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京
2020年12月31日,由湖南教育電視臺、湖南教育政務網、湘微教育以及中國教育報刊社湖南記者站共同評選的2020年度湖南十大教育新聞、十大教育新聞人物揭曉,現予發布。
【2020年度湖南十大教育新聞】
1.習近平考察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9月16日、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分別考察了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在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習近平察看學生餐營養搭配和食品安全。希望同學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好好學習知識和本領,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廣大基層教師,落實好工資、社保、醫療、繼續培訓等各項政策。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習近平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希望廣大青年學子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勤奮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湖南教育系統全力戰「疫」 教育教學秩序全面恢復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明確要求,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2.77萬所各級各類學校、1491.42萬名師生員工迅速行動,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停課不停學」兩場戰役,取得了決定性成果和階段性勝利。4月7日起,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在全國率先分期分批、錯時錯峰開學,目前教育教學秩序全面恢復,未發生一起校園新冠肺炎疫情。
3. 湖南教育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10月,《湖南教育扶貧印記(2015-2020)》發布。五年來,全省累計落實各項資助資金279億元,資助學生2419萬人次,保障78.6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好學」;有序推進100所芙蓉學校建設,新增學位14.6萬個,全省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8%以上,超全國均值4個百分點……五年間,湖南堅持「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基本方略,聚集「義務教育有保障」核心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舉全系統之力盡銳出戰,教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目前,全省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實現應返盡返、學生資助實現應助盡助、學位保障實現精準供給、教學保障實現學有優教。
4.湖南整體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
11月6日,湖南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檢查反饋會在長沙召開,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宣布,湖南省達到國家規定的評估認定標準,成為全國又一個整體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的省份,這是湖南教育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下一步,湖南將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牢牢把握髮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方向,促進全省義務教育發展向優質均衡升級,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5.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點讚我省畢業生就業工作
11月5日,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致信肯定我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迎戰最難就業季,我省先後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十條」等系列政策措施,開發政策性崗位8萬餘個,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25萬餘場,開展37期就業創業指導與心理諮詢線上公益活動,推行就業手續線上辦理、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開展就業困難幫扶等。今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9.23%,實現了有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畢業生100%就業。
6.湖南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邁上新臺階
1月16日,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7個方面明確湖南職業教育17項改革任務。12月8日,教育部黨組會審議通過《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服務「一帶一部」的意見》,湖南成功創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高地。目前,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精品在線課程、師生技能競賽成績等內涵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7.「我是接班人」大課堂打造網紅思政金課
湖南在全國首創「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組織全省1000餘萬學生「同上思政課」,已開設22堂大課、400餘堂小課,涵蓋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奮鬥精神、勞動創造、航天科技等多個主題,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深受學生喜愛,學習人次超過5億,特別是《長成參天大樹》和《在戰疫中成長》系列大課,在全省學生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最紅思政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通過「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寄語全體師生,中宣部和教育部將「我是接班人」評為優秀案例。
8.湖南推選首屆「教書育人楷模」
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會見優秀教師代表並頒獎,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經過推選,吳安華、彭林富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特別獎,申玢彥、劉仲華、李佑新、張光柱、陳奇志、陳臘梅、卓德剛、周小李、黃有全、龔美慧等10人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9.我省超額完成25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建設
2020年,「增加25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被納入湖南省12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全省各地充分挖掘潛力,按照「建設一批、回收一批、盤活一批」的思路,加快以公辦園為主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有效增加公辦園學位。截至12月底,全省累計增加公辦園學位39萬個,完成年度任務的154%,全省所有縣市區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務。全省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47.69%,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10.「融合聚力,智匯三湘」系列活動助推大科城建設
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主辦了以「融合聚力,智匯三湘」為主題的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科技活動周暨科技成果展、創新創意創業文化市集、校企交流會曁重點用人單位座談會、研究生暑期學校、「青春閃耀大科城」志願服務論壇、終身學習論壇等系列活動。此前,還出臺了《關於推進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整合大科城高校優勢、特色和品牌教育教學資源,開展了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聚焦融合聚力、校地協作、產學研用,聚合政府、高校、企業各方力量,助推大科城建設。
【2020年度湖南十大教育新聞人物】
1.「天使守護者」吳安華:為醫護人員築起「防火牆」
他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教授,紮根教學科研一線35年,為全國各級各類醫院培養感控專業人才2萬餘人,牽頭和參與制定12項國家標準,其中4項奠定了我國感染預防與控制方法論的基礎。他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初期獨自逆行武漢,成為湖南支援武漢的第一人,和來自全國的專家一起,守護千萬白衣天使,創造了全國支援湖北醫療隊員4萬餘人無一感染的「中國奇蹟」。他始終踐行「一生所學,報效國家」的不變初心。2020年,榮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特別獎。
2.「陽光女孩」王美玲:不屈苦難向陽而生
湖南醫藥學院學生王美玲,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從高中開始,她就在外兼職補貼家用。為了實現親手把媽媽治癒的夢想,寧願復讀一年,也要考臨床醫學專業。2017年她被湖南醫藥學院錄取後,獨自帶著媽媽從永州祁陽縣白水鎮來到學校,一邊求學,一邊打工,一邊照顧患病母親。她最多同時做5份兼職,但是學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級一等獎學金,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母親病危期間,學校和同學們為其捐款。她生活於苦難卻不屈服於苦難,始終迎著陽光前行,用孝心和堅韌,撐起媽媽和她的家。
3.「考古界團寵」鍾芳蓉: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夢想
父母在廣東打工的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十分喜愛歷史,並被「敦煌女兒」樊錦詩的故事深深打動,最終高分報讀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面對網友質疑考古專業冷門、就業困難時,她說:「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多個省市考古研究機構向鍾芳蓉送出專業大禮包,鼓勵她篤定信念,她回復道:「很慶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響下確定自己的興趣並堅定地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4.「知心姐姐」楊文蘊:11年陪學生寫青春
寫博客、繪漫畫、講段子、拍視頻,11年來,她是湖南大學學子眼中最接地氣的輔導員「蘊姐」。100多萬字、400篇文章,她運營的「蘊姐陪你寫青春」公眾號成為一批又一批學生們成長道路上的記憶。她的故事裡有成功就業的輪椅女孩、找到人生方向的孤兒、成長為優秀學生幹部的偏見少年、輕生被救的學生……同學們的生命因為有了蘊姐而綻放光彩,因為有了蘊姐而遇到了更精彩的自己。她從眾多高校的輔導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5.「白衣使者」周煜中:見義勇為跪地救人
「健康所系、性命相託……」,這是南華大學2020級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周煜中的入學誓言。2020年10月,周煜中在一餐館突遇80歲老人倒地昏厥,在家屬和周邊人員手足無措之際,他沒有任何猶豫,在了解病情和辨別症狀後,採取胸外心臟按壓術,並在無任何防護措施下,採取口對口人工呼吸,幫助老人恢復了自主呼吸和意識,直至救護車趕來,為患者進一步搶救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當患者家屬送來錦旗致謝時,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醫學生的本能反應。」
6. 「雲上教師」尹莉:3000公裡外援手學生網課難題
疫情期間,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尹莉在線教學時發現藏族學生索巴桑姆進度緩慢,得知她每天需來回4小時至4580米左右的雪山上「蹭」網上課,愛生如子的尹老師細緻地將每次直播的內容錄製成視頻發給索巴桑姆,並在朋友圈、微博@中國鐵塔尋求幫助,幫助解決了桑姆家的網絡信號問題,並悄悄為學生買好流量確保線上學習順利。她的愛心之舉也推動學校迅速開展摸底排查,為所有上網課有障礙的學生解決了困難。
7.「網紅班主任」曾悅溪:創意律動操激活學生精氣神
39歲的女老師曾悅溪,是懷化市宏宇小學六年級11班班主任。今年6月,她帶領學生做「霸王別姬律動操」的視頻在全網熱播,點擊量高達8000多萬。孩子們動作整齊劃一,隨著音樂節奏起舞,雖然從始至終沒有離開自己的座位,但全身各個部位都得到了鍛鍊,其陽光、健康、自信的風貌也感染了無數網友。曾悅溪說,改變班級精神風貌、加強班級凝聚力是編排律動操的初衷,3年來,通過巧妙、有針對性的動作和音樂編排,她一共設計了30多套課間律動操。
8.「白茶書記」歐三任: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歐三任是湖南警察學院副教授,2018年,他到古丈縣默戎鎮翁草村駐村扶貧。他在這裡成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請來大學教授講課,開展「智力扶貧」。他先後募集500多萬元社會資金,結合政府扶貧資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帶領村民發展「白葉一號」茶園近1000畝,並利用鳳凰至張家界「過境遊」的區位優勢,結合當地苗鄉文化,開啟翁草村「茶旅結合」的脫貧攻堅路。三年村裡增收400餘萬元,建檔立卡戶三年人均收入翻三倍,2020年達到12000多元,集體收入達到30萬元。
9.「鄉村美容師」鄧寒松:變廢為寶打造農家庭院景觀
鄧寒松是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教師,從教30年。這幾年,他把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免費為村民設計農家庭院上。他給自己定了2條鐵規:一是活兒都要自己幹;二是儘量不讓村民花錢。鄧寒松帶領設計專業的學子們,用村內村外可利用的廢棄物,就地取材扮靚農家庭院,與自然和諧相融又各有特點,先後義務為新寧縣桃花村、桂東縣青竹村等村莊進行了環境美化設計。「這既是在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也是在傳承鄉土文化記憶。」鄧寒松說。網友們紛紛感嘆,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教學。
10.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祁東縣啟航學校位於大山深處,2017年,湖南省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在這裡成立,只選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別困難的團員。首批入選的60餘個孩子,九成是留守兒童。從沉默自閉到自信開朗,從調皮叛逆到懂事聽話,3年來,他們在合唱團中「沐愛而歌」。11月6日晚,合唱團的42名孩子來到北京,參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第一次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乘著歌聲的翅膀,小小少年飛越大山,有了幸福的模樣。他們的故事,被稱作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