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了由余坊鄉及萬全鄉選送的名菜及小吃~
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光明鄉推送的名菜及小吃
楊迪,公元1082-1104年,字遵道,乳名十五郎,楊時長子。幼時聰敏好學,頗有其父之風範。生三子,雲、霓(殤)、彥。楊迪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常常以其父為榜樣。有一天,幼子楊彥問父親,我聽到大家都在誇祖父,都在說祖父的好,是為什麼呢?晚餐時,其母端上一盤菜,外形似龜殼,楊迪便告訴彥:這道菜從外面看沒什麼東西,但你吃到裡面會發現菜裡有很多對身體有益的東西,紅豆、紅棗等等。而你的祖父就像這道菜,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正是有如此淵博的學識,才能夠做到「所到之處,皆有惠政,民思不忘」,所以你從現在開始也要專心研習,將來做個有用之人。因這道菜以楊時為對象作比喻,而楊時也被稱為龜山先生,為此後人便取名為「龜山集」。
1、將南瓜對半切開後去皮去籽,雕刻成「龜殼」狀。
2、將蓮子、紅腰豆、紅棗、百合放入鍋中稍微煮一下,然後勾芡調味。
3、將勾芡調味後的材料與南瓜一起放入鍋中蒸35-40分鐘即可出鍋,將盤內水分濾出。
4、在鍋內放少許油、少許白糖、番茄沙司勾芡,再澆至「龜殼」上。
1、將雞切成塊,放入水中,水開即可將雞撈出,將撈好的雞塊放入冷水中衝一下,然後將雞塊、生薑入鍋,先大火燉5-10分鐘,然後改小火燉40分鐘左右。
2、在出鍋前5分鐘將紅菇放入鍋中,稍後即可出鍋。
楊時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理學家,還是一個很有影響的政治家,他在擔任地方官吏時,所到之處"皆有惠政、民思不忘"。在虔州任司法時(1098年),秉公辦案,剛正不阿;在瀏陽任知縣時(1093年),積極上書朝廷,反映實情,賑濟災民;在餘杭任知縣時(1106年),頂住奸相蔡京藉口"便民"實為其母築墳的害民之舉,在蕭山任知縣時(1112年)修築湘湖,蓄水灌田。後人建祠堂、描畫像、做祭品祭祀他。其中有一道祭品是「尚書卷」,這道菜的由來有兩個原因:一是民眾紛紛尊稱其為「尚書大人」,以此表示對楊時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悼念,二是因楊時一家三代,祖孫10人中了進士,以此菜作為祭品,希望家中孩子學習優秀,不斷進步。
1、將雞蛋煎成均勻的薄片,將肉末、荸薺、生薑、蒜末調勻包成長條形,用韭菜綁個蝴蝶結;
2、將「尚書卷」粘雞蛋、吉士粉後入鍋油炸,油溫控制在40℃即可,小火慢炸。炸至金黃色即可出鍋。
1、把蛋打花,加入少量地瓜粉,拌勻,然後在鍋內下適量的油,待鍋中油熱,將蛋液倒入鍋內煎成薄蛋餅。
2、將五花肉、紅蘿蔔、香菇、筍切成末,將切好的材料放鍋內翻炒,加佐料調味。
3、將炒好的餡料包在蛋餅內,並將蛋餅放入油鍋中稍煎片刻,待外皮呈金黃色即可出鍋,在盤內撒上蔥花和紅蘿蔔丁做裝飾即可。
1、把米放水中泡一日後,磨成米漿;
2、將米漿倒入大鍋中,用小火慢慢煮成米糰,將米糰加適量茶油,用手搓成小圓團,待用;
3、把配料切好,放入油鍋中炒香,然後加入高湯和米丸子,待米丸子煮透後放入瘦肉絲,稍後即可出鍋裝盤。
1、將米淘水後放入鍋中煮熟。注意:米飯不能煮太軟,要偏硬一點;
2、把綠豆煮熟、煮爛;
3、把適量的米飯和綠豆加入大碗中,再加入適量白砂糖,將其攪拌均勻,將攪拌好的餡料加入特製的圓鐵盤中,壓成厚約5cm的圓餅;
4、切塊裝盤即可上桌。
1、把小餅乾打成碎末,加入白砂糖,拌勻;
2、把調好的餅乾甜餡包入薄麵皮中,將麵皮紮成花芯球形;
3、將包好的燒麥放入蒸籠中蒸25分鐘即可。
1、把芋頭蒸爛,拍成泥狀,加入地瓜粉,拌勻做成芋包皮;
2、把泡好的黑筍乾、幹香菇、五花肉切成米粒般大小,鍋內加入適量的油,將切好的黑筍乾、幹香菇五花肉、蔥、蒜,一起下鍋炒香,加入佐料調味;
3、把做好的芋包皮揉成圓皮,加入炒好的餡料包成波紋圓球形,然後入鍋蒸20分鐘即可裝盤上桌。
1、把鹹蛋外殼洗乾淨,在蛋殼頂部敲開一個小口,把蛋清倒乾淨,蛋黃留在蛋殼裡備用;
2、把糯米洗乾淨後,放入蒸鍋蒸熟;
3、將適量的油倒入鍋中,加入泡好的幹香菇、紅蘿蔔丁、臘肉丁、炒香,加入鹽、味精和少許白糖,然後加入蒸熟的糯米,將餡料和糯米拌勻;
4、把炒好拌勻的糯米飯塞入鹹蛋殼內,將糯米飯壓實填滿後,用錫紙包好,放入蒸鍋中蒸一個小時即可出鍋。
1、把地瓜蒸爛,打成地瓜泥,將煮爛的紅豆湯加入白糖調味;
2、在米粉中加入開水,拌勻做成面用,然後在米粉中加入地瓜泥和適量的白糖,揉20分鐘;
3、把和好的地瓜米粉面捏成水餃包狀,加入紅豆泥,包成水餃樣,然後在鍋內加入適量的油,待油溫六成熱時放入包好的水餃,炸至顏色金黃即可。
時安於州縣,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裡從之遊。先賢顯達之士陳瓘、鄒浩也以老師的禮儀事奉楊時。有一天,陳瓘、鄒浩一起到楊時住處,以求拜楊時為師。楊時見其二人顯貴,恐難學,遂出題考驗。時曰:汝為何求學於時?陳瓘、鄒浩二人一時接不上話,便黯然回家。二人思慮很久,最後決定以一道菜來表現其求學之心。二人用當時普遍的兩種蔬菜薺菜和山藥,做了一碗太極羹。其釋曰:師精研理學,推崇中庸,而太極亦如是也。子做太極羹,意在學理於師,習入世之道,報效國家。後來,這個故事在楊時的學生中傳開,後人為其取了更為文雅的名字,叫「翡翠太極」。
1、將大骨熬製高湯備用;
2、鍋內加入少量食用油,加入拍碎的山藥、高湯熬煮至濃稠;
3、將洗淨的薺菜用刀剁碎;
4、鍋洗淨後,加水煮開,再倒入剁好的薺菜,大火煮開後,加入適量食用油,鹽、生薑、雞精、香菜末,勾芡,煮至濃稠即可出鍋;
5、最後把兩種羹合在一起,用太極模具配出太極的造型。
猜你喜歡:
【評選】將樂74種小吃齊聚,快進來看看!為了十大名小吃,你得出點力!
【尋味將樂】美食系列之萬全東坡肉
【尋味將樂】美食系列之餘坊幹煸泥鰍
【尋味將樂】美食系列之黃潭香豬肉
2017年將樂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