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那個夏天,一首《平凡之路》,點燃了不知多少人心。極致的平凡,卻給人極致的震撼。自從2003年一首享有盛譽的專輯《生如夏花》發布後,樸樹便鮮有新作,他沉寂了下來,一眨眼,便是十年。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而十年的積澱,這一首《平凡之路》必然經典,如今又是五年過去,不知道從這首歌裡,你是否還能找到曾經的自己。
1991年,高考前,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濮祖蔭的兒子濮樹告訴他,他不想考大學。濮教授費盡心思,濮樹這才願意去上大學,可到了大二,他還是申請退學了。他只是覺得,那不是他想要的。不上學的日子,他總會拿著自己的吉他去河邊,去北大的草坪上唱歌或是寫歌。後來有朋友告訴他可以靠寫一些口水歌來賺錢,並給了他當時正紅的高曉松的聯繫方式,他聯繫了,一首《白樺林》,唱傻了當時還不是胖子的高曉松。
高曉松和宋柯為他成立了麥田音樂,就這樣,他與麥田音樂籤約,高曉松寫名時沒問是哪個」濮「,於是26歲的他以樸樹之名,於1999年元旦發布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我去2000年》。同年,他站在《綜藝大觀》的舞臺上,唱完一首《白樺林》,隨即鋪天蓋地便是他的宣傳,商演不斷上門,可他是個怪人,他討厭虛偽和敷衍,他應付不來這些東西,他只想安安靜靜地寫歌。
2000年時春晚想找幾個歌手搞聯合演唱,點名要樸樹,可他在舞臺上,和一堆小品演員站在一起,特別不自在。逐漸地,他意識到這也不是他想要的,縱然在當時他被認為是華語樂壇最有前途的歌手,縱然他風光無限,縱然他呼聲極高。他還是在一張專輯《生如夏花》發行後,消失在了大眾眼前。
這一消失,就是十年,十年裡歌壇江山不斷易主。那十年裡,他有著自己的團隊,也發過幾首歌,卻呼聲不高。他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是一首《平凡之路》,從高考到發布《平凡之路》時,他已是不惑之年的年紀。搞了這麼多年的音樂創作,他也曾大紅大紫,他的人生有過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他成名時,周杰倫連第一張專輯都沒發。所以他說平凡才是最真實的路,誰都沒有意見,因為他有那個資格。
《平凡之路》是樸樹音樂創作二十幾載,哭過紅過,歷經人間滄桑後與韓寒一起寫出來的歌。這首歌,寫的就是經歷,樸樹的看似紅得發紫,可他不願意虛偽奉承地面對這個世界;而韓寒呢?亦是年少成名,生活看起來順風順水,可是我們很多人卻沒有看到他在北京四年的積澱,他的生活也有無奈。人這一輩子,誰沒有吃過苦呢?他們具體經歷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們經歷後的感受,都在這一首歌裡了。
兩個人都歷經徘徊,都曾沸騰,都在人生路上飽經風雨。整首歌使用了很簡單的編曲,合成器合出來的音不斷重複,就像人生,一直在路上;部分小節加入了細節的貝斯聲,很是適合作為電影《後會無期》主題曲。6-4-1-5這樣簡單的旋律貫穿了整首歌,間奏轉了大調,使歌曲變得宏大,氣勢更磅礴,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凡到了極致,便是偉大。只不過偉大的不是人,而是這首歌。整首歌都很簡單,從旋律到編曲,再到簡單的人聲,都很平凡樸實。很符合《平凡之路》這個名字。
正如那些爆紅的歌曲一樣,這首歌販賣的,也是情懷。只不過這首歌的確寫的成功,將曾經的夢想與倔強,對現實的掙扎和對未來的糾結,都變成了一句句歌詞」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這些正是一代又一代人都有的通病,而歌曲本身又告訴大眾:」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聽眾能從這首歌中,能從平凡的歌聲裡尋找到感動,便是這首歌的價值所在。不得不說,《平凡之路》的確是一首經典的好歌。簡單,平凡,卻又唱出大眾的心聲。