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8 日
農曆八月十二 星期一
世界狂犬病日
全球每年有數萬人死於狂犬病。
至今,幾乎所有確診的狂犬病人,都毫無例外地死亡。最可怕的是,直至死亡前的最後一秒,狂犬病人還能夠有清晰的意識。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的痛苦與病死率能與狂犬病相比。」
——國外專家 Fleming
狂犬病,每個人都聽過,但並非每個人都了解。
我們既往也做過很多關於狂犬病和狂犬疫苗的科普,但評論區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被老鼠咬傷了,要打狂犬疫苗嗎?
只是被輕輕抓傷、沒出血,要打狂犬疫苗嗎?
剛打完疫苗又被咬傷了,還要再打一次嗎?
於是,我們找出《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和《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專家共識》,把什麼情況應該怎麼辦全都整理在了一張圖上。
狂犬疫苗要不要打,看下去就知道了。
看到這裡,什麼情況應該怎麼辦,相信大家心裡大概有個數了。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
指南和專家共識裡的處理方式,是最大程度能夠預防狂犬病的辦法。但在部分低風險的情況下,嚴格按照這些辦法執行,會不會有些「過度預防」,那還要不要打疫苗?
事實是,很難給到一個標準答案。要不要打疫苗,需要綜合風險和成本來考慮:
如果存在被感染風險,不打疫苗,一旦發病,死亡率很可能就是 100%;
如果被感染風險很小,付出高昂的金錢和時間去打疫苗,也未必是值得的。
所以,我們整理了後臺中大家常問的問題,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可能存在的風險。
至於要不要打疫苗,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向接種醫生說明具體情況,讓接種醫生根據當地狂犬病流行情況和我們的具體情況做出建議。
01
不能用十日觀察法嗎?
很多人都聽說過「十日觀察法」,它是 WHO 以及 CDC 等權威機構的官方指導意見之一,但有比較嚴格的實施條件。
「十日觀察法」指的是:在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立即將此動物進行隔離觀察,或者對此動物採取安樂死措施,立即化驗檢查;在 10 天觀察期或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繼續採取預防措施;如果動物經證明未患狂犬病,可以停止治療。
首先,劃重點:在 10 天觀察期或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繼續採取預防措施。
也就是說,一旦發生 Ⅱ / Ⅲ 級暴露,在這 10 天之內,該打疫苗就還是要打疫苗。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這 10 天等著就好,不用打疫苗」。
其次,「十日觀察法」有嚴格的限定條件:
要立即將動物進行隔離觀察。對於家養的動物來說,這點相對好實行;但更多的情況是,很多人被咬傷或抓傷後,很難再次看到此動物,更不要說捕捉後進行隔離觀察。
對動物免疫率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國內接種過狂犬疫苗的動物還是少數,沒有 70% 以上的犬免疫,要推行「十日觀察法」不現實。
總而言之,「十日觀察法」可能並沒有那麼適合我國國情。
在我國部分低風險地區,有些醫生可能會建議先用「十日觀察法」進行觀察,但這也需要基於動物本身、地區風險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不建議大家自行採用這種辦法。
02
被家養寵物抓傷 / 咬傷,
也要打疫苗嗎?
即使是家養寵物,也存在風險。
因為我們很難保證寵物有沒有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其他動物發生接觸(追打、撕咬等)。
尤其對於家養狗,由於需要遛,與其他動物發生接觸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另外,一個客觀事實是:在中國,存在大量寵物散養的現象。我們無法保證寵物出門時,有沒有和其他感染動物發生接觸。
03
被狗抓傷要打疫苗能理解,但被從沒出 過門的家養貓抓傷,也要打疫苗嗎?
風險或許非常小,但依然存在。
理論來說,如果能保證家養貓從未與其他動物發生接觸,貓是不會感染狂犬病毒的,那麼被抓傷也沒有關係。
但理論和事實可能存在差異,比如:貓在進家之前就感染了狂犬病毒、貓趁我們不在家偷偷溜出門……這種概率或許非常小,但依然存在。
不過,為了避免小概率感染的風險,付出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去打狂犬疫苗,也未必值得提倡。
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向接種醫生說明具體情況,讓接種醫生根據當地狂犬病流行情況和我們的具體情況做出建議。
04
被打過疫苗的寵物咬傷 / 抓傷,
也要打疫苗嗎?
首先,WHO 明確指出:動物是否打過疫苗,不應該成為我們是否打疫苗的決定性因素。
其次,疫苗是生物製品,對生產、運輸條件有著嚴苛的要求,稍微不當就可能造成疫苗失效。我們很難保證寵物打了疫苗以後,一定就能產生效果。
確實存在被打過疫苗的寵物咬傷,最終狂犬病發作的病例。
05
動物未發病,也能傳染狂犬病毒嗎?
理論來說,只有發病時的動物唾液中才會帶有狂犬病毒且具有傳染性。
但問題在於,從動物具有傳染性,到我們能夠觀察到動物有狂犬病症狀,中間還有一個過程。我們很難肉眼識別動物是否發病以及發病的程度。
總而言之,如果真的發生了被動物咬傷 / 抓傷的情況,請立即、馬上進行傷口衝洗(用肥皂水和流動的清水交替清洗傷口至少 15 分鐘)。
如果你無法判斷自己的傷口屬於哪種暴露等級,如果你不確定到底要不要打狂犬疫苗,那麼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去醫院急診科。
面對風險,永遠都沒有標準的答案。
希望狂犬病消失的那一天,可以儘早到來~
監製 Feidi
插畫 宇某
參考文獻
[1] 殷文武,王傳林,陳秋蘭,等.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專家共識[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9,53(7).
[2] 周航, 李昱, 陳瑞豐,等. 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16, 37(2):139-163.
[3] WHO. Rabies[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