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雞獎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各種頒獎典禮、紅毯走秀、明星大咖、獲獎信息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
這時候就有人發文了:金雞、金馬、金像、金鷹...聽起來都差不多啊,那這些獎項究竟有什麼區別?
接下來,撩片君就為大家一一科普中國演藝界的各類知名獎項。
首先來說一說我們最熟悉的金像獎和金馬獎。
金像獎的全稱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每年舉辦一次。其實還有一個叫「金像獎」的更為有名,那就是我們俗稱的「奧斯卡」,它的全稱是奧斯卡金像獎。我們現在所說的金像獎特指香港金像獎,而奧斯卡才是指奧斯卡金像獎。
金像獎雖然起源於香港,但隨著近些年來內地電影的崛起,也有不少內地的電影或者演員獲得該獎項。其中其中最出名的當屬章子怡,2014年憑藉《一代宗師》斬獲影后。
金馬獎的全稱是臺灣電影金馬獎,取自金門和馬祖兩個城市的首字,每年舉辦一次。雖然兩岸關係緊張,但是文化交流卻一直在進行中。
2016年因電影《七月與安生》爆火併獲得雙黃蛋影后的周冬雨和馬思純的獎項,也正是出自金馬獎。
因為歷史原因,這兩個獎項每年在頒獎進行時都會有一番明面或者暗面的較量,但是獎項本身的含金量並沒有因此打折,金像和金馬的評委們依然根據電影本身和演員演技作為評判依據。這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也是這兩個獎項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的原因。
金像獎和金馬獎解釋清楚了,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最讓觀眾糊塗的大陸六大獎項——金鷹獎、華表獎、飛天獎、金雞獎、百花獎、白玉蘭。
這六大獎項放一塊會特別讓人糊塗:究竟都是哪兒跟哪兒啊?
其實很好區分。其中的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是電影領域獎項,金鷹獎、白玉蘭獎、飛天獎是電視劇領域的獎項。
一、金雞獎
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1年。因為評委是由專業的電影從業人員組成,所以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即專家獎項。這個獎項代表了中國最高藝術水準。
作為最具公信力的大陸電影獎項,不同於金像獎和金馬獎,在今年之前它和百花獎一樣一直是兩年舉辦一次(百花獎與金雞獎輪流舉行)。這也就導致了頒獎的滯後。一部電影上映後可能要等兩年才能參加金雞獎的頒獎,熱度也過去了。加上去年金馬頒獎典禮出現了一些惱人的事,所以金雞獎的評選周期從今年開始改到每年評選一次。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前幾天剛剛憑藉在《地久天長》中的出色演技,斬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和男主角的詠梅和王景春就是金雞獎最具公信力的證明。
二、百花獎
百花獎全稱為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電影大獎,每兩年舉辦一次。不同於其他電影獎項,百花獎最特別的是它代表了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所以是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這個獎項代表了最高觀眾認可度。
在百花獎剛成立的那些年裡,它的評選結果是由觀眾通過購買雜誌並郵寄背後的選票、一張張投票得來的。所以在那個時代獲得最佳女演員、男演員獎項的演員,都是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人。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現在仍舊活躍在影壇的劉曉慶、陳衝、鄔君梅等演員。
近些年,國內電影製作和演員水平參差不齊,由於流量當道,很多獎項都淪為觀眾眼中的「炮灰」,連百花獎也不例外。
2016年,李易峰憑藉《老炮兒》打敗《烈日灼心》的段奕宏和《親愛的》張譯,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楊穎則憑藉《尋龍訣》獲得最佳女配角。獲獎消息一經流出,紛爭不斷。觀眾紛紛直言「內地電影獎項已無公正可言」。
三、華表獎
華表獎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華表獎由政府出資獎勵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屬於鼓勵性質的電影獎項。兩年一屆在北京舉辦。這個獎項代表了最高政府鼓勵。
去年因為《戰狼2》大火的吳京,憑藉《戰狼2》中的角色獲得了華表獎的認可。
電視劇領域獎項
四、白玉蘭獎
白玉蘭獎由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由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純評委投票,代表了行業內人士的肯定,是電視劇領域的「專家獎」。每年舉辦一次。
白玉蘭獎作為電視劇領域的專家投票獎,公正性還是有的。看看今年獲獎的名單就知道主辦方的良知。
五、金鷹獎
金鷹獎是國家級的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是電視劇領域的「觀眾獎」。兩年舉辦一次,在湖南長沙召開 。
金鷹獎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形象代言人——金鷹女神。這個女神是由觀眾選出的兼具外表和人氣的新生代女星擔任。從2006年起,包括趙麗穎、迪麗熱巴等多位女明星都有擔任。
與百花獎一樣,金鷹獎最近幾年也有了不少爭議。2018年,當紅的女星迪麗熱巴和男星李易峰分別憑藉《漂亮的李慧珍》和《麻雀》中的「演技」獲得視帝視後。惹得網友紛紛為坐在臺下的老藝術家打抱不平:「難道那些不辭辛苦遠道而來的藝術家就是給流量來陪跑的嗎?」
他們在兩部電視劇中的演技撩片君就不多說了,給大家看個豆瓣評分就夠了。
六、飛天獎
與白玉蘭和金鷹獎相比,飛天獎的知名度沒有那麼大。飛天獎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為電視類的「政府獎」。兩年舉辦一屆,與中國電視金鷹獎隔年舉辦。
與同樣是政府將的電影獎項華表獎一樣,歷年的獲獎名單幾乎沒有差片,更沒有演技不好的流量插足。
以上這六大獎項分別適用於電影和電視劇領域。雖然獎項對於一名演員來說很重要,但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只是一個附加價值。
有很多演員從影多年都沒過什麼獎項,但演技卻得到了認可,甚至一被人提起就是「演技派」稱號,例如文藝片女神郝蕾。雖然她沒拿過多少獎盃,但她的演技從來沒有人懷疑過。
相反,有些明星領獎之後卻被一致嘲諷。甚至惹來對獎項設置本身的爭議。
確實,內地影視行業有的獎項設置有個很大的弊端,就是習慣在頒獎前通知獲獎人員,這就導致了其他未獲獎者的缺席,更影響了獎項的公正性。
從今年開始,金雞獎的頒獎參考了金像獎、金馬獎及國外重大獎項,改成了一年一屆,這對於我們觀眾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對於獎項的重視,也恰恰說明了對於演員演技的重視。
「當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些演技差卻依靠資本霸佔銀屏的明星,是時候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