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技術服務行業,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很多人會把這一行業與傳統的技術支持崗位劃等號,其實技術支持只是技術服務行業的一個的組成部分,其他的部分還包括方案設計,產品規劃,人力資源外包,產品外包等等,從我的理解上來看,它更符合靈活就業的範疇,相比於傳統行業來說,技術服務的自由度也相對大一些,當然和其他行業一樣,也有需要注意的潛規則存在。
潛規則這一話題,有一點貶義的味道在裡面,我今天所要說的話題也有類似的成分,作為技術服務行業內部從業人員,我所看到的和經歷過的小故事也許會讓您更了解這個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少走一些彎路。
任何一個行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某種利益關係,同樣技術服務行業也是這樣,我們先來看一下外包服務的領域,所謂外包技術服務通常是這樣一種模式,客戶提出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需求,接包方進行方案設計和產品規劃,在這一過程中通常也會存在類似菜市場買菜的砍價環節,只不過商品從有形的物品變成了服務,技術服務的價格評估方式也比較繁多,有按照時間工作量評估的,有按照技術難度評估的,還有按照人員投入、管理成本消耗等等因素評估的,針對評估方式的不同客戶也會採取對應的砍價方式,壓時間、降低難度,減少人員投入都是常見的手段。
說實話,我之前很不想參與這個過程,因為實在太折磨人,不過我的合伙人卻樂此不疲,更多的時候我充當的只是旁觀者的角色,不過這也讓我了解了更多的信息,畢竟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也許對您會有啟發。
我記得我接手過一個外包項目是一個智能穿戴類項目,那個時候有一個醫院的朋友找到了我們,想要做一款測試設備,作為實驗的教具,教學使用,大體的需求是測量皮膚的拉伸和收縮能力,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做了一份詳細的設計方案和預算評估,大概價格在15萬左右,這個預算顯然已經超過了對方的心裡承受能力,於是乎他開始了自己的小算盤,將我們的時間投入壓縮了50%,然後只出demo樣品,目的也很簡單,利用demo來融資,由於是熟人,我不好拒絕他,無奈之下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我也很清楚50%的成本壓縮對於最終的demo效果來說也會是大打折扣。
果不其然,由於預算很少,我們只能選用價格相對便宜的材料和低精度的加工方式,demo的效果也讓對方很不滿意,站在朋友的角度我很無奈,之後我也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一切按照最合理的方式做出方案和報價,決不妥協,除非客戶明確降低需求標準,這個決定也讓我丟掉了很多的生意,合伙人有時也會埋怨我一番,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積累了很多有真正想法,做實事的客戶。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只想表明一種觀點,也許你可以通過折扣買到一件產品,但是你買不到一種等價的服務,客觀上講,技術服務這個行業和其他銷售行業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所經營的「物品」有著更多的隱形因素存在,這些因素往往會被當成討價還價的對象,客戶對其進行刪減也就失去了一些本應保留的價值,而最終,很多人會發現自己被迫接受了打折所產生的後果而無法辯駁,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結果。
最後我想引用網絡上比較經典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你可以花80%的價格獲取一件產品,但你要花110%的價格買一種服務」,這裡面所蘊藏的潛規則也許值得很多人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