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學霸極少被霸凌者盯上?有人道出了真相

2020-12-24 識物集

在網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能看到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但是實際情況是,每天都在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而那些廣受網友關注的事件,只是其中較為嚴重的而已。

到如今為止,校園霸凌事件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而那些受到霸凌的被害者同學們,不只是身體上受到了傷害,更嚴重的是心理的傷害。據有效統計,一般受到欺負的往往是那些在班裡不怎麼出眾,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同學。

那些在班裡不受重視的學生,性格本來就比較內向,可能平時在班裡就說不了幾句話。他們受到校園霸凌之後,找不到「訴苦」的好朋友,也不敢去找老師,所以大多都會選擇默默忍受。

在眾多被曝光出來的校園霸凌事件中,有些學生年紀小的讓人心驚,十二三歲就會「拉幫結派」,夥同其他人來欺負同學,並對被害者極盡侮辱。發生這樣的事情,痛心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學校,這不僅會對受害的學生帶來非常巨大的心理陰影,也會給學校帶來不可估量的名譽損失。反觀那些受害者,幾乎很少是那些學習非常好的學霸,不只是受害者,加害者中也幾乎不會出現學霸的身影。

對於這樣「特殊」的情況,一些有著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指出了以下原因:

1.學霸通常在班裡很受重視

大家都知道,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很輕易地會獲得老師的青睞。而學霸們通常會在班級裡擔任一些職務,老師也會寬容學霸偶爾出現的錯誤,還有其他同學,有不會的題也會去詢問學霸,可見,無論是在老師眼裡還是在同學眼裡,學霸的存在都是備受重視的。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加害者不敢找上學霸的原因,「惹不起」是一方面,如果被發現了,老師方面也會站在學霸這一方,為其討回公道。

2.學霸和「加害者」沒什麼接觸到機會

眾所周知,學霸的日常就是認真學習,那些「加害者」的日常更多的是不學無術,兩者本來就是兩個方向的人,也自然不會產生什麼交集。頂多可能就是那些混混想要抄學霸的作業,除此之外,他們應該也不會產生交集了。那些混混不會去和學霸「硬碰硬」,也不會主動去找他們的麻煩,雙方就這樣相安無事,在班級裡「井水不犯河水」。

那同學們怎樣做可以有效避免遭到校園霸凌呢?

1.成績優異

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班裡是比較受到重視的,老師和同學也會密切關注學霸的狀態,一旦發生不對勁,那些加害者的行為就會很容易被發現。這對那些混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他們一般不會找學霸的麻煩。

2.廣結善友

大家平時在學校裡面可以多結交一些朋友,別讓自己變得那麼孤單。也有很多同學被霸凌之後,沒有朋友可以傾訴這件事,也不敢告訴老師,所以就忍了下來,而這樣做的後果是那些混混會變本加厲。

3.性格開朗

總會有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甚至是孤僻的孩子,會遭到霸凌,因為這樣的孩子在那些混混的眼裡是「好欺負的」、「好拿捏的」,也不會反抗,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父母一定從小就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同時也給孩子足夠的自信,讓孩子面對校園霸凌時,能夠勇敢地站起來對抗。

孩子在青春期時,家長和學校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遇上了校園霸凌的行為,也一定要鼓起勇氣,不要一忍再忍,絕對不縱容霸凌行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學霸很少「受欺負」?老教師的分析很到位
    01校園霸凌中,學霸很少成為"目標"?然在這一起又起的校園霸凌事件中,為何受害者的形象都大體類似,而學霸成為校園霸凌的"目標"的事件卻很少,這其中是否隱藏著什麼?為此,不少教育研究者、教師開展了相關事件數據的收集、對比總結。
  • 小戲骨陶奕希被霸凌,校園霸凌難以止休
    同時也意識到,校園霸凌並不是挑人的,所有人都可能被校園霸凌,不管你是學霸還是明星。原答主的文採斐然,將霸凌描述得很「文學化」,反而淡化了這種霸凌的惡劣。在我看到豆瓣拉踩小組的相關帖子時,意識到了有時候因為被提及的次數很多,有時沒有實感的「校園霸凌」背後到底是多麼惡劣。
  • 校園欺凌事件中,為何很少有學霸?班主任道出這3個原因
    校園霸凌也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非常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但這一問題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遏制,甚至還愈演愈烈,不說其他,光是每年網上曝出的各種校園霸凌的事件就不勝枚舉,每一次都牽動著人們的心弦。19年的電影少年的你更是將這個社會現象赤裸裸地呈現在大眾的眼前,讓我們不得不直面這個問題,校園暴力這個事情,影響真的非常大!可能你也曾在朋友圈看到了不少校園霸凌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關於這個問題很奇怪的是,學霸卻很少被霸凌,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學霸很少成為霸凌者的「目標」?
  • 柳州一小學生被校園霸凌,校長被免職!如何反霸凌?
    近日,一段廣西柳州的小學生遭到校園霸凌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四個男孩輪流對一名男孩拳打腳踢,用拖鞋抽打,甚至點燃的鞭炮放到他的衣服口袋裡。被打的男生最後跪在地上,一直哭泣。據了解,被打的男孩小胡與四個欺凌者均為同校學生。
  • 關於校園霸凌
    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有人說,選擇忽視的旁觀者與霸凌者同罪,如果他們勇敢舉報,遲來的正義會不會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淪為受欺凌者,於是選擇成為旁觀者、協助者、或霸凌者。其次,霸凌者可能從前也被霸凌過,因長期受到欺凌的影響,他們將痛苦施加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或以懲戒之名,繼續作惡,催生出新的惡,以暴制暴,循環往復。
  • 「未成年」:霸凌者的通行證,受害者的墓志銘
    不同於《少年的你》中陳念與小北的相互救贖,現實中極少有人能夠站出來反駁施暴者的行為,因為這意味著個體與整體的矛盾,極容易使自己陷入與受害者相同的境地。我們無法去譴責那些旁觀者的行為,不作為是受到自我保護機制驅使,或許他們心中也有不忍和憤怒,只是心中一旦有了猶豫,就再難拿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氣。
  • 校園欺凌中,為什麼學霸很少遭殃?真相讓人不忍揭穿
    不管是當年遭遇過校園霸凌的,還是因為《悲傷逆流成河》了解過校園霸凌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同樣的事情。但是,校園霸凌是一種現象,而且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困擾孩子和家長的噩夢。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7歲小女孩眼中被男生塞紙片的事件;浙江一個小女孩被同學欺負,爸爸忍無可忍,以暴制暴……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都在提醒著我們:校園霸凌不可忽視。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2014年荷蘭電視臺製作並播出了一檔聚焦校園霸凌現象的節目《霸凌》(The Bully Project),節目以隱藏攝像機的方式,記錄校園內發生的真實霸凌行徑。節目組將這些視頻帶到學校給老師們和學生們看,向霸凌者展示他們的惡劣行徑,試圖喚醒他們的良知,敦促校方重視校園霸凌現象並採取舉措。
  • 為何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很少遇上校園暴力?知情人一語點破真相
    201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相關報導:全球學生中曾經經歷過霸凌的佔達25%。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隨著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的湧出,人們的視線再一次落到「校園霸凌」的事件上。無論在重點學校還是普通院校,這種事情都會頻頻發生,有可能在家附近的學校角落裡正在上演這齣戲碼。
  • 在校園霸凌中,為啥「學霸」很少被當「軟柿子」?老師給出了答案
    電影《少年的你》讓很多家長重視起了「校園霸凌」事件,其實電影中的情景,在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無論在哪個校園,都可能出現類似事件。很多老師針對這一現象做了大量的數據分析,他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實施霸凌的學生,學習成績都很一般,甚至不怎麼好,而學校裡那些「學霸級」的同學,往往不會被他們盯上。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老師給出了答案。在校園霸凌中,為啥「學霸」很少被當「軟柿子」?
  • 為什麼在校園霸凌中,學霸很少被「欺負」?資深老師分析很到位
    校園霸凌一直是我們生活中常被談論的話題,仿佛學生時代的孩子,都曾有過聽聞校園霸凌的事件,這些藏匿在校園點滴的暗事。即使是身外人,談起時也會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僅僅是因為這樣事件出現的頻率,更是為那些仍處在年少時代的孩子們感到痛心,小小年紀的他們,就面對這樣無人知曉的黑暗,一點一點的光芒在心底隕落,作為大人的我們,難以撫慰那些孩子的心靈。
  • 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他們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原創作者|羅玲01近日,校園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熱播,校園霸凌問題再次被推上了熱搜。什麼是校園霸凌?國際性的定義是挪威學者Dan Olweus 提出的: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一般定義為:霸凌者(一個或一群人)對被霸凌者進行重複的傷害行為。霸凌者擁有高於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會權力、體力及過當的管教權。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然而此類校園暴力事件遠不止這一件,2019年11月山東荏平一中學女生被毆打致住院;2020年11月廣西北海合浦縣一女孩被幾個女孩扇耳光,扯頭髮;近日又有一起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在貴州畢節,一名女同學因為一些糾紛,就被多名男生拿鋼管毆打致骨折。這些就只是新聞上報導出的一小部分事件,還有無數件校園暴力還不為人所知,無數的學生正過著地獄一樣的日子。
  • 以法治對抗霸凌用法治守護校園
    以法治對抗霸凌用法治守護校園 2020-09-29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被霸凌少年刺傷同學被判正當防衛:怎麼能更好應對校園霸凌?
    有人說,找老師有用嗎?我也被欺負過,告老師了,但老師就說了一句,你不理他不就完了?被欺負倒成了自己的錯。根據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IS)發布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霸凌,受霸凌行為影響的孩子遍布所有地區,無論地域和國家收入水平。
  • 「喜塔臘學姐」出沒,校園霸凌比宮鬥還恐怖
    其中,更讓人覺得可怕的是,還有人評論說他們以前都是這樣過來的,說明這樣的事件可能不止是現在才有,很可能以前一直都有,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傳統。有些學生已經默認了這樣的體制,現在有人爆料發聲很可能是長期積弊的結果。事件發酵五天之後,中飛院回應稱網傳微博是個別學生自撰,該校不存在學姐為學妹立規矩之說。但這件事是否屬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大家更加關心的是學生在學校裡受霸凌的現象。
  • 初三女生被初一女生霸凌!央視新聞給出7大建議,能避免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霸凌者囂張跋扈令人憤怒,被欺凌者弱小無助讓人同情。2021年1月5日晚,重慶萬州第三中學被曝出現校園欺凌事件。一名初三女生被一群初一女生狂扇耳光,還被拍下視屏。同時拍攝者不僅輕鬆戲謔,更是大言不慚不斷自嘲:「好久沒有校園霸凌了,這是我在萬州第一次欺凌,是我不夠社會還是你太社會?」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好學生很少會成為「目標」?聽聽老師怎麼說
    學校應該是一個安靜祥和、充滿快樂的地方,但是,近幾年學校卻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霸凌問題。雖然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希望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但是它卻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相信大家也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校園霸凌事件,甚至很多家長的孩子就是霸凌事件中被霸凌的孩子。
  • 校園霸凌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老師嗎?
    這種想法肯定是片面的走路摔跤了總不可能每次都怪馬路不好吧.學生一出問題就往老師身上攬肯定是不對的,對於學校霸凌老師也是非常討厭的.至於學校霸凌產生的原因,本人覺得是多重因素產生的,其中家庭因素佔主要因素.
  • 《誤殺》詮釋4種校園霸凌根源:校園霸凌面前,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有人從中看到了道德與法律的相互矛盾,但依舊不該如何定奪;有人從中看到了貧富差距的階級化,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受到欺負;越是富有的人,越喜歡一手遮天;有人從中看到父親對女兒的教育,一旦錯誤的價值導向被引導,只怕會重蹈覆轍;有人從中看到犯罪背後,道德與法律,善良與醜惡的抉擇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