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老照片看崇信七十年歷史變遷(組圖)

2021-01-09 崇信發布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迎國慶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微圖展

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1949-2019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

二萬五千多個日子裡

歲月更迭

滄海桑田

崇信這座小城的每一個角落

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發生了

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歷史回眸篇

地處祖國的北方小城崇信縣,歷史文化悠久燦爛,周人的先祖公劉定居芮鞫,發展農耕文化,影響深遠;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隴右節度使武康郡王李元諒築崇信城,取「尊崇信任」之意,崇信之名始見於史冊;改革開放前,縣城就幾條狹窄短小的街道,茶餘飯後人們總開玩笑地說:「崇信縣二裡半,兩個喇叭響全縣......」

▲縣城舊貌 馬志遠攝

▲80年代的縣城農貿市場 馬志遠攝

▲1990年崇信縣城 馬志遠攝

▲九十年代的縣城東城區 朱孝才攝

▲1977年5月1日崇信汭河青年大橋建成通車典禮 馬芳忠攝

▲1977年5月1日通車後的崇信汭河青年大橋 馬芳忠攝

▲國慶35周年慶典(1984.10.1) 馬志遠攝

▲國慶35周年慶典(1984.10.1) 馬志遠攝

▲1982年崇信縣運輸公司開往涇川、安口、平涼的班車正式營運 馬志遠攝

▲1982年新修建的職工住宅樓 馬志遠攝

▲1986年崇安公路建設現場一角 馬志遠攝

▲關木路施工現場(1985.6) 馬志遠攝

▲崇信第一個百貨大樓開業(1984.3) 馬志遠攝

▲80年代崇信縣百貨大樓內群眾正在購物 馬志遠攝

▲原錦山家屬院近景 馬志遠攝

▲橫跨汭河的簡易橋

▲廣播局制杆廠 (1984.11) 馬志遠攝

▲1986年9月正式投產的崇信縣化工廠

▲錦屏劉家溝磚瓦廠(1985.6) 馬志遠攝

▲原九功鄉刺繡廠(1985.12.5) 馬志遠攝

▲原隴港彩色塑料膠袋有限公司 劉衛東攝

▲原黃板紙廠生產線 劉衛東攝

▲原新窯陶瓷廠生產車間 馬志遠攝

▲1982年縣廣播站播音機房一角 劉衛東攝

▲ 崇信縣綠化造林模範韓岐忠接受《平涼報》記者採訪(1985.12) 馬志遠攝

▲縣上為黃寨敬老院贈送電視和收音機 馬志遠攝

▲火熱的改土施工現場 馬芳忠攝

▲縣級機關龍尾溝造林(1985.4) 馬志遠攝

▲1956年的某婦女識字掃盲班 馬芳忠攝

▲1970年活躍在黃寨公社的「三八」女子放映隊在村轉村途中照片 馬芳忠攝

▲1982年5月黃寨鄉白新莊文化室排演文藝節目 馬志遠攝

▲崇信縣新華書店組織流動供應組,把書刊送往學校,受到師生們的歡迎 馬芳忠攝

▲崇信縣影劇院施工現場(1985.10) 馬志遠攝

▲ 80年代的崇信社火 馬志遠攝

▲改革開放後機關社火首次巡演(1985.2) 馬志遠攝

▲文化館做燈迎春節 馬志遠攝

▲縣劇團在赤城煤礦以文藝形式宣傳計劃生育(1984.12.) 馬志遠攝

▲昔日農村 吳勇攝

▲2000年以前山塬區群眾取水

▲1990年縣城全貌 馬志遠攝

發展變化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崇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日新月異,縣城的面積增大了數十倍,現在是高樓林立,街道寬敞,環境優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們群眾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2015年縣城全景 黃雲攝

▲崇信縣城俯瞰圖 兩棵樹傳媒

▲崇信縣城俯瞰圖 兩棵樹傳媒

▲崇信縣城俯瞰圖 兩棵樹傳媒

▲縣城夜景

▲龍泉寺景前區 黃雲攝

▲龍泉美景似江南 富強攝

▲龍湖美 姚崇鈞攝

▲流光溢彩 姚崇鈞攝

▲龍泉寺景前區一角 曹世森攝

▲汭水之光 戚斐攝

▲文化三館 兩棵樹傳媒

▲山水崇信 兩棵樹傳媒

▲公劉園俯瞰圖 兩棵樹傳媒

▲2014年建設中的縣城西區 富強攝

▲公劉雕像 閆和平攝

▲魅力崇信迎盛會 富強攝

▲縣體育館舉辦賽事開幕式 富強攝

▲芮河嘉苑住宅小區 富強攝

▲生態環境良好的汭河邊吸引了眾多動物棲息 富強攝

▲生態新窯 兩棵樹傳媒

▲美麗柏樹塬 兩棵樹傳媒

▲娑羅樹景區 兩棵樹傳媒

▲崇信梯田 兩棵樹傳媒

▲華夏古槐王景區 黃雲攝

▲於家灣蔬菜大棚 姚崇鈞攝

▲周寨移民社區 兩棵樹傳媒

▲赤城移民社區 兩棵樹傳媒

▲黃花鄉高莊子新農村 姚崇鈞攝

▲賽牛大會 兩棵樹傳媒

▲鐵皮石斛種植基地 兩棵樹傳媒

▲錦屏鎮露地蔬菜 兩棵樹傳媒

▲崇信芹菜收穫季 兩棵樹傳媒

▲崇信甜瓜 姚崇鈞攝

▲柏樹鄉蘋果喜獲豐收 吳 勇

▲崇信蘋果出口創匯

▲大柳煤礦 李榮

▲崇信電廠 秦凌平

▲新窯鎮第一屆農民運動會 兩棵樹傳媒

▲豐收的喜悅 王金國攝

▲又是一個豐收年 武文祥攝

▲孩子們快樂的遊戲 兩棵樹傳媒

▲縣文化館秦腔自樂班演唱

▲正月十五搶猴燈 閆和平攝

▲文化三館門前看大戲 喬生明攝

▲黃寨鄉侯家老莊弦子腔演出 劉志鵬攝

▲元宵節 劉志鵬攝

春天的希望

(兩棵樹傳媒)

七十年時光悠悠,徵路迢迢;七十年天翻地覆,乾坤再造。讓我們踏著時代的節奏,乘著改革的春風,秉承弘揚「尊崇信任」的崇信精神,為建設活力創新法治美麗幸福新崇信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崇信縣文化館

審核:縣融媒體中心/鄒磊 吳文斌

編輯:縣融媒體中心/王軍

相關焦點

  • 壯麗七十年:淄博鐵路老照片展火爆開場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日訊(記者 張敏敏 李姿豫 見習記者 崔嘉怡) 今日上午,「壯麗七十年 奮鬥新時代」---《「青」史「影」存》淄博鐵路老照片展在淄博職工文化館舉行開展儀式。記者了解到,展覽由青島客運段工會主辦,淄博市勞動工人文化宮協辦,從今年年初開始,青島客運段工會就發動職工徵集老照片,截止到5月份共徵集照片一千餘張。此次,照片展共展出一百多張精選老照片。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展廳分別為年代展和專題展兩部分。年代展,以歷史發展脈絡方式呈現,專題展則以人物故事或事件為主。如運轉「三八」班。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老照片裡的零陵,勾起你的哪些回憶?
    永州零陵區以紀念「6·9」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為契機,舉辦了以「紀念『6·9國際檔案日』暨新中國的記憶」為主題的新媒體圖片展,從城市變遷、道路交通、農業科技、生態環境等幾個方面,以圖片形式,從新舊對比、建設成果等不同視角,利用檔案充分展現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呈現出建國70年來零陵區的滄桑巨變,展現零陵區更加美好明天。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湘西:譜寫湘西州美好生活的輝煌篇章
    70年砥礪奮進,70年輝煌成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沐浴著黨的雨露陽光,在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湘西州始終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在武陵大地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書寫了一篇又一篇華章。我們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九江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3.49萬倍(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程曼華攝影報導:9月17日,九江市新聞辦召開「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南橋介紹九江工業從「一窮二白」到「華麗蝶變」的發展歷程,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由1949年0.16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584.9億元,增加了3.49萬倍,年均增長16.1%。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鄧象齡:萬臺電磁爐裡的三線建設情懷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鄧象齡:凱裡永華廠退休技術工人1967年畢業於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1968年作為三線建設者被分配到凱裡永華廠工作南京人,在凱裡已51年凱裡老街,一個凱裡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山東篇今上線
    8月19日上午10點,央視新聞頻道大型直播節目《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推出了山東篇,展現新中國成立
  • 紅歌,在代代傳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紅歌,在代代傳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2019年06月24日 09:48:00來源:中國青年網 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出發,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從江西信豐進入南雄,一路偵察踩點,過關斬將,來到上朔村。  「紅軍戰士講規矩、守紀律,不願給當地村民添麻煩。」作為紅軍後代,黃樹材了解很多紅軍故事。他告訴記者,雖然當時村民們紛紛要把自己最好的房間讓給紅軍住宿,但戰士們堅持住在祠堂裡、柴房中、街道邊、屋簷下,徐氏宗祠正是他們的宿營地之一。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能和祖國同一天生日,能和祖國一起成長更是我的驕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由衷地期盼祖國更加強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王雪)魯雲:打通執行最後一公裡魯雲,1963年4月出生,藏族, 1984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執行庭庭長 。
  • 王志偉同志被評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感動石化人物」
    9月25日下午,中國石化「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感動石化人物」評選在京落下帷幕,五建公司海外分公司副總經理、科威特新煉廠項目經理王志偉同志被評為本次「感動石化人物」,典禮之前,戴厚良、馬永生、李雲鵬接見了獲獎人物王志偉和公司黨委書記蔣德軍。
  • 【壯麗70年】阜陽,你真的變了!
    記者 張杰我現在位於阜陽界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天能電池集團安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在這裡每天超過18萬隻電池下線,也就是說平均只有2.27秒,就能生產一隻我手裡的這種電池。今年夏天來自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小麥專家對「阜航麥1號」進行了現場測產
  • 壯麗70周年|一張邛崍老照片背後的「全國第一」
    老照片,新故事。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中國這艘巨輪一路向前,在奮勇拼搏的時代浪潮中,邛崍人勇立潮頭,創造了許多不可磨滅的「歷史第一」。1980年,邛崍縣前進鄉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農工商聯合企業,黑白照片定格下這一寶貴瞬間。讓我們跟著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歷史變遷中的邛崍故事。
  • 「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濟南舉辦人防70周年展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2020年10月31日,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日。28日至30日,「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濟南市慶祝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展覽在龍奧大廈開展。現場展覽集中200餘幅珍貴圖片,濃縮近萬文字,分設《壯麗輝煌70年》、《奮進在新時代的濟南人防》兩大篇章內容,既全面回顧了人民防空事業70年不平凡的光輝發展歷程,又充分展現了全市人防系統牢記囑託、擔當使命的生動實踐。在龍奧大廈北廣場人防裝備展示區,濟南市人防系統6臺先進的人防裝備將進行展示,此外,山東省人防辦部分裝備同步展示。
  • 70年來中國女性服飾變遷史:你的時尚,都是爸媽玩剩的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幾十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我們翻開一張張老照片時,不禁感嘆:變化真大啊!那些承載著歷史的老照片,不僅記錄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記載著女性服飾的花樣變遷,呈現出一個時代的光彩風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老照片中,見證中國女性服飾變遷的幾十年,不知道其中有沒有你媽媽或者奶奶的身影呢?
  • 歷史老照片:7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最後一張的女子被人圍觀!
    【歷史老照片:7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最後一張的女子被人圍觀!】歷史老照片:1993年中國老照片:圖中女人邊擦皮鞋邊拿大哥大打電話,大哥大當時公開價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一般人消費不起。
  • 70年來,中國青年都是咋奮鬥的
    然而,不同時代,人的認識水平、教育程度、品質高低不同,對「奮鬥」這一價值理想的理解也就表現出一定的差異,由此影響奮鬥過程中的精神狀態,我們姑且稱之為「奮鬥氣質」。建國70年了,社會變化翻天覆地,人長了一茬又一茬,青年人也一直在奮鬥,然而一樣的奮鬥中藏著不一樣的意蘊。對於舊中國的積貧積弱,今天的人們只能通過文藝作品去感受了。如果要用幾個詞語來描述,可能就是軍閥割據、兵荒馬亂、動蕩不安、饑寒交迫。
  • 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葉曉秋藝術作品展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區委黨校開幕
    點擊 藍字免費關注,置頂或星標求職招聘        房產租售         二手買賣在全區滿懷激情迎接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之際,由武漢開發區工委(漢南區委)宣傳部、武漢開發區工委(漢南區委)統戰部主辦,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區委黨校、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紗帽街黨工委、江漢大學統戰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僑聯、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文化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承辦,武漢市僑文會、武漢葉曉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武漢火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葉曉秋藝術作品展」於8月30日在武漢開發區(
  • 中國社會變遷老照片
    馬克.呂布用生命拍的幾十張中國社會變遷的照片。1957年,北京攝影師露天拍照。
  • 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從野蠻生長到正規經營 二手車行業羽化成蝶 | 中國汽車報
    ◆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數讀汽車擔當◆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見證歷史 感悟生活 「50後」到「00後」的汽車印記◆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第一汽車影像◆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70年描繪汽車社會波瀾壯闊成長史◆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風雨70年 汽車品牌競風流◆獻禮70年 奮鬥新時代 || 經典車型與時代同輝映◆
  • 社區裡的「小巷時光隧道」 80餘張老照片講述鐵西70年巨變
    1984年10月,改革開放後,居民劉桂琴自己開辦的小商店。社區供圖 1973年5月,瀋陽拖拉機廠工人第五套廣播體操表演。社區供圖 從新中國成立初鐵西工人村到太清宮有軌電車通車,到改革開放後居民自己開辦小賣店,再到工業區逐步轉為生活宜居區……80餘張圖片用編年體的方式展現了七十年來鐵西百姓生活、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方面的變化。
  • 「壯麗70年· 時代『京』彩」之聽老書記講述紅歌誕生的歷史
    攝影:羅曉靜新京報訊  今天(9月24日)上午,「壯麗70年· 時代『京』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聽老書記講述這首紅色歌曲誕生的歷史故事。記者來到群山環繞的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看到,一面960平方米的巨幅黨旗豎立在山腳下,這裡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創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