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
今天早上的太陽很奇異。
在我拍下它的瞬間,猛然想起了今天是7月5日。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 …
我接受了網友 @狐步探探 的邀請,前往觀看香港電影《掃毒2》。因為,這部電影的公映首場必須要有我們的出現。有兩個硬道理,因為探探是樂樂的忠粉,而我是華仔的鐵粉。
只是創作領域垂直度原因,@狐步探探 特意委託我來寫這篇文章,表達並發布電影的觀後感想,我何樂而不為呢。
公映第一天看首場,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想必這電影一定是有劇毒的。
「7月5日 以毒攻毒!」
這樣一段醒目的大標語,真的很是痛點。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天地對決」——「掃毒2」,齊心攻下「毒」這個全民公敵。
所有一切都是那麼真實的。
有人說它生猛爆款,真是一點都不誇張。
這個暑期,喜歡港產警匪片的小夥伴們,可有的看頭了。
正當人們常常困惑或者乾脆避諱製作「禁毒」類片子或創作劇本,因為它是執手尺度最不好把握的範疇,再加上,大片製作的群體中,泛應用的槍戰,飆車、轟炸等,多多的普遍化鏡頭,境況也都達到了套路的頂點。
這難免直接面臨了觀眾的視覺疲勞的現實。
近二十年,港產警匪片,幾乎一直處在苦海裡掙扎的局面。
於是,在進入影廳之前我還提著個心的,怕是這部我等待已久了的《掃毒2》,不要也是鬧鬧哄哄的一場煙雲之過。
第一彈幕就令我震撼,它竟然摒棄了所有經典開場「白」的套路,猛地一種突如其來的壓抑扔了過來,那種真實感雖然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你早就已經緊緊地被那真實的劇情給套牢了,粘粘的,甩都甩不掉。
「中、遠、近」鏡頭推入式開場白的套路沒有了,直接將華仔聲嘶力竭的特寫,和樂樂的狂飆戲情送進了我們的視界。瞬間,這兩代「楊過」同出對鏡,劉德華和古天樂江湖新式過招劇情,竟然如此精彩新鮮超乎意外!
原本猜想的那種,英雄啊,臥底呀什麼的,全然不翼而飛了。
全片自始至終劇情沒有水,有水便滋潤。比如,這一次臥底是來自國際緝毒警,南美籍人,沒出五個鏡頭就犧牲了。
可是,這真真兒地令人哽咽難忍,控制情緒需花了分秒鐘。
臥底沒有了,定是黑吃黑,但是很另類。
用黑吃黑設置懸念好像不是很多,另類的,那就幾乎不見了。
正因為黑轉白,白轉黑的對應轉化的故事演變,我認為這個劇情的設定者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劇情這樣的演化,不因司空見慣而遺棄真實事件的屬性。而天地玄化,這規律就是這樣一種矛盾的升華,以此動力推進事件發展演化的。
結論是,隨然事事難料的走向,卻可以被人們真情理解和認可。
顯然會有譁然。諸如黑轉白者吃黑與法的衝突;帶來白轉黑者無法人權;法行律還是維權之惑無解;黑白之道只是人之初?這些尖銳的問題,在《掃毒2》用以含蓄的手法、電影藝術的形式給提煉了出來。
這也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部分。
人物行為和動機合乎情理。
之所以帶來觀眾的深思,在一片火海似的場景中走出來,電影結束的時候,人們會發現自己陷入了沉思。揚善懲惡,就是這個結局。
「兒時親眼目睹父親被毒品所毀而嫉毒如仇,血緣親子再次被「毒」所害,慈善家兼金融巨子人物的動機很自然,黑轉白卻被逼重出江湖,這幾乎是必然的行為;而白轉黑隨然經常可見,境況迥異不同程度,也就是有公開的大壞蛋的存在同時,也有偽君子逍遙法外。
地藏就是代表人物。
從而帶來了長達二十年交情的同門兄弟陷入了「毒品」的混沌漩渦之中。
這場天地對決,直接關了乎人性和價值觀的現實衝突。
香港中環地鐵站,是劇情的頂峰。
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另類警匪港片,因由1:1搭建的戲棚,將槍戰、飛車、打鬥戲情鑲入其中,展示的高能瞬間,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無疑。這個腦洞大開的想法,以恢弘的氣氛表達了善惡勢力針鋒相對的執著博弈,這是非常成功的。
喜歡惺惺相惜?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餘順天、地藏、林正風,天地風等警察、毒梟、富豪等人的終極對決,關關驚險咄咄逼人險象環生。由香港金牌團隊製作,從神編劇的燒腦劇本、大導演的精心編排、製片節奏的適中、神剪手的細膩編輯呵護、感人沁心的配音,都爭相表現出了頂級的優越感。
劉德華親任監製更帶來了雄厚的演繹經歷的優勢。作為華仔的忠實粉絲,雖然看過無數部他演出的優秀電影劇集,但也不得不刮目相看這一次。
此次劉德華飾演餘天順,感覺應該是他一生中最為深刻感動觸底的一次。
我在第一幕就哭了。
他舉起西瓜刃落向兄弟的指頭時,我的心情也許和他一樣的痛苦,更是強行逼退不堪挨過的猶豫不決。而古天樂的那種哀求,和留戀保住全指的渴望,全都寫在了他的臉上。
樂樂的那個表情和眼神,在我的腦海裡深深地刻下了烙印,令我久久揮之不去。
黑轉白,地藏的外觀形象的巨變,更有樂樂把角色演繹的深刻細膩,我心裡猛然產生了惋惜之情,直到兩顆子彈對穿了二人的身體而終結… …
有道是,華仔和樂樂的演技一直在線。
因為毒品的危害,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個緝毒警員在殉職。然而,因為極特殊的風險,大多數緝毒警察卻不能有墓碑。
與此同時,世間還存在著最小的吸毒者,他們有的年齡僅為10歲。觸目驚心的數據,影片中大膽地展示了幾個不堪目睹的吸「毒」現場,都很真實地展示了這個事實和現象。
為了警示人們遠離「毒」,減少或者清零從小孩到成人不斷侵受毒品危害的人群數目,應該進行多方位的宣傳教育。
因為「毒「與我們的距離,可能就是即將送進自己嘴裡的那顆跳跳糖,或者一瓶可樂裡。
去年年底時當我聞聽,過去一段時間相處過的鄰居某女孩,忽然過世於此,令我震驚不已,我們一起在一個大院兒裡長大,她曾經是那麼的美麗動人… …
為此,無疑我們支持「掃毒2」影片巨獻。
申明「科普毒品的危害,禁毒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