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川有一個類似於「阿凡提」的智囊人物,名叫「劏狗六爹」,在整個湛江及粵西地區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劏狗六爹」本名叫做麥為儀,是今吳川塘尾鎮麥屋村人,清乾隆年間的貢生,他排行第六,愛吃狗肉,被稱為「劏狗六爹」。
麥為儀出身於讀書人家,自幼好學,學識廣博,多次到省城參加鄉試而未中,目睹朝政腐敗,考場舞弊,因此心灰意識,無意仕途,只在家與老百姓一起飲酒閒談。
他生性詼諧幽默,不拘小節,有膽有識,且有強烈的正義感,勇於打抱不平,專愛出計仔捉弄官僚豪紳,做了很多鬥貪官、懲惡紳、批神鬼、破迷信的事,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尊重和喜愛。今天我們就講一講「劏狗六爹」這個奇怪名稱的來歷。
雖然現在湛江人吃狗之風盛行,但在宋、元、明、清時代,官方是不允許劏狗的,有功名的人都禁止吃狗肉。為什麼呢?因為相傳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屬狗。
有一回,鄰村康王菩薩劇金身,開光設醮七天七夜,凡屬境內的官民都要交錢和齋戒,禁止殺生。但這些規定從來都是「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齋戒的第一天,鄉紳們卻在廟裡擺酒,大吃大喝。六爹看不慣,寫了一副對聯諷刺:
雷打道果真群,木偶無靈,枉受香菸四百載;
風流本鄉紳士,蒸嘗有限,僅供酒肉兩三年。
其實,六爹的心裡對神靈也是尊敬的,主要是對這幫打著神靈旗號壓榨老百姓的壞人不滿,一有機會便會挖苦諷刺。這副對聯就貼在齋棚兩旁,正好打中了他們的痛處,紳士們出來,個個怒火衝天,卻又不敢開聲。
六爹貼完對聯,見鄉紳們反應不大,但繼續惹虎發威。他弄來一條狗,拖到齋棚邊吳川劏起來。這消息傳到鄉紳們的耳裡,就像「馬騮揸到錫」(猴子撿到錫以為是銀兩)一樣高興,馬上以六爹劏狗破壞齋戒為名,把六爹抓了。
縣官一升堂,鄉紳便起訴六爹三大罪狀:一是貢生劏狗犯王法,二是寫對聯汙辱神明,三是殺生破壞齋戒。
縣官早就收了銀兩賄賂,重重一拍驚堂木喝道:「麥為儀,你可知罪?」
六爹早就胸有成竹,他慢條斯理地說:「大人大概讀過宋人寫的《三字經》吧?」
「哼,當然讀過!」縣官不屑地答道。
「那就好!書中明明寫道,『馬牛羊,雞犬豕(豬),此六畜,人所食』。聖賢之書都這樣講,我吃狗何罪之有?此其一。其二,康王是大元帥,今日各位在廟裡擺酒,不給大元帥留位,不請縣太爺首席作陪,我看這幫小小鄉紳是目無神靈和朝廷命官啊!」六爹理直氣壯地回答道。
由於六爹頭腦機智,飽讀詩書,引經據典,這幫縣官和鄉紳們個個目瞪口呆,人人像「狗咬石頭」無從下口。六爹又繼續說:「吃狗肉會汙辱神明嗎?翻開《封神榜》看看,康王吃了去世後的母親,還被玉帝封為『道果無漏真君』,老百姓還把他當神敬奉,我吃一餐狗肉算什麼?」
湛江民間供奉的康皇神像
關於六爹提到的這個傳說,我曾經從吳川老人口中聽到過,原故事如下:「康王的真名應該叫崔文瑞,是宋朝的邊關大將,一生忠義,他一直遠在千裡守護邊關。他母親去世時他在千裡之外,後來誤沾碰到母親屍水中毒而死(也有說是吃了屍體),番鴨也吃了他母親屍水中毒,所以康王不吃番鴨,凡是康王廟都沒有人拿番鴨去拜的。」(聲明:這個傳說是吳川的老人告知的,不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勿噴!)
由於縣官的學識比六爹差太遠,完全無從反駁,只能宣布退堂。從此,麥為儀便被人稱作「劏狗六爹」。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湛江清代乾隆時期的一些民風民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對康王(又稱康皇、康公、康元帥)的崇拜在整個湛江地區都很普及,包括雷州府與高州府地區;
二、康王崇拜源自福建,反證了大部人吳川人的祖先來自福建這一事實;
三、康王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吳川這邊普遍流行「康王原名崔文瑞」「母親去世」「鴨子吃屍水」的傳說,傳說來源不明,疑是道教傳說;
四、過去的鄉紳常打著神靈的旗號收斂錢財,魚肉百姓,而且官官相護;
五、儘管現在吃狗在講雷州話地區更加流行,吃狗的習俗曾遍及整個雷州半島和粵西,包括吳川地區。
湛江民間的狗檔
2017年,湛江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於4月10日公布,共有9個項目入圍,其中有新入選項目6項、擴展項目3項。吳川市申報的民間文學類「劏狗六爹的故事」入選。
關於「劏狗六爹」的名字來歷和傳說,你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的原創文章
月薪一萬在湛江算高收入嗎?能否進入有錢人行列?
湛江的「糞箕仔」和「簸箕炊」,讓北方人一臉懵圈的兩個詞
湛江雷州話中易弄錯的20個詞彙,看看你會不會中招?
湛江官渡麻俸村的「七月七」:康皇誕期、拜神睇戲、做社分豬肉
吳川人為什麼對湛江的歸屬感不強?你的家鄉認同湛江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