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春光溫暖,你也一樣,慈懷讀書會慈懷伴讀專欄,三月將陪伴你繼續遇見好書。
我們這個月的讀書主題是「致敬女性」,三月是綠色,是希望,更是踏春的好季節。三月書單更像是寫給女性的必讀之書,讀過這些書,我們期待每個人都會重新定義她力量,重新認識自己與自由的關係,惜時惜春,愛己愛人。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書是《我們仨》,加入我們的伴讀社群,與眾多書友一起讀書也讀春,請長按文末海報二維碼加入。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念念不忘朗誦
世人都羨慕神仙眷侶,而錢鍾書和夫人楊絳就是世人眼中的這一對。
錢鍾書與楊絳年少一見鍾情,便一路陪伴了彼此66年。
錢鍾書曾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然而讀完楊絳的回憶錄《我們仨》,看到的卻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愛情神話,而是那些最平凡最真實的感動。
一瞬間才明白,最真實的神仙眷侶,也不過是把普普通通的日子過出一種人間的煙火氣。
好的感情需要彼此的包容和理解
前些日子聽到媽媽在抱怨:「讓你爸洗個碗,洗不乾淨還砸了一個,讓他拖個地,拖完了髒水還留在桶裡,他這一輩子就是這樣,讓他做點什麼都做不好……」
爸爸也很委屈說:「你讓我做的我都做了呀,做了你又不滿意,那我不做了。」
隨即又是爭執不休。
這是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情況,為著瑣碎小事彼此抱怨,最終消磨掉了感情,平生了許多怨氣,甚至覺得此生運氣不佳,所託非人。
而楊絳和錢鍾書這樣的伴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她在書裡寫:「說實話,我做的菜他們從未嫌過,只要是我做的,他們總叫好。」
能理解,不指責,多讚揚,氣氛很難不融洽。
錢鍾書在生活裡更是一個容易「闖禍」的人,在楊絳生完孩子住院期間,他每次來醫院都會苦著臉說自己幹的「壞事」:打翻了墨水瓶染髒了桌布,不小心砸了檯燈,諸如此類。可以想到生活裡的錢鍾書也常常會遇到這些事需要楊絳幫忙收拾。
楊絳每次都會安慰他:「不要緊,我會洗。」、「不要緊,我會修。」一句句「不要緊」撫平了錢鍾書內心的煩躁失落,高高興興的像個孩子似的放心回家去了。
這些細小的事情讓人感受到楊絳對錢鍾書的愛,好的感情,不輕易指責,樂意幫忙分擔,還會體諒和安撫愛人的心情。
錢鍾書也是愛她的,這種愛來自於一種在親密關係中的信任感,好的感情也必須具備這種信任感:因為我相信你會理解我支持我包容我,所以我對你毫無保留。
好的感情,需要彼此的體貼包容,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自這些細小之處才見真情。
點擊圖片收聽本書全部解讀內容
好的感情需要生活的情趣
人們常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其實換個說法,就是生活需要情趣。
王小波說:「一輩子很長,要找個有趣的人在一起。」
「有趣」這一屬性常常不自覺會被人們代入到擇偶標準中去,時間長了人們慢慢感悟到:和有趣的人一起生活才算過真正的日子。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性情潑辣的女人,有一天他和妻子有些矛盾,生氣中的妻子朝樓下的蘇格拉底潑了一盆涼水,路人鄰居紛紛駐足看他笑話。
誰知他回應了一句:「我就知道,雷電之後,就會有一場傾盆大雨的。」惹得路人哈哈大笑,巧妙的化解了尷尬的場面。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即使生活多有摩擦,也常常能被他們四兩撥千斤的化解掉。和有情趣的人一起生活,平凡的日子也變得生動起來。錢鍾書就是一個十分樂於創造生活情趣的人,而楊絳也樂此不疲的附和著他。
楊絳和錢鍾書在國外生活時,常常一起研究做菜,他們的做菜過程十分有趣,稱之為「冒險」,吃上紅燒肉就算是冒險成功。冒險成功之後就一法通萬法通,雞鴨魚肉全都依此法一一炮製。
他們把做飯當作是發明和實驗,全無半點對食物不如願的抱怨心情,甚至自嘲「我們由原始人的烹調漸漸開化,走入文明階段。」言語之間頗為得意,清貧日常已然被這種生活的情趣所充實填滿。
錢鍾書還快活的寫起詩來:「憂卿煙火燻顏色,欲覓仙人闢方。」楊絳同他較真:電灶並不冒煙,他只笑。他們常常一起談詩論詩,也常常背同一首詩。
他們雖沒有時間遊覽過萬水千山,卻日日因著這種情趣過得快活極了,好像一起開闢出了一個新天地。
每個人都生活在瑣碎日常裡,而他們的生活並沒有比我們複雜多少,相反簡單、充實卻不失趣味。他們能夠在稀鬆平常的事物裡一起發現生活裡的光,熱和希望,同時給彼此留下一抹最愉悅的晴朗。
學會珍惜生活的情趣,日子便會一天一天變得明朗可愛起來。
點擊圖片收聽本書全部解讀內容
好的感情,因為愛你,更愛孩子
Papi醬曾經在節目裡列過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生排序,她說獨立女性人生最重要排行榜:1.自己 2.伴侶 3.孩子 4.父母。
她認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是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人。而伴侶是之後的一生都要一起度過的,孩子和父母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你只能陪伴他們一程。
此話一出,節目裡父親觀察團炸開了鍋,他們紛紛表示荒謬,在他們心裡,孩子,毫無疑問是排在第一位的。
也偶爾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要不是當時你還小/要不是考慮到你,我們早就分開了……」其實孩子可能也真的很想說,希望你們能過得好,不用太多考慮到我。
說出這些話的家庭,應該是孩子排序第一的家庭,因為愛孩子,所以勉強過了一輩子。
而在楊絳和錢鍾書之間是沒有這種勉強的,在楊絳剛懷上孩子的時候,錢鍾書對她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一樣的。」而楊絳想的如出一轍,她寫:「我對於『像我』並不滿意。我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
我希望孩子像你,這樣我就能把對你的愛分給她,我因為愛你,而更愛我們的孩子。
父母相濡以沫的深情才是一個家庭最核心的紐帶,而不是孩子,或者其他什麼利益。而在這種父母有愛的家庭裡,孩子也才會成長的更好,他會通過父母的一言一行懂得如何被愛如何愛人,以及愛的真諦。
因為愛你,懂得愛人,然後懂得怎麼去愛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點擊圖片收聽本書全部解讀內容
幸福從來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不需要那麼多附加的條件。就像楊絳在《我們仨》裡寫到: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煩惱困擾,而是在平凡的生活裡,活出了神仙眷侶的模樣,各自為彼此撐起的一把遮擋風雨的傘,時時刻刻的共苦同甘,並珍惜彼此帶來的每一點一滴的快樂。
以上就是我們分享的全部內容。
*作者:許倩,慈懷讀書會作者。容易吞聲成獨往,最難歌哭與人同。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慈懷讀書會還為您提供社群式陪伴學習,全國書友都可掃碼入群,我們一起讀書明智,共燃三月明媚!
讀書知已,不負春光
致敬女性,為自由舉杯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添加小助手進入慈懷伴讀讀書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