已經有的夢內部的,例如莎莉再次造訪夢籃子,去偷窺回味自己從小到大的夢境,回憶童年的重要時刻。這兩個方向都是可以展開的,但對於幼兒而言,或許都有較高的時間理解上的難度,也需要在與幼兒的不斷互動中不斷調整。

 

總之,筆者認為,兒童文學有著兩層含義,一是作為一種有著特定讀者對象的文學類別,二是作為一種有著特別童年關懷的文學類別。就第二種而言,其實並不需要特別考慮讀者的年齡特徵和接受程度,更多的是作者對童年美學的一種個性化表達;而就第一種而言,則必須考慮到特定讀者的認知水平和審美趣味。幼兒特有的生活經驗、思維特徵、審美取向都決定了作者寫什麼和怎麼寫幼兒文學。或許在某種意義上說,嬰幼兒文學才是兒童文學中對象性要求最高的一個層次。

筆者進行這樣一個小規模的研究,意在探求幼兒讀者對一個具有明確讀者年齡指向性的作品的理解,並力求讓讀者的反饋意見成為作品進一步發展的依據,在這樣的一個類似行動研究的過程中進行個人的反思。希望這個研究的一些結論能夠對筆者後續的創作以及對幼兒讀者的理解上具有支持和引導價值。

最後,由於作者並未親至閱讀現場收集讀者反應,必然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切資料,這可能嚴重的影響了樣本的信度。未來筆者在條件具備時,將會採用更多樣本採集策略,除了集體訪談之外,可能還有紙筆繪畫、戲劇遊戲情境導入、自由遊戲觀察等,希望能夠取得更為詳實有效的幼兒讀者反饋。此外,即使是對現有的反應文本,可以進一步分析挖掘的內涵還有很多,筆者時間精力和能力所限,目前只分析到這個很表層的程度,並且沒有做過多的理論探討,也是希望未來在幼兒閱讀現場掌握到更多一手詳實資料後再做分析。

 

參考文獻:

《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美】斯坦利費什(Stanley Fish)著,文楚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

《讀者反應理論》,龍協濤,揚智出版社 1997

 


[1]在正文中,僅列出分類和部分舉例,完整內容請參考附件1。

[2]標為紅色的文字為小班幼兒發言,其餘為中大班幼兒發言,因為沒有明顯差異,所以未作區分。

[3]括號內文字為教師的追問,下同。


相關焦點

  • 劉大白: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
    葉至善:如何欣賞 《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這首詩?早上,女孩子醒來,想著方才做過的夢,可是迷迷濛蒙,記不真了,她告訴了母親。母親笑著對她說:「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母親這一句話引起女孩子一連串的聯想。這就是這首詩的內容。如果用戲劇作比,第一節等於序幕。
  • 【早安·童詩】Vol.3|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
    母親笑著說:「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      老鼠怎麼抬夢?      夢怎麼抬法?      老鼠抬了夢去做什麼?      這不是夢中說的夢話?      不是夢話哪——      她怎地記不起夢來?
  • X檔案:哆啦A夢被老鼠攻擊過多少次
    哆啦A夢一看到老鼠就六神無主,唯一專治家中老鼠、跳蚤、小強和白蟻的驚嚇聲波發訊器卻因為缺乏有害聲波而無法使用。被胖虎歌聲所困擾的大雄想到了好辦法,那就是讓胖虎唱歌,然後從歌聲中提取有害成分進行強化。一人一貓一拍即合,馬上找來胖虎測試。胖虎的歌聲果然了得,戴了耳機都還有魔音貫腦的奇妙體驗,老鼠和小強都跑出去了。
  • 夢的老鼠地圖
    如果我們把「意識」、「認知」、「思想」等等抽象概念用神經細胞活動這樣的客觀標誌來描述,動物也是可以做夢的。所謂夢就是在睡眠中重複前一天的經歷中的神經活動。碰巧這個做夢的客觀標準就在老鼠身上找到了。原來老鼠不管去哪裡,都會隨時在腦子裡構建那地方的地圖,沒法子,鼠目寸光嘛,洞裡拐了幾個彎如果不記住怎麼走出來的話,對老鼠後果很嚴重。
  • 給2020來個6000字總結
    這篇文章一如既往的有點長,也不多,6000字吧,鍵盤上敲了4-5個小時,畢竟是一整年的復盤,不能隨便敷衍了事。 本來打算元旦更新這篇文章的,考慮到元旦會去寶安找朋友玩2天,就提前更新了。 這篇文章採取倒敘的方式總結,時間從一年前講起。
  • 好讀 | 老鼠的夢
    後來一位著名的齧齒動物心理學家對此做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布朗尼——這隻被人當作科學拳擊吊袋的老鼠,決定反轉來控制它的飼養人,所以它有意識地改變了自己大腦神經的活動模式——做起了復仇的夢。在布朗尼的夢境裡,它才是身穿實驗服的主人,以科學的名義,隨心所欲地迫使那些不幸的人們表演愚蠢的雜技,所以它每天晚上都夢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新實驗。
  • 哪怕窮途末路的老鼠,也有權做著奶酪的夢
    《窮途鼠的奶酪夢》講述任職於廣告代理公司的恭一(大倉忠義 飾)因優柔寡斷而外遇不絕。某日,妻子派來調查出軌證據的調查員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對方竟然是他大學畢業後許久未見的學弟今之瀨(成田凌 飾)。今之瀨向恭一威脅,如想隱瞞外遇的事實就必須以身體來交換,原來他在校園時代就一直暗戀著恭一。
  • 貓和老鼠導演去世,還記得伴你長大的那些動畫片嗎
    吉恩·戴奇在戴奇的職業生涯中,有兩部家喻戶曉的作品——《貓和老鼠》和《大力水手》。視頻截圖《貓和老鼠》承載了無數人童年的回憶。動畫片中,湯姆和傑瑞總是相愛相殺,它們的打鬥大多以湯姆的失敗和傑瑞的勝利告終。
  • (轉)多啦A夢和Hello Kitty嘉年華來了!
    『hello kitty、哆啦A夢--歡樂嘉年華』超萌登陸!活動時間:2015.2.28—2015.3.13您還記得那個擁有百寶袋的機器貓嗎?您還記得那個像貓的可愛小女孩嗎?2015年2月28日,『hello kitty、哆啦A夢--歡樂嘉年華』登陸廣百湛江店!您想和哆啦A夢「0」距離接觸嗎?您想見見那個像貓的可愛小女孩嗎?想和她們一起合影嗎?廣百湛江店一次滿足您的所有願望!
  • 「故事」小老鼠分果果(這樣引導孩子懂得分享)
    畢業於播音專業,和三個娃一起讀了2000多本繪本。在她的公眾號裡(ID:xiaolijianggushi),每天都會更新一個故事音頻,分享育兒故事,已經吸引了百萬媽媽關注。故事簡介一隻飢餓的小老鼠遇到了一個大紅果,他要把蘋果推回家,好好享受一頓蘋果大餐。可老鼠那麼小,蘋果那麼大,想把蘋果推回家困難真不少。朋友們紛紛來幫忙,幫了忙,他們也想嘗嘗美味的大紅果。
  • 我很抱歉我生來就是一個人,是不是很抱歉
    我喜歡埋頭於音樂和寫散文現在音樂正在播放,我不是你的宋冬野我喜歡民歌認真,我聽說了宋冬野董小姐莉莉安安和橋如果你看到你像我一樣喜歡民謠我推薦一首歌陳碩子,忘了我我記得上次演出時唱過一首歌要麼唱歌要麼不唱歌原來得罪配樂是一件無奈的事不管過程如何,我終於唱了這首歌,變成了一個人舞臺上的音樂很動人歌聲和哭泣感動了觀眾掌聲是對自己最大的認可她又一次被同事稱為講故事的女人
  • 厲害了;夢見老鼠出洞 周公解夢之夢到老鼠出洞
    從現代周公解夢、原版周公解夢、心理學解夢寓意等多個角度對做夢夢見老鼠出洞是什麼意思和預兆進行詳細解說。  夢見老鼠出洞  最近你的家裡會有一些比較夢見狗丟失預示你們夫妻之間的關係將會非常的好。大的變化,比如親人有可能生病等等,要多和他們交流。
  • 白羽文摘‖夢裡的老鼠和高科技
    【夢裡的老鼠】我有一個不好的夢,一個雜亂,顛倒的夢,顛覆道德的夢。我夢到我的房子裡有老鼠,具體幾隻我不清楚。因為房子裡家具很多,疊加在一起,瘋狂無序的擺放在一起。也許我看到的是一隻,但可能還有未遇上的老鼠,但是我想問?蘇州的遇到的老鼠簡稱什麼?蘇,遇,鼠——那是一位歌手? 老鼠,我很討厭的一種動物。記得曾經初一的某個夜晚,我在二樓的床上休息,感覺有東西在我枕頭旁邊,於是立刻翻身用蚊帳去網,一不小心包住了一隻老鼠,當時的情緒是又氣又恨,又噁心又害怕,它在手裡扭動尖叫,我怕它咬我,於是放它走。我初中住的房子是木頭老房子,兩層的。
  • 你還記得《一場遊戲一場夢》嗎? | 酒吧故事
    #是搖滾客一個新的虛擬故事原創專欄。第一次見到王可是1989年的2月24號。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雖然你影子還出現我眼裡在我的歌聲中早已沒有你後來王可經常來聽我唱歌,我們就這樣認識了。生活中的她和那一晚在酒吧的狀態完全不同,開了家外貿公司,做進出口生意,是個典型的女強人。偶爾我會調侃稱她為女企業家。
  • 2021看電影《槽邊往事》讀者調查
    抱歉,抱歉,非常抱歉。如果不是有讀者朋友留言提醒,我都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做過一個《問卷調查:你還進影院麼》。
  • 《狼、鴨子和老鼠》,逆境中的荒誕與意義
    這個年過得實在不太平,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章媽從年三十開始,每天在家工作的時間比平時上班還多,電腦裡無數的報表、文檔、宣傳稿,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想要停更一次,又想要,在大家都很狂躁的時候,用故事來寬慰人心。所以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比較無釐頭的故事,來自於章媽超級喜歡的一對文圖作者——麥克·巴內特和喬恩·克拉森。
  • 讀者反饋:我的74天自律筆記
    但是數次訓練拼命叫醒放任的自己後,我能夠承受的壓力和重新恢復能力會快速提高。 結論:時刻保持習慣、拖延這樣的想法,將事情沒有做完或者你如果放任下去的後果想到,就會打起精神來完成,再加上激勵制度,比如滿意的早餐,一次6km晨跑,動力會非常強的。8】課外書現實:讀了三本書。電腦裡下載了很多pdf書籍,kindle裡面也有存貨,甚至手機也有多看軟體。
  • 【童話寓言故事】老鼠娶親的傳說
    【童話寓言故事】老鼠娶親的傳說 2019-03-25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貓給老鼠的情書
    老鼠,我愛你,這幾個字不知道困擾了我多少年,或是多少個世紀,今天我才說得出口。不要譏笑我,我絕沒有半點傷害你的意思。親愛的,你還記得嗎,那年我們說好了要去天上見玉皇大帝,可是你卻沒有叫醒我,自己跑了。在玉皇大帝面前你耍了小聰明,忽悠了玉皇大帝,把你的好朋友貓排斥在十二生肖之外。從那時起,人見人愛的貓永遠也不能上天了,而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卻佔據了十二生肖之首。
  • 《貓和老鼠》誰還記得,曾經看著看著就笑了,現在看著看著就哭了
    總有一部動畫是我們年幼時最珍貴的回憶,因為這是我們人生中最為美好的時光,我們也從動畫之中用我們當時還年少的心汲取著養分,感受著那簡單的欣喜和快樂。《貓和老鼠》想必是很多人記憶中十分深刻的印象,因為在我們的童年回憶中總是少不了這部動畫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