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趙春曉) 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完善再生資源行業稅收政策,改善當前的制度環境,對於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以及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為了探討當前再生資源行業稅收法治問題,北京企業法治與發展研究會聯合中華環保聯合會於2020年11月28日上午在中國職工之家飯店舉行了專題研討會。
與會者一致認為,從總體上講,當前我國再生資源行業面臨的稅收問題,主要體現在再生資源行業現行稅收政策導致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稅負過重,加工環節優惠政策條件苛刻不合理,進項成本難以落實認定,能夠享受優惠的企業有限。與此同時,不但在稅收方面存在問題,同時回收體系也不健全。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一方面造成不公平競爭,引發企業「劣企驅逐良企」現象,另一方面導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成本高於原生資源,下遊企業不願意使用再生原料,加劇了原生資源的消耗。大家認為,修改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稅收政策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客觀需要。
與會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完善再生資源稅收法制的立法建議。首先,在再生資源行業執行現行13%增值稅稅率的基礎上,對回收環節免徵增值稅,不開增值稅發票;大幅增加加工環節增值稅即徵即退比例,如全部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70%的優惠政策,開具增值稅發票。其次,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建議允許企業按收購憑證、物流信息、銀行交易流水等相關佐證交易的憑證入帳記入成本,按照相關業務數據查帳徵收。同時,建議相關企業根據市場業務模式採用最先進的區塊鏈 數據云技術創建不可更改電子臺帳,針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稅務監管工作,創新打造物聯網在線交易監控平臺,為再生資源行業解決稅收難點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權威解決方案。企業實時上傳物流、發票流、資金流「三流合一」數據,讓監管部門實現全過程、全景式、可視化監管,從根本上解決「業務真實」問題。第三,加大徵稅監管,建立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第四,健全覆蓋原生資源開採利用到廢棄物最終處置各環節的稅收政策體系。統籌考慮原生資源與再生資源,產廢、收廢、加工、利用、最終處置各環節的關係,建立覆蓋資源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生命周期稅收政策。
會議對再生資源行業目前稅收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研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會領導,專家,與學者提議將會議研討的成果向相關主管部門反映,以便切實促進我國再生資源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