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新時代】從農民自家留種到1500萬轉讓專利,看山東小麥70年...

2021-01-08 齊魯網

 

齊魯網10月4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要把糧食生產抓緊抓好。抓好糧食生產,良種是一大關鍵。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東堅持培育高產優質的小麥品種,確保百姓吃飽吃好的基礎上,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眼下,臨邑縣的種糧大戶魏德東迎來了今年的第二個豐收季,玉米花生間作讓他每畝地增收了400多塊錢。加上上一季種植小麥新品種濟麥44號的增收,今年他3000畝地,比去年整整多收穫了15萬元。

德州市臨邑縣種糧大戶魏德東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優質強筋麥,麵粉加工企業非常願意要這個品種,所以說他這個回收價格要比普通小麥高出1毛多錢,今年秋種,我們再種濟麥44。」

好收成離不開好種子。新中國成立初期,小麥育種基本都是靠農民自家留種子,產量也極低。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退休研究員、泰山1號育成人殷毓芬說:「50年代的時候,小麥產量只有六七十斤,就過年他們能吃一頓麵條,包一頓餃子。」

1964年,殷毓芬大學畢業後來到山東從事小麥育種工作,剛參加工作的前三年,吃、住、工作都在泰安農村。

殷毓芬告訴記者:「去三年在農村,我們就吃了兩頓饅頭,主要是吃的棒子地瓜。(育種)第一目標就是提高產量。」

沒有可供雜交的材料,殷毓芬就從一家一戶的麥地裡挑選。沒有設備,就靠牙咬,靠眼看。

殷毓芬說:「看看咬開以後它裡頭的粉脂含量,那個牙都疼,後來不敢咬了,就拿個小刀片切。牙都不好,好多我們以前搞育種的人都這樣一個豁口。」

小麥生產周期將近7個月,一年只能種一茬,經過7年幾萬次的失敗,1971年殷毓芬和她的同事成功選育出「泰山一號」小麥新品種。新品種第一次種植,畝產就達到300斤,比過去整整提高了5倍。

殷毓芬告訴記者:「後來我們再到農村去,他們都是烙餅子給我們吃了,因為我們現在小麥產量高了,我們有麵粉了。」

此後高產新品種不斷推出,到了1984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產麥國。饅頭、麵條、水餃變得普通,但麵包卻還是稀罕物,強筋麵包粉全部依靠進口。當時,剛來到山東省農科院工作的趙振東,一頭扎進了麵包強筋小麥的選育工作中。但由於沒有實驗設備,沒法精確檢測小麥品質,選育工作難度極大。轉機出現在1995年。那一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業良種工程,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趙振東的育種團隊拿到了90萬元的專項扶持資金,利用這些錢,他們購置了進口設備,建起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實驗室。1999年,趙振東成功育成我國第一個年推廣面積過千萬畝的麵包強筋小麥品種「濟南17」。

中國工程院院士、濟麥17號育成人趙振東告訴記者,「濟南17」不但產量增加了4.5%,達到了國標評審標準,打破了強筋小麥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

此後,濟麥系列不斷迭代,產量連年提高,成為山東小麥育種的一張名片。2012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濟麥22,至今仍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農科院考察時提出,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趙振東的團隊開始從增產轉向優質,進軍超強筋優質小麥品種的培育。

趙振東說:「超強小麥種植面積比較小,發展這樣的小麥,有利於我們做精品,不僅是產量,而且在品質上全面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2016年,山東啟動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先後投入2.2億元專項資金;同時,創新人才、科研和考評模式,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雙管齊下,去年9月,濟麥229、濟麥44兩個超強筋小麥新品種順利通過審定。濟麥44還以1500萬元的價格實現了專利轉讓,這一價格刷新了全國小麥新品種轉讓金額紀錄。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濟麥44號育成人李豪聖告訴記者:「不同年份不同地點,都達到了高筋的標準,所有種糧大戶也很喜歡。」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東累計培育高產優質小麥品種228個。在良種支撐下,山東小麥平均單產連年增加,今年達到408.1公斤,比全國平均值高出58.1公斤。今年全省小麥總產達2553.3萬噸,位居全國第二。今年秋種全省超強筋小麥預計推廣面積超過200萬畝。

[責任編輯:楊凡、黃鵬偉、王亮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小麥種子「自留種」好還是年年換種好?了解這些,你就明白了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種子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以往農民都是自己留種,現在很多農民不再留種,但也有部分人在留種,到底是留種還是購買種子好呢?,小麥自留種一般沒有進行包衣等處理,所以在播種前要自己進行處理。
  • 新時代奮鬥者丨他是小麥守護人
    近兩年時間內,他出行累計超40次,採集了近7000份小麥標本,足跡幾乎踏遍了甘肅南部所有鄉鎮。康振生最終找到並首次在國內公布了使洛夫林小麥感染條銹病的新菌系。 「康老師非常勤奮,幾乎沒有周末,一有節假日就去山區調研,驢車都上不去的地方,他徒步攀爬。渴了喝口涼水,餓了啃口乾饃,晚上睡農民炕頭,飢一頓飽一頓是常態。」康振生的學生、西農大教授王曉傑說。
  • 「資訊」山東:每年建設5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
    一、發展方向和目標把優質專用新品種培育、技術創新與推廣、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產品開發與特色品牌打造等作為小麥產業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推動小麥由「高產為主」向「量質並重、提質增效」轉變。到2025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3000萬畝,其中強筋小麥1200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區。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之農業產業—茶業」規模化大產業帶動364萬...
    8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貴州專場新聞發布會,貴州茶作為一個脫貧攻堅重要產業驚豔亮相。貴州從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貴州茶產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已成為全省農業產業中的一個重要支柱,成為貴州特色生態經濟發展中的一張靚麗名片:截至今年5月底,貴州茶葉總產量15.86萬噸、總產值281.7億元,同比分別增9.8%、16.1%;全省農民來自茶產業收入157.8億元,364萬涉茶農民人均收入4334元。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山東篇今上線
    8月19日上午10點,央視新聞頻道大型直播節目《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推出了山東篇,展現新中國成立
  • 小麥抬價搶糧,漲價瘋狂,農民:災荒年不賣
    農民:災荒年不賣熟悉近段小麥收購價格的農民都知道,近段小麥收購的價格可謂是非常喜人。相較於往年來說,同期我們進行對比之後會發現一七、一八、一九年都沒有今年的小麥收購價格高。而且就目前形勢來看,即使給很高的價格,收糧的貿易商去到農村進行收糧食的工作也是十分難進行。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鄧象齡:萬臺電磁爐裡的三線建設情懷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鄧象齡:凱裡永華廠退休技術工人1967年畢業於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1968年作為三線建設者被分配到凱裡永華廠工作南京人,在凱裡已51年凱裡老街,一個凱裡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 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從野蠻生長到正規經營 二手車行業羽化成蝶 | 中國汽車報
    ◆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數讀汽車擔當◆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見證歷史 感悟生活 「50後」到「00後」的汽車印記◆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第一汽車影像◆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70年描繪汽車社會波瀾壯闊成長史◆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風雨70年 汽車品牌競風流◆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經典車型與時代同輝映◆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老照片看崇信七十年歷史變遷(組圖)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迎國慶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微圖展祖國母親——生日快樂1949-2019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二萬五千多個日子裡歲月更迭滄海桑田崇信這座小城的每一個角落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發生了
  • 轉讓專利給打敗華為的專利流氓 愛立信此舉可謂明智
    2015年,無線星球在英國起訴華為,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審理,本月初英格蘭、威爾斯高等法院認為華為使用了無線星球的專利,要求它向後者4G設備按0.051%、4G手機按0.052%、3G行動裝置按0.032%、3G基礎設施按0.016%
  • 從留種生芽到種植,北方芋頭種植學會這五點就夠了!老農親自示範
    本篇文章,我將為大家詳細說明我們山東省這邊是如何種植芋頭的,由於南北方氣候差異不易,所以南方的朋友請慎重選擇我說的這種方法,本文以我家今天種植的芋頭為例講解,一起來看!芋頭的種植,在我看來主要注意以下5點即可,分別是:芋頭種子的留種,芋頭種子的預發芽,芋頭溝壟的開溝,芋頭的疏密程度,芋頭的施肥和病蟲害防治。
  • 金麥飄香豐收忙——山東氣象部門全力保障小麥收割紀實
    山東小麥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逐漸成熟,齊魯大地一臺臺收割機在麥浪間穿梭,麥穗順著傳送帶進入脫粒箱,金色的豐收畫卷徐徐展開。截至6月17日16時,山東全省已收小麥5397.6萬畝,佔應收面積的91.4%。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保障糧食安全尤為重要。
  • 山東94年主播2年從0賣到10億!如何零基礎入門直播帶貨?
    94年主播,兩年從0賣到10億  山東臨沂,一位94年生的快手主播,叫徐小米。  每晚8點,她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早年,她開過汽車修理廠。兩年前,她還在學習如何做微商,每天出門做地推,送禮物,加微信。
  • 山東: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每年建設500萬畝生產基地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杜亞慧從山東省政府網站獲悉,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山東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3000萬畝,其中強筋小麥1200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區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從莽莽荒原到中華大糧倉——北大荒 黑土地...
    先後由14萬轉業復員官兵、10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組成的墾荒大軍,別羊城、離巴蜀、辭雲貴、渡浦江,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一場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拓荒。  72年滄桑巨變,北大荒為國家戰略而生,與祖國共同奮鬥成長,如今已開發建設成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豐盈富饒的中華大糧倉。
  • 大衣哥回應一年掙1500萬:憑什麼說我掙了多少?我就是一個農民
    大衣哥,是網友給的稱號,真名朱之文,1969年生於山東菏澤單縣,中國大陸歌手,也被網友稱為農民歌手。大衣哥最近一直處於風口浪尖,號稱一部諾基亞手機用了15年,也沒有社交平臺帳號,而且近日更是被爆出年入1500萬,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這已是一個很高的收入了。
  • 去年資助551.5萬,濟南助力高校「沉睡」專利甦醒
    從2014年立項,到2018年正式投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能源所能源材料研究室主任蔡飛鵬帶領團隊研發的尼龍增韌劑項目,以專有技術作價750萬元與華凌電纜合作,通過聯合成立股份公司推進成果產業化。這是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高校匯聚最為豐富的科技資源,是城市創新能力的「源泉活水」。
  • 大衣哥回應年入1500萬傳聞,淳樸農民接連被捲入輿論漩渦
    很多自媒體披露大衣哥的年收入超過1500萬。對此,大衣哥進行了正面回復,「你都不知道我存了多少錢,憑什麼說我一年掙多少錢?」從大衣哥的回應中我們不難猜測,大衣哥並沒有賺到年入1500萬,雖然大衣哥,近幾年隨著名氣的增加收入也不斷攀升,但是大衣哥經常為家鄉父老做貢獻發福利,家鄉的道路、公共設施都有大衣哥的參與的身影,同時他還為疫情捐獻過上百萬,甚至大衣哥走紅後,街坊鄰居親戚都向大衣哥借錢,有的數萬,有的數十萬,但一直都沒有還過。
  • 新時代奮鬥者|從放牛娃到口罩大王,大勝公司董事長吳勝榮:讓國貨之...
    吳勝榮出生在松江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學都沒有讀完就結束了學業,在生產隊裡放牛、趕鴨子、捉泥鰍,後經過培訓,擔任了村大隊的赤腳醫生。1973年,吳勝榮入伍,第一年就入了黨,1977年退役後,回到了松江,先後到鎮武裝部、當時的松江電視臺工作過,也曾在外資企業工作過。
  • 石河子 從荒涼戈壁到宜居之城(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這是著名詩人艾青寫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的詩。上世紀50年代末,艾青在這裡生活了6年,親眼目睹短短幾年荒涼戈壁上崛起一座軍墾新城,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年輕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